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央行前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解讀“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和未來發展機遇

1月9日下午, 第101期中歐陸家嘴金融家沙龍由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中國金融資訊中心、陸家嘴綠色金融發展中心聯合主辦。 本次沙龍特邀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人民銀行研究局前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教授主講“綠色金融發展的背景、實踐和前景”。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教授, 中國金融資訊中心董事、黨委副書記羅綺分別致歡迎辭。 沙龍由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陸家嘴綠色金融發展中心學術秘書長劉功潤主持,

由陸家嘴金融網獨家全程直播。

沙龍現場

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教授

盛松成教授在致辭中表示, 目前, 我國已成為全球首個構建較為完整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國家, 我國的綠色金融發展也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 在我們看到綠色金融巨大潛在成長性的同時, 綠色金融的發展面臨的一些瓶頸也不斷顯現出來。 受政策體制和市場環境“口惠而實不至”的制約, 銀企雙方仍難以實現有效對接和合作共贏。 如何從制度層面激勵,

如何創新政策機制和手段, 引導市場力量自發投入綠色金融, 推動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 仍然值得期待。

盛松成教授同時表示, 在十九大報告中,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建設美麗中國”, 並把“發展綠色金融”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路徑之一, 這意味著我國將發展綠色金融上升到了戰略高度。 也是因為這個話題至關重要, 需要引起各界足夠的重視, 所以在新年伊始, 中歐陸家嘴金融家沙龍101期特邀馬駿教授為我們全面、權威地解讀“綠色金融”。 大家普遍認為, 以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佈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為標誌, 中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發展綠色金融體系的政策框架。

而主持綠色金融指導意見起草工作的正是馬駿教授, 他還代表中國擔任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共同主席, 為中國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綠色化進程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金融資訊中心董事、黨委副書記羅綺

中國金融資訊中心董事、黨委副書記羅綺表示,

十九大報告指出, “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並把“發展綠色金融”作為推進綠色發展的路徑之一。 綠色發展需要綠色金融來支撐,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 是經濟的核心, 具有導向性和風向標作用。 2018年是十九大之後的開局之年, 發展綠色金融將成為新時代一項重要的事業。

羅綺還表示, 上海正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 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 陸家嘴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和主體承載區, 要素市場完備、金融機構雲集、金融人才彙聚, 具有發展綠色金融的良好土壤。 去年3月, “陸家嘴金融城理事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陸家嘴綠色金融發展中心”在中國金融資訊中心正式揭牌, 還發佈了《上海發展綠色金融的路徑研究》報告。馬駿主任是我們的老朋友,在中心也發表了有關於“地方如何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真知灼見。7月,陸家嘴綠色金融發展中心理事會成立,是對中央《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檔精神的積極回應和落實,旨在金融發展前端領域探索創新,從實務層面來推動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也助推陸家嘴金融城打造全球領銜、世界一流的金融城。

羅綺介紹,中國金融資訊中心是新華社的直屬機構,是新華社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的重大成果,也是一個開放、服務、分享、共贏的多功能國際化平臺,旨在把上海甚至國內、國際的人才資源、資金資源、資訊資源、平臺資源等整合在一起,形成跨界融合、多邊合作,促進綠色金融,助推綠色發展。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人民銀行研究局前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教授

馬駿教授在主旨演講中從發展綠色金融的原因、政策體系、綠色金融的十二個熱點領域三方面透析綠色金融體系與發展機遇。目前,我國在空氣、水、土地等各方面污染嚴重並造成較高經濟成本,亞洲開發銀行和清華大學在2013年的研究報告中即指出,中國的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基於支付意願)估算高達3.8%的GDP。重工業占比為主的污染型產業結構、常規煤炭消費為主的能源結構、地鐵出行占比較低的交通結構是污染嚴重的三大主要原因。污染型的產業結構源於污染型的投資結構,其背後深層次原因是缺乏鼓勵綠色投資的激勵機制。馬駿認為,中國未來每年需要4萬億投資於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築等領域。但是,在全部綠色投資中,預計政府出資只能占10%,其餘的90%需要民間出資。因此,要建立一個“綠色金融體系”來激勵和引導大量社會資金進入綠色行業。

提高綠色項目的投資回報率與融資可獲得性、降低污染性項目的投資回報率與融資可獲得性、強化企業和消費者的綠色偏好系綠色金融體系的三大目標。近年來,國務院、七部委等陸續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印發浙江、廣東、新疆、貴州、江西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不斷重視綠色金融的發展及戰略意義,並從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推動證券市場支持綠色投資、推動證券市場支援綠色投資(環境資訊披露)、設立綠色發展基金、發展綠色保險、完善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防範金融風險等方面不斷豐富、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馬駿教授隨後就綠色金融發展的十二個領域進行了具體闡述,並給出大量生動的國內外案例。首先,綠色投資不僅需要債權融資,同時也需要股權融資,可喜的是,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已經建立了約250個綠色基金,主要開展股權投資。其次,一些地方已經開始用財政貼息來支持綠色信貸。第三,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建立綠色擔保機制,通過降低專案風險溢價來撬動更多社會資金。第四,人民銀行正在研究通過再貸款和MPA支持綠色金融的具體措施。第五,環境壓力測試是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金融資源向綠色產業配置的新方法,中國工商銀行已率先探索環境風險對銀行的壓力測試,其他金融機構正在跟進。第六,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綠色債券市場,一些機構推出了綠色ABS、綠色資產擔保債券,有的機構正在研究綠色中小企業集合債等新產品。第七,中國已經開發了幾十隻綠色股票和債券指數,下一步需要推動機構投資者開展實質性的綠色指數投資,鼓勵資產管理機構開發多樣化的綠色投資產品。第八,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的法規起草正在進行中,一些保險公司推出了綠色建築保險、新能源保險、生態農業保險等新產品。第九,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強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環境資訊的制度,綠金委正在對上市公司環境資訊披露和金融機構環境資訊披露開展研究。第十,發展碳金融市場和環境權益抵質押體系。第十一,大力發展地方綠色金融。第十二,開展國際合作,綠化一帶一路,吸引綠色外資。

文字整理:劉暑冰

攝影:金偉良

統籌:夏寅

還發佈了《上海發展綠色金融的路徑研究》報告。馬駿主任是我們的老朋友,在中心也發表了有關於“地方如何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真知灼見。7月,陸家嘴綠色金融發展中心理事會成立,是對中央《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檔精神的積極回應和落實,旨在金融發展前端領域探索創新,從實務層面來推動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也助推陸家嘴金融城打造全球領銜、世界一流的金融城。

羅綺介紹,中國金融資訊中心是新華社的直屬機構,是新華社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的重大成果,也是一個開放、服務、分享、共贏的多功能國際化平臺,旨在把上海甚至國內、國際的人才資源、資金資源、資訊資源、平臺資源等整合在一起,形成跨界融合、多邊合作,促進綠色金融,助推綠色發展。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人民銀行研究局前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教授

馬駿教授在主旨演講中從發展綠色金融的原因、政策體系、綠色金融的十二個熱點領域三方面透析綠色金融體系與發展機遇。目前,我國在空氣、水、土地等各方面污染嚴重並造成較高經濟成本,亞洲開發銀行和清華大學在2013年的研究報告中即指出,中國的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基於支付意願)估算高達3.8%的GDP。重工業占比為主的污染型產業結構、常規煤炭消費為主的能源結構、地鐵出行占比較低的交通結構是污染嚴重的三大主要原因。污染型的產業結構源於污染型的投資結構,其背後深層次原因是缺乏鼓勵綠色投資的激勵機制。馬駿認為,中國未來每年需要4萬億投資於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築等領域。但是,在全部綠色投資中,預計政府出資只能占10%,其餘的90%需要民間出資。因此,要建立一個“綠色金融體系”來激勵和引導大量社會資金進入綠色行業。

提高綠色項目的投資回報率與融資可獲得性、降低污染性項目的投資回報率與融資可獲得性、強化企業和消費者的綠色偏好系綠色金融體系的三大目標。近年來,國務院、七部委等陸續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印發浙江、廣東、新疆、貴州、江西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不斷重視綠色金融的發展及戰略意義,並從大力發展綠色信貸、推動證券市場支持綠色投資、推動證券市場支援綠色投資(環境資訊披露)、設立綠色發展基金、發展綠色保險、完善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防範金融風險等方面不斷豐富、完善綠色金融體系。

馬駿教授隨後就綠色金融發展的十二個領域進行了具體闡述,並給出大量生動的國內外案例。首先,綠色投資不僅需要債權融資,同時也需要股權融資,可喜的是,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已經建立了約250個綠色基金,主要開展股權投資。其次,一些地方已經開始用財政貼息來支持綠色信貸。第三,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建立綠色擔保機制,通過降低專案風險溢價來撬動更多社會資金。第四,人民銀行正在研究通過再貸款和MPA支持綠色金融的具體措施。第五,環境壓力測試是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金融資源向綠色產業配置的新方法,中國工商銀行已率先探索環境風險對銀行的壓力測試,其他金融機構正在跟進。第六,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綠色債券市場,一些機構推出了綠色ABS、綠色資產擔保債券,有的機構正在研究綠色中小企業集合債等新產品。第七,中國已經開發了幾十隻綠色股票和債券指數,下一步需要推動機構投資者開展實質性的綠色指數投資,鼓勵資產管理機構開發多樣化的綠色投資產品。第八,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的法規起草正在進行中,一些保險公司推出了綠色建築保險、新能源保險、生態農業保險等新產品。第九,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強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環境資訊的制度,綠金委正在對上市公司環境資訊披露和金融機構環境資訊披露開展研究。第十,發展碳金融市場和環境權益抵質押體系。第十一,大力發展地方綠色金融。第十二,開展國際合作,綠化一帶一路,吸引綠色外資。

文字整理:劉暑冰

攝影:金偉良

統籌:夏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