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

翠屏區隸屬宜賓市, 是1997年1月由原縣級宜賓市改設的市轄區, 是宜賓市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 位於四川盆地南緣, 地處川、滇、黔三省結合部, 金沙江和岷江在此彙聚成浩浩蕩蕩的長江, 長江黃金水道由此開始, 故有“萬里長江第一城”之稱。

截至2013年, 翠屏區總面積1123平方千米 , 戶籍總人口83.0萬人。 2016年, 翠屏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44.86億元, 比上年增長8.0%。

2017年, 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

中文名稱

翠屏區

外文名稱

Cuiping District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宜賓市

政府駐地

西城街道人民路19號

電話區號

0831

郵政區碼

644000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南緣

面 積

1129.33平方千米

人 口

84.5萬(2016年)

方 言

宜賓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翠屏山、真武山、李莊古鎮等

機 場

宜賓菜壩機場

火車站

宜賓站

車牌代碼

川Q

行政代碼

511502

歷史沿革

宜賓歷史悠久, 在距今4萬年時, 宜賓市境內已有人類生存。 五六千年前, 原始農耕已有發展。 出現了氏族部落, 進入原始漁獵和農耕生活階段。

春秋、戰國時大部為僰人聚居之地, 史籍有“古僰國”、“僰候國”之稱, 後為蜀國征服, 臣屬於蜀國。

戰國後期今市境已全部納入秦之巴、蜀二郡。 今宜賓市境在秦朝建置了第一個縣級政區為僰道(學界亦有西漢置縣之說)。 治所僰道城, 始建于西漢高後六年(西元前182年), 處於金沙江、岷江匯流為長江的三江口, 是今天宜賓城前身。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建置犍為郡, 至漢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 犍為郡移治三江口僰道城, 僰道城成為轄12縣、地跨今川、滇、黔、渝三省一市地域的郡、縣同治之所。 曆西漢、東漢, 今市境大部均在犍為郡僰道縣境內。

西晉永嘉五年(311年)後, 犍為郡、僰道縣短期荒廢, 獠人大批入蜀, 佔據今市境各地。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 平定“獠亂”後, 在犍為郡境設戎州, 治所仍在僰道城。

北周時, 在僰道縣地域建外江縣。

隋, 戎州恢復為犍為郡, 外江縣複名僰道縣。

唐起, 犍為郡再次更名為戎州, 仍治三江口僰道城, 除短期更名為南溪郡外, 保持了長期穩定。 唐貞觀六年(632年)在戎州僰道城置戎州都督府, 管理六十四羈縻州遠及今雲南文山、蒙自、曲靖和貴州的威寧、六盤水一線,

地域極廣, 史有“西南半壁”之稱。

北宋前期, 仍將戎州作為“軍事州”。 “鉤帶二江, 撫有蠻獠”, 繼續設羈縻州;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以“州名為戎不雅”戎州改名為敘州, 僰道縣改為宜賓縣。 “宜賓”首次成為州治所在縣地名。

元設敘州路、明洪武六年(1363年)改設敘州府直至清末。

民國元年(1912年), 暫襲敘州府, 民國3年後, 今市屬縣(區)屬四川省的永甯南道。 民國18年後廢道, 各縣直屬四川省。 民國24年6月, 推行行政督察區制, 今市境大部屬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于三江口宜賓城。

1949年12月11日宜賓解放。 1950年1月設川南區轄宜賓區, “宜賓”首次成為轄縣行政區域名稱;川南行署區宜賓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于三江口宜賓城,

同年11月改稱宜賓區專員公署。 1952年9月, 宜賓行政督察區設由新組建的四川省管轄, 四川省宜賓區專員公署仍設三江口宜賓城。 1954年四川省宜賓區專員公署改稱四川省宜賓專員公署。

1960年7月, 瀘州專區併入宜賓專區, 合併後的宜賓專區轄有2市16縣, 四川省宜賓專員公署轄仍設三江口宜賓城。 1967年4月改稱宜賓地區, 1968年成立宜賓地區革命委員會取代宜賓專員公署。 1978年4月, 宜賓地區革命委員會改設為宜賓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6月, 宜賓地區、瀘州市分設, 至1985年5月, 宜賓地區轄有1市9縣。

1996年10月, 撤銷宜賓地區, 改設四川省轄宜賓市, 原縣級宜賓市改設為宜賓市翠屏區。

2009年, 原翠屏區白沙灣街道辦事處和沙坪鎮成建制劃轉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後,

轄7鎮6鄉9個街道至今。

2013年, 撤銷沙坪鎮設立沙坪街道, 撤銷宗場鄉、邱場鄉設立宗場鎮、邱場鎮, 所設立的街道、鎮政府駐地不變、所屬行政區域不變。

2015年7月15日, 撤銷宋家鄉, 設立宋家鎮。

2017年4月, 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 宜賓市翠屏區撤銷思坡鄉, 設立思坡鎮, 以原思坡鄉的行政區域為思坡鎮的行政區域;撤銷明威鄉, 設立明威鎮, 以原明威鄉的行政區域為明威鎮的行政區域;撤銷涼薑鄉, 設立涼薑鎮, 以原涼薑鄉的行政區域為涼薑鎮的行政區域。

旅遊

真武山建築群

真武山建築群

真武山建築群坐落在翠屏區真武山。占地面積50餘畝,著名道教勝地。明清時曾建有頭天門、二天門、三天門,三座牌坊和寺觀10餘座,玄武殿、祖師殿等8座寺廟錯落有致,分中有合,組成宏偉壯觀的真武山古建築群。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山與翠屏山毗連,海拔396米,因山上有真武祠而得名。此山又名仙侶山,師來山,元武山,均與神仙際遇有關。

真武山

真武山

真武山因山上建有規模龐大的道教宮觀群“真武祠”而得此名,是川南著名道教名山。山上道觀以玄祖殿為主廟,建於山頂,視野開闊,是明代萬曆年間的建築;殿前十多米遠的半山坡上屹立著一座木石結構的斗拱牌坊。與玄祖殿處在同一中軸線上的建築還有無量殿、望江樓、拔發祖師殿。

李莊古鎮

李莊古鎮

李莊古鎮坐落在宜賓市東郊19公里的長江南岸,形成了“江導岷山,流通楚澤,峰排桂嶺,秀毓仙源”的自然景觀。1992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1995年被列為國家、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鎮內有體現明清建築特點的廟宇、殿堂、古戲樓、古街道、古民居;慧光寺、玉佛寺、東嶽廟等“九宮十八廟”;有被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稱“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的旋螺殿,與“魁星閣”、“百鶴窗”、“九龍石碑”成為古鎮四絕。抗戰時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國立同濟大學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遷駐李莊,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傅斯年、陶孟和、吳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勞于等雲集李莊達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就誕生在李莊。

七星山黑塔

七星山黑塔

七星山黑塔在金沙江南岸七星山上。塔建年代與形制與東山白塔相同(1567——1572)。塔內外有浮雕石刻“二龍抱寶”、“雙鳳朝陽”。

大觀樓

大觀樓

大觀樓又名譙樓,位於翠屏區西街口,占地650平方米,始建于明嘉慶年間,清乾隆乙酉年(1765年)重建。在石砌長方形高臺上建樓三層,三簷歇山頂式,簷下置如意斗拱,高28米,長31.6米,寬20.04米,建築精美,巍峨雄壯,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流杯池

流杯池位於翠屏區岷江北岸的催科山下,占地285畝,北宋大詩人黃庭堅于元符年(西元1098年)謫居戎州(今翠屏區)時修建。池左右兩側的巨崖石壁上有宋、元、明、清歷代名詩詞、書法石刻遺跡九十餘處,其書法藝術,雕刻技巧和詩文內容都具有重要的研究,觀賞價值。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山古城遺址

東山古城遺址

東山古城遺址始建於南宋鹹淳三年(西元1267年),遺址尚存。西元1267年,蒙軍數萬人直抵敘州城下,敘州安撫郭漢傑認為東山險峻臨水,易守難攻,便將敘州城遷入東山,堅守9年而蒙軍不得破,故名抗蒙城遺址。2000年底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修復東山仿古城牆400多米,恢復了抗元文化景點,並修建觀景台,標高382.7米,與白塔高差71.88米。

真武山建築群

真武山建築群坐落在翠屏區真武山。占地面積50餘畝,著名道教勝地。明清時曾建有頭天門、二天門、三天門,三座牌坊和寺觀10餘座,玄武殿、祖師殿等8座寺廟錯落有致,分中有合,組成宏偉壯觀的真武山古建築群。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山與翠屏山毗連,海拔396米,因山上有真武祠而得名。此山又名仙侶山,師來山,元武山,均與神仙際遇有關。

真武山

真武山

真武山因山上建有規模龐大的道教宮觀群“真武祠”而得此名,是川南著名道教名山。山上道觀以玄祖殿為主廟,建於山頂,視野開闊,是明代萬曆年間的建築;殿前十多米遠的半山坡上屹立著一座木石結構的斗拱牌坊。與玄祖殿處在同一中軸線上的建築還有無量殿、望江樓、拔發祖師殿。

李莊古鎮

李莊古鎮

李莊古鎮坐落在宜賓市東郊19公里的長江南岸,形成了“江導岷山,流通楚澤,峰排桂嶺,秀毓仙源”的自然景觀。1992年被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1995年被列為國家、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鎮內有體現明清建築特點的廟宇、殿堂、古戲樓、古街道、古民居;慧光寺、玉佛寺、東嶽廟等“九宮十八廟”;有被建築大師梁思成先生稱“樑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的旋螺殿,與“魁星閣”、“百鶴窗”、“九龍石碑”成為古鎮四絕。抗戰時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金陵大學、國立同濟大學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遷駐李莊,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傅斯年、陶孟和、吳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勞于等雲集李莊達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國建築史》這部扛鼎之作就誕生在李莊。

七星山黑塔

七星山黑塔

七星山黑塔在金沙江南岸七星山上。塔建年代與形制與東山白塔相同(1567——1572)。塔內外有浮雕石刻“二龍抱寶”、“雙鳳朝陽”。

大觀樓

大觀樓

大觀樓又名譙樓,位於翠屏區西街口,占地650平方米,始建于明嘉慶年間,清乾隆乙酉年(1765年)重建。在石砌長方形高臺上建樓三層,三簷歇山頂式,簷下置如意斗拱,高28米,長31.6米,寬20.04米,建築精美,巍峨雄壯,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誌。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流杯池

流杯池位於翠屏區岷江北岸的催科山下,占地285畝,北宋大詩人黃庭堅于元符年(西元1098年)謫居戎州(今翠屏區)時修建。池左右兩側的巨崖石壁上有宋、元、明、清歷代名詩詞、書法石刻遺跡九十餘處,其書法藝術,雕刻技巧和詩文內容都具有重要的研究,觀賞價值。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山古城遺址

東山古城遺址

東山古城遺址始建於南宋鹹淳三年(西元1267年),遺址尚存。西元1267年,蒙軍數萬人直抵敘州城下,敘州安撫郭漢傑認為東山險峻臨水,易守難攻,便將敘州城遷入東山,堅守9年而蒙軍不得破,故名抗蒙城遺址。2000年底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修復東山仿古城牆400多米,恢復了抗元文化景點,並修建觀景台,標高382.7米,與白塔高差71.88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