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致富|農業賺錢的七大運營模式

選擇什麼樣的運營模式, 就決定了什麼樣的生存發展之路, 農業企業也不例外。 隨著農業土地流轉政策的鬆動, 國家對農業專案的持續投入, 對農業企業而言, 是挑戰, 更是機遇。 如何殺出重圍, 獲得競爭優勢?如何成功轉型, 塑造自己的品牌?

一、中糧模式——玩轉產業鏈

中糧集團作為國內農業龍頭產業集團, 已經從單一的糧油貿易延展到全產業鏈。 通過對涉農的各領域, 包括技術、資訊、種子、金融服務、網路、管道、終端等進行投資整合, 對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的服務開發, 米、面、油、糖、肉、奶、飼料、玉米深加工產品、番茄醬、葡萄酒等均在國內取得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和影響力。

解讀:整合產業鏈是基礎, 玩轉產業鏈的各大環節才是王道。 很多農業企業經營業務涉及米麵糧油、雞蛋、榨菜等各大領域, 雖然他們只涉及到一個細分產業, 但卻把產業做到了極致。

二、雙匯模式——走深加工之路

作為老牌肉食品企業, 雙匯不是單純地賣火腿, 而是借助河南當地養豬的原料資源所具有的規模優勢, 通過引進先進技術、不斷挖掘深加工, 打造“畜禽—屠宰加工—肉製品精深加工產品鏈”, 加強畜禽養殖基地和產業帶建設, 提高工業化屠宰集中度。 依託精深加工, 加工銷售生鮮肉成為雙匯發展新的戰略重點。

解讀:立足自身資源, 引進先進技術,

走深加工之路, 不斷挖掘深加工環節的含金量, 大大轉化高附加值, 繃緊整個產業鏈條。 這是農產品加工企業制勝的關鍵, 正成為越來越多涉農企業的選擇。

三、陽澄湖模式——牆內開花牆外香

解讀:老樹如何開新花?傳統農業品牌需要在行銷思路上大膽創新。 轉變固有的傳統行銷模式, 產品在牆內開花還僅僅是第一步, 只有牆外香遍消費群的內心深處, 才能成為真正的品牌。

四、百瑞源模式——嫁接旅遊資源

解讀:要深挖產品背後的文化, 結合故事化的手法, 延伸品牌的文化內涵, 讓消費者不僅能感受到產品的品質, 還能聯想到其所代表產品的深厚文化底蘊, 同時巧借當地資源優勢實現產品推銷, 可以獲得意外效果。

五、斯慕昔模式——社區會員直供

斯慕昔飲品在網上直接銷售會員卡, 只要會員一個電話, 足不出戶, 幾個小時之內就能喝上“特供”的飲料, 再加上還有“月卡”“季卡”“年卡”等優惠措施, 受到不少白領的喜愛。 不僅如此, 斯慕昔還走進社區便利店, 讓消費者能夠更快、更便利地喝到純正無添加的果汁。

解讀:給消費者提供更為便利的購物體驗, 將是未來戰勝競爭對手的有力法寶。 目前像雞蛋、米麵糧油等一些跟我們生活貼近的農產品, 已經開始深入社區, 讓老百姓足不出社區, 就可以吃到最新鮮、健康的食品。

六、千島湖模式——跨界餐飲

杭州千島湖發展有限公司開創了我國有機水產品養殖的先河, 並以魚味館為載體, 成功舉辦千島湖杯全國淡水魚烹飪大賽,

把有機魚頭賣給全國各大品牌餐飲店, 成為各大品牌餐飲主打的招牌菜, 從地區走向全國, 迅速提高知名度, 佔領市場。

解讀: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 跳出傳統產品開發思路, 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及其附加值, 在“跨界”之中借力, 在借力之中形成合力, 跨界開發新產品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

七、黃飛紅模式——錯位變身

一個做調味品的企業居然做起了休閒食品, 而且一年還有2 億元的銷售額, 這能不讓人羡慕嗎?它就是黃飛紅。 作為這兩年休閒食品市場備受矚目的一顆新星, 它只是把最普通的農產品——花生變了一個新的吃法, 就迅速殺出一片新天地, 成為時尚白領的最愛。

解讀:開發適合市場的產品,

錯位行銷能有效規避產品功能的同質性和行銷策略的趨同性, 走出一條屬於企業自身的產品和行銷之路, 錯位行銷也能贏得新商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