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優秀方案推薦|億迅科技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解決方案

一、概述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2014年6月4日, 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0號), 立足于促進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 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 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 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市場體系, 加快形成權責明確、公平公正、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市場監管格局, 到2020年建成體制比較成熟、制度更加定型的市場監管體系。 2016年5月24日,

《國務院關於印發2016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要點的通知》(國發〔2016〕30號)明確指出, 推進政府監管體制改革, 加快構建事中事後監管體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市場監管體系是經濟社會運行的基礎, 市場監管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涉及生產、流通和消費, 特別是居民生活等多個領域;涉及政府、企業、城鄉居民及社會相關多層主體, 特別是關係到經濟、市場和消費安全, 關係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因此, 建立和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尤為重要。 由於市場監管涉及相關主體複雜, 監管行為牽扯面大, 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 通過構建一個科學的多元主體的市場監管體系來實現市場監管目標。

二、建設目標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以市場監管業務流程為主線,

加強現代資訊技術特別是大資料技術在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構建統一、規範、共用的市場監管平臺, 主要建設目標如下。

一是通過整合各政府監管部門的行政許可、監管資訊、執法資訊和信用資訊等, 形成完整、準確、動態的市場監管共用資料庫, 推進跨部門資訊資源的共用以及業務協同。

二是建立健全登記註冊、行政審批、行業主管相互銜接的市場監管機制, 實現各部門間依法履職資訊的互聯互通、聯動回應, 形成分工明確、溝通順暢、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 切實增強監管合力, 提升監管效能。

三是運用大資料加強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 在企業監管、環境治理、食品藥品安全、消費安全、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等領域,

匯總整合並及時向社會公開有關市場監管資料、法定檢驗監測資料、違法失信資料、投訴舉報資料和企業依法依規應公開的資料, 鼓勵和引導企業自願公示更多生產經營資料、銷售物流資料等, 構建大資料監管模型, 進行關聯分析, 及時掌握市場主體經營行為、規律與特徵, 主動發現違法違規現象, 提高政府科學決策和風險預判能力, 加強對市場主體的事中事後監管。

三、解決方案

3.1 總體架構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由“一個平臺, N個子系統”組成:“一個平臺”指市場監管資訊平臺, 提供資料共用、業務協同的基礎服務支撐平臺, 同時實現市場監管資訊共用庫、交換系統、資訊發佈門戶網站等功能;“N個子系統”指涉及市場監管業務的相關系統。

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圖 1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總體架構

系統總體邏輯框架由資料欄、平臺域、應用域、門戶展現域、資料交換域、標準規範體系、資訊安全體系、運維管理體系等部分組成。

標準規範:建立統一市場監管的資料標準、技術標準、管理規範等, 從而確保市場監管資訊平臺與各項業務系統之間互聯互通。

資料欄:建設市場監管大資料中心。 包括市場監管共用基礎資料庫、中繼資料庫、交換資料庫、市場監管綜合資料倉庫、資料庫訪問介面、市場監管資料資原始目錄等部分組成。

平臺域:包括市場監管資訊服務平臺、市場監管應用支撐平臺、市場監管大資料支撐平臺、市場監管雲計算資料存儲平臺組成。

應用域:建設市場監管業務應用系統和基於平臺的應用系統, 每個應用系統, 又包含綜合管理應用、協同監管應用、信用監管應用、公眾服務應用、大資料監管應用。

門戶域:內部門戶、公眾門戶、資料視覺化門戶。

介面開發:與其他業務系統(如網上辦事大廳介面、社會信用資訊平臺介面、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介面、省電子監察綜合平臺等)進行互聯互通。

3.2建設內容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內容主要包含業務架構、應用架構、資料架構和技術架構、資訊安全體系、架構管控、運行維護體系和標準規範體系等模組的設計,其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架構框架圖

3.2.1 業務架構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業務架構設計以端到端流程驅動入手,進行全省範圍的市場監管業務梳理工作,通過逐層的流程分解最終確定各種業務活動單元,各個業務活動單元按照高內聚松耦合的指導原則來確定大的業務域和業務元件,搭建業務架構,確保實現市場監管資料的橫向貫通和縱向貫通,主要包括:組織機構、業務過程、使用者視圖、業務流程、資料流程程等內容。

組織機構:包括組織編碼、名稱、類別、行政級別、地址、職責、統計、評估等。

業務過程:以業務層次表達過程及活動,梳理業務過程(活動)的編號、名稱、類型、系統支撐等。

用戶視圖:對業務域節點中的用戶視圖做出設計,包括:用戶視圖的編號、名稱、類型、存在介質、統計參數、創建業務域等。

業務流程:業務流程要求與組織機構、業務角色、業務過程、活動和用戶視圖等關聯,並能夠完成圖形和架構要素之間的協調和同步。

資料流程程:根據業務程序定義的資料流程,設計二級資料流程程,並依據業務過程、業務域和全域(業務域之間)的遞增層級關係,設計一級、全域資料流程圖。

3.2.2 應用架構

應用架構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實現市場監管資訊的互聯互通、業務協同和資源分享,為業務即時傳遞和辦理提供資料,發揮政府部門整體監管、協同監管的效能。應用架構能夠連接市場監管業務架構中的流程、元件、功能、人員,也能夠連接資料架構中資料的管理和使用,還能夠提出對於技術架構和IT基礎設施的要求,在整個業務需求落地實現中發揮核心作用。應用架構設計包括:應用域,應用功能元件、功能模組、應用功能元件與業務元件映射關係、應用介面與服務等內容。

應用域:基於業務域劃分定義應用與,對應用域的編號、名稱等。

應用功能組件:基於業務元件模型,定義應用功能元件,對邏輯子系統的編號、簡稱、名稱、應用層次、處理邏輯等屬性。

功能模組:功能模組的編號、名稱、分類、處理邏輯、操作的邏輯資料模型等。

應用功能元件與業務元件映射關係:根據業務元件模型,對照匹配應用功能元件和業務元件的映射關係,評估應用元件對業務元件的支援程度。

應用介面和服務:包括應用介面/服務的編號、涉及系統、名稱、關聯需求、繼承類型、實現方式、回應資訊、訪問頻率等。

3.2.3 資料架構

資料資源作為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的重要資產,要統一設計、合理利用,從全域出發,開展資訊資源梳理,從資料獲取、處理、傳輸、到使用進行統一規劃,設計資料資源架構,初步構建概念資料模型和邏輯資料模型。市場監管資料架構的目的是在市場監管政府部門之間推進資料/資訊的通用識別、使用和適當的共用,通過建立資料標準、資料分類、概念資料模型、邏輯資料模型、資訊分類與編碼和資料管控體系,實現市場監管資料的統一管理。

資料標準:統一對資料的理解和使用,為資料的業務屬性、業務規則、管理屬性和技術屬性制定統一規範。

資料分類:根據業務特徵對資料進行歸類和劃分,用層級化清單的方式展現業務的規則,資料分類的規範需要滿足各種資料需求對資料組織的要求,它獨立與具體的資料模型和資料分佈。

概念資料模型:是主題資料庫的概要資訊,對市場監管業務進行高度抽象和概括,形成不涉及過多的細節、獨立於具體資訊系統的主題域模型。

邏輯資料模型:是系統分析設計人員的觀點,是對概念資料庫的進一步分解和細化,一個邏輯主題資料庫由一組規範化的基本表(Base Table)構成。

資訊分類與編碼:包括兩部分工作,1)資訊分類是根據資訊內容的屬性或特徵,將資訊按一定的原則和方法進行區分和歸類,並建立起一定的分類體系和排列順序,以便管理和使用資訊;2)資訊編碼是按事務或概念(編碼物件)賦予一定的規律,易於電腦和人進行識別、處理的符號,形成代碼元素集合。

資料管控體系:根據組織的資料管控政策,利用組織人員、流程和技術的相互協作,使組織能把資料作為資產來管理和應用。

3.2.4 技術架構

市場監管技術架構,是一種分級的技術架構,用於描述傳輸服務構件與提高服務性能的技術支援方式。它規定了一套技術要素,用以確定所採用與實施的基於構件的參考模型所採用的成熟的技術與工具。其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以面向SOA的服務架構理念,基於雲計算、微容器、微服務、元件化等分散式應用技術,通過對各個應用元件服務進行編排來實現業務流程、高層次的服務或應用,使平臺具有更好的開放性、穩定可靠性和水準擴展性。

設計整體技術架構,搭建大資料的處理、管理和分析平臺,實現海量資料的高性能分析計算能力的提供;提供“大資料”所需要的高性能計算服務能力、存儲能力、資源調度能力。

建設資料獲取分析統計決策工具集,提供視覺化、便捷、靈活的智慧報表分析工具,通過資料倉庫,使資料中心的各類資料資訊資源以多種方式進行呈現,使分析人員、管理人員或執行人員能夠從多角度對資訊進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

針對存在的大量文本資訊,建立全文檢索搜尋服務,提供對各種資料來源格式的索引抽取能力,能夠實現對中文單詞的良好分詞能力,建設中心資料全文檢索平臺,給用戶提供高效靈活的全文檢索能力。

提供一整套規範的、高效的、安全的資料整合、同步、非同步複製機制,提供轉換、裝載、格式翻譯等資料集成基礎功能,實現從分佈的、異構的業務源頭資料來源整合資料到資料倉庫或資料集市中,為基於資料倉庫的決策分析應用提供高品質的資料。

針對資料倉庫中關係型數據庫、NO SQL資料庫、文檔資料庫等各種資料,建設基於中繼資料的資料管理能力,服務於資料中心構建、運行和維護的整個生命週期。

3.2.5 資訊安全體系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相關系統要根據現有軟硬體設備資源和資訊安全整體環境進行全面檢查評估,特別是網路、存儲備份設備、系統軟體、應用軟體等部分應該具有極高的可靠性。為確保市場監管執法和市場主體商業敏感資訊,維護市場主體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平臺應具備良好的安全性原則,安全手段,安全環境及安全管理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網路安全、系統安全、應用安全、資料安全及備份修復等方面。

3.2.6 架構管控

結合市場監管資訊化技術管控和IT治理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架構管控定位為向上保證市場監管組織戰略目標的承接;中間要保證市場監管架構的完整與正確;向下要保證架構及產物的正確實現。上、中、下整體管理與控制來確保市場監管業務目標的正確實現。架構管控的目標包括下面三點:架構設計有效承接業務建模成果;架構的各層和各領域完整連貫;架構和後續建設階段的各方對其遵從性達成共識,並能在其產物中正確體現。如圖3所示。

圖3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架構管控

管控物件:主要指頂層設計的架構框架。其中各核心模型的落地情況是架構管控的核心物件。

流程框架:包括建設流程、遵從流程和支撐流程。

組織模型:包括組織結構、角色和職責分工。

架構標準:包括架構約束,根據製品間關係得到的一致性要求,製品文檔的格式要求和資訊技術標準等。

3.2.7 運行維護體系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應用系統是一個需要長期運行維護、不斷調整完善的業務應用系統。鑒於該系統運行的持久性的實際情況,應從領導、協調、運維三個層面建立組織管理體系,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共同保障系統的持續穩定高效運行。

3.2.8 標準規範體系

從資料、技術和業務出發,制定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的標準規範,制定相關資料、技術和業務標準,為業務協同和資源分享提供標準規範體系支撐。由於市場監管體系是一個全省性的大型複雜系統,具有涉及面廣、參與機構多、資訊交換介面龐雜等特點,因此系統建設必須遵循相應的規範標準來加以實施,嚴格遵守既定的標準和技術路線,只有在標準規範的保障下,才能確保整個系統的集成性、擴展性和適應性,規避系統建設的風險。

3.3預期效果

通過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可以打通市場監管資訊系統,完整記錄市場監管的全過程,涵蓋生產、流通、消費各個不同領域,服務生產者、消費者和監管者各個不同對象,各個子體系環環相扣,形成省市縣三級完整的市場監管業務鏈條,具體效果如下。

(1) 建成省市兩級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實現資料共用和業務協同

通過省市兩級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連接全省各資訊系統的資料共用和業務協同,形成以“市場主體全生命週期監管”為中心的創新型市場監管管理模式發展。打破以部門為分割的資訊資源壁壘,構建統一的市場監管資訊資源分享交換體系和資原始目錄體系,實現各業務系統之間的資源整合、互聯互通和資訊共用。通過協同監管業務,建立業務協同和資訊資源分享長效機制,形成“監管資料”的業務聯動“閉環”。

(2) 資料資源的充分挖掘,實現大資料業務驅動

基於整合的資訊資源,充分利用知識管理、資料採擷等手段,通過對業務及資料的關聯關係梳理分析和資料採擷來進行整合、重組和價值再造,從而實現大資料價值最大化的開放利用和展示,滿足市場監管業務工作開展過程科學指導、決策分析、資訊開放等的價值利用。

(3) 實現市場監管智慧應用

面向市場監管體系內機構、市場主體、外部單位三類主體,實現戰略性技術的深層次、創新型應用,最終表現為對業務辦理和工作方式的改善,提升政府對企業或公眾的服務效能,例如對公眾的智慧導辦服務。

四、典型案例

廣東省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廣東省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以市場監管業務流程為主線,建成由“一個平臺,五個子系統”(“一個平臺”指市場監管資訊平臺,“五個子系統”包括市場准入系統、品質監管系統、市場行為監管系統、消費維權系統、食品藥品安全系統)組成的省市兩級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完整記錄全省市場監管的全過程。通過廣東省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實現全省工商、質監、食藥監資訊系統的資料共用和業務協同,並與社會信用資訊平臺、電子監察平臺聯通,實現資訊共用、資源共通、監管互動。初步形成政府負責、部門協作、行業規範、公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新格局。

關注融合時代請長按

微信號:CWW-weixin

《通信世界》旗下公眾號

最新丨行業丨資訊

關於通信世界

一個全媒體綜合服務平臺

由工業和資訊化部主管,人民郵電出版社主辦,

是中國通信產業的前瞻媒體

更多優秀解決方案,盡在閱讀原文

介面開發:與其他業務系統(如網上辦事大廳介面、社會信用資訊平臺介面、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介面、省電子監察綜合平臺等)進行互聯互通。

3.2建設內容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內容主要包含業務架構、應用架構、資料架構和技術架構、資訊安全體系、架構管控、運行維護體系和標準規範體系等模組的設計,其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架構框架圖

3.2.1 業務架構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業務架構設計以端到端流程驅動入手,進行全省範圍的市場監管業務梳理工作,通過逐層的流程分解最終確定各種業務活動單元,各個業務活動單元按照高內聚松耦合的指導原則來確定大的業務域和業務元件,搭建業務架構,確保實現市場監管資料的橫向貫通和縱向貫通,主要包括:組織機構、業務過程、使用者視圖、業務流程、資料流程程等內容。

組織機構:包括組織編碼、名稱、類別、行政級別、地址、職責、統計、評估等。

業務過程:以業務層次表達過程及活動,梳理業務過程(活動)的編號、名稱、類型、系統支撐等。

用戶視圖:對業務域節點中的用戶視圖做出設計,包括:用戶視圖的編號、名稱、類型、存在介質、統計參數、創建業務域等。

業務流程:業務流程要求與組織機構、業務角色、業務過程、活動和用戶視圖等關聯,並能夠完成圖形和架構要素之間的協調和同步。

資料流程程:根據業務程序定義的資料流程,設計二級資料流程程,並依據業務過程、業務域和全域(業務域之間)的遞增層級關係,設計一級、全域資料流程圖。

3.2.2 應用架構

應用架構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實現市場監管資訊的互聯互通、業務協同和資源分享,為業務即時傳遞和辦理提供資料,發揮政府部門整體監管、協同監管的效能。應用架構能夠連接市場監管業務架構中的流程、元件、功能、人員,也能夠連接資料架構中資料的管理和使用,還能夠提出對於技術架構和IT基礎設施的要求,在整個業務需求落地實現中發揮核心作用。應用架構設計包括:應用域,應用功能元件、功能模組、應用功能元件與業務元件映射關係、應用介面與服務等內容。

應用域:基於業務域劃分定義應用與,對應用域的編號、名稱等。

應用功能組件:基於業務元件模型,定義應用功能元件,對邏輯子系統的編號、簡稱、名稱、應用層次、處理邏輯等屬性。

功能模組:功能模組的編號、名稱、分類、處理邏輯、操作的邏輯資料模型等。

應用功能元件與業務元件映射關係:根據業務元件模型,對照匹配應用功能元件和業務元件的映射關係,評估應用元件對業務元件的支援程度。

應用介面和服務:包括應用介面/服務的編號、涉及系統、名稱、關聯需求、繼承類型、實現方式、回應資訊、訪問頻率等。

3.2.3 資料架構

資料資源作為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的重要資產,要統一設計、合理利用,從全域出發,開展資訊資源梳理,從資料獲取、處理、傳輸、到使用進行統一規劃,設計資料資源架構,初步構建概念資料模型和邏輯資料模型。市場監管資料架構的目的是在市場監管政府部門之間推進資料/資訊的通用識別、使用和適當的共用,通過建立資料標準、資料分類、概念資料模型、邏輯資料模型、資訊分類與編碼和資料管控體系,實現市場監管資料的統一管理。

資料標準:統一對資料的理解和使用,為資料的業務屬性、業務規則、管理屬性和技術屬性制定統一規範。

資料分類:根據業務特徵對資料進行歸類和劃分,用層級化清單的方式展現業務的規則,資料分類的規範需要滿足各種資料需求對資料組織的要求,它獨立與具體的資料模型和資料分佈。

概念資料模型:是主題資料庫的概要資訊,對市場監管業務進行高度抽象和概括,形成不涉及過多的細節、獨立於具體資訊系統的主題域模型。

邏輯資料模型:是系統分析設計人員的觀點,是對概念資料庫的進一步分解和細化,一個邏輯主題資料庫由一組規範化的基本表(Base Table)構成。

資訊分類與編碼:包括兩部分工作,1)資訊分類是根據資訊內容的屬性或特徵,將資訊按一定的原則和方法進行區分和歸類,並建立起一定的分類體系和排列順序,以便管理和使用資訊;2)資訊編碼是按事務或概念(編碼物件)賦予一定的規律,易於電腦和人進行識別、處理的符號,形成代碼元素集合。

資料管控體系:根據組織的資料管控政策,利用組織人員、流程和技術的相互協作,使組織能把資料作為資產來管理和應用。

3.2.4 技術架構

市場監管技術架構,是一種分級的技術架構,用於描述傳輸服務構件與提高服務性能的技術支援方式。它規定了一套技術要素,用以確定所採用與實施的基於構件的參考模型所採用的成熟的技術與工具。其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以面向SOA的服務架構理念,基於雲計算、微容器、微服務、元件化等分散式應用技術,通過對各個應用元件服務進行編排來實現業務流程、高層次的服務或應用,使平臺具有更好的開放性、穩定可靠性和水準擴展性。

設計整體技術架構,搭建大資料的處理、管理和分析平臺,實現海量資料的高性能分析計算能力的提供;提供“大資料”所需要的高性能計算服務能力、存儲能力、資源調度能力。

建設資料獲取分析統計決策工具集,提供視覺化、便捷、靈活的智慧報表分析工具,通過資料倉庫,使資料中心的各類資料資訊資源以多種方式進行呈現,使分析人員、管理人員或執行人員能夠從多角度對資訊進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

針對存在的大量文本資訊,建立全文檢索搜尋服務,提供對各種資料來源格式的索引抽取能力,能夠實現對中文單詞的良好分詞能力,建設中心資料全文檢索平臺,給用戶提供高效靈活的全文檢索能力。

提供一整套規範的、高效的、安全的資料整合、同步、非同步複製機制,提供轉換、裝載、格式翻譯等資料集成基礎功能,實現從分佈的、異構的業務源頭資料來源整合資料到資料倉庫或資料集市中,為基於資料倉庫的決策分析應用提供高品質的資料。

針對資料倉庫中關係型數據庫、NO SQL資料庫、文檔資料庫等各種資料,建設基於中繼資料的資料管理能力,服務於資料中心構建、運行和維護的整個生命週期。

3.2.5 資訊安全體系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相關系統要根據現有軟硬體設備資源和資訊安全整體環境進行全面檢查評估,特別是網路、存儲備份設備、系統軟體、應用軟體等部分應該具有極高的可靠性。為確保市場監管執法和市場主體商業敏感資訊,維護市場主體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平臺應具備良好的安全性原則,安全手段,安全環境及安全管理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網路安全、系統安全、應用安全、資料安全及備份修復等方面。

3.2.6 架構管控

結合市場監管資訊化技術管控和IT治理的相關理論和實踐。架構管控定位為向上保證市場監管組織戰略目標的承接;中間要保證市場監管架構的完整與正確;向下要保證架構及產物的正確實現。上、中、下整體管理與控制來確保市場監管業務目標的正確實現。架構管控的目標包括下面三點:架構設計有效承接業務建模成果;架構的各層和各領域完整連貫;架構和後續建設階段的各方對其遵從性達成共識,並能在其產物中正確體現。如圖3所示。

圖3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架構管控

管控物件:主要指頂層設計的架構框架。其中各核心模型的落地情況是架構管控的核心物件。

流程框架:包括建設流程、遵從流程和支撐流程。

組織模型:包括組織結構、角色和職責分工。

架構標準:包括架構約束,根據製品間關係得到的一致性要求,製品文檔的格式要求和資訊技術標準等。

3.2.7 運行維護體系

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應用系統是一個需要長期運行維護、不斷調整完善的業務應用系統。鑒於該系統運行的持久性的實際情況,應從領導、協調、運維三個層面建立組織管理體系,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共同保障系統的持續穩定高效運行。

3.2.8 標準規範體系

從資料、技術和業務出發,制定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的標準規範,制定相關資料、技術和業務標準,為業務協同和資源分享提供標準規範體系支撐。由於市場監管體系是一個全省性的大型複雜系統,具有涉及面廣、參與機構多、資訊交換介面龐雜等特點,因此系統建設必須遵循相應的規範標準來加以實施,嚴格遵守既定的標準和技術路線,只有在標準規範的保障下,才能確保整個系統的集成性、擴展性和適應性,規避系統建設的風險。

3.3預期效果

通過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可以打通市場監管資訊系統,完整記錄市場監管的全過程,涵蓋生產、流通、消費各個不同領域,服務生產者、消費者和監管者各個不同對象,各個子體系環環相扣,形成省市縣三級完整的市場監管業務鏈條,具體效果如下。

(1) 建成省市兩級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實現資料共用和業務協同

通過省市兩級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連接全省各資訊系統的資料共用和業務協同,形成以“市場主體全生命週期監管”為中心的創新型市場監管管理模式發展。打破以部門為分割的資訊資源壁壘,構建統一的市場監管資訊資源分享交換體系和資原始目錄體系,實現各業務系統之間的資源整合、互聯互通和資訊共用。通過協同監管業務,建立業務協同和資訊資源分享長效機制,形成“監管資料”的業務聯動“閉環”。

(2) 資料資源的充分挖掘,實現大資料業務驅動

基於整合的資訊資源,充分利用知識管理、資料採擷等手段,通過對業務及資料的關聯關係梳理分析和資料採擷來進行整合、重組和價值再造,從而實現大資料價值最大化的開放利用和展示,滿足市場監管業務工作開展過程科學指導、決策分析、資訊開放等的價值利用。

(3) 實現市場監管智慧應用

面向市場監管體系內機構、市場主體、外部單位三類主體,實現戰略性技術的深層次、創新型應用,最終表現為對業務辦理和工作方式的改善,提升政府對企業或公眾的服務效能,例如對公眾的智慧導辦服務。

四、典型案例

廣東省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廣東省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以市場監管業務流程為主線,建成由“一個平臺,五個子系統”(“一個平臺”指市場監管資訊平臺,“五個子系統”包括市場准入系統、品質監管系統、市場行為監管系統、消費維權系統、食品藥品安全系統)組成的省市兩級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完整記錄全省市場監管的全過程。通過廣東省市場監管資訊平臺體系建設,實現全省工商、質監、食藥監資訊系統的資料共用和業務協同,並與社會信用資訊平臺、電子監察平臺聯通,實現資訊共用、資源共通、監管互動。初步形成政府負責、部門協作、行業規範、公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新格局。

關注融合時代請長按

微信號:CWW-weixin

《通信世界》旗下公眾號

最新丨行業丨資訊

關於通信世界

一個全媒體綜合服務平臺

由工業和資訊化部主管,人民郵電出版社主辦,

是中國通信產業的前瞻媒體

更多優秀解決方案,盡在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