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Blippar重現《黑鏡》中的社交方式,用AR技術實現掃臉可見身份

如果對熱播劇《黑鏡》第三季第一集中女主因想獲得更高的個人評分, 過於曲意奉承而崩潰還有印象的話, 有一個既驚悚又刺激的事實是, Blippar這家AR公司已經將劇中所用到的類似App帶入了現實世界中, 只差加入互相評分系統。

Blippar是一家融合增強現實、人工智慧和電腦視覺技術的應用開發商, 其旗艦產品Blippar App本是一款像寶夢可一樣的探索發現類應用, 人們可Blipp(意為掃描)感興趣的物件, 解鎖有趣的內容。 自2011年在英國推出以來迅速擴張, 與世界上知名的品牌和媒體合作達成了合作, 其中包括聯合利華、寶潔、百事、亨氏、可口可樂、環球影業和捷豹等。 使用者在掃描到這些企業的產品或廣告時, 就能觸發預置的行銷策略, 看到產品拓展資訊、收到獎勵等, 國內支付寶也和品牌商有類似合作。

之後Blippar繼續為這款應用拓展新功能, 使之可用於城市導航, 使用者舉起手機掃描街道時, Blippar會識別出其所在位置, 進行路徑規劃並在鏡框中建構出起引導作用的虛擬地標和線條, 與此同時, 如果街道兩旁的商戶也在他們資料庫中的話, 包含名稱、主營業務、評分、客戶評價和平均消費金額的商戶資訊卡也能一併呈現出來,

論導航精准度比失誤率為16%的GPS更低。

2016年底, 趁著黑鏡大火的時機, Blippar又上線了人臉識別的功能, 約7萬名公眾人物的人臉特徵已經被導入資料庫中, 而使用者要想能被Blippar掃描出來, 則需要自行註冊帳戶, 根據App指示正向攝像頭分別朝上下左右轉頭, 以採集個人面部資訊, 完成之後虛擬個人檔案就能與使用者臉部關聯起來, 當他被其他人掃描到時, 人臉周圍就會出現他自己填寫的個人資訊、心情狀態、推特帳號、和喜好的音樂等。

截止目前, Blippar已收集了約40萬人的面部資料, App下載量在去年12月達到頂峰, 排英國iOS娛樂免費應用排行榜第4位。 在受歡迎的同時, 也有質疑的聲音出現, 比如有人認為Blippar這樣一家民間公司卻建立起龐大的公共檔案庫會帶來潛在的風險, 它又沒有能力驗證一個人的聚合資訊是真實亦或假冒, 還有的人物想將自己從Blippar的資料庫中刪除。

面對這些疑慮, Blippar已經做了一些準備, 比如個人檔案不像商戶檔案一些會顯示評分與評價, 而且可視範圍能由用戶全權控制, 可加密, 可公開, 或是乾脆關停Blippar帳號。 至於Blippar AR及人臉識別技術除娛樂和社交外的應用領域其實也有不少, 比如用於網上銀行的身份認證或是寫字樓的安檢, 公眾完全沒有必要因新技術和新應用場景的出現而感到恐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