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剛剛,昌平開出2018年“民生清單”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

是改革開放40周年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萬眾期待, 全民聚焦

1月10日

昌平兩會正式拉開帷幕!

今天(1月11日)

北京市昌平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次會議召開

區長張燕友作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昌平兩會上

提出了一系列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工作任務和目標

提請代表委員審議討論

對於這份“清單”, 怎麼落實?

有哪些考慮和安排?

兩會上, 政府工作報告

給出了最新的權威回應

交通路網——開復工南澗路、太平莊北街等160個道路專案

報告指出:

全力保障推進興延高速、京張城際、 地鐵17號線、北苑北綜合交通樞紐等重大工程, 開復工南澗路、太平莊北街等160個道路項目, 集中打通陳營跨河橋等關鍵堵點, 力爭新增通車里程110公里以上, 主幹路網規劃實現率突破70%。

生態環境——推進生態公園項目建設

報告指出:

基本實現平原地區“無煤化”並逐步向淺山區延伸, 確保小湯山、流村再生水廠及2處污泥處理設施等重點專案建成運行。 按照“一楔三廊”的總體佈局, 統籌推進東小口城市公園、 霍營公園、沙河濕地公園、TBD科技運動公園等重要節點專案, 啟動沙河—溫榆河綠色生態廊道和京密引水渠綠道建設。

醫養結合——積極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報告中指出:

瞄準分級診療的大方向, 加強以名醫院為核心的醫聯體建設, 抓緊補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缺口, 實現農村衛生室全覆蓋, 積極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完善三級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成立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 繼續建設一批養老照料中心和養老驛站, 積極推進醫養結合。

住房保障——探索以租代售、先租後讓等彈性供地模式

報告指出:

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 落實全市住房用地供應計畫, 加快限價商品房剩餘房源轉化, 重點發展公租房、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房, 逐步完善購租並舉的住房供應體系, 啟動新一輪老舊社區綜合整治。 加快已批勞動力產業安置用房建設, 探索以租代售、先租後讓等彈性供地模式。

教育資源——繼續增加學位, 推進名校建設

報告指出:

繼續增加幼稚園學位2250個、中小學位2040個,實現清華附中昌平學校、 未來科學城第二小學、第二中學等專案開工建設,實施清華附小、育新學校擴建工程。

疏解提升——新建便民網點103個

報告中指出:

力爭全年完成拆違面積760萬平方米,關停一般製造業企業121家,年內疏解區域性專業市場8家、物流中心12家,新建便民商業網點103個,實現社區蔬菜零售全覆蓋,力爭便利店、早餐等其他基本便民服務功能覆蓋率提高到90%。

創新推動——持續打造“回+”雙創社區品牌

報告指出:

全力聚焦未來科學城建設,積極爭取智慧電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國家重大項目,啟動TBD新一輪規劃建設,加快清華同方創新園、北大醫療產業園等專案建設,持續打造“回+”雙創社區品牌。

文化傳承——加快建設白浮泉遺址公園

報告指出:

編制實施昌平“三條文化帶”保護建設五年行動計畫,按照“一泉三廟一樓、兩山兩水兩村”的佈局,加快建設大運河源頭—白浮泉遺址公園,抓好明十三陵門戶區、 昌平草莓大道等重點專案,啟動居庸關5A景區創建。

鄉村振興——年內編制250個村建設發展規劃

報告指出:

年內編制250個村建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精心營造優美田園風光,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配套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大力扶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強化小湯山農業園科技引領作用,推行“互聯網+農業”行銷模式,促進都市現代化農業與旅遊、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

城鎮建設——實施回龍觀、天通苑三年提升行動計畫

報告指出:

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重點聚焦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統籌實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三年提升行動計畫,儘快建成回龍觀文化體育公園、天通苑綜合文化中心。

進入新時代

註定今年是昌平發展不平凡的一年

時代賦予重任 使命呼喚擔當

為了在昌平的我們

明天更美好的生活

讓我們一起努力!

推進名校建設

報告指出:

繼續增加幼稚園學位2250個、中小學位2040個,實現清華附中昌平學校、 未來科學城第二小學、第二中學等專案開工建設,實施清華附小、育新學校擴建工程。

疏解提升——新建便民網點103個

報告中指出:

力爭全年完成拆違面積760萬平方米,關停一般製造業企業121家,年內疏解區域性專業市場8家、物流中心12家,新建便民商業網點103個,實現社區蔬菜零售全覆蓋,力爭便利店、早餐等其他基本便民服務功能覆蓋率提高到90%。

創新推動——持續打造“回+”雙創社區品牌

報告指出:

全力聚焦未來科學城建設,積極爭取智慧電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國家重大項目,啟動TBD新一輪規劃建設,加快清華同方創新園、北大醫療產業園等專案建設,持續打造“回+”雙創社區品牌。

文化傳承——加快建設白浮泉遺址公園

報告指出:

編制實施昌平“三條文化帶”保護建設五年行動計畫,按照“一泉三廟一樓、兩山兩水兩村”的佈局,加快建設大運河源頭—白浮泉遺址公園,抓好明十三陵門戶區、 昌平草莓大道等重點專案,啟動居庸關5A景區創建。

鄉村振興——年內編制250個村建設發展規劃

報告指出:

年內編制250個村建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精心營造優美田園風光,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配套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大力扶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強化小湯山農業園科技引領作用,推行“互聯網+農業”行銷模式,促進都市現代化農業與旅遊、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

城鎮建設——實施回龍觀、天通苑三年提升行動計畫

報告指出:

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重點聚焦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統籌實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三年提升行動計畫,儘快建成回龍觀文化體育公園、天通苑綜合文化中心。

進入新時代

註定今年是昌平發展不平凡的一年

時代賦予重任 使命呼喚擔當

為了在昌平的我們

明天更美好的生活

讓我們一起努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