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紮的兩難選擇:少賺錢或者損害20多億用戶心理健康

1月10日消息, 近日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稱, 面對眾多投資者和前高管有關Facebook既讓人上癮又危害民主的指責, Facebook CEO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承諾在新的一年裡要“修復”問題。

但他究竟會走多遠呢?他將如何處理面前的兩難境地:要為20多億Facebook用戶的福祉犧牲公司的收入嗎?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當科學家開始發現香煙與癌症的關聯性的時候, 煙草行業對他們禁言——直到數十年後, 迫於法律壓力才承認該真相。

想像一下, 要是他們當初准許那些研究人員發表論文, 又或者認真對待該資訊, 為了吸煙上癮者的福祉主動破壞自己的賺錢機器, 會怎麼樣。

兩難境地

以往沒有人譴責Facebook引發“癌症”, 但它的創始人兼CEO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如今已經站在類似于當年的煙草行業的十字路口。

不少的Facebook投資者和前高管公開指出Facebook不僅從心理上容易讓人上癮, 還危害民主。 面對來自這一人群日益加大的壓力,

紮克伯格承諾通過實施幾項措施來“修復”Facebook, 其中包括“確保人們花在Facebook上的時間是值得的。 ”

紮克伯格最近向投資者表示他想要他的公司“鼓勵用戶進行有意義的社交互動, ”還說“吸引用戶花時間在Facebook上本身不是目標。 ”

這產生了一個關乎數十億美元經濟收益的問題:他是否願意為了20多億Facebook用戶的福祉犧牲公司的收入呢?

紮克伯格已經說過, 公司將會招聘大量的內容審核員來處理假新聞和俄羅斯干預問題, 這將會損害公司的利潤。 不過, 對於未來他是否會更進一步, 以用戶心理健康的名義改變Facebook賴以生存的演算法的問題, 他還沒有進行過表態。

很顯然, 紮克伯格在上大學期間創辦的這家公司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就連他的締造者也沒能及時認識清楚它的全球影響力。

去年6月, 他將公司的使命從“連接”全世界變成讓世界變得更緊密。 他說, 他以前覺得讓人們能夠發聲本身就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但我們的社會仍然是分裂的。 現在我認為我們有責任去做更多的事情。

Facebook的負面影響

去年12月, 在對科學文獻和自己的研究進行整理後, Facebook研究者公開承認, Facebook上個人和小群組之間的直接通訊和分享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但流覽其他使用者的狀態更新會讓人覺得不開心。

在2017年初的一項調查中, 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讓1500名年輕人評價五大社交網路對心理健康是好是壞。 結果顯示, 當中除了一款服務, 其它四款都對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 Facebook、Twitter、Snapchat和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全都會促使調查參與者拿自己的生活跟別人的生活進行比較, 這種現象被稱作社會比較。 唯一的例外是穀歌旗下的YouTube, 這部分因為該視頻平臺上通常是一對多的溝通交流, 個人對個人的社交互動僅發生在視頻評論上。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展開的另一項研究也總結稱, Facebook會使得人們覺得自己過得不如別人。 據其中一位研究者歐哈德·巴爾齊萊(Ohad Barzilay)稱, 有意思的是, 這種影響在年輕人當中尤其明顯, 但在年齡更大的群體中會減小:該影響在超過30歲的受訪者當中並不存在。

研究過FOMO(任何事都“擔心錯過”)現象的杜克大學博士生賈桂琳·裡夫金(Jacqueline Rifkin)指出, 社交網路還會讓我們覺得痛苦, 因為它會讓我們覺得任何我們沒跟朋友在一起的時候, 我們都會錯過他們的社交活動。 即便我們自己在經歷的東西——如精彩的度假——客觀來說比我們的朋友在做的事情美好, 那種痛苦感也會襲來。

裡夫金的研究表明, 出現FOMO的心理並不是因為羡慕嫉妒, 而是因為某種要原始得多的心理:如果我們的親朋好友在我們不在的時候一塊活動,我們可能不久以後就會被排除在群體以外。

各種研究表明,你使用社交媒體網路的頻率,至少跟你使用它的方式一樣重要。這一點適用於有史以來人類所使用的一切東西上,因此它並不讓人意外。

“我們來假設該研究的其中一項發現是,對人們最有利的做法是,限量使用Facebook,一周只看一次。”研究線上社區已有20多年的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羅伯特·克勞特(Robert Kraut)說道,“如果研究真的得出那樣的結論,那會給Facebook帶來怎樣的商業後果呢?”克勞特已跟Facebook的研究者展開合作,基於來自該社交網路的資料發表研究成果。

實施改變

我們不久以後可能就會知道該問題的答案。Facebook或許有能力防止我們用危害性的方式使用它的服務——如果它想的話。Facebook已經在使用部分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來類比我們與它的產品和廣告進行“交互”。Facebook的公開聲明表明,它覺得自己能夠運用同樣的工具來防止用戶過度沉迷。

該社交網路巨頭已經在採取措施改變它的服務——主要是動態消息(News Feed),它可謂Facebook自2006年上線以來大獲成功的關鍵所在。正如該公司的首席研究者在最近的一篇博文中所指出的,那些措施包括Facebook自認為會降低其服務的參與度的手段,其中包括隱藏帶有引誘點擊標題的內容和假消息,以及提升來自朋友的帖子的比重。

Facebook目前也在力推它和其他人認為更有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的服務部分。隨著用戶繼續減少在Facebook上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該社交網路在更多地鼓勵他們加入和使用群組功能。該公司也在它的Messenger應用上展示更多的廣告,那是它突然之間偏愛的人對人交流發生的地方之一。

正如使命宣言所標榜的,Facebook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緊密的理念為基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實現那種連接的方法——被該公司委婉地稱作“參與”,但專家的描述來得更加準確:成癮——似乎對紮克伯格熱切想要造福的人有害。紮克伯格必須要面對這一點。不同於過往同樣面對自家產品的危害性的CEO,他似乎更加願意承認那些。

Facebook可能會很好地達到紮克伯格所說的目標。又或者,它可能會屈從於經濟邏輯:光是2017年的前九個月,該公司“迷人的”動態消息演算法就推動營收大漲47%。

以上由網易企業郵箱經銷商(163hmail.com)湖南領先網路科技整理發佈。

網易企業郵箱,是網易專為企業使用者定制的電子郵箱產品,根植于中文郵箱第一品牌,擁有國內最高等級郵件系統安全證書,具備頂級反垃圾實力、安全穩定、海外暢郵、高效管理、簡單易用等優良品質。湖南領先網路科技是網易企業郵箱授權經銷商,專業為企業提供網易企業郵箱、網易辦公套件等一站式企業資訊化專業解決方案。

而是因為某種要原始得多的心理:如果我們的親朋好友在我們不在的時候一塊活動,我們可能不久以後就會被排除在群體以外。

各種研究表明,你使用社交媒體網路的頻率,至少跟你使用它的方式一樣重要。這一點適用於有史以來人類所使用的一切東西上,因此它並不讓人意外。

“我們來假設該研究的其中一項發現是,對人們最有利的做法是,限量使用Facebook,一周只看一次。”研究線上社區已有20多年的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羅伯特·克勞特(Robert Kraut)說道,“如果研究真的得出那樣的結論,那會給Facebook帶來怎樣的商業後果呢?”克勞特已跟Facebook的研究者展開合作,基於來自該社交網路的資料發表研究成果。

實施改變

我們不久以後可能就會知道該問題的答案。Facebook或許有能力防止我們用危害性的方式使用它的服務——如果它想的話。Facebook已經在使用部分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來類比我們與它的產品和廣告進行“交互”。Facebook的公開聲明表明,它覺得自己能夠運用同樣的工具來防止用戶過度沉迷。

該社交網路巨頭已經在採取措施改變它的服務——主要是動態消息(News Feed),它可謂Facebook自2006年上線以來大獲成功的關鍵所在。正如該公司的首席研究者在最近的一篇博文中所指出的,那些措施包括Facebook自認為會降低其服務的參與度的手段,其中包括隱藏帶有引誘點擊標題的內容和假消息,以及提升來自朋友的帖子的比重。

Facebook目前也在力推它和其他人認為更有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的服務部分。隨著用戶繼續減少在Facebook上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該社交網路在更多地鼓勵他們加入和使用群組功能。該公司也在它的Messenger應用上展示更多的廣告,那是它突然之間偏愛的人對人交流發生的地方之一。

正如使命宣言所標榜的,Facebook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緊密的理念為基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實現那種連接的方法——被該公司委婉地稱作“參與”,但專家的描述來得更加準確:成癮——似乎對紮克伯格熱切想要造福的人有害。紮克伯格必須要面對這一點。不同於過往同樣面對自家產品的危害性的CEO,他似乎更加願意承認那些。

Facebook可能會很好地達到紮克伯格所說的目標。又或者,它可能會屈從於經濟邏輯:光是2017年的前九個月,該公司“迷人的”動態消息演算法就推動營收大漲47%。

以上由網易企業郵箱經銷商(163hmail.com)湖南領先網路科技整理發佈。

網易企業郵箱,是網易專為企業使用者定制的電子郵箱產品,根植于中文郵箱第一品牌,擁有國內最高等級郵件系統安全證書,具備頂級反垃圾實力、安全穩定、海外暢郵、高效管理、簡單易用等優良品質。湖南領先網路科技是網易企業郵箱授權經銷商,專業為企業提供網易企業郵箱、網易辦公套件等一站式企業資訊化專業解決方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