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杭州跨境電商:“菜單”很豐盛,動能很強勁

製圖 王璟 周婷婷

點點滑鼠, 最新鮮的巴氏奶從紐西蘭全程冷鏈送到家;十分鐘通關通檢, 足不出戶就能吃遍全球鮮活水產;沿著“數位絲路”,

越來越多的“杭州製造”正走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們的生活……

昨天, 杭州檢驗檢疫局“曬”出年度跨境電商監管“帳單”。 2017年, 杭州綜試區檢驗檢疫機構共監管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郵包6484.13萬件, 貨值88.90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59.66%和34.66%。 杭州綜試區進出口B2C體量的增長動能不斷加強, 產品種類更加豐富。

進口 創新破解“跨境保稅生鮮”之題 杭州人的“進口菜單”越來越豐富

每天清晨四點半, 恒天然紐西蘭牧場的奶牛們準時“上班”產奶。 通過國內的跨境電商平臺下單, 只要五天, 這些牛奶就將通過全程冷鏈保鮮, 送上杭州市民的餐桌。

巴氏奶是採用低溫巴氏殺菌工藝生產的鮮牛奶, 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鮮牛奶的營養成分和口感,

缺點是保質期短, 一般只有14天左右。 以往採用一般貿易進口時, 巴氏奶在經過3-4天“漂洋過海”之後, 還需在國內口岸等待3-7天的檢測, 因此送達消費者手中時, 幾乎已是“臨保”, 鮮奶早已“不鮮”。

為此, 杭州檢驗檢疫局創新提出運用跨境電商“互認機制、採信機制、預檢機制、追溯機制(4個機制)”, 通過採信國外有資質的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 將巴氏奶的檢測環節提前至國外裝運前, 並由我國駐外的檢驗機構進行監裝, 確保全程冷鏈運輸。 牛奶到達國內後, 即可通過電商平臺銷售, 檢驗檢疫部門同時再對其進行檢測, 驗證國外檢測結果。 “通過這種方式, 巴氏奶到消費者手上時間比以前至少提早了1/3, 確保了產品的新鮮度和安全衛生。

”杭州檢驗檢疫局電商處業務管理科科長陳浩表示。

“監管前移”還運用到了鮮活水產品的進口上, 讓杭州的美食愛好者能夠第一時間在自家門口享用到高端海鮮。 自去年4月20日走通省內首批以跨境保稅B2C方式進口的鮮活水產品以來, 目前杭州綜試區共以該方式進口了9批美國珍寶蟹和5批波士頓龍蝦, 不斷豐富杭州消費者的“進口菜單”。

通過創新監管機制, “跨貿保稅生鮮”之題正被逐一破解, 並進一步推動了杭州綜試區跨境進口增長。 杭州檢驗檢疫局監管資料顯示, 2017年杭州綜試區進口郵包4066.15萬件, 貨值81.44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29.99%和31.40%。

出口 杭州綜試區制度優勢進一步釋放 杭企搶佔“一帶一路”新興市場

前不久, 羅振宇在他跨年演講中為一家杭州企業“點了贊”,

這家企業就是浙江執禦資訊技術有限公司。 其打造的“Jollychic”APP, 目前已成為中東最大移動電商平臺, 用戶數超過3000萬。

通過自主研發的“資料大腦”, 平臺能抓取海量使用者資料, 並分析預測使用者的喜好和風格, 分享給其上游合作的幾千家供應商進行製造生產, 實現精准行銷和投放, 由此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愛, 搶佔了當地市場。

據瞭解, 2017年執禦的總業務量同比增長3倍以上, 新增品類的漲幅更超過了1000%。 近期, 該公司已宣佈完成了對中東本土電商MarkaVIP的收購, 2018年將“雙向出擊”, 進一步擴大中東電商市場份額。

執禦的快速崛起和持續發展, 既有企業的內在動因, 也得益於大環境的向好趨勢。 杭州檢驗檢疫局的分析材料指出,

2017年杭州綜試區出口持續增長, 尤其是在新興市場的表現“亮眼”。 這一方面得益於“一帶一路”建設所帶來的新動力,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杭州綜試區關檢“三個一”合作, 實現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大幅度提高通關速度, 清關速度優勢明顯。

2017年杭州綜試區出口郵包2417.98萬件, 貨值7.46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165.67%和84.65%。 服裝、鞋帽、家居用品、飾品、五金工具等杭州優勢產業、產品受到海外市場的歡迎。

監管 通得暢、通得快, 更要管得住 攜手平臺共治, 讓消費者買得更放心

“量”在增長的同時, “質”的監管也在同步提升。

隨著國務院再次延長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過渡期, 全社會對跨境電商的認同度進一步提高, 跨境電商網購進一步普及, 並向二三線城市延伸。為此,檢驗檢疫部門加大了跨境電商進口產品的監管和抽檢力度,有力保障了跨境電商品質安全衛生,增強消費者購物信心。

自2015年6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復在杭州綜試區成立“跨境電子商務商品品質安全風險國家監測中心”(簡稱國家監測中心)以來,國家監測中心不斷探索跨境電商風險監測新模式,與天貓、網易考拉海購等知名跨境電商平臺建立起品質共治制度,對平臺上“退貨率高、投訴舉報率高、銷售高”的產品開展抽樣檢測或“神秘買家”抽樣,通過實驗室檢測判定產品品質安全情況,及時向社會通報。

去年全年,國家監測中心對跨境電商進口商品進行品質安全風險監測767批,其中品質不合格96批,不合格率12.5%,對檢出的不合格商品全部實施下架、銷毀或退運處理。

與此同時,中心還針對消費熱點事件,多次開展專項風險監測,如在“立陶宛愛他美假貨”“以色列功能水杯安全項目不合格”“日本卡樂比麥片核輻射”等資訊被爆出後的第一時間跟進,開展專項風險監測,及時向社會發佈,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安心。

並向二三線城市延伸。為此,檢驗檢疫部門加大了跨境電商進口產品的監管和抽檢力度,有力保障了跨境電商品質安全衛生,增強消費者購物信心。

自2015年6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復在杭州綜試區成立“跨境電子商務商品品質安全風險國家監測中心”(簡稱國家監測中心)以來,國家監測中心不斷探索跨境電商風險監測新模式,與天貓、網易考拉海購等知名跨境電商平臺建立起品質共治制度,對平臺上“退貨率高、投訴舉報率高、銷售高”的產品開展抽樣檢測或“神秘買家”抽樣,通過實驗室檢測判定產品品質安全情況,及時向社會通報。

去年全年,國家監測中心對跨境電商進口商品進行品質安全風險監測767批,其中品質不合格96批,不合格率12.5%,對檢出的不合格商品全部實施下架、銷毀或退運處理。

與此同時,中心還針對消費熱點事件,多次開展專項風險監測,如在“立陶宛愛他美假貨”“以色列功能水杯安全項目不合格”“日本卡樂比麥片核輻射”等資訊被爆出後的第一時間跟進,開展專項風險監測,及時向社會發佈,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安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