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邯山區:三整治五提升提顏值展氣質

河北共產黨員網邯鄲訊(王文進 姚繼風)1月10日上午, 邯鄲市文明辦第三場文明城市創建“四整治四提升”新聞發佈會在市行政審批局新聞發佈大廳召開。 邯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建英對、邯山區“四整治四提升”“1235”工程。 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1”, 就是圍繞“一個目標”, 即全面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2”就是健全“兩項機制”, 即組織保障機制和投入保障機制;“3”就是開展“三個整治”, 即違規廣告整治、集貿市場整治、占道經營整治;“5”就是實施“五大提升”, 即社區改造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提升、城鄉結合部管理水準提升、鄉村治理水準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提升。

開展三項整治, 提升城市“顏值”。 第一項整治是:開展占道經營整治。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文明城市的重要體現。 2017年我們持續開展城區環境綜合整治, “春雷行動”、“淨臉行動”、“洗城行動”、馬路市場整治、露天燒烤整治……一場場攻堅行動陸續展開,

一批多年“頑症”被徹底根除。 我們深入推進“門前”五包制度, 創新性實行了商戶積分制管理, 使商戶自覺維持秩序, 規範經營。 加強早夜市管理, 徹底取締了綠化路和滏漳路兩個自發市場, 做到了還路於民;對中華南、農林路、陵西街等街路早市進行了清理取締, 對南連接線A段進行了集中整治, 讓城市街路更加清新靚麗。

占道經營是城市管理的重點和難點, 極易反彈。 2018年, 我們將繼續對馬路市場、占道經營、店外經營等進行“地毯式治理”、“全天候監管”, 以高壓管控態勢, 讓街路店外經營全部退路進場、退路進店。 一是對占道經營、店外經營, 加大巡查頻率, 清除流動攤點, 疏導到指定市場規範經營;深入推行門前“五包”責任制,

強化道路兩側市容市貌整治, 實現無占道經營、無店外維修加工、無店外擺放物品。 二是對非法馬路市場, 按照“退得出, 進的去, 逐步縮減”的原則, 主幹道杜絕、次幹道嚴控、其他街路規範, 對臨時疏導點劃線經營。 三是對早夜市管理, 嚴格控制啟閉市時間, 每個經營攤點配備垃圾收集容器。 同時科學安排執法力量, 延長執勤時間、落實專人把守, 對攤點統一糾正規範。 此項工作由區市容環衛局牽頭。 我們在退路進場、退路進店長效管理機制上, 一是推行了綜合管控機制。 繼續推行“城管+公安”聯合執法工作機制, 構建市容、巡警、數位城管“三位一體”網格化、精細化監管體系。 二是健全定期會商機制。 採取集中會商、現場會商、聯合會商等多種方式,
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三是嚴格考評激勵機制。 每月考評打分, 倒排促後, 全區通報, 推動環境容貌集中整治工作扎實開展。

開展違規廣告整治。 區公安分局牽頭, 制定打擊違規廣告、小廣告的具體舉措, 嚴厲打擊張貼和散發非法小廣告行為, 引導小廣告在規定地方張貼。 區市容環衛局牽頭, 加大小廣告清理力度, 推行“分區劃片, 包路包段”工作制度, 將街路分包到人, 責任到人, 對街路兩側牆壁、電杆、樹木等處非法小廣告做到“隨有隨清”“夜寫晨清”, 讓非法小廣告“不見陽光”, 無處躲藏。 同時, 我們還制定了加強公益廣告宣傳的長效機制, 加大公益廣告刊播力度, 確保公益廣告在城市廣告中比例不低於30%。

第三項整治是:開展集貿市場整治。 區財政不斷加大對集貿市場建設的投入, 科學規劃一批集貿市場, 確保三年內主城區市場佈局合理、租金便宜, 能夠滿足商戶需要、市民需求。 積極探索建設智慧化農貿市場, 制定市場監督管理長效機制, 整治市場經營秩序、環境衛生, 進一步改善市場周邊環境。 目前正以農林路農貿市場為先頭兵, 在全區範圍內推廣建設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管理規範、服務民生的新型智慧化農貿市場。 2018年, 邯山區將繼續發揚“啃硬骨頭、拔硬釘子”的精神, 對轄區內所有的違章建築進行全面拉網式排查, 發現一處, 拆除一處;拆除一處, 清理一處, 做到重拳出擊, 鐵腕整治。 為破解拆違難題, 我們廣泛宣傳發動, 提出“凡違必拆、一拆到底”,層層傳導壓力;我們強化督導問責,書記、區長分別任政委和指揮長,各鄉(鎮)、街道辦為單位成立分指揮部,上下聯動、合力攻堅;我們依法依規,嚴格執法,做到公平公正;我們建立長效機制,以村(社區)為單位,實行村“兩委”和國土所捆綁責任制,實行網格化管理,避免違建反彈。在拆除的空間裡,整修與綠化同步跟進,避免出現裸土和揚塵,形成拆除、清運、綠化、維護一條龍的拆違工作機制。

拆舊就為了建新。我們瞄準群眾需求,對社區大力改造提升。一是按照“拆除違建、綠化美化、整體提升”“三步走”,拆違後同步進行牆面粉刷、綠化美化、路面整修和設施完善,實現“拆一處、淨一處、美一處”;二是推進物業化管理,針對轄區老舊社區多,大雜院多這一實際,堅持“政府補貼,服務微利,群眾滿意”原則,引進社區物業,實現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三是因地制宜,因區施策,謀劃打造一批亮點突出、主題鮮明的特色社區、文化社區、智慧社區,提升老舊社區的整體品位,並打造出一批能夠高效開展黨員教育、市民教育、文化宣傳、志願服務等活動的標準社區,實現“基礎設施、物業管理、環境容貌、居民幸福指數”四個提升,讓曾經的“無主庭院”變身為居民滿意的“美麗家園”。

會後,邯山區市容環衛局、住建局、羅城頭街道黨工委、分別接受了記者採訪提問。

記者:邯山區如何讓占道經營、店外經營等不再反彈,如何加強早夜市整治和環衛保潔,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

邯山區市容環衛局局長程浩:創城期間,我們重點圍繞“髒亂差違”集中整治這條主線,對城區環境容貌進行了大力度規範治理,對重點道路、區域和節點進行了精心打造提升,實現我區城市形象和品位的顯著提升。創城不易,守城更難。對此,我們將秉持“創建文明城市永遠在路上”的工作理念,圍繞“打造景區的標準打造城區”思路,在城區全面啟動實施“護城行動”,進一步打造提升城市“顏值”,實現城市環境整潔、優美、靚麗、有序的常態化。一是宣傳氛圍再濃厚。常態化宣傳鞏固文明城創建成果、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及處罰措施等,時刻保持嚴管重處的高壓態勢。確定每週三為“護城日”,發動機關幹部和志願者走上街路,引導文明、抵制陋習。嚴格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努力營造廣泛參與、齊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氛圍。二是管控力度再加強。對標創城標準,保持對店外經營、亂擺亂放等各類市容亂象的“零容忍”。對違規棚亭做到發現一處、拆除一處,嚴防死灰復燃。著力加強早夜市監管,除經審批保留的外一律取締,並嚴格開閉時間管控,強化攤點秩序維護和衛生保潔,實現整潔、有序、規範經營。三是作業標準再提升。高標準實施“洗城行動”不間斷,保持道路和便道潔淨度。嚴格推行“稱土計量法”,確保清掃品質。加強垃圾收集和外運處理,強化環衛及市政設施管理與維護,並及時整修破損路面便道,確保完好率。對重要節點園林綠化景觀進行改造提升,打造優美城區。四是責任落實再嚴格。完善網格化管理,對城區街路、區域逐一明確“路長”和具體責任人,保證城市管理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實。成立城市管理工作考核組,完善制定考評辦法,並堅決執行和落實,確保責任落實到位。上述措施效果初顯,2017年11月全市主城區市容環衛工作考評結果公佈,邯山區總成績名列第一。總之,我們將把創城標準作為常態化要求,全面縱深推進各項整治和打造提升,不遺餘力“護城”、全力以赴“守城”,為鞏固和擴大我市創城成果不懈努力,持之以恆打造群眾滿意的文明城市。

記者:請結合邯山區的實際,談一談如何對老舊社區進行改造提升?如何打造精品社區?

邯山區住建局局長李志文:邯山區共有住宅社區630個,其中老舊社區538個(占全市老舊社區一半左右)。2017年,我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為契機,對全區老舊社區進行集中整治,全區95%的老舊社區達到“美麗社區”創建標準。2018年我區力度不減、發條不松,在提升和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推進精細管理常態化。具體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一、實行網格管理,建立長效機制老舊社區建設和管理涉及千家萬戶,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區委、區政府將此項工作列為我區的重點民生工作,實行了“網格化”管理模式。就是將我區住宅社區合理劃分網格,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堅決走好最後一百米。由主管區長任網格長,由住建局局長和主管副職任副網格長,由中層幹部擔任包片組長,每片兩個責任組,每組至少兩名工作人員,負責對分包的鄉、辦及轄區的所有社區開展日常巡查、督導檢查等工作。二、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對全區的老舊社區進行細緻的再梳理,精准掌握老舊社區基礎設施、物業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對基礎設施還有差距的社區進一步進行完善。區政府將再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專項用於老舊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並將目標任務分解到鄉(鎮)、街道辦事處,具體到社區居委會,真正將責任落實到位。推進精細管理,提升社區品質

我們要繼續抓住好時機、好政策,加快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引進工作,明確了物業服務企業准入條件,明確了服務事項和收費標準,同時克服“費用收取難度大,物業公司積極性不高”問題,積極爭取上級優惠政策,爭取各項扶持資金,確保社區物業管理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區老舊社區與物業公司簽約率達到100%,實際入駐率達到80%以上,力爭在今年實現全區物業管理全覆蓋。2018年我們將再打造一批高標準的精品社區。在每個街道辦事處重點打造2-3個引進物業的精品老舊社區,以此為基點,帶動周邊老舊社區管理提升。例如:羅城頭街道辦事處四號院,選取物業服務企業採取“過堂”式,召集社區幹部、居民代表,逐一篩選物業服務企業,讓業主自己選擇中意的物業服務企業。光明街道辦事處朝陽社區,將中華巷沿線按庭院規模大小,分檔次引進物業管理,以社區或以就近連片為網格,按一個服務站點服務3萬平方米為標準進行創建。興華街道辦祺府苑社區,採取“先投入管理,後進行收費”方式,由進駐物業公司先期重點對祺府苑環境和秩序管理進行整治,以優質服務取得群眾的支持和配合,使物業公司能夠良性運轉。渚河路街道辦事處農林路77號院入駐的老兵物業,是由多名退伍軍人成立物業公司,是典型的自主創業型物業公司,通過與街道辦事處對接入駐該社區。市委高書記到社區現場指導物業管理工作,對老兵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合力創業打拼的做法給予由衷讚賞。並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全力予以支持,進一步打響“老兵”品牌。以上那就是我區在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引進及老舊社區再提升工作方面的一些措施和做法,謝謝大家!

記者:剛才聽了咱們老舊社區改造提升的舉措。能具體到一個街道或社區,談談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的具體做法和經驗嗎?

羅城頭街道党工委書記張合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後的僅兩個月時間,羅城頭辦事處85個老舊社區物業簽約率、進駐率100%,實現了老舊社區物業“全覆蓋”,可以說“老樓院迎來了新管家”。羅城頭辦事處下轄12個社區,人口10萬,是全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任務最重的街道辦事處,老舊社區環境治理是個“老大難”。以四號院為例,該院建於1979年,32棟樓,1431戶,近5000居民。該院是個典型的大雜院。經過近40年的使用,道路管網年久失修,雜物車輛亂擺亂放,私搭亂建現象嚴重。因為沒有物業管理,該院衛生費收取困難,衛生打掃不徹底,環境治理一直不到位。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老舊社區物業“全覆蓋”,徹底解決這個“老大難”。?“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要想引入物業進駐老舊社區,就必須先把硬體環境治理好。2017年,羅城頭辦事處以創城為契機,先後投入資金700萬元,以拆除違章建築為突破口,,兩天時間四號院362間10000平方米臨街違建全部拆除。並輻射帶動周邊違建業主從“抵制拆”到“主動拆”。與此同時,85個老舊社區全部實施拆違、集中粉刷清理整治,修復社區道路,配置垃圾箱,規劃機動車位線。如今老舊社區“舊貌換新顏”,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為物業進駐創造了條件。

為確保物業進駐後留得住,羅城頭辦事處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廣泛聽取民意。加強物業、社區、居民三方溝通協調,先後邀請煒華、祥盛、江威等10多家物業企業與單元長、樓道長、居民代表、業主委員會召開20多次座談會、議事會,廣泛徵求意見,回答業主問題,讓業主選擇自己中意的物業公司。二是跑辦辦公場所。社區書記、主任與分包社區科級幹部按照3萬平方米為一個網格,先後爭取三號院、四號院和紡機六號院等10處物業辦公場所。同時,對爭取不具備辦公條件的辦公場所,協調解決用水、電難題,並對4處物業辦公場所進行簡單裝修、幫助物業公司協調門禁、安裝監控。三是加強宣傳引導。通過懸掛條幅、張貼通知、發放宣傳單、宣傳《物業管理條例》等方式,對物業進駐、物業服務專案、收費標準等進行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四號院社區業主委員會副主任朱師傅對社區幹部說:“今年院裡的變化可真大,光明大街和院內的違章建築拆除了,還新修了圍牆,安裝了路燈,配置了垃圾桶,居住環境在一天天地在變好。但也擔心,投入這麼大,付出這麼多,創城過後會不會再成髒亂差?真的沒想到這麼快院裡就來了專業的物業公司,四號院再也不是以往的髒亂差大雜院了。”現在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非常高。

提出“凡違必拆、一拆到底”,層層傳導壓力;我們強化督導問責,書記、區長分別任政委和指揮長,各鄉(鎮)、街道辦為單位成立分指揮部,上下聯動、合力攻堅;我們依法依規,嚴格執法,做到公平公正;我們建立長效機制,以村(社區)為單位,實行村“兩委”和國土所捆綁責任制,實行網格化管理,避免違建反彈。在拆除的空間裡,整修與綠化同步跟進,避免出現裸土和揚塵,形成拆除、清運、綠化、維護一條龍的拆違工作機制。

拆舊就為了建新。我們瞄準群眾需求,對社區大力改造提升。一是按照“拆除違建、綠化美化、整體提升”“三步走”,拆違後同步進行牆面粉刷、綠化美化、路面整修和設施完善,實現“拆一處、淨一處、美一處”;二是推進物業化管理,針對轄區老舊社區多,大雜院多這一實際,堅持“政府補貼,服務微利,群眾滿意”原則,引進社區物業,實現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三是因地制宜,因區施策,謀劃打造一批亮點突出、主題鮮明的特色社區、文化社區、智慧社區,提升老舊社區的整體品位,並打造出一批能夠高效開展黨員教育、市民教育、文化宣傳、志願服務等活動的標準社區,實現“基礎設施、物業管理、環境容貌、居民幸福指數”四個提升,讓曾經的“無主庭院”變身為居民滿意的“美麗家園”。

會後,邯山區市容環衛局、住建局、羅城頭街道黨工委、分別接受了記者採訪提問。

記者:邯山區如何讓占道經營、店外經營等不再反彈,如何加強早夜市整治和環衛保潔,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準?

邯山區市容環衛局局長程浩:創城期間,我們重點圍繞“髒亂差違”集中整治這條主線,對城區環境容貌進行了大力度規範治理,對重點道路、區域和節點進行了精心打造提升,實現我區城市形象和品位的顯著提升。創城不易,守城更難。對此,我們將秉持“創建文明城市永遠在路上”的工作理念,圍繞“打造景區的標準打造城區”思路,在城區全面啟動實施“護城行動”,進一步打造提升城市“顏值”,實現城市環境整潔、優美、靚麗、有序的常態化。一是宣傳氛圍再濃厚。常態化宣傳鞏固文明城創建成果、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及處罰措施等,時刻保持嚴管重處的高壓態勢。確定每週三為“護城日”,發動機關幹部和志願者走上街路,引導文明、抵制陋習。嚴格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努力營造廣泛參與、齊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氛圍。二是管控力度再加強。對標創城標準,保持對店外經營、亂擺亂放等各類市容亂象的“零容忍”。對違規棚亭做到發現一處、拆除一處,嚴防死灰復燃。著力加強早夜市監管,除經審批保留的外一律取締,並嚴格開閉時間管控,強化攤點秩序維護和衛生保潔,實現整潔、有序、規範經營。三是作業標準再提升。高標準實施“洗城行動”不間斷,保持道路和便道潔淨度。嚴格推行“稱土計量法”,確保清掃品質。加強垃圾收集和外運處理,強化環衛及市政設施管理與維護,並及時整修破損路面便道,確保完好率。對重要節點園林綠化景觀進行改造提升,打造優美城區。四是責任落實再嚴格。完善網格化管理,對城區街路、區域逐一明確“路長”和具體責任人,保證城市管理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實。成立城市管理工作考核組,完善制定考評辦法,並堅決執行和落實,確保責任落實到位。上述措施效果初顯,2017年11月全市主城區市容環衛工作考評結果公佈,邯山區總成績名列第一。總之,我們將把創城標準作為常態化要求,全面縱深推進各項整治和打造提升,不遺餘力“護城”、全力以赴“守城”,為鞏固和擴大我市創城成果不懈努力,持之以恆打造群眾滿意的文明城市。

記者:請結合邯山區的實際,談一談如何對老舊社區進行改造提升?如何打造精品社區?

邯山區住建局局長李志文:邯山區共有住宅社區630個,其中老舊社區538個(占全市老舊社區一半左右)。2017年,我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為契機,對全區老舊社區進行集中整治,全區95%的老舊社區達到“美麗社區”創建標準。2018年我區力度不減、發條不松,在提升和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推進精細管理常態化。具體我們採取了以下措施:一、實行網格管理,建立長效機制老舊社區建設和管理涉及千家萬戶,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區委、區政府將此項工作列為我區的重點民生工作,實行了“網格化”管理模式。就是將我區住宅社區合理劃分網格,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堅決走好最後一百米。由主管區長任網格長,由住建局局長和主管副職任副網格長,由中層幹部擔任包片組長,每片兩個責任組,每組至少兩名工作人員,負責對分包的鄉、辦及轄區的所有社區開展日常巡查、督導檢查等工作。二、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對全區的老舊社區進行細緻的再梳理,精准掌握老舊社區基礎設施、物業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對基礎設施還有差距的社區進一步進行完善。區政府將再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專項用於老舊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並將目標任務分解到鄉(鎮)、街道辦事處,具體到社區居委會,真正將責任落實到位。推進精細管理,提升社區品質

我們要繼續抓住好時機、好政策,加快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引進工作,明確了物業服務企業准入條件,明確了服務事項和收費標準,同時克服“費用收取難度大,物業公司積極性不高”問題,積極爭取上級優惠政策,爭取各項扶持資金,確保社區物業管理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區老舊社區與物業公司簽約率達到100%,實際入駐率達到80%以上,力爭在今年實現全區物業管理全覆蓋。2018年我們將再打造一批高標準的精品社區。在每個街道辦事處重點打造2-3個引進物業的精品老舊社區,以此為基點,帶動周邊老舊社區管理提升。例如:羅城頭街道辦事處四號院,選取物業服務企業採取“過堂”式,召集社區幹部、居民代表,逐一篩選物業服務企業,讓業主自己選擇中意的物業服務企業。光明街道辦事處朝陽社區,將中華巷沿線按庭院規模大小,分檔次引進物業管理,以社區或以就近連片為網格,按一個服務站點服務3萬平方米為標準進行創建。興華街道辦祺府苑社區,採取“先投入管理,後進行收費”方式,由進駐物業公司先期重點對祺府苑環境和秩序管理進行整治,以優質服務取得群眾的支持和配合,使物業公司能夠良性運轉。渚河路街道辦事處農林路77號院入駐的老兵物業,是由多名退伍軍人成立物業公司,是典型的自主創業型物業公司,通過與街道辦事處對接入駐該社區。市委高書記到社區現場指導物業管理工作,對老兵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合力創業打拼的做法給予由衷讚賞。並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全力予以支持,進一步打響“老兵”品牌。以上那就是我區在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引進及老舊社區再提升工作方面的一些措施和做法,謝謝大家!

記者:剛才聽了咱們老舊社區改造提升的舉措。能具體到一個街道或社區,談談老舊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的具體做法和經驗嗎?

羅城頭街道党工委書記張合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後的僅兩個月時間,羅城頭辦事處85個老舊社區物業簽約率、進駐率100%,實現了老舊社區物業“全覆蓋”,可以說“老樓院迎來了新管家”。羅城頭辦事處下轄12個社區,人口10萬,是全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任務最重的街道辦事處,老舊社區環境治理是個“老大難”。以四號院為例,該院建於1979年,32棟樓,1431戶,近5000居民。該院是個典型的大雜院。經過近40年的使用,道路管網年久失修,雜物車輛亂擺亂放,私搭亂建現象嚴重。因為沒有物業管理,該院衛生費收取困難,衛生打掃不徹底,環境治理一直不到位。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老舊社區物業“全覆蓋”,徹底解決這個“老大難”。?“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要想引入物業進駐老舊社區,就必須先把硬體環境治理好。2017年,羅城頭辦事處以創城為契機,先後投入資金700萬元,以拆除違章建築為突破口,,兩天時間四號院362間10000平方米臨街違建全部拆除。並輻射帶動周邊違建業主從“抵制拆”到“主動拆”。與此同時,85個老舊社區全部實施拆違、集中粉刷清理整治,修復社區道路,配置垃圾箱,規劃機動車位線。如今老舊社區“舊貌換新顏”,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為物業進駐創造了條件。

為確保物業進駐後留得住,羅城頭辦事處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廣泛聽取民意。加強物業、社區、居民三方溝通協調,先後邀請煒華、祥盛、江威等10多家物業企業與單元長、樓道長、居民代表、業主委員會召開20多次座談會、議事會,廣泛徵求意見,回答業主問題,讓業主選擇自己中意的物業公司。二是跑辦辦公場所。社區書記、主任與分包社區科級幹部按照3萬平方米為一個網格,先後爭取三號院、四號院和紡機六號院等10處物業辦公場所。同時,對爭取不具備辦公條件的辦公場所,協調解決用水、電難題,並對4處物業辦公場所進行簡單裝修、幫助物業公司協調門禁、安裝監控。三是加強宣傳引導。通過懸掛條幅、張貼通知、發放宣傳單、宣傳《物業管理條例》等方式,對物業進駐、物業服務專案、收費標準等進行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四號院社區業主委員會副主任朱師傅對社區幹部說:“今年院裡的變化可真大,光明大街和院內的違章建築拆除了,還新修了圍牆,安裝了路燈,配置了垃圾桶,居住環境在一天天地在變好。但也擔心,投入這麼大,付出這麼多,創城過後會不會再成髒亂差?真的沒想到這麼快院裡就來了專業的物業公司,四號院再也不是以往的髒亂差大雜院了。”現在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非常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