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草原驕子——蒙古族

“蒙古”意為“永恆之火”。 在古代蒙古語中, “蒙古”這個詞是“質樸”的意思。 也有人認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 呼倫貝爾是蒙古族發祥地, 大興安嶺及額爾古納河畔留有大量的蒙古族發祥地遺址、遺跡。

拉布大林墓葬圖

生活在呼倫貝爾的蒙古族主要有三個部族:

巴爾虎部族--分佈在莫日格勒河、海拉爾河、額爾古納河流域的陳巴爾虎旗, 分佈在克魯倫河、呼倫湖、貝爾湖流域的新巴爾虎(右)部落,

分佈在烏爾遜河、哈拉哈河、貝爾湖流域的新巴爾虎(左)部落;

布裡亞特部落--分佈在席尼河流域、伊敏河域;

厄魯特蒙古族--分佈在伊敏河流域伊敏蘇木。

蒙古包

千百年來,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 為適應草原上的自然環境和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性,

模仿穹廬製成圓頂圓圍形狀的住所--蒙古包。 蒙古包結構簡單, 便於拆卸和搬遷, 冬暖夏涼。 蒙古包體現了草原民族對自然保護和敬畏的態度。

蒙古包的結構是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 蒙古包的架木主要由“陶努(天窗架子)”、“哈納(網狀木質的圍牆)”、“烏尼(連接陶努和哈納的椽子)”、“烏德(門)”組成。

勒勒車

勒勒車有記載的起源可上溯到《漢書》所記載的“轅輻”。 從古至今, 勒勒車與蒙古包一直是草原遊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草原上的古老交通工具,有“草原之舟”的稱號。

“勒勒”源于牧民吆喝牲口的聲音。對蒙古族來說,勒勒車就是家車(有車就有家,有家就有車)。蒙古人逐水草而居,頻繁搬遷,家車一走家便搬了。勒勒車車身小,雙輪大,完全用樺木、松木、柳木、榆木製成,便於製造和修理,而且易於在草原上行走,除了搬運氈房、物資、生活用水外,戰時還常用作馱運軍隊輜重的戰車。

2006年,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唄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背文化

蒙古人自幼就在馬背上成長,歷史上又在馬上得天下,素有馬背民族之稱。

馬不僅是草原上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文化已深深地融至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風俗習慣、生活用具等均浸潤著馬文化的痕跡。蒙古袍、蒙古靴等民族服裝,馬鞍、套馬杆等馬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長調和呼麥,都和馬文化相關。馬已經成為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徵。

藝術文化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最喜愛的樂器,因琴頭雕飾馬頭而得名。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的風格。

2006年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蒙古族馬頭琴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巴爾虎長調:長調,意為“長歌”,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於敘事,又長於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 。蒙古族長調以鮮明的遊牧文化特徵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

呼麥:是蒙古族特有的單人多聲表演藝術、是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呼麥發聲原理特殊,有時聲帶振動,有時不振動,是用腔體內的氣量產生共鳴。假聲帶也隨之震動。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更多的戶外旅行攻略,敬請關注頭條號:內蒙古龍騰戶外旅遊網

是草原上的古老交通工具,有“草原之舟”的稱號。

“勒勒”源于牧民吆喝牲口的聲音。對蒙古族來說,勒勒車就是家車(有車就有家,有家就有車)。蒙古人逐水草而居,頻繁搬遷,家車一走家便搬了。勒勒車車身小,雙輪大,完全用樺木、松木、柳木、榆木製成,便於製造和修理,而且易於在草原上行走,除了搬運氈房、物資、生活用水外,戰時還常用作馱運軍隊輜重的戰車。

2006年,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唄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背文化

蒙古人自幼就在馬背上成長,歷史上又在馬上得天下,素有馬背民族之稱。

馬不僅是草原上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文化已深深地融至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族日常生活中的風俗習慣、生活用具等均浸潤著馬文化的痕跡。蒙古袍、蒙古靴等民族服裝,馬鞍、套馬杆等馬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長調和呼麥,都和馬文化相關。馬已經成為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徵。

藝術文化

馬頭琴:是蒙古民族最喜愛的樂器,因琴頭雕飾馬頭而得名。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的風格。

2006年蒙古族馬頭琴音樂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蒙古族馬頭琴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巴爾虎長調:長調,意為“長歌”,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於敘事,又長於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 。蒙古族長調以鮮明的遊牧文化特徵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

呼麥:是蒙古族特有的單人多聲表演藝術、是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呼麥發聲原理特殊,有時聲帶振動,有時不振動,是用腔體內的氣量產生共鳴。假聲帶也隨之震動。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更多的戶外旅行攻略,敬請關注頭條號:內蒙古龍騰戶外旅遊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