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利好政策頻出 綠色建材發起創新革命

隨著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援綠色建築與綠色建材的發展, 不少綠色建材企業提早佈局, 紛紛投入研發力量和更新產品, 跟隨國家政策, 實現轉型升級。 《中國企業報》記者日前走訪了業內幾家龍頭企業, 發現當傳統建材被新型、環保、生態迴圈的綠色建材替代後, 整個行業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系列政策支援

企業發力技術創新

新型建材行業是國家重點鼓勵、支持的行業, 早在2011年, 工信部在《建材工業“十二五”規劃》中就提出, 著力開發集安全、環保、節能於一體的綠色建築材料, 促進建材工業向綠色功能產業轉變;2013年,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綠色建築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大力發展綠色建材;2015年10月, 住建部和工信部出臺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綠色建材評價技術導則, 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Neopor石墨聚苯板生產商。 該公司董事長李月明表示, 公司於2011年獲得了德國巴斯夫Neopor原料生產製造授權, 同年3月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投放生產。

傳統建材企業的綠色轉型

業內人士指出, 當前, 建築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和生產方式落後的困鏡, 要想打破困局, 關鍵是要轉型, 要從資訊模式轉向智慧模式。 在互聯網應用飛速發展的今天, 綠色建材應用、智慧建造、BIM應用, 都是改造傳統建築業的工業化手段。

針對傳統企業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阻力,

李月明告訴記者:“轉型之初, 產品在行業內認知度低、認可度也不太高, 加上轉型造成的成本增加帶來了成本和競爭的劣勢, 讓公司有了非常大的生存壓力。 但隨著國家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 行業成本普遍在增加, 公司的成本劣勢逐漸縮小, 經營也隨之日益得到改善。 ”

李月明介紹說, 傳統的現澆混凝土樓板, 大部分需要鋼筋綁紮作業, 施工速度慢, 導致人工成本高。 而仟世達新推出的QSD快裝板, 自重輕, 無需使用大型運輸設備, 完成樓板成型任務後可拆除, 底模可重複利用降低造價, 並為設計提供更多的後處理條件。

而林國海認為, 目前國內的節能建築材料市場競爭不規範,

生產企業規模小, 生產的產品品質不穩定, 直接影響到房屋品質和耐久年限。 “鑒於此, 我們將鴻盛技術制定了地方標準, 又在EPS模組上鑲嵌鴻盛企業標識, 就是為了規範節能房屋的建設行為和對產品品質負責。 ”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一些建材企業與新技術共舞, 積極推進BIM等新興技術;一些企業通過兼併重組, 進一步延伸產業鏈。

生產智慧化是必然趨勢

全屋定制成為2017年建材市場需求的新熱潮。 隨著全屋定制的持續升溫, 建材企業更加注重精細化, 特別是家居企業開始從設計、服務、產品上下功夫, 深挖潛能。

北京工業大學“綠色裝配式農房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裝配式建築材料專家魏曉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隨著人們對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

標準化、批量化已不能適應。 標準化、批量化與定制化看上去是互相矛盾的問題, 但通過智慧定制、智慧創造已使之成為可能。 通過標準化的模組實現個性化的選擇, 通過不同的搭配與組合實現個性化的需求, 這些都可以成為現實。 ”

“綠色建材是建材行業發展的未來, 綠色建材的生產智慧化是必然趨勢。 借助全過程的BIM技術支撐, 產品最終必然走向智慧建造。 ”樊立向記者透露, 太空板業作為全產業鏈系統集成商, 目前正在著力推動BIM雲的廣泛應用, 未來將打造房屋智慧定制、智慧建造共用經濟模式。

對於智慧訂制、智慧建築的發展路徑, 魏曉梅建議借鑒日本以及其他發達國家在建築行業發展的一些經驗,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創新, 做出適合人們需要的、有利於中國整個行業發展需要的建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