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戴耳蝸可以滑雪嗎?哪些運動不能“任性”!

假期將至, 早就按捺不住狂喜心情的小夥伴們已經計畫去滑雪了, 那麼問題來了, 能不能戴人工耳蝸去滑雪呢?

你不讓我戴, 我就偏要戴!

網上有人曾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設計出不同的方案來, 有的說為了怕丟要穿著連體滑雪服(帶帽子的那種)去滑雪, 把耳蝸藏在帽子裡;有的說要帶著安全帽去滑雪, 把耳蝸藏在盔帽下;還有的說自己技術高超千滑不倒, 比運動員還厲害。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 但是我們的建議是:“當你走進雪道去滑雪時, 不要戴耳蝸;當你只是在平地上慢慢地滑著玩玩,

做好安全防護, 戴了也就戴了(不讓你戴也不太現實)”。 有人說滑雪時我把耳蝸藏在帽子下面行不行, 藏在安全帽下面行不行, 說實在的, 這樣的僥倖心理可能會讓你失去你的耳蝸。 除了運動和風可能會讓耳蝸設備掉落, 由於耳蝸的頭件有磁性, 其實也很容易吸到金屬的東西上面。

當然, 我們不是反對你去滑雪, 但是你一旦穿上滑雪板上到那高高的山坡, 就請把耳蝸設備摘下來吧, 這東西丟在茫茫大雪地裡你基本別想找到它了。 另外有人把耳蝸設備摘下後放在滑雪服前胸的小口袋裡, 我們特別不建議這樣做, 一旦摔倒, 就有可能會把設備壓壞。 還有一點, 目前除了全防水耳蝸外, 其他耳蝸都不能對水“免疫”,

有些雪進入到衣服口袋中會融化, 對設備可能會造成損壞。

哪些運動要注意!

除了滑雪外, 還有一些高風險運動不建議戴耳蝸, 來自英國人工耳蝸團體對該國的耳蝸使用者的一份提示中, 列出了一些日常生活中該注意的地方, 讓使用者能夠在人工耳蝸使用上得到最好的保障和最小的傷害。

當你完成耳蝸手術後, 耳蝸廠商提供的說明中其實也列出了相關的建議, 同時一些聽力學從業人員可能也會有一些提醒, 但我們往往會忽略這些“不太重要的事”。

大多數耳蝸使用者的生活和一般健聽者無異, 但仍需注意一些事項:

比如

參與運動與競賽遊戲

大家對運動安全普遍都有一定的安全認知, 但是針對人工耳蝸的特殊生理情況而言, 仍然需要額外注意。

安全的活動與非身體碰撞的運動 (例如:網球、高爾夫、羽毛球、板球)

進行此類運動, 最好將導線和言語處理器藏置於衣物下, 或者放在運動體配包裡, 並且注意處理器的位置避免受到撞擊、汗水汙損、泥沙堵塞等等。

激烈運動(例如:足球、籃球、壁球)

進行這類運動, 最好將言語處理器取下, 避免設備受到損害。

肢體碰撞的運動(例如:拳擊、跆拳道)

人工耳蝸使用者應盡可能避免參與這類運動, 因為重擊或擠壓頭部的傷害是必然發生的。 即便我們取下外部設備, 我們的植入體仍有可能受到撞擊。 而其它有撞擊風險的運動, 如曲棍球及英式橄欖球, 拿下語言處理器與戴上比賽頭盔等保護器具, 仍會有重擊到頭部的風險。

建議需配置安全頭盔等保護器具的運動(例如:競賽自行車、騎馬以及水上運動) 這些運動都可以參與, 為了保護人工耳蝸免於遭受擠壓碰撞的風險, 戴上頭盔等保護器具是必要的。

體操

體操運動應當特別小心謹慎, 建議盡可能戴上頭盔等保護器具, 以策安全。 再一次提醒, 仍需要拿下外部的言語處理器及配線。

游泳, 溪邊玩水, 浮潛, 深海潛水以及其它的水上運動

只要取下外部的語言處理器, 大部分的水上運動是允許的。 有些耳蝸設備本身就自帶有全防水特質或可以加裝防水套, 所以也可以讓耳蝸使用者在水下得到聆聽體驗。而要注意的是蛙鏡的頭套,不要過於壓迫到植入體的區域,避免太緊繃而產生不適感。其它如駕駛船舶和獨木舟也要配備安全頭盔,以策安全。有些人工耳蝸使用者有平衡感不佳的症狀,絕不允許單獨貿然下水。當他們在水下潛水時,可能會迷失方向感與空間感,所以必須要有專業指導在水中保護。不論浮潛或深潛皆有一定的風險性。因為水壓以及潛水所需的裝備都極有可能對使用者造成傷害。所以預先告知人工耳蝸使用者這些資訊是必需的。

參與雲霄飛車,高空彈跳,滑雪等等

這些活動需要人工耳蝸使用者取下外部言語處理器防止設備發生損壞。

虛擬實境體驗

這類活動是被認可為安全的活動,但是使用者必須注意到頭套可能會重重地壓在植入體部位,從而產生不適感。

健身房踏車

檢查健身設備是否為接地的狀態,否則可能會有靜電產生,造成言語處理器調機資訊損失的情況,最好的方法還是取下處理器再去參與。

鐳射射擊活動(互相以鐳射瞄準對方,衣服上有感應器)

這類活動以衣服材質(耐龍)為主要感應來源,而這類材料很容易產生靜電,建議將言語處理器及導線取下。配戴保護眼鏡和頭盔時注意不要壓迫到植入體。

電磁波干擾(請不要過度的擔憂此問題)

人工耳蝸的使用者,經過一些儀器會有干擾的現象,這個暫時性的現象不會造成人工耳蝸的損壞或是傷害到使用者的耳朵。這種情況經常會發生在高壓電線系統下或是接近電視臺或無線電發射台(兩公里內),在一般的環境是有很多的無線電發射源:計程車呼叫系統,消防救災系統等。無線電的干擾也可能來自於手機系統,有些時候干擾來自於電腦的功放,無線遙控車等的發射源等等。這些不一定會造成人工耳蝸的損壞,但是會造成機器的使用不正常。

靜電問題(很少發生,現在大部分耳蝸設備有防靜電功能)

在很多使用人工耳蝸的問題中,有一些來自於靜電的問題。靜電的問題主要是來自於兩個原因:首先是最常發生的電流圖遺失,這個可以直接前往聽力中心重新灌圖;第二個是很少發生的,可能會造成植入體的損壞,有極少數的報告表明損壞來自于小朋友玩塑膠制的溜滑梯。

所以也可以讓耳蝸使用者在水下得到聆聽體驗。而要注意的是蛙鏡的頭套,不要過於壓迫到植入體的區域,避免太緊繃而產生不適感。其它如駕駛船舶和獨木舟也要配備安全頭盔,以策安全。有些人工耳蝸使用者有平衡感不佳的症狀,絕不允許單獨貿然下水。當他們在水下潛水時,可能會迷失方向感與空間感,所以必須要有專業指導在水中保護。不論浮潛或深潛皆有一定的風險性。因為水壓以及潛水所需的裝備都極有可能對使用者造成傷害。所以預先告知人工耳蝸使用者這些資訊是必需的。

參與雲霄飛車,高空彈跳,滑雪等等

這些活動需要人工耳蝸使用者取下外部言語處理器防止設備發生損壞。

虛擬實境體驗

這類活動是被認可為安全的活動,但是使用者必須注意到頭套可能會重重地壓在植入體部位,從而產生不適感。

健身房踏車

檢查健身設備是否為接地的狀態,否則可能會有靜電產生,造成言語處理器調機資訊損失的情況,最好的方法還是取下處理器再去參與。

鐳射射擊活動(互相以鐳射瞄準對方,衣服上有感應器)

這類活動以衣服材質(耐龍)為主要感應來源,而這類材料很容易產生靜電,建議將言語處理器及導線取下。配戴保護眼鏡和頭盔時注意不要壓迫到植入體。

電磁波干擾(請不要過度的擔憂此問題)

人工耳蝸的使用者,經過一些儀器會有干擾的現象,這個暫時性的現象不會造成人工耳蝸的損壞或是傷害到使用者的耳朵。這種情況經常會發生在高壓電線系統下或是接近電視臺或無線電發射台(兩公里內),在一般的環境是有很多的無線電發射源:計程車呼叫系統,消防救災系統等。無線電的干擾也可能來自於手機系統,有些時候干擾來自於電腦的功放,無線遙控車等的發射源等等。這些不一定會造成人工耳蝸的損壞,但是會造成機器的使用不正常。

靜電問題(很少發生,現在大部分耳蝸設備有防靜電功能)

在很多使用人工耳蝸的問題中,有一些來自於靜電的問題。靜電的問題主要是來自於兩個原因:首先是最常發生的電流圖遺失,這個可以直接前往聽力中心重新灌圖;第二個是很少發生的,可能會造成植入體的損壞,有極少數的報告表明損壞來自于小朋友玩塑膠制的溜滑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