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官陽:大雪帶來的“白色考卷” 城市管理部門及格了嗎

導 語

近日全國經歷了一場今冬以來強度最強、範圍最大的降雪天氣, 部分省份甚至出現了大暴雪或特大暴雪天氣。 這對於各大城市的相關管理部門無疑是一場考驗。 那麼, 全國各地又是如何應對這場降雪, 哪些情況又值得我們思考呢?

大範圍降雪天氣 全國各地應對情況迥異

❖ 合肥“托舉哥”風雪中托住被雪壓落電纜:合肥市望江路上, 大雪壓垮了16處剛剛建成不久的公交車站台頂棚, 導致1人死亡、28人受傷。 事後, 網上的新聞報導提到了這項工程的低價中標及頂棚設計等。 相信當地有關部門會認真調查事故原因,

而老百姓也知道了, 原本是保護候車人的設施, 也可能帶來危險。 而另外一則新聞報導中, 合肥廬陽大隊的一位90後輔警熊陳, 為保證道路暢通, 保護群眾, 在戰友的幫助下, 風雪中艱難地爬上了一輛公車車頂, 站著用手托住被雪壓落的電纜, 長達20多分鐘, 直到戰友找來更高的梯子, 臨時架住低垂的電纜。

▲ 圖:合肥交警熊陳徒手舉電纜

❖ 西安交警與環衛工人以有限之力履行職責:面對這份白色“考卷”, 西北名城西安略顯艱苦與尷尬。 華商報1月5日報導這場大雪的題目是:“一場大雪, 讓西安變成長安, 讓出行回到唐代”, 報導指出由於路上積雪打滑, 導致交通幾乎癱瘓、很多人被迫步行幾個小時上下班的市政窘境。 這篇報導寫到:“路上, 不斷有私家車擦碰, 陸續有行人滑倒, 未見到幾輛公交掛防滑鏈, 也難看到掃雪的車輛。 只有環衛工人和交警, 在清掃和指揮, 以有限之力想方設法履行著職責。 ”

❖ 全國各地奮戰在雪地中的“螢光綠”:在媒體報導中, 還出現了一大批穿著螢光黃綠警示服在路上奮戰的交警,

他們出現在全國各地的雪地裡, 有的在公路上撒鹽防滑;有的在城市交叉口靠一己之力推動陷在雪泥中的汽車;有的給被冰雪困在高速公路上的司機送開水、推車輛;還有的牽著小朋友的手, 在雪地上艱難地護送他們過馬路。 當然, 也有很多地方由於有充分的準備。 從素有“雪窩子”之稱的威海, 到連續奮戰52小時的四川雅西高速, 再到北國雪疆, 沒有出現讓人尷尬的百姓出行, 讓人看到更多的是沒日沒夜連續作戰的交警和環衛工的身影。

▲ 圖:2018年1月4日, 江蘇淮安迎來暴雪天氣, 交警在江蘇省盱眙縣淮河北路上護送小學生過馬路

思考:為何一場大雪讓城市交通如此狼狽?

❖ 除冰、掃雪、撒鹽、托舉電纜等只能依靠交警?

每看到交警從事著大量非執法工作的照片時, 腦海中總會蹦出一組數字:美國紐約擁有830萬人口、員警35000人, 平均每位員警的覆蓋人口約240人。 美國員警是不分警種的綜合執法方式, 雖然各州員警數量差異很大, 但綜合執法形式一致,

所有的員警都可以在路上針對交通違法進行執法監督。

我國採取的執法形式是交通警察執法交通。 據有關資料顯示, 全國有超過26萬交通警察, 按照人口比例測算, 每位交警人均執法覆蓋人數超過5000人。 如果把員警交通執法人均覆蓋人群數量看作是交通警察的主要工作能力需求, 那麼, 中國交通警察的工作能力預期約是美國員警的25倍, 或者就要指望中國人的守法遵章水準是美國的25倍。 在這樣警力配置的情況下, 連除冰掃雪撒鹽托舉電纜這樣的工作, 也寄希望于交警嗎?

❖ 配備、利用先進除雪設備真的很難嗎?

這份白色的“考卷”, 也飄到了很多專業的交通技術微信群裡。 一位在美國工作30多年的資深交通工程師和國內的專業人士, 發了下麵兩張照片。因為群裡有專家說,除雪的設備太貴,很多城市的市政部門買不起。

下面兩張圖是美國常用的一種鏟雪設備,掛在皮卡車頭上,就可以清除路面積雪,網上的報價不到1000美元。於是群友們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這類設備在中國有很多,大概1000人民幣左右就可以買到。

▲ 圖:美國常用的鏟雪設備

對於這樣簡單的除雪設備,專業群裡的專家和學者們的反應,也像是一場“應考”。很多人覺得是懶政,也有的學者提出來可以用“噴氣式飛機發動機的熱氣噴射吹雪”……總之,從提出掃雪的需求開始,就有專家學者開始把方案往貴了提、難了提,就好像掃雪是個新任務一樣。

❖ 城市在發展,為何掃雪這件“小事”在退步?

其實,這份白色的“考卷”是年年發的。要參加“考試”的,不只是市政部門和交警,也在考量每一個人。

曾幾何時,城市裡很多住宅樓的門道一層,都有一個小倉庫,那裡堆放著公用的大掃把和鐵鍬,每到城裡飄起雪花,單位的領導們,就會走上街頭,帶著老百姓一起掃雪。那時候,臨街店鋪和單位必須負責自己門前道路積雪的清掃,也就形成了一種有共識的社會規則,而沒有清掃門前積雪的單位,甚至會受到處罰。那時,大人們掃雪,孩子們滾雪球,是人們對寒冬最溫暖的印象之一了。

而現在,城市的樓越蓋越高,道路越建越多,生活越來越好,但掃雪這件“小事”,怎麼反倒退步了?

結 語:2018年的冬季剛剛開始,此後還會有來自蒼天的“白色考卷”,還會有大雪繼續飄下來,飄到大街小巷,飄到市政機關的院子裡,還會飄到每一條公路上。這份“考卷”會繼續考驗城市管理的意識、市政管理水準和公路養護能力,更會評價每個人的社會公德意識,讓大家更真切地認識到,什麼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澎湃新聞,作者: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3M交通安全系統部首席交通安全教育與政策聯絡官 官陽)

發了下麵兩張照片。因為群裡有專家說,除雪的設備太貴,很多城市的市政部門買不起。

下面兩張圖是美國常用的一種鏟雪設備,掛在皮卡車頭上,就可以清除路面積雪,網上的報價不到1000美元。於是群友們在網上搜了一下,發現這類設備在中國有很多,大概1000人民幣左右就可以買到。

▲ 圖:美國常用的鏟雪設備

對於這樣簡單的除雪設備,專業群裡的專家和學者們的反應,也像是一場“應考”。很多人覺得是懶政,也有的學者提出來可以用“噴氣式飛機發動機的熱氣噴射吹雪”……總之,從提出掃雪的需求開始,就有專家學者開始把方案往貴了提、難了提,就好像掃雪是個新任務一樣。

❖ 城市在發展,為何掃雪這件“小事”在退步?

其實,這份白色的“考卷”是年年發的。要參加“考試”的,不只是市政部門和交警,也在考量每一個人。

曾幾何時,城市裡很多住宅樓的門道一層,都有一個小倉庫,那裡堆放著公用的大掃把和鐵鍬,每到城裡飄起雪花,單位的領導們,就會走上街頭,帶著老百姓一起掃雪。那時候,臨街店鋪和單位必須負責自己門前道路積雪的清掃,也就形成了一種有共識的社會規則,而沒有清掃門前積雪的單位,甚至會受到處罰。那時,大人們掃雪,孩子們滾雪球,是人們對寒冬最溫暖的印象之一了。

而現在,城市的樓越蓋越高,道路越建越多,生活越來越好,但掃雪這件“小事”,怎麼反倒退步了?

結 語:2018年的冬季剛剛開始,此後還會有來自蒼天的“白色考卷”,還會有大雪繼續飄下來,飄到大街小巷,飄到市政機關的院子裡,還會飄到每一條公路上。這份“考卷”會繼續考驗城市管理的意識、市政管理水準和公路養護能力,更會評價每個人的社會公德意識,讓大家更真切地認識到,什麼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澎湃新聞,作者: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3M交通安全系統部首席交通安全教育與政策聯絡官 官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