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就在今天!我們為你送上一份2017年流行音樂愛好者終極指南

對喜歡音樂的人來說, 這是最好的年代, 科技的發展讓我們能獲取到幾乎等於無限多的音樂, 隨時, 隨地。

從年代上看, 產業化的音樂分為兩種: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 前者在時代條件的限制下主要服務於上流社會(包括中國古典音樂)。 流行音樂則是來自於市井, 植根於普通人, 以至於如今仍然有人認為聽古典音樂是高人一等的。 我並不想根據音樂品味探討社會等級的問題, 因為我絲毫不認為這是一個問題。

此外我也不會在本文討論關於古典音樂的問題。

在流行音樂的範疇內,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流行音樂就是口水歌。 事實上廣義的流行音樂就是 20 世紀的音樂, 地域上的主導是美國和英國——要理解這點需要明白:音樂不一定是商品, 但音樂產業是商業。 因此 20 世紀發達的英美兩國領導了音樂的變革, 特別是美國。 廣義的流行音樂包含許多類型,

爵士、搖滾、靈魂、hip-hop 等等皆為此列。 另一方面在中國常常被稱為「小眾」和「獨立」的音樂也是流行音樂, 它的小眾只是因為沒有大型唱片發行廠牌資源, 僅此而已。

為什麼要花幾百字來說明這些, 因為這與我們收聽音樂的管道息息相關。 接下來我會將收聽音樂的管道分為國內外兩種。 就音樂語種來說, 華語音樂自然是國內的音樂服務為優先, 而如果你聽的是國外音樂, 還涉及到版權的問題。 在十年前, 國內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就已經相對發達了, QQ 音樂、蝦米、酷狗等等在那個時候都已經有不少用戶, 但是在最近幾年, 百度阿裡騰訊為了爭奪市場, 將版權作為攻城武器和護城河, 因而我們經常發現有些歌曲在 QQ 上存在,

但蝦米就沒有。

那就說明百度阿裡騰訊重視智慧財產權了嗎?當然不是。 這仍然要分兩種情況來看。 以很重視自己音樂產權的「黴黴」Taylor Swift 為例, 在國外的點播式流媒體服務中, Spotify 作為使用者最多的一家就沒有 Taylor Swift 的歌曲, 原因在於她認為自己的音樂不該是可以免費聽的, Spotify 的商業模式是你可以免費聽歌, 但會有廣告以及音質等限制。 而 Apple Music 在三個月的免費試用之後想要隨意聽歌必須付費, Taylor Swift 就沒有將自己的音樂撤下。 在國內, 很多人也知道要在流媒體服務上聽她的歌, 需要購買數位專輯, 這種模式從她開始也變得越來越流行。 這是 Taylor Swift 作為超級明星的特權。 而另一方面, 小廠牌以及獨立音樂人, 甚至活躍年代較為久遠的音樂人在國內平臺則幾乎沒有「人權」,

為何這樣說?一個例子:King Crimson 是活躍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個搖滾樂隊, 他們的作品至今(本文寫於 2017 年 4 月 8日)沒有登上用戶量合計過億的 Spotify 和 Apple Music, 那為什麼網易雲音樂可以聽到?難道他們的版權持有人費盡心思就是為了把一個熱度最高也只有三百餘條評論的音樂帶到一個陌生國度?

版權問題很複雜, 但對於音樂人和聽眾來說最簡單的問題是:如果你覺得音樂本來就是免費的, 請換一個立場思考, 製作音樂的人如何賺錢生活?版權只是一種武器, 如果你和我關係良好, 我可以永遠不使用, 但如果你竊取了我的利益, 那武器造成的傷害是沒法量化的。

如果你聽的是國外的主流流行音樂, 那麼你的選擇除了上文提到的 Spotify 和 Apple Music,

還有很多,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國外的流媒體音樂服務有兩種類型:點播式和電臺式, 前者和我們使用的 QQ、蝦米幾乎沒有區別, 你可以自己選擇歌曲;後者是你根據某一歌手、歌曲創建一個電臺頻道, 演算法會尋找類似風格的歌曲, 你沒有隨意點歌或者單曲迴圈等權利。

點播式

▷ Spotify

Spotify 最近宣佈他們的付費用戶達到五千萬人,與免費用戶相當。《華爾街日報》近日也報導他們正在考慮上市。對於用戶來說,Spotify 各平臺 app 的體驗都屬於不錯,最重要的是作為國外服務,它沒有被牆,我們能很流暢地收聽。如果你有智慧音箱等產品,Spotify 可以將各個硬體設備連接,你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在同一 Wi-Fi 環境下進行切歌等控制。Spotify 在手機端的免費服務無法點歌,而 Mac 上是可以的,Windows 暫未測試。付費是個人用戶 9.99 美元每月,根據匯率和地區會有不同區別,比如香港地區就稍便宜一些,當然,最划算的是與他人一起購買家庭方案,14.99 美元,最多支持六個帳號。

▷ Apple Music

在蘋果宣佈 Apple Music 之後,這一直是我最期待的流媒體音樂服務,畢竟蘋果有多年的數位音樂經驗,iTunes Store 至今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數位音樂分發管道。但是中國區的延期糟糕的網路連接服務讓我淺嘗輒止。蘋果相比于其他對手的特點有這麼幾個:

歌單是人工挑選的,而 Spotify 等是根據演算法推薦。對於這點的取捨,關鍵在於作為聽眾的你的立場:如果你認為機器演算法不能對於品味有高度的認知,那麼人工挑選更適合;但是機器演算法的好處在於他們收集的資料夠多,換句話說機器「聽過」的歌遠遠超過一群人,它會給你更多選擇。

原創內容。Apple Music 的主要架構來自於蘋果收購的 Beats,Beats 的兩位創始人 Jimmy Iovine 與 Dr.Dre 都是親身參與到音樂界多年的人,因此他們有許多不同于工程師和商人的思維,這一點首先體現在 Beats 1 上。蘋果將傳統的電臺帶到互聯網上,Beats 1 是一個 24 小時不停播、有專人 DJ 播放歌曲、採訪音樂人的地方。另一方面蘋果會通過 Apple Music 發佈自己的原創內容,比如《Carpool Karaoke》,這是很多人熟悉的形式:歌手在車上卡拉 OK。 接下來還會有一部關於 app 的視頻內容——《Planet od the Apps》。

蘋果的定價和 Spotify 類似,只不過在中國區有很大的優惠,人民幣 10 元美元,學生認證甚至還有五折優惠。如果你的網路條件可以流暢使用,且主要是用蘋果設備,Apple Music 是很棒的選擇。

▷ SoundCloud 及 Bandcamp

SoundCloud(上)及 Bandcamp(下)

SoundCloud 可以免費使用,但有廣告,某些歌曲需要付費,它的付費方案有兩種:

月付 4.99 美元可以離線收聽,無廣告;

月付 9.99 美元可以離線收聽,無廣告,可以收聽需要付費的歌曲。

而 Bandcamp 則更像是前流媒體時代的「唱片店」,你不能以月費的形式來使用服務,只能購買唱片,部分歌曲可以線上免費聽,此外 Bandcamp 還售賣專輯的黑膠、CD 版。

SoundCloud 和 Bandcamp 在中國的用戶數都不多,要直接連接他們的伺服器很難,翻牆之後效果更佳。

其他點播式服務

Deezer 的曲庫較為豐富,主要市場在歐洲,中國需要翻牆,收費和 Spotify、Apple Music 一致。

Tidal 有提供每月 19.99 美元的無損音樂。

亞馬遜和穀歌也有類似的服務,但都沒有重點發展。

電臺式的 Pandora 近期也要開放點播服務,他們在另一家流媒體電臺 Rdio 2015 年破產之後收購了 Rdio。

電臺式

上述提到的點播式服務幾乎都有電臺,並且都是免費+廣告的形式,而 Pandora 和 iHeartRadio 是目前將電臺作為主要模式發展的服務。電臺的好處在於你可以經常發現新的音樂,其中有很多未知數。

其他平臺和服務

國外的流媒體音樂平臺有一個特點:很少有第一方的歌詞服務,原因在於歌詞的版權有些是獨立於歌曲存在的。我推薦使用 Genius。這個平臺從最早的 hip-hop 歌詞起家,目前歌詞豐富,並且有許多用戶自建的注釋幫助你理解歌詞。他們還有流行的短視頻,定期的節目也很富有趣味:比如製作人演示某首歌曲製作的過程和想法,還有歌手親自解讀歌詞等等。

最後

千字之後,最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為什麼要選擇國外的平臺?對於音樂愛好者來說,你首先是在乎音樂的。國外,特別是英美兩國有長久的產業歷史,他們的相關制度也較為完善,這對於用戶來說的意義是:可信賴。舉例來說,國內的服務混亂體現在:搜索一首歌會有許多結果,音質、甚至連時間長度都有大的差別,哪一首才是最佳選擇?我不想把聽音樂的時間浪費在這種完全不該出現的情況中。更為可怕的是還有歌曲的名字與內容完全是錯誤的——這樣歌曲還有什麼意義?

Spotify 最近宣佈他們的付費用戶達到五千萬人,與免費用戶相當。《華爾街日報》近日也報導他們正在考慮上市。對於用戶來說,Spotify 各平臺 app 的體驗都屬於不錯,最重要的是作為國外服務,它沒有被牆,我們能很流暢地收聽。如果你有智慧音箱等產品,Spotify 可以將各個硬體設備連接,你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在同一 Wi-Fi 環境下進行切歌等控制。Spotify 在手機端的免費服務無法點歌,而 Mac 上是可以的,Windows 暫未測試。付費是個人用戶 9.99 美元每月,根據匯率和地區會有不同區別,比如香港地區就稍便宜一些,當然,最划算的是與他人一起購買家庭方案,14.99 美元,最多支持六個帳號。

▷ Apple Music

在蘋果宣佈 Apple Music 之後,這一直是我最期待的流媒體音樂服務,畢竟蘋果有多年的數位音樂經驗,iTunes Store 至今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數位音樂分發管道。但是中國區的延期糟糕的網路連接服務讓我淺嘗輒止。蘋果相比于其他對手的特點有這麼幾個:

歌單是人工挑選的,而 Spotify 等是根據演算法推薦。對於這點的取捨,關鍵在於作為聽眾的你的立場:如果你認為機器演算法不能對於品味有高度的認知,那麼人工挑選更適合;但是機器演算法的好處在於他們收集的資料夠多,換句話說機器「聽過」的歌遠遠超過一群人,它會給你更多選擇。

原創內容。Apple Music 的主要架構來自於蘋果收購的 Beats,Beats 的兩位創始人 Jimmy Iovine 與 Dr.Dre 都是親身參與到音樂界多年的人,因此他們有許多不同于工程師和商人的思維,這一點首先體現在 Beats 1 上。蘋果將傳統的電臺帶到互聯網上,Beats 1 是一個 24 小時不停播、有專人 DJ 播放歌曲、採訪音樂人的地方。另一方面蘋果會通過 Apple Music 發佈自己的原創內容,比如《Carpool Karaoke》,這是很多人熟悉的形式:歌手在車上卡拉 OK。 接下來還會有一部關於 app 的視頻內容——《Planet od the Apps》。

蘋果的定價和 Spotify 類似,只不過在中國區有很大的優惠,人民幣 10 元美元,學生認證甚至還有五折優惠。如果你的網路條件可以流暢使用,且主要是用蘋果設備,Apple Music 是很棒的選擇。

▷ SoundCloud 及 Bandcamp

SoundCloud(上)及 Bandcamp(下)

SoundCloud 可以免費使用,但有廣告,某些歌曲需要付費,它的付費方案有兩種:

月付 4.99 美元可以離線收聽,無廣告;

月付 9.99 美元可以離線收聽,無廣告,可以收聽需要付費的歌曲。

而 Bandcamp 則更像是前流媒體時代的「唱片店」,你不能以月費的形式來使用服務,只能購買唱片,部分歌曲可以線上免費聽,此外 Bandcamp 還售賣專輯的黑膠、CD 版。

SoundCloud 和 Bandcamp 在中國的用戶數都不多,要直接連接他們的伺服器很難,翻牆之後效果更佳。

其他點播式服務

Deezer 的曲庫較為豐富,主要市場在歐洲,中國需要翻牆,收費和 Spotify、Apple Music 一致。

Tidal 有提供每月 19.99 美元的無損音樂。

亞馬遜和穀歌也有類似的服務,但都沒有重點發展。

電臺式的 Pandora 近期也要開放點播服務,他們在另一家流媒體電臺 Rdio 2015 年破產之後收購了 Rdio。

電臺式

上述提到的點播式服務幾乎都有電臺,並且都是免費+廣告的形式,而 Pandora 和 iHeartRadio 是目前將電臺作為主要模式發展的服務。電臺的好處在於你可以經常發現新的音樂,其中有很多未知數。

其他平臺和服務

國外的流媒體音樂平臺有一個特點:很少有第一方的歌詞服務,原因在於歌詞的版權有些是獨立於歌曲存在的。我推薦使用 Genius。這個平臺從最早的 hip-hop 歌詞起家,目前歌詞豐富,並且有許多用戶自建的注釋幫助你理解歌詞。他們還有流行的短視頻,定期的節目也很富有趣味:比如製作人演示某首歌曲製作的過程和想法,還有歌手親自解讀歌詞等等。

最後

千字之後,最關鍵的問題沒有解決:為什麼要選擇國外的平臺?對於音樂愛好者來說,你首先是在乎音樂的。國外,特別是英美兩國有長久的產業歷史,他們的相關制度也較為完善,這對於用戶來說的意義是:可信賴。舉例來說,國內的服務混亂體現在:搜索一首歌會有許多結果,音質、甚至連時間長度都有大的差別,哪一首才是最佳選擇?我不想把聽音樂的時間浪費在這種完全不該出現的情況中。更為可怕的是還有歌曲的名字與內容完全是錯誤的——這樣歌曲還有什麼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