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設立1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

在1月8日召開的桓台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一幅打造發展品質更高創新活力更強的宜業宜居新桓台幸福藍圖呈現在大家眼前。

過去的一年, 桓台縣實現了新跨越、新發展, 嶄新的2018, 桓台將以怎樣的全新面貌踏上征程?一個個清晰的目標、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數位, 給了老百姓最放心的答案。

聚力新舊動能轉換設立1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

設立1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 促進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創新, 加速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提質增量、現代服務業做優做強。

重點抓好總投資335億元、年度計畫投資121.1億元的29個市重大專案, 策劃並接續實施總投資581.7億元、年度計畫投資186.2億元的166個新舊動能轉換項目。 工業興則桓台興, 工業強則桓台強。 圍繞做強高端化工、高檔造紙、冶金機械、紡織服裝、輕工五大傳統產業, 深入開展“技術改造突破年”活動,

實施總投資229億元的33個市重大技改專案。 圍繞做大新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智慧產業四大新興產業, 加快全產業鏈佈局整合, 向智慧化、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隱形冠軍。

聚力改革創新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要打造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 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 依託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 支持企業持續加強研發創新, 新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級2家。 積極爭取高層次科技計畫專案, 力爭市級以上立項15項。

2018年, 桓台將4月、11月確定為“集中招商月”, 依託桓台經濟開發區、淄博東嶽經濟開發區、馬橋工業區、創智谷、馬踏湖、現代農業六大板塊和石油煉化及精細化工、氟矽材料、聚醯胺、機械製造、造紙及高檔印刷、智慧產業六大產業鏈條,

開展產業鏈招商、專業招商、代理招商、訂單招商等, 引進一批重大產業專案。

落實市“人才新政23條”, 設立1000萬元人才發展基金, 圍繞氟矽等化工新材料、高端製造、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 借助產學研合作平臺以及與央企、世界500強合作機遇, 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聚力文旅融合馬踏湖生態旅遊度假區開園運營

2018年, 桓台縣將以嶄新面貌爭創第三屆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

加快縣檔案館建設, 啟動科技館、博物館新館規劃建設。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 舉辦60期公益藝術培訓班,

實現一村一年一場戲。 探索建設數位化博物館, 鼓勵民間博物館建設。 組織評選第二屆王漁洋文學藝術獎。 完成新城王氏家風專題陳列, 編輯出版《王漁洋論叢》。

馬踏湖生態旅遊度假區開園運營, 確保亮相即精彩、亮相即震撼, 打造全市最具潛力的旅遊經濟增長點。 加快紅蓮湖配套設施建設, 完善景區功能, 提升景區品質。 推動馬踏湖、紅蓮湖景區創建國家4A級景區, 與王漁洋故里景區串連成線。

推出桓台“一日遊”“二日遊”精品線路, 確保遊客有看頭、有玩頭, 留得住、還想來。 以起鳳鎮國家特色小鎮、荊家鎮百萃園建設為依託, 建成12處集中連片發展的鄉村旅遊片區, 加快發展鄉村旅遊。 配套東豬龍河綠道服務設施, 結合沿線村莊“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

打造休閒健身的綠色線路。

聚力生態文明讓藍天白雲常駐桓台

2018, 讓藍天白雲常駐桓台, 讓碧水綠地潤澤人民。

實施全區域、全行業、全過程治理, 抓好大氣污染綜合防治, 加強重點行業特別排放限值和無組織排放控制, 深化VOCs治理, 突出石化、有機化工、重型柴油車、包裝印刷、表面塗裝等行業整治, 建立禁煤長效機制, 穩步實施“氣代煤”“電代煤”工程, 強化揚塵污染防治和移動源污染排放管控, 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19天。 抓好水污染綜合防治, 開展新一輪污染源深度治理, 所有河流COD和氨氮達到地表水Ⅳ類水體要求, 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成率穩定在100%。

完成烏河桓台段及澇淄河綜合治理等開工專案續建工程和大寨溝接長段、引黃南幹渠、孝婦河桓台段治理二期主體工程, 馬踏湖近自然人工濕地、烏河河道走廊人工濕地建成投用,基本形成水清岸綠、水綠繞城的生態環境體系。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完成“一河一檔”“一河一策”和河湖水域岸線管理規劃編制,推動“綠色河湖、生態桓台”建設。繼續推進“綠道網”生態綠化工程,完成面積120萬平方米。

聚力城鄉統籌全面提升48萬平方米老舊社區

完成西五路、西十三路北延和濱萊高速北互通立交及連接線東段工程,開工建設果裡大道西延、連接線西段工程;配合做好小清河複航、沾沂高速桓台段、G308文石線桓台段、S294張博附線大修工程前期準備,適時開工建設。一中西路地下綜合管廊投用。全面完成“三改三建”、違建拆除攻堅任務。建設城市會客廳一期社區公園。提升改造縣鄉道路50公里,通過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驗收。

對符合改造條件的48萬平方米老舊社區進行全面提升。建設棚改安置房5644套。

積極推進就業創業,年內新增城鎮就業7000人。在城鄉中小學全面普及書法、乒乓球特色教學,打牢發展基礎,提升綜合素質。實施“互聯網+醫療健康”,建成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綜合管理全覆蓋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做好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全覆蓋。

(記者趙曉雯)

責任編輯 劉洋

馬踏湖近自然人工濕地、烏河河道走廊人工濕地建成投用,基本形成水清岸綠、水綠繞城的生態環境體系。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完成“一河一檔”“一河一策”和河湖水域岸線管理規劃編制,推動“綠色河湖、生態桓台”建設。繼續推進“綠道網”生態綠化工程,完成面積120萬平方米。

聚力城鄉統籌全面提升48萬平方米老舊社區

完成西五路、西十三路北延和濱萊高速北互通立交及連接線東段工程,開工建設果裡大道西延、連接線西段工程;配合做好小清河複航、沾沂高速桓台段、G308文石線桓台段、S294張博附線大修工程前期準備,適時開工建設。一中西路地下綜合管廊投用。全面完成“三改三建”、違建拆除攻堅任務。建設城市會客廳一期社區公園。提升改造縣鄉道路50公里,通過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驗收。

對符合改造條件的48萬平方米老舊社區進行全面提升。建設棚改安置房5644套。

積極推進就業創業,年內新增城鎮就業7000人。在城鄉中小學全面普及書法、乒乓球特色教學,打牢發展基礎,提升綜合素質。實施“互聯網+醫療健康”,建成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綜合管理全覆蓋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做好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全覆蓋。

(記者趙曉雯)

責任編輯 劉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