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秀峰在臨城搞統戰

1937年7月7日抗戰全面爆發後, 楊秀峰根據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 帶領冀西民訓處的全體工作人員, 于同年11月開進冀西的臨城縣, 在敵後發動群眾, 開展抗日工作。 短時間內, 作為平津知名教授、高級知識份子的楊秀峰很快吸收了一大批舊軍人、知識份子、地主紳士以及地方名流參加了抗日隊伍, 使臨城縣出現了一個團結抗日的大好局面。

日軍還未佔領臨城時, 楊秀峰即派楊克冰、趙進揚來到臨城縣保安隊(原縣保衛團)宣傳抗日, 大大提高了隊員的愛國熱情。 而後楊秀峰又親自做縣保衛團團副何如愚的工作。

當國民黨縣長南逃時, 何如愚立即聯絡楊秀峰, 並向全縣發出了“堅決不做亡國奴, 組織武裝打遊擊”的號召書, 一面張貼到各村, 一面組織部分群眾和保衛團一起拉到山西昔陽皋落鎮, 在楊秀峰的幫助下加入冀西遊擊隊, 受到楊秀峰的熱烈歡迎。

楊秀峰在臨城很注意做吸收知識份子的統戰工作, 多次組織召開知識份子座談會, 聽取他們對抗戰的意見、建議。 在楊秀峰的直接指示下, 冀西民訓處和冀西遊擊隊短期內吸收了100多名知識份子參加抗日救亡工作。 李家莊人郭子安, 是臨城縣知識界的代表人物, 1938年應楊秀峰之邀參加抗日工作。 楊秀峰擔任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後, 提議他擔任了邊區參議員。

楊秀峰提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積極組織召開紳士座談會。 1938年, 抗日縣政府剛成立, 楊秀峰就立即聯絡抗日縣政府縣長趙進揚、縣大隊政治部主任李心耕等人, 將當地大多數士紳請到根據地, 召開座談會, 通過講形勢、講抗日措施, 激發他們的抗日熱情。 趙莊店上村地主師常信、劉倫子, 主動把槍支交給遊擊隊;開明紳士師秉明, 把積存的兩萬多斤糧食獻出支援抗日。

1943年4月, 已是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的楊秀峰再次親臨臨城, 在魏家莊村召開了臨城、內丘、贊皇、高邑四縣敵佔區的紳士、知識份子座談會。 會議中楊秀峰多次講話、談心, 並講述了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和《新民主主義論》等書, 又組織大家學習, 堅定了各階層抗戰到底的信心。

即使對頑固的封建勢力, 楊秀峰也從不放鬆爭取。 前清秀才劉先施, 是臨城城南一帶頗有影響的人物, 但在日本侵佔縣城後出任偽商會會長, 後日偽讓他去當偽縣長, 在上任途中被遊擊隊俘虜。 劉先施被送到根據地, 經過教育, 他表示悔改, 甘願受抗日政府的懲處。 楊秀峰注意到他的轉變, 並沒有懲辦他, 而是請他擔任了縣參議員。 此舉讓他非常感動, 在抗戰期間做了很多有利於抗戰的事。 前清貢生楊聚五在抗戰伊始, 和石城抗日區政府主席李友九不和, 找到楊秀峰, 說自己不願支援抗日區政府。 楊秀峰一面對他進行解釋安慰, 一面教育李友九要注重工作方法, 以便爭取更多上層人士到抗日陣營中來。

楊秀峰的高風亮節, 使楊聚五先生深受感動。 他不但主動出資支援抗日, 本人也參加到抗日隊伍中來, 擔任文書工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