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啟真新論|浙大傳媒學院教授邵培仁:共同構建人類整體傳播學

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互聯互通、唇齒相依、水乳交融。

如果說新航路的開闢是世界開始連成一個物理整體的標誌性事件, 那麼互聯網的出現則是世界連接成一個傳播整體的里程碑, 是人類朝著世界傳播整體化進程邁出的關鍵性一步。

在這個新的作為人類傳播整體的萬物互聯的世界裡, 人們不僅要充分認識人類的聯繫性愈加緊密, 世界的整體性日益加強, 資訊溝通與傳播對於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越發重要, 而且要充分尊重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要充分認知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現實世界。 如今任何國家和組織都已經無法單獨面對和解決所遇到的安全性、危機性、災難性世界問題和傳播問題, 人類相互依存、利害與共的互動共進關係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當前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關鍵時期,

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和新形勢, 從而不僅迫切需要世界各國共同打造全球安全治理的新秩序和新機制, 而且也迫切需要共同構建一種具有全球性、包容性、開放性、綜合性、安全性特質的人類整體傳播學。

傳播學天生就是一門生命力極其旺盛的“世界性學問”,

建構人類整體傳播學如今已水到渠成。 如果說在許多年前各學科之間的界限分明、清晰可辨, 那麼當今各學科之間的邊界已經模糊不清, 而傳播學則是學科滲透、融合、交叉、互動的催化劑和粘合劑, 並正在迅速發展成為一門走向統一、走向整體的社會科學——人類整體傳播學。 傳播學誕生以來, 一方面她以極強的擴張性姿態向其他學科迅速滲透, 另一方面她又以寬廣的開放性勢態接受其他學科的新知輸入, 造就了融合性、整體性、適應性和擴張性的秉性, 從而建構、開拓了許多新興交叉學科——如政治傳播、經濟傳播、藝術傳播、媒介生態、媒介地理、媒介記憶、媒介恐怖、媒介身份等, 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學術成果,
並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向建構人類整體傳播學提供了養分和材料。

人類整體傳播學是以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出發點, 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方法, 以多角度、多層面的和宏觀、中觀、微觀相結合以及古今中外相融通的分析視維, 研究世界各民族的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資訊與人、社會、世界的複雜互動關係的學問和科學, 目的是共同建構一個和諧包容、開放合作、共進共演、共贏共用、良性發展的新型傳播世界。

人類整體傳播學的建構應該致力於同國際接軌, 與世界對話, 同人類同呼吸, 與全球共命運, 協同探討人類整體傳播的本質和規律;應該致力於打造一種不分高低貴賤、社會成員相互尊重、開放共用、平等交流的傳播氛圍和社會環境, 堅持文明對話、文化平等的思想, 鼓勵跨文化對話和批評;應該鼓勵採用一種內外結合、上下互動、左右聯通、多方呼應的統籌協調、包容互動、互利共贏的原則或理念, 處理和應對傳播世界的變化和挑戰;應該致力於與世界各國媒體、各國際組織和區域組織及高校傳播學術組織開展全方位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人類整體傳播學走向健康的良性發展軌道;應該致力於構建一種既有縱向的時間久遠性、又有橫向的空間廣闊性、還有豎向的層級高低性的理論分析模型;應該致力於建構一種第一二三世界融通、東西南北各方兼顧、宏觀中觀微觀結合的良性互動、和諧發展的世界傳播新格局;應該致力於推崇世界的多極化、經濟的全球化、文化的多樣化,使人類傳播中的世界性與地方性、全球性與民族性、普遍性與特殊性、整體性與個體性等各種對立關係得到有機化解、協調融合和重新昇華。

未來社會是資訊社會、知識社會、智慧社會,亦是傳播社會。在這個社會中,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慧,萬物一體。人類整體傳播不僅是人類的特權和表徵,是社會關係的整合和呈現,而且還將是全球性的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天地勾連互動的神經和大腦,是千門學科、萬種行業互聯互通的橋樑與紐帶。在人類吃、穿、住、行、傳的五大需求中,傳播的需求及其重要性如今已經提升到了首位或者已經居於五大需求的核心。人類整體傳播學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而輝煌,而人類整體傳播學則必將成為新社會每個成員的案頭必備和生活指南。

本文作者:邵培仁,系浙江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浙江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原載於《中國傳媒報告》2017年第4期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禾穟

處理和應對傳播世界的變化和挑戰;應該致力於與世界各國媒體、各國際組織和區域組織及高校傳播學術組織開展全方位合作與交流,共同推進人類整體傳播學走向健康的良性發展軌道;應該致力於構建一種既有縱向的時間久遠性、又有橫向的空間廣闊性、還有豎向的層級高低性的理論分析模型;應該致力於建構一種第一二三世界融通、東西南北各方兼顧、宏觀中觀微觀結合的良性互動、和諧發展的世界傳播新格局;應該致力於推崇世界的多極化、經濟的全球化、文化的多樣化,使人類傳播中的世界性與地方性、全球性與民族性、普遍性與特殊性、整體性與個體性等各種對立關係得到有機化解、協調融合和重新昇華。

未來社會是資訊社會、知識社會、智慧社會,亦是傳播社會。在這個社會中,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慧,萬物一體。人類整體傳播不僅是人類的特權和表徵,是社會關係的整合和呈現,而且還將是全球性的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天地勾連互動的神經和大腦,是千門學科、萬種行業互聯互通的橋樑與紐帶。在人類吃、穿、住、行、傳的五大需求中,傳播的需求及其重要性如今已經提升到了首位或者已經居於五大需求的核心。人類整體傳播學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而輝煌,而人類整體傳播學則必將成為新社會每個成員的案頭必備和生活指南。

本文作者:邵培仁,系浙江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浙江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原載於《中國傳媒報告》2017年第4期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禾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