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年薪十萬和年薪百萬的區別!收藏細看!

01 年薪10萬和百萬的差距

這個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你在長江頭, 我在長江尾, 不是你在北極, 我在南極, 不是你在火星, 我在地球……而是曾經睡在一個宿舍的兄弟,

收入相差10倍, 生活狀態迥異, 眼界和格局迥異!人和人的差距, 才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是能力不夠?運氣不佳?還是情商太低?只因為你和他差一個市值管理!

上市公司的市值相差10倍, 是因為資本市場給予他們估值有高有低, 而年薪10萬和年薪百萬的差距, 是我們以收入體現出來的每個人的價值有高有低。 年入百萬+的人, 都懂人生的市值管理!

人生的市值管理到底是什麼呢?是計較公司那一點點的福利沒發?還是向老闆抱怨這個月的打車票沒報?是努力加班爭取升職、加薪?還是搞兼職多掙點外快?是讀書充電, 還是擴大社交人脈?

醒醒吧!

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人活著, 錢沒了, 或者人死了,

錢還在, 而是活了大半輩子活不明白!你該怎麼做你自己的市值管理, 老闆不會告訴你, 同事不會告訴你, 爹媽不會告訴你, 你那每天曬吃喝玩樂親子寵物雞湯八卦的朋友圈也是不會告訴你的!

作為公司來說, 一旦上市, 必須面對兩個市場, 一個產品市場, 一個資本市場;必須具備兩個價值維度思維, 一個是公司自身的價值, 一個是股權的價值;必須從事兩種管理, 一個公司管理, 一個市值管理。 如果一個公司忽視市值管理, 它的市值就上不去。 而作為我們來說, 一旦進入職場, 就相當於IPO了, 它具有了個人內在價值(能力和素質)和個人的市場價值(收入)兩個維度, 我們大多數人都很努力的去提升個人的內在價值, 然而, 個人的內在價值是通過個人的市場價值來體現,

也通過個人的市場價值來兌現, 所以最關鍵的是要管理個人的市場價值。

02 改變市場對你的估值

擁抱新興行業 享受估值溢價

你要承認, 市場對不同行業人才給的薪水是完全不同的。 決定你薪水收入的首要因素是你處於什麼行業,

一個紡織企業裡的技術人才和IT行業的技術人才是兩種人生, 捲煙廠看門的大爺收入甩出造紙廠看門大爺兩條街,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小職員收入秒殺鋼鐵廠的中層幹部。

決定你收入的不在於你做什麼崗位, 你的本領有多高, 你是否累的跟狗一樣, 而在於你處於哪個行業, 這個行業整體的利潤率有多少, 整體收入水準有多少。 你如果只有在傳統行業的工作背景, 那麼你就跳不出傳統行業的收入魔咒, 市場給你的估值就是傳統行業的平均薪水。

上市公司也一樣, 它如果把自己定位于傳統行業, 在市場中一直以傳統行業的形象存在, 它的市值是上不去的, 市場給他的估值是有天花板的,

而只有通過價值重組, 才能讓市場對自己重新估值。

亞馬遜為什麼10年市值能從200億到5000億?因為價值重組。 它在10年裡通過不斷加碼雲計算領域, 從一個傳統的電商變成了一家雲計算公司, 成為了一家技術服務公司, 而市場對雲計算公司、技術服務公司的估值遠遠高於電子商務。 亞馬遜沒什麼資產, 但它的市值相當於8個通用汽車, 7個時代華納, 3個殼牌石油!一家傳統的鋼鐵、紡織、造紙行業上市公司, 市場給的估值再高也不會超過20倍, 而如果搖身一變, 變身為大智移雲(大資料、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雲計算), 市場的估值就50倍、100倍甚至到市夢率了。

如果你混跡於一個處於大發展期的新興行業, 恭喜你, 你已經是人生贏家了。 可是,如果你身處一個夕陽行業,你有沒有想過,你真的是智商和能力比在融創、恒大的小夥伴差很多嗎?不是!是因為你拼盡所有的才智做出的那一點點業績,都被行業的下降勢頭給對沖掉了。你在普華永道、畢馬威的同學,真的就比你在工作上多付出很多嗎?也不一定!我也沒見有四大的同學累死,人家公司裡每年都入職一批又一批的新人頂上來,而因為你的行業差,離職的同事走了公司也不招新人,你是越來越忙,慢慢變成了一個人頂倆,一個人頂仨!

全都是因為行業好,他們工作的單位時間裡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你,所以收入也遠遠大於你。

我們不能穿越回小時候,沒法從小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戰略規劃,做商業模式的頂層設計,我們也不能主宰自己所處的行業永遠都有紅利,但是,從現在開始對自己價值重組也不算晚。

如果你身處傳統行業,沒有新興行業的工作經驗,那麼,你就要想辦法把自己的工作範圍逐漸與新興行業連結,比如,現在傳統行業裡也出現了新興的部門,新興的業務,比如傳統企業裡的投資發展部門,傳統零售行業裡的電商部門、資料分析部門,傳統媒體裡的新媒體部門,爭取你的工作範圍能多和新興行業的圈子接觸,向新興行業靠攏,逐漸你的價值得到重組,你具備了一定的新興行業的工作經驗和人脈資源、行銷資源,市場已經不把你定義為一個傳統行業的人才,你的市場估值就會提升,如果公司這塊業務做得好,你的升職空間也大,如果這塊業務做不起來,一旦水到渠成,你也有機會進入到新興行業,重新估值。

成為細分行業的頂尖人才 擁有定價權

你也許說了,我不想換行業,也不想換公司。我不是做市場、行政、人力資源、銷售、財務這種通用人才,而是屬於一個行業裡的專有人才,沒法和新興行業連結,那麼我的估值如何提升?資本市場裡,專注于單一主營業務的龍頭上市公司,一定是龍頭,也能獲得資本的紅利,比如2017年的網紅股——貴州茅臺。

在這種情況下的價值塑造,是找到你在某一個細分點上的過人之處,使用“精”字訣,在一個點上深耕細作,挖到地下2000米的石油!逐漸培養自己成為那個點上的頂尖人物,一定要是頂尖人物!

成為傳統行業的頂尖人才容易嗎?其實比新興行業容易得多,頂尖人才都往錢多的地方走,錢多的地方都是人精,而錢少的地方只剩資質平平的或養老混子日的或不求上進的或紅杏出牆的,你只要稍有發力,馬上立竿見影,脫穎而出。人才的流動也遵循市場規律,錢少地方人才越來越稀缺,到了一定階段,人才的價值就會有所回歸。

傳統行業的某些領域,雖然市場需求少,但如果非你莫屬,你也能享受到估值溢價。比如,在碼字這個存在了幾千年的傳統行業裡,也有許多細分,而武財人屬於財經通俗化創作的頂尖高手,能把財經表達得那麼酣暢淋漓的,天下還找不出幾個像我這樣的,所以就有市場定價權。

03 到錢多人傻的市場去

一個公司能享受到多少倍的估值,還在於它處於哪個市場,一個同樣優秀的公司,可能在新加坡市場只有10倍,在港股、美股有20倍,在我們大A股可能就是30倍。人才的估值也和市場的交投活躍度有關。

任澤平1500萬年薪被恒大挖走的例子說明,財經圈的人才流動之大,市場化程度之高,使得在這個圈子裡的每個人才價值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財經圈的人才市場和A股市場一樣,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非常有效。另外,由於獵頭在起作用,外企和私營企業的高管人才市場也是很有效的;每個明星的出場費都是明碼標價,明星市場是最活躍的;會計師、律師一小時多少諮詢費,也是非常市場化的;裝修工人裝個馬桶多少錢,刷個牆多少錢,都是市場化的……無論是任澤平一年1500萬的天價年薪,還是裝修工人裝一個馬桶100塊的報價,再低微渺小的一個價格,都能找到下家,找到買主,從而激發他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水準,提升自己的身價,從而也促進了這個行業人才整體素質的提升,促進這個行業的向前發展。

市場好了,豬都在唱我要飛得更高,市場不好,神仙也要低到塵埃裡。而我們有很多行業人才,也算高大上,行業也不比任澤平的行業LOW,可問題就在於沒有市場,好像是一個公司上了新三板或Q板、E板,雖然也算上市,但其實和沒上市一樣,沒有一個機構關注,自娛自樂,成為一個僵屍人才。

所以你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市場化,把自己推向錢多人傻的市場!如果行業所限,你自己整個人不能市場化不要緊,先讓你的產品和服務市場化!比如,電視臺的主持人本身不能市場化,但是在外面主持一個會議和論壇的收費就可以市場化。

你的產品和服務市場化了之後,那麼就找估值高的市場,同樣一個服務,你的客戶來自于房地產行業,或是金融行業,培訓行業,醫藥行業,那都是金主,如果是來自于傳統行業,就只能呵呵了。

自己的市場化也可以在工作之外體現,比如,在電視臺工作有光環,大家羡慕,以電視臺工作的好口碑把自己先嫁出去,嫁個好人家,也實現了自己的市場化。

04 價值描述和價值傳播

價值描述,就是你在描述公司價值的時候,能不能達到或超過投資者的預期,如果超過預期,股價一定能增長。價值描述的基本原則:以達到和超越投資者預期為標準。

其實任何一個公司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複星集團上市的時候,因為它投資了很多行業,如果按照一個多元化公司來估值的話,按照國際資本市場的慣例,大雜燴公司只能給出6倍市盈率,市值根本上不去。之後郭廣昌和蔡洪平商量,提出的概念是“複星是中國經濟高速成長中的產業機會發現者”。按這個方式描述,複星的核心能力不是駕馭多元化,而是發現中國的產業機會,就可以用20倍市盈率承銷。星星還是那個星星,複星也還是那個複星,公司描述角度不同,估值完全不同。

亞馬遜20年來不怎麼賺錢,還能有這麼高的市值,很大程度上和貝索斯講給資本市場的故事密切相關,貝索斯從一開始就告訴華爾街:我關注的是長期,我們所做的很多決策都是有別於其它企業的。故事講著講著就成了真的,錢砸著砸著就砸出了利潤。

“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原來每個女孩都不簡單”,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一無是處的人。王碩有句話很經典:逼是一樣的逼,裝上見高低。價值描述就是包裝自己的過程,每個人首先要給自己定位,才能在人才價值體系裡找到定位,要放大自己的長處,給自己一個清晰的標籤,與當今的流行行業結合,怎樣去描述價值,高手和平庸之輩真是天壤之別,這個去慢慢感悟吧。

還有就是一個概率學。發小廣告的,打銷售電話的,很low的一件事,很沒技術含量的一件事,為什麼那麼多人執著去做?因為如果回應的概率為萬分之一,每天發1000張,發到一定概率,1萬,10萬,總會有人回應。

在資本市場,股權價值傳播的物件是投資者,在人才市場,你個人價值的傳播物件是企業管理者,所以我們也要多去主動向外拓展,遇到認識你價值、賞識你的大佬和領導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我們有時也會納悶為什麼有的女孩長得一般,找的男朋友卻玉樹臨風,那這個女孩多數是外向的,她會參加很多活動,遇到很多優秀男孩,然後主動出擊,大大提高了遇到對自己心儀者的優秀男生的概率。

所以,一個人的市值管理過程,和上市公司一樣,也是價值塑造、價值描述、價值傳播和價值實現這四個要素。

05 給自己的價值 用股權定價

一個企業家如果靠利潤的增長賺錢,從公司創業到產生利潤,起碼要三年,然後交掉所得稅、企業公積金,利潤所剩無幾,假使有了利潤,很可能是有利潤沒現金,企業要解決庫存、應收帳款,購置固定資產,所有問題解決,才有現金分紅。要分紅,得過稅收關,5.5%的營業稅,25%的所得稅,20%的分紅稅,拿到的分紅少得可憐!對企業家來說,靠利潤賺錢如針挑土,而靠股權增值賺錢才是終極目標。市值管理的目的,也是為了要股權增值。

從個人市值管理角度來說,如果要實現財務自由,靠工資靠辛苦賺錢其實也是不現實的。一個成功的家庭,在家庭總收入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工資收入在家庭總收入中的占比,應該是逐年下降的,工資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占比不應該高於30%。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總有薪水下降做不動的那一天,總有被主流人才市場拋棄的那一天。

人到了一定年齡,一定境界,就要想想你是該做賺錢的事,還是值錢的事,是多賺些眼前的收入,單純為了能多出國玩一趟,換個新的IPONE,換輛新車,還是要為自己今後的20年、30年考慮,哪怕現在幾年之內不賺錢,也要為日後的財務自由做一些奠基性、鋪墊性的工作。

所以,給自己用股權定價的意思,不是說要你去和老闆說給你公司的股權,這樣會把老闆嚇到,當然,如果有優秀的企業能給你股權,肯定是好的,這個一定要把握機會,而我們大多數人可能並不具備這樣的機會,所以我的意思是心裡要越來越重視資產增值的概念,讓投資性收入和被動收入逐漸增加,逐漸成為收入的主戰場,當你退市(即失業或年老退休)的時候,也不用擔心生活品質的下降。

年入百萬+,我能分享的認知就是這些,關鍵看行動了。

作者:武才人

可是,如果你身處一個夕陽行業,你有沒有想過,你真的是智商和能力比在融創、恒大的小夥伴差很多嗎?不是!是因為你拼盡所有的才智做出的那一點點業績,都被行業的下降勢頭給對沖掉了。你在普華永道、畢馬威的同學,真的就比你在工作上多付出很多嗎?也不一定!我也沒見有四大的同學累死,人家公司裡每年都入職一批又一批的新人頂上來,而因為你的行業差,離職的同事走了公司也不招新人,你是越來越忙,慢慢變成了一個人頂倆,一個人頂仨!

全都是因為行業好,他們工作的單位時間裡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你,所以收入也遠遠大於你。

我們不能穿越回小時候,沒法從小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戰略規劃,做商業模式的頂層設計,我們也不能主宰自己所處的行業永遠都有紅利,但是,從現在開始對自己價值重組也不算晚。

如果你身處傳統行業,沒有新興行業的工作經驗,那麼,你就要想辦法把自己的工作範圍逐漸與新興行業連結,比如,現在傳統行業裡也出現了新興的部門,新興的業務,比如傳統企業裡的投資發展部門,傳統零售行業裡的電商部門、資料分析部門,傳統媒體裡的新媒體部門,爭取你的工作範圍能多和新興行業的圈子接觸,向新興行業靠攏,逐漸你的價值得到重組,你具備了一定的新興行業的工作經驗和人脈資源、行銷資源,市場已經不把你定義為一個傳統行業的人才,你的市場估值就會提升,如果公司這塊業務做得好,你的升職空間也大,如果這塊業務做不起來,一旦水到渠成,你也有機會進入到新興行業,重新估值。

成為細分行業的頂尖人才 擁有定價權

你也許說了,我不想換行業,也不想換公司。我不是做市場、行政、人力資源、銷售、財務這種通用人才,而是屬於一個行業裡的專有人才,沒法和新興行業連結,那麼我的估值如何提升?資本市場裡,專注于單一主營業務的龍頭上市公司,一定是龍頭,也能獲得資本的紅利,比如2017年的網紅股——貴州茅臺。

在這種情況下的價值塑造,是找到你在某一個細分點上的過人之處,使用“精”字訣,在一個點上深耕細作,挖到地下2000米的石油!逐漸培養自己成為那個點上的頂尖人物,一定要是頂尖人物!

成為傳統行業的頂尖人才容易嗎?其實比新興行業容易得多,頂尖人才都往錢多的地方走,錢多的地方都是人精,而錢少的地方只剩資質平平的或養老混子日的或不求上進的或紅杏出牆的,你只要稍有發力,馬上立竿見影,脫穎而出。人才的流動也遵循市場規律,錢少地方人才越來越稀缺,到了一定階段,人才的價值就會有所回歸。

傳統行業的某些領域,雖然市場需求少,但如果非你莫屬,你也能享受到估值溢價。比如,在碼字這個存在了幾千年的傳統行業裡,也有許多細分,而武財人屬於財經通俗化創作的頂尖高手,能把財經表達得那麼酣暢淋漓的,天下還找不出幾個像我這樣的,所以就有市場定價權。

03 到錢多人傻的市場去

一個公司能享受到多少倍的估值,還在於它處於哪個市場,一個同樣優秀的公司,可能在新加坡市場只有10倍,在港股、美股有20倍,在我們大A股可能就是30倍。人才的估值也和市場的交投活躍度有關。

任澤平1500萬年薪被恒大挖走的例子說明,財經圈的人才流動之大,市場化程度之高,使得在這個圈子裡的每個人才價值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財經圈的人才市場和A股市場一樣,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非常有效。另外,由於獵頭在起作用,外企和私營企業的高管人才市場也是很有效的;每個明星的出場費都是明碼標價,明星市場是最活躍的;會計師、律師一小時多少諮詢費,也是非常市場化的;裝修工人裝個馬桶多少錢,刷個牆多少錢,都是市場化的……無論是任澤平一年1500萬的天價年薪,還是裝修工人裝一個馬桶100塊的報價,再低微渺小的一個價格,都能找到下家,找到買主,從而激發他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水準,提升自己的身價,從而也促進了這個行業人才整體素質的提升,促進這個行業的向前發展。

市場好了,豬都在唱我要飛得更高,市場不好,神仙也要低到塵埃裡。而我們有很多行業人才,也算高大上,行業也不比任澤平的行業LOW,可問題就在於沒有市場,好像是一個公司上了新三板或Q板、E板,雖然也算上市,但其實和沒上市一樣,沒有一個機構關注,自娛自樂,成為一個僵屍人才。

所以你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市場化,把自己推向錢多人傻的市場!如果行業所限,你自己整個人不能市場化不要緊,先讓你的產品和服務市場化!比如,電視臺的主持人本身不能市場化,但是在外面主持一個會議和論壇的收費就可以市場化。

你的產品和服務市場化了之後,那麼就找估值高的市場,同樣一個服務,你的客戶來自于房地產行業,或是金融行業,培訓行業,醫藥行業,那都是金主,如果是來自于傳統行業,就只能呵呵了。

自己的市場化也可以在工作之外體現,比如,在電視臺工作有光環,大家羡慕,以電視臺工作的好口碑把自己先嫁出去,嫁個好人家,也實現了自己的市場化。

04 價值描述和價值傳播

價值描述,就是你在描述公司價值的時候,能不能達到或超過投資者的預期,如果超過預期,股價一定能增長。價值描述的基本原則:以達到和超越投資者預期為標準。

其實任何一個公司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複星集團上市的時候,因為它投資了很多行業,如果按照一個多元化公司來估值的話,按照國際資本市場的慣例,大雜燴公司只能給出6倍市盈率,市值根本上不去。之後郭廣昌和蔡洪平商量,提出的概念是“複星是中國經濟高速成長中的產業機會發現者”。按這個方式描述,複星的核心能力不是駕馭多元化,而是發現中國的產業機會,就可以用20倍市盈率承銷。星星還是那個星星,複星也還是那個複星,公司描述角度不同,估值完全不同。

亞馬遜20年來不怎麼賺錢,還能有這麼高的市值,很大程度上和貝索斯講給資本市場的故事密切相關,貝索斯從一開始就告訴華爾街:我關注的是長期,我們所做的很多決策都是有別於其它企業的。故事講著講著就成了真的,錢砸著砸著就砸出了利潤。

“對面的女孩看過來,原來每個女孩都不簡單”,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一無是處的人。王碩有句話很經典:逼是一樣的逼,裝上見高低。價值描述就是包裝自己的過程,每個人首先要給自己定位,才能在人才價值體系裡找到定位,要放大自己的長處,給自己一個清晰的標籤,與當今的流行行業結合,怎樣去描述價值,高手和平庸之輩真是天壤之別,這個去慢慢感悟吧。

還有就是一個概率學。發小廣告的,打銷售電話的,很low的一件事,很沒技術含量的一件事,為什麼那麼多人執著去做?因為如果回應的概率為萬分之一,每天發1000張,發到一定概率,1萬,10萬,總會有人回應。

在資本市場,股權價值傳播的物件是投資者,在人才市場,你個人價值的傳播物件是企業管理者,所以我們也要多去主動向外拓展,遇到認識你價值、賞識你的大佬和領導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我們有時也會納悶為什麼有的女孩長得一般,找的男朋友卻玉樹臨風,那這個女孩多數是外向的,她會參加很多活動,遇到很多優秀男孩,然後主動出擊,大大提高了遇到對自己心儀者的優秀男生的概率。

所以,一個人的市值管理過程,和上市公司一樣,也是價值塑造、價值描述、價值傳播和價值實現這四個要素。

05 給自己的價值 用股權定價

一個企業家如果靠利潤的增長賺錢,從公司創業到產生利潤,起碼要三年,然後交掉所得稅、企業公積金,利潤所剩無幾,假使有了利潤,很可能是有利潤沒現金,企業要解決庫存、應收帳款,購置固定資產,所有問題解決,才有現金分紅。要分紅,得過稅收關,5.5%的營業稅,25%的所得稅,20%的分紅稅,拿到的分紅少得可憐!對企業家來說,靠利潤賺錢如針挑土,而靠股權增值賺錢才是終極目標。市值管理的目的,也是為了要股權增值。

從個人市值管理角度來說,如果要實現財務自由,靠工資靠辛苦賺錢其實也是不現實的。一個成功的家庭,在家庭總收入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工資收入在家庭總收入中的占比,應該是逐年下降的,工資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占比不應該高於30%。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總有薪水下降做不動的那一天,總有被主流人才市場拋棄的那一天。

人到了一定年齡,一定境界,就要想想你是該做賺錢的事,還是值錢的事,是多賺些眼前的收入,單純為了能多出國玩一趟,換個新的IPONE,換輛新車,還是要為自己今後的20年、30年考慮,哪怕現在幾年之內不賺錢,也要為日後的財務自由做一些奠基性、鋪墊性的工作。

所以,給自己用股權定價的意思,不是說要你去和老闆說給你公司的股權,這樣會把老闆嚇到,當然,如果有優秀的企業能給你股權,肯定是好的,這個一定要把握機會,而我們大多數人可能並不具備這樣的機會,所以我的意思是心裡要越來越重視資產增值的概念,讓投資性收入和被動收入逐漸增加,逐漸成為收入的主戰場,當你退市(即失業或年老退休)的時候,也不用擔心生活品質的下降。

年入百萬+,我能分享的認知就是這些,關鍵看行動了。

作者:武才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