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克龍訪華開創多個第一 中法關係為何敢為天下先?

2018-01-11 17:07 | 中國日報網

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 開創了多個第一:新年第一個訪問中國的外國元首, 十九大之後第一個訪問中國的歐盟國家元首;法國也是第一個高調支持“一帶一路”的西方大國, 第一個將對華關係聚焦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西方大國, 第一個與中國建立起健康老齡化夥伴關係的西方國家, 第一個達成關於協力廠商市場合作的西方國家。

在中法聯合聲明中, 兩國不僅強調在全球化、聯合國、多邊主義、全球治理、氣候變化、反恐等領域的合作, 而且延伸到新領域。 比如, 中法兩國重申,

以《聯合國憲章》為代表的國際法適用於網路空間。 雙方致力於推動在聯合國等框架下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有關網路空間負責任行為的國際規範。 雙方將加強合作, 打擊網路犯罪以及其他網路空間惡意行為, 包括破壞關鍵基礎設施以及為獲得競爭優勢而憑藉資訊通訊技術竊取智慧財產權的行為。 雙方同意繼續利用中法網路事務對話機制, 加強相關交流合作。

事實上, 法國歷來有獨立自主的外交風格。 發展對華關係, 法國敢為天下先。 1964年1月, 法國同中國建交, 這是西方世界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大國, 法國也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西方大國。

為何法國開展對華合作敢為天下先?

兩國都有悠久的歷史,

兩國人民對本國的歷史文化語言飲食具有無限熱愛和自豪, 也對對方的歷史文化十分嚮往。 法國總統馬克龍首次對華國事訪問就按照法國總統慣例先訪問西安, 凸顯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尊重。

戴高樂將軍的名言——法蘭西如果不偉大, 那就不稱其為法蘭西——對中國自然也是適用的, 所以中國夢的定冠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為東西方文明代表性的兩個偉大國家, 中法戰略獨立、外交進取, 關係的全球意義凸顯。

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全面”內涵是新的時代條件下兩國所具有的共同使命與共同理念。 應對全球性挑戰奠定了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石。 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曾說過, “在所有重大國際問題上,

法國與中國有不少政治共同點, 兩國對加強和恢復多邊制度有共同的理念”。

英國脫歐後, 法國成歐盟裡唯一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唯一核大國, 對維護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協議、聯合國核不擴散體系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此次馬克龍訪華的外交議題中, 朝核問題、敘利亞問題、伊朗問題、恐怖主義問題等, 中法都有大量共同利益。 全球治理、多極世界理念類似, 中法合作勢頭強勁。

中法關係, 正如兩國文化一樣:古老而年輕。 中國外交也在發掘法國在西方、歐洲和全球事務中的多重引領作用:引領中西方關係, 推動西方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引領中歐關係, 推動中歐務實合作;引領多邊主義, 推進全球治理;引領新領域合作、提升經濟文化競爭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中國革命深受到法國革命的影響, 中共領導人如陳獨秀、周恩來、鄧小平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的經歷, 也塑造了中法合作的初心。 當今世界, 法國有超越歐洲的全球影響力。 法國的海域面積僅次於美國, 是“一帶一路”建設, 尤其是開拓非洲市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不二合作夥伴。 這也是促使法國敢為天下先, 開展與中國在“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框架下戰略合作的重要原因。

(原標題《中法關係為何敢為天下先?》。 編輯王馭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