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經濟)還是那條路 “風景”兩重天——貴州桐梓七十二道拐的見證

新華社貴陽1月11日電題:還是那條路 “風景”兩重天——貴州桐梓七十二道拐的見證

新華社記者何天文、汪軍、施錢貴

與周邊許多村子一樣, 冬天的貴州桐梓縣大河鎮七二村寧靜而美麗:一棟棟居民小樓房錯落有致, 有太陽能路燈的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戶, 所不同的是, 村頭一處觀光台邊矗立的一把“利劍”和櫥窗裡的“村史簡介”, 著實耐人尋味。

記者看到, 用水泥澆鑄的“利劍”上, “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幾個大字十分醒目;一旁的櫥窗宣傳欄裡, 簡要記錄著七二村由亂到治的歷程, 其中寫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

這裡開始出現一些靠‘路’發財的村民, 一時間, ‘公路飛虎隊’、‘劫道班’把川黔公路攪得雞犬不寧。 尤其是1993年至2004年間, 七二村400戶人家, 家庭犯罪率達50%以上…… ”

“當時因為家庭生活困難, 加上文化低、不懂法, 就動起了歪腦筋。 ”今年59歲的村民趙福義面帶愧色地對記者說, “那時從貨車上扒拉下來的肥料、白糖、布匹、冷凍肉食等, 都是好東西。 遇到車輛打滑, 喊大家去幫忙, 我們總是想法子訛司機的錢。 ”

依山而建的七二村, 因210國道在其境內有一段多達72處的彎道而得名。 連續72個大小彎道, 從山腳到山頂約有7公里, 當地人稱之為“七十二道拐”, 在高速公路修建前, 是川黔公路的“咽喉”。

“過去這條公路車流量大, 由於七十二道拐地勢險要、坡陡彎多,

貨車行駛緩慢, 一些村民就靠‘路’為生。 ”今年75歲的老支書林世義說, 不正當的“發財路”, 不但沒能改變貧困, 反而使不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窮。

治理刻不容緩。 公安機關開展專項行動“鏟頑疾”, 當地黨委、政府組織幹部進村入戶開展法制教育和政策宣傳, 瞭解民生訴求, 排查化解矛盾, 讓村民學法知法守法, 讓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同時不斷加大投入改善交通、水、電、訊、房等基礎設施, 引導村民依靠當地良好的生態、宜人的氣候等優勢發展鄉村旅遊, 助推鄉村振興。

村黨支部書記趙雲說, 通過堅持不懈的“治標”又“治本”、治愚和治窮, 七二村“今非昔比”, 已連續10年保持違法犯罪率為零, 村民們依靠誠實勞動、合法經營逐步走上脫貧致富路。

村民趙福義出獄後種過烤煙、賣過豬肉, 後來在政府扶持下, 在公路邊建起一棟四層樓房開辦農家山莊, 每年夏天接待重慶方向來的遊客, 可同時接納120人吃住, 年收入近20萬元。 “不少人來避暑一住就是幾個月, 每人每月收取1800元, 包吃。 ”趙福義說。

今年47歲的村民李遜曾經也走過一段“彎路”, 出獄後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 並表現出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村裡支援他領辦一家勞務公司, 就近承接農村安居工程、鄉村公路建設等專案, 為不少村民找到就業機會。 “首先考慮貧困戶, 讓他們有活幹, 普工每天可收入120元, 技術工每天可收入200元到250元。 ”李遜說。

還是那條路, “風景”兩重天。 記者看到, 改造一新的七十二道拐已成為觀光點,

而且通過這條路, 越來越多的大巴車、自駕車把外地遊客送到這裡, 使七二村的鄉村旅遊日益紅火。

趙雲說, 目前, 全村已有鄉村旅館50多家, 年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 其中入住兩三個月的客人超過3000人, 許多村民收入可觀。 依靠鄉村旅遊和迅速發展種養業、運輸服務業等, 2017年, 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可達9000元左右。 昔日的“問題村”、貧困村已變成“文明、宜居”的示範村。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