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直播答題撒錢,誰是最聰明的贏家?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 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 今天我們來聊聊最近如火如荼的直播答題節目。

從“芝士超人”到“百萬英雄”再到“頭腦王者”“沖頂大會”,這些天,地底下一下子冒出很多直播問答節目。

形式幾無差別,都是答題闖關,連續答對12題,分享十萬甚至百萬大獎,題目也相差無幾,從天文地理到娛樂八卦都有。 比如問你,下列動物沒有牙齒的是哪一種:蚊子、麻雀還是河豚?前幾天,在一場問答中,182位用戶均分了100萬現金,這抵得上一個一線城市白領半個多月工資。 而在昨晚比賽中,更有人通過“血戰到底”獨佔100萬大獎。 直播間裡一片驚呼:知識改變命運。

知識就是生產力,是這類節目抓人眼球的地方。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影片《貧民窟百萬富翁》。 電影中,主人公正是通過答題登上巔峰,而題目與人生閱歷環環相扣的設置,讓過程跌宕起伏。 其實,知識問答從來都有。 古代戲曲中,通過寫詩寫對子勝出而抱得美人歸的情節不少見,連張岱筆下的夜航船中,似乎也充滿了知識競賽。 這都是知識問答的先驅。 進入電視時代,從“開心辭典”到“一站到底”,答題類綜藝節目總能引來關注。 本質上說,人們的智力輸出如果得到正回饋,就會產生愉悅感和成就感,無論這種回饋是不是金錢。

對於直播平臺而言,他們同樣在考慮:益智問答能不能改變直播平臺的命運。 直播興起後,“低俗”“無厘頭”一直是撕不去的標籤,如何引入高品質用戶群,是平臺的長期焦慮。 更重要的是,當人們在網路上的注意力越來越分散,收穫流量的對價越來越高,獲取一個新用戶,動輒幾十甚至上百的成本。 能以100萬獎金收割三百萬人進場,加上好友間分享“復活碼”等社交產生的流量乘數效應,導流成本簡直太意外太划算了。 所以,才有了“拿10億撒幣”的豪言。 “答題者”看到的是利益,“出題者”看到的同樣是效益。

互聯網世界,也不只是出題者和答題者,還有敏銳的閱卷者,比如廣告商。

效益很快有了。 據報導,有金主已拿出1億廣告費砸進某直播答題平臺,到底值不值很難判斷,僅從廣告入腦入心的角度,很值。 “認真的你比不認真的你更有價值”,這是商業的判斷。 請回憶一下學生時代,聚精會神聽課的你,是不是更能記住某個老師的段子,以至於十幾年沒忘?知識問答環節,正是人們網路生活最聚精會神的“十分鐘”。 哪裡的注意力越集中,廣告就流向哪裡,這一節目獲取了獨特而難得的廣告價值。

如果我們最簡單的定義“成功的交易”,可能就是:買的人覺得賺大了,賣的人也覺得賺大了。 粗看起來,直播答題填補了內容空缺、降低了流量成本、發現了優質廣告位,帶來了各方共贏,是能成立的商業模式。 進一步說,它確實以“全民線上”的方式將益智類遊戲推向了極致,展現出的交互娛樂的新玩法,或許真能成為變革傳統電視綜藝的“鯰魚”,同時,訴諸知識,也為解題“直播能幹啥”提供了新思路。 因此,有觀察家已經迫不及待將此界定為“2018年重要的商業事件”。

但是,這條思路能不能走成更寬闊的道路,依然存在疑問。且不說已經爆出來寫個外掛程式答題導致的公平性問題。從大方向上來看,目前各平臺依然處於“撒點魚食、池魚競食”的亢奮狀態。之後還能再做點什麼?則闕如。本質上說,它只是以知識為引信,再一次引爆了直播平臺,能否找到真正長期可持續的優質內容戰場,依然是需要繼續探索的課題。畢竟,一旦撒食減少、新鮮感過去,潮水會帶著魚兒一起回去甚至一去不回,是被無數次證明的互聯網鐵律。

這正是:贏大獎晝夜答題,問前途仍需解惑。(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何鼎鼎)

但是,這條思路能不能走成更寬闊的道路,依然存在疑問。且不說已經爆出來寫個外掛程式答題導致的公平性問題。從大方向上來看,目前各平臺依然處於“撒點魚食、池魚競食”的亢奮狀態。之後還能再做點什麼?則闕如。本質上說,它只是以知識為引信,再一次引爆了直播平臺,能否找到真正長期可持續的優質內容戰場,依然是需要繼續探索的課題。畢竟,一旦撒食減少、新鮮感過去,潮水會帶著魚兒一起回去甚至一去不回,是被無數次證明的互聯網鐵律。

這正是:贏大獎晝夜答題,問前途仍需解惑。(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思聊工作室 何鼎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