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驚鴻一瞥,誰陪你一路前行?/薇薇(山西垣曲)

驚鴻一瞥, 誰陪你一路前行?

——觀看《芳華》雜感

山西 薇薇

再回首, 背影已遠走, 往事如風無影蹤。

2018的元旦在呼喊暴曬“十八歲”的浪濤裡如約而至,

浸淫我假期的是一部粉墨登場、顏值灼灼的《芳華》。

聽楠妹說《芳華》, 聽多人論《芳華》, 輿論的效應, 媒體的傳播, 我懷著疑惑、複雜、好奇、追問、考究的多元心態, 一個人去聖美國際影院。

我懷疑我的視覺、聽覺、觸覺, 我懷疑我自己。

我懷疑我對藝術鑒賞是弱智, 我懷疑我的藝術細胞的匱乏, 我懷疑我的麻木不仁。

我是多麼地莊重專注唉!一大早起來, 沐浴、淨面、淨手, 推掉所有的應酬, 關了手機, 買了零食, 泡了紅茶, 韻上精緻的妝容, 特意提前半小時抵達影院, 假裝矜持, 安靜待在大廳裡按耐著急迫的心情, 像和思念多日的情人約會。

然而, 看後對電影《芳華》並沒有刻骨銘心的震撼, 震驚於社會輿論的操作, 驚訝於公眾的熱捧, 多年前, 沒有聽說過操作宣傳, 頂多就是一張電影海報, 已經吸引得人山人海。

“再看一遍吧!”輕輕告訴自己, “總有什麼是你遺忘了的。 ”總認為沒有大口朵頤的快感, 是因為自身味蕾的消失。

感謝《芳華》, 寒冬的夜晚, 再一次步入影院一號包廂, 和第一次一樣隆重深情。

坐在身邊的先生, 跟我一路無語, 此時也一樣。

如果說小說《芳華》, 是給人詳細呈現了細膩淩亂、複雜無奈的人生, 那麼電影《芳華》只是一個簡單的片段敘述。 不過, 電影直觀有畫面感, 是一次饕餮麥肯基大餐;而原著卻需要靜謐體會品味, 比電影更有味道, 她是多道中餐的緩緩推出, 你要拿起筷子、勺子、碟子、酒杯、小碗, 去揀那些一盤盤滿漢全席菜肴, 素的葷的辣的鹹的酸的苦的, 紅的綠的白的黑的, 各式圖樣的, 回味意猶未盡。

而我, 只看到幾個現代俊男靚女, 扮演著七八十年代的青春少年, 用力完成著一組組零碎搶眼的舞美的動作, 演繹著他們並沒有領悟的《芳華》。 聽說, 馮導極盡苛刻篩選了演員, 毫無疑問, 這是馮小剛送給自己的禮物, 是嚴歌苓未眠的心事, 他們用這種方式來紀念自己的人生, 從這點意義上講, 他們比我們多數人活得要高級, 要精神, 要藝術。

踏入紅塵, 靈魂被擊碎得七零八落, 忙於生計, 常常不能坐下來回首, 哪怕自己給自己小聚, 也是一種奢侈。

談何給自己寫一個劇本, 拍一部影片!

畢竟是一夥涉世未深的青年, 人生還有很多變數, 人生的可塑性很強, 每個人最後的結果都是不可預測。 所以用包容的心來理解這些熱血青年, 對每個人都少了挑剔和責備。

也許, 生活對劉峰和何曉萍有些虧欠, 我認為那都是藝術處理的結果。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如果把劉峰和何曉萍的物質生活演繹得豐碩一點,雖然結局完美了,卻給作品本身留下了遺憾,反而沒有唏噓感和議論的話題。實際上,就我工作多年對國家政策的解讀和執行,劉峰是轉業軍人也是傷殘軍人,國家每年會給予他可觀的撫恤金和醫療費的,如果真要有病,也可以住進榮軍醫院的。至於何曉萍,她會獲得和劉峰一樣的待遇,不會像電影裡面講得他們老無所依,生活艱難,相依為命。

也許是作者旅居國外多年,對母國政策的不瞭解吧?也許是馮導演的良苦用心吧?他們本來就是送給自己人生的禮物,是給自己一份意外的驚喜,當然按照自己的意願經營劇情了。

影片中青春的小美夢、小算計在現實中蒼白無力,但是,青春的夢還是要做下去。

劉峰是那麼的雷鋒,讓出學習指標的目的竟是為了繼續和林丁丁在一起,這個為了愛情可以犧牲一切的動機,陰差陽錯地也成為無私的一種表現,實際上他也有小算盤囉。

文工團畢竟不是社會的全部,在那個年代,還算是相當封閉的象牙塔,只有在解散了以後,人生的真實才會慢慢呈現出來,於是有了後來各自不同的粉彩人生,誰也有錯,誰也沒有錯,青春是容許你不斷犯錯、不斷調整、不斷呻吟的緩衝帶,最後聚在一起是一場無言的結局。

何曉萍的悲痛來自集體也來自家庭,更來自當時的大氣候。然而她的善良未泯,良知猶存,在劉峰受到處分後,勇敢地站出來抗爭,雖然對劉峰、對整個文工團沒有任何促進積極意義,她好像旨在完成對人性的交代。她本來可以選擇沉默,可是她沒有,並在心靈深處有了一種對所有人的抗拒、反感和蔑視。

這使我想起“房間裡的大象”。人類成長的每個階段,都在學習著沉默,最終,它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中,成為了我們下意識的選擇。不滿、抗議、歡樂、鄙夷、哀傷、放棄……當所有這些都可以通過沉默來表達時,真相被遮蔽了,我們攜手埋葬了未來。文工團滋養誕生了雷鋒式的劉峰,最後也毀滅了他,拋棄了他,劉峰又踏上了新的征程。雖然沉默不完全是因為道德的放棄,也未必完全出於功利目的,而是在我們的人性中,天然有一份幽暗:我們希望通過沉默來建立一種安全感,在無法溝通時,沉默是最好的共謀。所以,人越多,沉默就越可能發生,因為沉默時我們彼此相等,大家都是沉默者,所以個體便不用再承擔責任,我們欣喜地發現,我們原來是大多數。

大多數就是正義嗎?就是正確的化身嗎?

而何曉萍偏偏就不是大多數,於是,她也奔赴西南邊疆,開始了另一種人生······

影片中的“我”,有悲憫情懷,也有正義的認知,但是對於整個組織團隊,“我”也是力量弱小,無能為力。不過好歹,“我”讀懂了“善良”,認識了“善良”,沒有給予何曉萍肢體和心理上的具體傷害,但是“我”還是灰色地帶的大多數,我無法超越自己。

人生有相聚就有分離。文工團解散時的聚餐,也賺取了我的嘩嘩淚水。我的大學生活、我的每一次的朋友聚會,離開時也常常傷感著我的心,淡淡的離別情愁會影響我一段時間,亦如曇花一現,又刹時零落。

“距離在這個年代不是問題,是時間,時間是個障礙。”我的這句話,招來幾多笑柄。那“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又怎麼解釋?

然而,真正的經典影視大片,讓人欲哭無淚,那才是真正的悲劇,真正的激蕩靈魂。《芳華》是帶著自我認知,帶著傷痕,帶著殘缺,就被熱熱鬧鬧炒了一把,我感覺有點意外。

這也是一種“共謀”吧?我著實也被“共謀”了喲!

現在,是不是能搬上銀幕的劇本太少了,還是我的審美疲勞?當《紅樓夢》、《西遊記》、《還珠格格》一次次被重新編劇演繹登上螢幕的時候,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們不缺演員,不缺觀眾,缺的是用文字表達靈魂的載體,缺的是沉下來創新創作的人,說真的,我有點悲哀。

今年,《芳華》沸沸揚揚喧鬧各處,我膚淺得有點詠歎,也有發自內心的奢求。

稀稀疏疏的雪花飛舞旋轉,奏響了2018年的第一場雪。挽著先生的手,路燈下一長一短的影子有節奏地跳躍,在寂靜的夜晚,在空曠的大街上,演繹著素白的霓裳,沒有觀眾,只有傾灑冷淡白光的兩排燈杆,只有沙沙飄著的雪花,只有兩列睜大瞳孔的路燈,影子逐漸消失在籠著薄紗的雪夜······

有點靜得可怕,剛才觀看影片的那三個人怎麼不見了?中午在一個大廳觀看的那七八個人,是不是明天還要來看一次?

驚鴻一瞥,滄海桑田,芳華不再,在看似忙碌熱鬧、激情飛揚的人生中,註定孤獨。融入喧囂,就難逃紛擾,經常身心疲憊、憔悴不堪。為功名利祿明爭暗鬥,為愛恨情仇惡性角逐,幾多不害他人,又幾多不被人害?殊不知,與孤獨言和,才是你最舒服、最自然的狀態。

在一個群落裡,掩埋陷入得越深,就越難找回真實的自我。只有一個人的世界,才能真正袒露活脫脫的自在。

你不會享受孤獨,你就不會享受人生。

好一個“癡情謀《芳華》,風雪夜歸人。”!

作者簡介

薇薇,山西省女作家協會會員,機關工作,喜好安靜,素淡知性,多宅在家裡或靜坐或冥想或傾聽或閱讀或書寫,一本書一種聲音,足以感受可貴的真性與美好的生活,有多部作品發表。

(運城網信備案號I20011)

三隻眼傳媒

歡迎提供新聞、文學作品;代發單位工作資訊;轉發

各類正能量文章;策劃、刊登各種軟性廣告。

垂詢電話: 13834952678(微信同號)

18295909370(微信同號)

投稿郵箱: 48943335@qq.com

我認為那都是藝術處理的結果。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如果把劉峰和何曉萍的物質生活演繹得豐碩一點,雖然結局完美了,卻給作品本身留下了遺憾,反而沒有唏噓感和議論的話題。實際上,就我工作多年對國家政策的解讀和執行,劉峰是轉業軍人也是傷殘軍人,國家每年會給予他可觀的撫恤金和醫療費的,如果真要有病,也可以住進榮軍醫院的。至於何曉萍,她會獲得和劉峰一樣的待遇,不會像電影裡面講得他們老無所依,生活艱難,相依為命。

也許是作者旅居國外多年,對母國政策的不瞭解吧?也許是馮導演的良苦用心吧?他們本來就是送給自己人生的禮物,是給自己一份意外的驚喜,當然按照自己的意願經營劇情了。

影片中青春的小美夢、小算計在現實中蒼白無力,但是,青春的夢還是要做下去。

劉峰是那麼的雷鋒,讓出學習指標的目的竟是為了繼續和林丁丁在一起,這個為了愛情可以犧牲一切的動機,陰差陽錯地也成為無私的一種表現,實際上他也有小算盤囉。

文工團畢竟不是社會的全部,在那個年代,還算是相當封閉的象牙塔,只有在解散了以後,人生的真實才會慢慢呈現出來,於是有了後來各自不同的粉彩人生,誰也有錯,誰也沒有錯,青春是容許你不斷犯錯、不斷調整、不斷呻吟的緩衝帶,最後聚在一起是一場無言的結局。

何曉萍的悲痛來自集體也來自家庭,更來自當時的大氣候。然而她的善良未泯,良知猶存,在劉峰受到處分後,勇敢地站出來抗爭,雖然對劉峰、對整個文工團沒有任何促進積極意義,她好像旨在完成對人性的交代。她本來可以選擇沉默,可是她沒有,並在心靈深處有了一種對所有人的抗拒、反感和蔑視。

這使我想起“房間裡的大象”。人類成長的每個階段,都在學習著沉默,最終,它融入了我們的血液中,成為了我們下意識的選擇。不滿、抗議、歡樂、鄙夷、哀傷、放棄……當所有這些都可以通過沉默來表達時,真相被遮蔽了,我們攜手埋葬了未來。文工團滋養誕生了雷鋒式的劉峰,最後也毀滅了他,拋棄了他,劉峰又踏上了新的征程。雖然沉默不完全是因為道德的放棄,也未必完全出於功利目的,而是在我們的人性中,天然有一份幽暗:我們希望通過沉默來建立一種安全感,在無法溝通時,沉默是最好的共謀。所以,人越多,沉默就越可能發生,因為沉默時我們彼此相等,大家都是沉默者,所以個體便不用再承擔責任,我們欣喜地發現,我們原來是大多數。

大多數就是正義嗎?就是正確的化身嗎?

而何曉萍偏偏就不是大多數,於是,她也奔赴西南邊疆,開始了另一種人生······

影片中的“我”,有悲憫情懷,也有正義的認知,但是對於整個組織團隊,“我”也是力量弱小,無能為力。不過好歹,“我”讀懂了“善良”,認識了“善良”,沒有給予何曉萍肢體和心理上的具體傷害,但是“我”還是灰色地帶的大多數,我無法超越自己。

人生有相聚就有分離。文工團解散時的聚餐,也賺取了我的嘩嘩淚水。我的大學生活、我的每一次的朋友聚會,離開時也常常傷感著我的心,淡淡的離別情愁會影響我一段時間,亦如曇花一現,又刹時零落。

“距離在這個年代不是問題,是時間,時間是個障礙。”我的這句話,招來幾多笑柄。那“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又怎麼解釋?

然而,真正的經典影視大片,讓人欲哭無淚,那才是真正的悲劇,真正的激蕩靈魂。《芳華》是帶著自我認知,帶著傷痕,帶著殘缺,就被熱熱鬧鬧炒了一把,我感覺有點意外。

這也是一種“共謀”吧?我著實也被“共謀”了喲!

現在,是不是能搬上銀幕的劇本太少了,還是我的審美疲勞?當《紅樓夢》、《西遊記》、《還珠格格》一次次被重新編劇演繹登上螢幕的時候,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們不缺演員,不缺觀眾,缺的是用文字表達靈魂的載體,缺的是沉下來創新創作的人,說真的,我有點悲哀。

今年,《芳華》沸沸揚揚喧鬧各處,我膚淺得有點詠歎,也有發自內心的奢求。

稀稀疏疏的雪花飛舞旋轉,奏響了2018年的第一場雪。挽著先生的手,路燈下一長一短的影子有節奏地跳躍,在寂靜的夜晚,在空曠的大街上,演繹著素白的霓裳,沒有觀眾,只有傾灑冷淡白光的兩排燈杆,只有沙沙飄著的雪花,只有兩列睜大瞳孔的路燈,影子逐漸消失在籠著薄紗的雪夜······

有點靜得可怕,剛才觀看影片的那三個人怎麼不見了?中午在一個大廳觀看的那七八個人,是不是明天還要來看一次?

驚鴻一瞥,滄海桑田,芳華不再,在看似忙碌熱鬧、激情飛揚的人生中,註定孤獨。融入喧囂,就難逃紛擾,經常身心疲憊、憔悴不堪。為功名利祿明爭暗鬥,為愛恨情仇惡性角逐,幾多不害他人,又幾多不被人害?殊不知,與孤獨言和,才是你最舒服、最自然的狀態。

在一個群落裡,掩埋陷入得越深,就越難找回真實的自我。只有一個人的世界,才能真正袒露活脫脫的自在。

你不會享受孤獨,你就不會享受人生。

好一個“癡情謀《芳華》,風雪夜歸人。”!

作者簡介

薇薇,山西省女作家協會會員,機關工作,喜好安靜,素淡知性,多宅在家裡或靜坐或冥想或傾聽或閱讀或書寫,一本書一種聲音,足以感受可貴的真性與美好的生活,有多部作品發表。

(運城網信備案號I20011)

三隻眼傳媒

歡迎提供新聞、文學作品;代發單位工作資訊;轉發

各類正能量文章;策劃、刊登各種軟性廣告。

垂詢電話: 13834952678(微信同號)

18295909370(微信同號)

投稿郵箱: 48943335@qq.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