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鋪好產業扶貧路 奔向致富快車道

渭北旱原, 溝壑縱橫, 農業產業結構單一, 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比較大, 儘管如此, 旬邑縣下大氣力聚焦產業扶貧, 幫助貧困群眾找准好產業, 加強農業實用技術推廣, 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發動貧困群眾參與特色主導產業, 增加造血功能, 讓產業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讓貧困群眾走上致富快車道。

“掙錢照顧家人兩不誤”

2017年12月27日, 走進陝西藍海果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包裝工馬文娟正在檢查蘋果酒, 並依次裝箱, 她的動作嫺熟輕巧, 越幹越有勁頭兒。

父親患病在醫院救治, 最後還是離開了,

花掉了家中的積蓄, 妹妹還在西安讀大學, 丈夫也突然患病, 大兒子9歲上小學, 二兒子3歲需要在家照顧, 家裡的重擔全部壓在馬文娟一個人身上, 雖然遭遇一連串的變故, 但她沒有灰心, “政府和企業的幫扶讓我獲得信心, 堅信一定會走出困境, 走向富裕。 ”

騎著電動車, 30分鐘就能從家裡趕到公司, 這已經成為她每天的生活節奏, 每月不僅可以收到2100元工資, 還可以享受政府貸資入股分紅3100元, 臘月底還將分紅一次。 再看著兩個健康的孩子, 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掙錢照顧家人兩不誤!”在位於鄭家鎮馬坊村的陝西驢先生肉驢養殖有限公司, 貧困戶馬茂林一邊喂驢一邊高興地說。 他平日的工作就是上草、打料、清理驢舍。

作為本村人, 他在這裡打工, 不僅學到了養殖技術, 還能每月掙到2100元, 更可以照顧殘疾的老伴和8歲的孫子。

“比著幹”“跑著幹”邁向脫貧

鄭家鎮仁安村貧困戶張積剛正在食用菌大棚檢查溫度、濕度、光照等情況, 他告訴記者, 食用菌喜好“七分陰三分陽”, 雨雪天需要及時增溫, 氣溫高時應加強通風, 有助於長出優質的食用菌。

他在這裡不僅可以享受到3100元的分紅, 還可享受到每月2000元的技術入股以及工資。 這一成果得益於《旬邑縣產業精准脫貧“菜單”式扶貧參考手冊》。 在旬邑縣, 貧困群眾人手一本, 從糧油到果業, 從畜牧到蔬菜, 從食用菌到中藥材, 從林業到休閒觀光旅遊, 每一個產業從適宜地區、適宜物件、生產模式、推薦品種、生產管理、效益分析、周邊市場、帶動主體、利益聯結、注意事項、技術支撐以及連絡人電話等資訊有詳盡的介紹。

這本參考手冊成了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法寶。

仁安村三面鄰溝, 家家戶戶種植蘋果, 面積236000畝, 其中許多果樹樹齡老化、品種老化, 導致銷售難, 許多果樹被挖掉燒柴, 而蘋果樹正好是食用菌菌棒的最好原料, 生產後的菌棒廢料可以加工成有機肥, 從而應用到果樹, 形成生態迴圈產業鏈, 實現果菌互促互帶, 三產融合脫貧。

這個成立僅僅兩個多月的食用菌大棚就產菌3500多公斤, 每公斤8元被早早收購一空。 在鄭家鎮食用菌產業扶貧聚集地規劃圖上, 一排排大棚將要在土地上拔地而起, 貧困群眾以脫貧的樸素情懷,

紮根產業發展, 用辛勤的雙手創造心中的夢想, 許多貧困群眾從一竅不通的外行升級成為當地產業管理技術的行家裡手, 極大地調動了積極性, 大家“比著幹”“跑著幹”, 渴望發家致富的貧困群眾將在產業扶貧的紅利下邁上脫貧的致富路。

旬邑縣縣長王旭表示, 產業扶貧是旬邑縣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 結合主導產業實際, 緊盯市場需求, 通過造血式扶貧, 充分調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 推動特色產業不斷發展, 把產業發展和脫貧工作結合起來, 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壯大產業, 實現穩定脫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