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全身晚期乳腺癌的治療方法!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一、什麼是全身晚期乳腺癌?

全身晚期乳腺癌是指Ⅳ期乳腺癌, 即已經有乳腺外的臟器被腫瘤侵犯, 如乳腺癌肝臟轉移、乳腺癌肺轉移、乳腺癌骨轉移等等。

二、全身晚期乳腺癌能否長期生存?

一般而言, 晚期乳腺癌的預後欠佳, 但是仍有10%左右的患者能獲得5年及以上的生存。

三、全身晚期乳腺癌的治療原則和方法有那些?

發現乳腺癌遠處臟器轉移後, 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積極治療。 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盡可能延長生命期限和改善生存品質。

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手段分為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 但主要是全身治療, 包括化學藥物治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 以下幾點在復發轉移性乳腺癌臨床設計治療方案時有一定參考價值;①不要重複輔助治療已經失敗的藥物;對於治療中出現轉移灶,

一般認為前面用過的藥物已經耐藥, 應該更換第二線藥物治療。 ②不要把各種有效手段堆加一起應用;③不要為減瘤目的切除體表的腫瘤結節, 因為切除局部腫瘤並不能解決全身播散的問題, 反而會妨礙全身治療效果的評價, 當然活檢取材行定性檢查及受體檢測或藥敏試驗對診斷和治療無疑是有益的。

有些出現轉移的乳腺癌可以加用局部治療, 如手術和放射治療。 假如肝臟或肺的轉移灶是單發的且病灶較小, 患者條件許可下可以先作轉移灶的切除手術, 一方面取得病理診斷, 一方面最大限度消滅腫瘤細胞。 對肺轉移、胸膜轉移出現的胸水, 可以胸腔穿刺先放出胸水, 然後在胸腔注射化療藥物。

骨轉移出現的疼痛可以局部放療, 或同位素內放療, 以及雙磷酸鹽治療。 胸壁局部的轉移灶可以手術切除, 局部胸壁再做放療。

四、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化療方案有那些, 如何選擇?

對於激素受體陰性者, 或激素受體陽性但對內分泌治療無反應者, 以及有症狀的內臟轉移(不論受體陽性與否)應首選化療。

對手術後應用過輔助化療的患者, 治療失敗的藥物原則上不再應用。 治療失敗的定義為, 藥物治療(至少完成2個週期)過程中發生疾病進展, 或輔助治療結束後12個月內發生復發轉移。 如連續三種化療方案無緩解, 則不建議繼續化療。

單藥化療和聯合化療均可作為首選方案。 需要使腫瘤迅速縮小或症狀緩解的患者選擇聯合化療。

耐受性和生活品質作為優選考慮因素的患者選擇單藥化療。

1.單藥化療

主要藥物有蒽環類、紫杉類、卡培他濱、長春瑞濱、吉西他濱、鉑類。

2.聯合化療

多數臨床試驗薈萃分析表明聯合化療的有效率高於單藥治療, 但副作用也較大。

五、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方法?

內分泌治療在晚期轉移性乳腺癌治療中亦有重要地位, 轉移性乳腺癌病例ER陽性者50%~60%對內分泌治療有效,ER和PR均陽性者內分泌治療有效率可達75%以上。 而ER、PR均為陰性者, 有效率僅約10%。 內分泌治療較化療毒副作用相對較小, 而對於晚期乳腺癌患者而言, 不至於因治療而降低其生活品質, 且療效維持時間較長, 一種內分泌治療藥物耐藥, 再選擇其他藥物仍可能有效, 因此可普遍應用於晚期乳腺癌的治療。

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應根據患者腫瘤組織的激素受體狀況、年齡、月經狀態以及疾病進展是否緩慢進行選擇。 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患者可考慮首選內分泌治療:①原發和(或)復發轉移灶腫瘤組織雌激素受體(ER)陽性和(或)孕激素受體(PR)陽性;儘量于治療前對復發或轉移部位進行活檢, 評估ER/PR/HER2狀態。②腫瘤緩慢進展。③無危及生命的內臟轉移。

1.絕經後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

一般認為,絕經的判定需要符合下列條件之一:①年齡≥60歲;②年齡在45~60歲之間,自然停經1年以上;③雙側卵巢切除術後;④雙側卵巢放療去勢後。

對於絕經後復發轉移乳腺癌,一線內分泌治療藥物首選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包括阿那曲唑、來曲唑和依西美坦。

芳香化酶的主要作用是將雄激素前體轉換成雌激素,因此芳香化酶抑制劑或滅活劑可以減少血循環中和腫瘤內雌激素水準。

2.絕經前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對於未應用過內分泌治療的絕經前復發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是首選藥物。

但多數絕經前復發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經雌激素受體抑制劑治療失敗,故對此類患者應採用以下治療:

(1)藥物去勢後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劑或滅活劑:通過應用黃體激素釋放素類似物(LHRH-a)抑制卵巢功能,達到藥物性卵巢切除,然後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劑或滅活劑。目前應用的黃體激素釋放素類似物藥物有戈舍瑞林(諾雷德、Zoladex、Goserdin)、亮丙瑞林(Leuprorelin、抑那通),用藥後患者停經,體內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達到絕經期水準後,口服阿那曲唑或來曲唑或依西美坦。

藥物去勢的原理:丘腦-垂體-性腺軸系統的主線是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LHRH)通過垂體門脈血流到達腺垂體控制垂體促性腺激素(LH,FSH)的分泌,後者經血液迴圈達到性腺,調節性腺的活動。LHRH激動劑以生理脈衝頻率(每90min一次)短期、小劑量給藥時,對垂體性腺系統起促進作用;而以非生理脈衝頻率長期、大劑量給藥時,垂體前葉LHRH受體出現脫敏現象,可抑制垂體分泌黃體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導致性腺分泌激素能力下降,性器官萎縮。

(2)手術去勢後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劑或滅活劑:應用黃體激索釋放素類似物有時會去勢不完全,且價格較昂貴。採用手術切除卵巢後,使患者絕經,然後再應用芳香化酶抑制劑或滅活劑對復發轉移性乳腺癌效果較佳。

3.二線內分泌治療藥物選擇

雌激素受體抑制劑(他莫昔芬,托瑞米芬)以及芳香化酶抑制劑(阿那曲唑、來曲唑)、滅活劑(依西美坦)對復發轉移性乳腺癌屬於一線內分泌治療藥物。在一線藥物治療失敗後,可考慮採用二線內分泌治療藥物。常用的藥物有:(1)氟維司群:為競爭性的雌激素受體拮抗劑,其親和力與雌二醇相似。

(2)孕激素:孕酮類藥物的主要作用為拮抗雌激素,對抗雌激素對乳腺的作用。

(3)mTOR抑制劑verolimus(依維莫司)聯合依西美坦:是一種靶向藥物,通過靶向抑制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發揮作用。

(4)CDK4/6抑制劑albociclib聯合來曲唑:albociclib是一種口服、靶向性CDK4/6抑制劑,能夠選擇性抑制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和6(CDK4/6),恢復細胞週期控制,阻斷腫瘤細胞增殖。

六、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生物靶向治療方法?

腫瘤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使腫瘤的治療進入分子靶向治療時代。分子靶向藥物具有較好的分子選擇性,能高效並選擇性地殺傷腫瘤細胞,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這正是傳統化療藥物治療難以實現的臨床目標。分子靶向藥物按其作用靶點分類主要有表皮生長因數HER抑制劑、血管內皮生長因數抑制劑等。藥物形式主要有單克隆抗體、小分子絡氨酸激酶抑制劑等。

分子靶向治療的使用是有嚴格條件的,它所針對的是特定的靶子,就像導彈發射前需要雷達和衛星説明尋找並鎖定目標一樣,它也需要一些輔助手段。在使用前首先要確定乳腺癌患者體內有沒有可以進攻的目標,即HER2基因表達的蛋白受體。臨床上檢測HER2基因就相當於在使用雷達和衛星定位,一旦明確目標的存在,使用曲妥珠單抗就能取得明顯的打擊效果;否則,如果目標不明確,也就是說對HER2基因呈陰性反應的患者,盲目使用只會事倍功半。因此,在乳腺癌患者的前期手術治療過程中,應常規檢測激素受體、HER2基因的表達情況,以便為將來的分子靶向治療創造有力條件,做到“精確制導,彈無虛發”。

能提高生存率。與化療聯合應用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特別是對化療無效的患者,曲妥珠單抗也能有部分的療效。該藥有心臟毒性,與具有心臟毒性的化療藥物聯合應用時應監測左心室射血分數,應儘量避免與蒽環類藥物聯合。由於曲妥珠單抗聯合蒽環類的心臟毒性作用明顯,曲妥珠單抗聯合紫杉類成為治療HER2過表達的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有研究表明紫杉醇能抑制HER2信號傳遞通路中一關鍵部位,與曲妥珠單擾具有協同作用。臨床上應在符合免疫組織化學方法(IHC)或螢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檢測HER-2品質認證標準的實驗室檢測。HER-2過表達之FISH檢測陽性或IHC檢測HER-2(+++),IHC檢測HER-2(++)的患者應由FISH證實。

3、逆轉內分泌治療耐藥的靶向藥物

七、乳腺癌骨轉移的綜合治療方法?

乳腺癌骨轉移已經是全身性疾病,綜合治療的主要目標是:(1)緩解疼痛,恢復功能,改善生活品質;(2)預防或延緩骨相關事件的發生。(3)控制腫瘤進展,延長生存期。常常需要接受多種方法綜合治療。

可以選擇的治療方法包括:(1)化療、內分泌及分子靶向治療等全身抗腫瘤治療。

(2)放射治療、手術治療等局部治療。

(3)對症支持與康復治療,包括止痛藥。

(4)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骨癌疼痛的治療藥物雙膦酸鹽是一組以焦膦酸鹽結構為基礎的化合物,能有效預防和治療相關性骨丟失,維繫骨礦鹽密度,有效減少和延遲多種實體瘤骨轉移導致的骨相關事件的發生,減輕骨痛,治療惡性高鈣血症。此外,雙膦酸鹽還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影響腫瘤細胞的黏附、侵襲、增殖,並能以協同的方式增強細胞毒藥物的作用。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評估ER/PR/HER2狀態。②腫瘤緩慢進展。③無危及生命的內臟轉移。

1.絕經後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

一般認為,絕經的判定需要符合下列條件之一:①年齡≥60歲;②年齡在45~60歲之間,自然停經1年以上;③雙側卵巢切除術後;④雙側卵巢放療去勢後。

對於絕經後復發轉移乳腺癌,一線內分泌治療藥物首選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包括阿那曲唑、來曲唑和依西美坦。

芳香化酶的主要作用是將雄激素前體轉換成雌激素,因此芳香化酶抑制劑或滅活劑可以減少血循環中和腫瘤內雌激素水準。

2.絕經前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對於未應用過內分泌治療的絕經前復發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是首選藥物。

但多數絕經前復發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經雌激素受體抑制劑治療失敗,故對此類患者應採用以下治療:

(1)藥物去勢後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劑或滅活劑:通過應用黃體激素釋放素類似物(LHRH-a)抑制卵巢功能,達到藥物性卵巢切除,然後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劑或滅活劑。目前應用的黃體激素釋放素類似物藥物有戈舍瑞林(諾雷德、Zoladex、Goserdin)、亮丙瑞林(Leuprorelin、抑那通),用藥後患者停經,體內卵泡刺激素和雌二醇達到絕經期水準後,口服阿那曲唑或來曲唑或依西美坦。

藥物去勢的原理:丘腦-垂體-性腺軸系統的主線是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LHRH)通過垂體門脈血流到達腺垂體控制垂體促性腺激素(LH,FSH)的分泌,後者經血液迴圈達到性腺,調節性腺的活動。LHRH激動劑以生理脈衝頻率(每90min一次)短期、小劑量給藥時,對垂體性腺系統起促進作用;而以非生理脈衝頻率長期、大劑量給藥時,垂體前葉LHRH受體出現脫敏現象,可抑制垂體分泌黃體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導致性腺分泌激素能力下降,性器官萎縮。

(2)手術去勢後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劑或滅活劑:應用黃體激索釋放素類似物有時會去勢不完全,且價格較昂貴。採用手術切除卵巢後,使患者絕經,然後再應用芳香化酶抑制劑或滅活劑對復發轉移性乳腺癌效果較佳。

3.二線內分泌治療藥物選擇

雌激素受體抑制劑(他莫昔芬,托瑞米芬)以及芳香化酶抑制劑(阿那曲唑、來曲唑)、滅活劑(依西美坦)對復發轉移性乳腺癌屬於一線內分泌治療藥物。在一線藥物治療失敗後,可考慮採用二線內分泌治療藥物。常用的藥物有:(1)氟維司群:為競爭性的雌激素受體拮抗劑,其親和力與雌二醇相似。

(2)孕激素:孕酮類藥物的主要作用為拮抗雌激素,對抗雌激素對乳腺的作用。

(3)mTOR抑制劑verolimus(依維莫司)聯合依西美坦:是一種靶向藥物,通過靶向抑制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發揮作用。

(4)CDK4/6抑制劑albociclib聯合來曲唑:albociclib是一種口服、靶向性CDK4/6抑制劑,能夠選擇性抑制細胞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和6(CDK4/6),恢復細胞週期控制,阻斷腫瘤細胞增殖。

六、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生物靶向治療方法?

腫瘤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成果使腫瘤的治療進入分子靶向治療時代。分子靶向藥物具有較好的分子選擇性,能高效並選擇性地殺傷腫瘤細胞,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損傷,這正是傳統化療藥物治療難以實現的臨床目標。分子靶向藥物按其作用靶點分類主要有表皮生長因數HER抑制劑、血管內皮生長因數抑制劑等。藥物形式主要有單克隆抗體、小分子絡氨酸激酶抑制劑等。

分子靶向治療的使用是有嚴格條件的,它所針對的是特定的靶子,就像導彈發射前需要雷達和衛星説明尋找並鎖定目標一樣,它也需要一些輔助手段。在使用前首先要確定乳腺癌患者體內有沒有可以進攻的目標,即HER2基因表達的蛋白受體。臨床上檢測HER2基因就相當於在使用雷達和衛星定位,一旦明確目標的存在,使用曲妥珠單抗就能取得明顯的打擊效果;否則,如果目標不明確,也就是說對HER2基因呈陰性反應的患者,盲目使用只會事倍功半。因此,在乳腺癌患者的前期手術治療過程中,應常規檢測激素受體、HER2基因的表達情況,以便為將來的分子靶向治療創造有力條件,做到“精確制導,彈無虛發”。

能提高生存率。與化療聯合應用可以提高治療效果,特別是對化療無效的患者,曲妥珠單抗也能有部分的療效。該藥有心臟毒性,與具有心臟毒性的化療藥物聯合應用時應監測左心室射血分數,應儘量避免與蒽環類藥物聯合。由於曲妥珠單抗聯合蒽環類的心臟毒性作用明顯,曲妥珠單抗聯合紫杉類成為治療HER2過表達的復發轉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方案之一。有研究表明紫杉醇能抑制HER2信號傳遞通路中一關鍵部位,與曲妥珠單擾具有協同作用。臨床上應在符合免疫組織化學方法(IHC)或螢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檢測HER-2品質認證標準的實驗室檢測。HER-2過表達之FISH檢測陽性或IHC檢測HER-2(+++),IHC檢測HER-2(++)的患者應由FISH證實。

3、逆轉內分泌治療耐藥的靶向藥物

七、乳腺癌骨轉移的綜合治療方法?

乳腺癌骨轉移已經是全身性疾病,綜合治療的主要目標是:(1)緩解疼痛,恢復功能,改善生活品質;(2)預防或延緩骨相關事件的發生。(3)控制腫瘤進展,延長生存期。常常需要接受多種方法綜合治療。

可以選擇的治療方法包括:(1)化療、內分泌及分子靶向治療等全身抗腫瘤治療。

(2)放射治療、手術治療等局部治療。

(3)對症支持與康復治療,包括止痛藥。

(4)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骨癌疼痛的治療藥物雙膦酸鹽是一組以焦膦酸鹽結構為基礎的化合物,能有效預防和治療相關性骨丟失,維繫骨礦鹽密度,有效減少和延遲多種實體瘤骨轉移導致的骨相關事件的發生,減輕骨痛,治療惡性高鈣血症。此外,雙膦酸鹽還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影響腫瘤細胞的黏附、侵襲、增殖,並能以協同的方式增強細胞毒藥物的作用。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