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北大學寇嘉:為新時代打call,為青年加油!

大家好。 非常榮幸來到陝西師範大學與大家作學習分享。 聽過以上五位老師的演講之後, 我和同學們一起, 再來聊一聊青年的事兒!

十九大報告, 13個部分, 32440餘字。 倒數第二段, 205個字, 專門說“青年”!

一、這, 是超越時空的期許

任何人都有蓬勃向上的青春歲月。

108年前, 一個16歲的青年即將離家去湘鄉求學。 他將一張字條夾在父親帳簿裡, 上面寫道:“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他就是毛澤東。 毛澤東的青春, 意氣風發, 才華橫溢, 指點江山, 他是那個時代最酷的偶像。 1957年, 64歲的毛主席對青年說:“世界是你們的,

也是我們的, 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 正在興旺時期, 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 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 ”

91年前, 一位叫鄧希賢的年僅16歲的中國四川青年踏上了法國的國土, 他在鋼鐵廠體驗做工艱辛, 在蒙塔日形成堅定信仰, 留學經歷造就了他開放的眼光。 他就是:鄧小平。 歸國後, 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鬥爭, 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實施, 建立了赫赫功勳, 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 1956年, 52歲的鄧小平在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時, 深情地說:“青年是我們的未來, 我們的一切事業的繼承者。 ”

48年前, 在中國陝北一個叫“梁家河”的村子,

迎來了一個不到16歲的青年人, 在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壓抑的政治環境下, 他經過了7年艱苦歲月的磨煉, 體驗了中國農村最底層群眾的艱辛生活, 與當地老百姓結下了深厚情誼。 一路走來, 從延安插隊到正定起步, 從治理福建到主政浙滬, 再到領航中國, 他帶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他在十九大報告中飽含深情地說:“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 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 更是青年一代的。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

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 他們身處於不同時代, 但都有著共同的信念和擔當。 他們有著相似的青年奮鬥時代,

他們對青年的期許, 超越了時空……

二、這, 是歷史的高光時刻

如果你還記得高中的政治課本, 一定知道社會主要矛盾的定義。 今天, 它的表述變了, 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這樣判斷符合我們的認知。 新的社會矛盾, 是幾十年披荊斬棘後的一扇新大門。 這扇門上不僅寫著物質文化生活, 還寫著民主、法治、民生、公平正義、安全、環境, 飽蘸著我們更高的期許, 門推開了, 就是更美好的生活。 但同時我們也深知, 這些期許絕不是輕輕鬆松、敲鑼打鼓可以跨過, 一隻風箏要飛起來, 必須站到時代的風口。

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屬於我的記憶, 一個80後的記憶。

1999年, 我大一, 申請了人生第一個OICQ號。

這個號我一直用到今天, 7位數。 今天, OICQ已經早變成了騰訊QQ, 這只戴著紅色圍巾的小企鵝除了線上聊天之外, 還支援了更多的功能, 我們也有了更多的互聯網即時通信工具。 今天, 有沒有WIFI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地方好壞的標準!去外面沒帶錢也能買東西!春節家人聚在一起, 不是聊天看“春晚”而是搖一搖!“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零售”、“互聯網+交通”……在烏鎮舉辦的“第四屆互聯網大會”告訴我們:科技改變生活, “互聯網+”新時代已經誕生。

2001年, 我大二。 7月, 申奧成功。 這意味著中國在全世界面前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那個時候的國人, 似乎特別需要這樣的成功提升自信。 今天, 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國發展的方法論啟示, 為破解世界難題提供了中國經驗,

我們可以感知中國的道路自信;“小智治事, 大智治制”, 中國方案綜合施策、標本兼治, 折射出中國發展符合而且引領世界經濟潮流, 中國正從全球治理的參與者變為引領者, 我們可以感知中國的理論自信;將共識轉化為行動, 將成果落到實處, 中國引領前行, 一再佐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我們可以感知中國的制度自信。 流淌了五千年沒有斷流的中華文明之河, 中國不斷在全世界尋求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 我們感知著中國的文化自信。 今天的我們不再迷戀奧運金牌, 我們不吝溢美之詞讚揚我們的對手, 我們知道如何更好地欣賞比賽, 這, 就是一種大國自信!

2001年底, 我大三。 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關於加入WTO的討論鋪天蓋地。而今天,人們已經可以花同樣的錢,買到品質更好的東西,中國的企業也在競爭中逐漸強大起來,我們真正地融入國際社會,經濟更快發展,生活水準也大大提高。還是在我大三時,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誌。而2017年十九大召開時,我們的人均GDP已經達到7929美元!我們已經在經濟指標上超額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2003年,我大四。4月,我在焦慮於“非典”的蔓延。但我們卻都沒留意,在5月10日,亞洲最大的網路零售商淘寶網誕生了!那一年它全年成交總額是3400萬元。而今年雙十一那一天,成交額達到1682億元,全球有225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了這個全球購物狂歡節。

時光飛逝……那時的我,並不會想到自己所處的時代意味著什麼。

其實,我們感受到的飛速發展又豈止這些。經濟體系、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文化、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強軍之路、“一國兩制”、 和平發展、從嚴治黨……十九大報告告訴你,就在過去五年,我們的國家取得了怎樣的輝煌!

新時代意味著新的飛躍、新的境界、新的格局、新的氣象、新的高度、新的價值!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宣告“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本質上就是中華民族實現強起來的時代。當你的成就感、獲得感、安全感,前所未有的和這個國家的發展繁榮緊密相連,當你瞭解你的時代、你的中國,也許就更不願辜負歷史的這個高光時刻!

三、這些,是給予青年的力量

1.有一種精神,叫作“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將中國共產黨比喻做“一個大人”,一個經歷過風雨卻更加強壯,經歷過坎坷,信仰卻更加堅定的“一個大人”。這個“大人”,從1921年誕生之時,就將人民解放事業裝在心中,將民族復興使命扛在肩上。翻雪山,過草地,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反侵略,謀和平,最終使民族獨立。正如毛主席所說,“不是和平地走過的,而是在困境中走過的。”

鄧小平在《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中,將共產黨人的精神概括為革命和拼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正是在繼承和發揚這些精神的基礎上,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從實現“站起來”到真正“富起來”。

繼往不平凡,開啟新時代。在革命家庭成長起來的紅色後代,在陝北梁家河帶領人民脫貧致富的優秀知青,從基層做起,信仰堅定的党的傑出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勵精圖治、勇往直前的精神縮影!從槍桿子打天下、打開國門看天下到敞開胸懷迎天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披荊斬棘、矢志不渝!

市場的沖刷、競爭的壓力、焦慮在疊加,這是年輕的我們面臨的煎熬,因為我們想要更好的生活,嚮往更豐盈的生命。親愛的你要記住:所有不好走的路,其實都是上坡路。一如毛主席那時所講的28歲的“一個大人”,就是腳踏實地,逆境前行,最終贏得民心,成為時代的領路人。這是“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也是“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作風”,“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這些看似高大上的政治詞彙,或許可以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姿態與狀態。願你也能一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有一個時代,尊重每一個人的夢想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 十九大報告裡,習總書記再一次直抵人心:在這個時代裡“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這讓無數人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我們是足夠幸運的,我們的黨和政府對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足夠尊重,這讓每個務實重行的人都能相信:決定人生高度的首要因素,是個人付出努力的多寡,即便現實還稱不上完美,但這個時代相信奮鬥、相信創造,相信有志者事竟成!這就是新時代給我們的饋贈!

60後的馬雲,沐浴著互聯網的東風,35歲創辦阿裡巴巴。他說:把握好有什麼,要什麼,放棄什麼,那你永遠有未來。

70後的劉強東,觸摸到物流網路的勃興,36歲,京東在他的帶領下成為國內首家銷售額超過百億元的網路零售企業。他說:後人終究將記錄我們這一代人,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值得我們每個人記錄、奮鬥的時代。

80後的胡瑋煒,吸吮著共用經濟的雨露,32歲時,摩拜單車項目成立,她成為全球首個智慧共用單車摩拜單車的創始人兼總裁。她說:偉大的事情,其實都是從一次party開始的。

十九大報告告訴我們大家,哪些事情關乎你的利益,哪些領域你可以大顯身手,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新時代,你的個人機遇,十九大報告告訴你。

國家大戰略提供新舞臺;“雙一流”建設提速;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未來經濟轉型的新業態;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助農民工多管道就業;科技人才、創新團隊將更受重視;鼓勵引導人才流動;振興農村,年輕人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

時代比你我想像的還要更近。

3.有一份使命,是“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習總書記曾對青年學生說:“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20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2020年,很近了;2035年,一眨眼也能到。那時你幾歲?會在做什麼?以此倒推,今天的使命是什麼?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團支部同學們的回信中用到了這句古語。他寫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中國夢,既是宏大敘事的國家夢,也是具體而微的個人夢。“90後”們,成長于和平繁榮的時代,見證祖國發展強盛,百餘年來從未有如這一代人的樂觀自信。被稱作北大才女的劉媛媛有一篇登上當年熱搜的演講,發出了“90後之問”:年輕人能為這個世界做什麼?“總有一天銀行行長會是90後,企業家會是90後,甚至國家主席都會是90後,當全社會都被90後佔領的時候,我想問90後們,大家想把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樣?”她像一個勇士一樣在演講中說:“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都註定會改變世界”“我是來改變社會的。”一代人的命運總是與家國興衰緊密相連,一代一代的青年人牢記國家使命,去奔走、去呐喊,去想,去做,敢擔當不畏難,事情自然就成了。所以,未來的中國,並不縹緲,就在大家的手裡。我們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是一份幸運,但也承擔著一份使命;你的夢想有多雄奇,中國就有多美麗!

結語:

有人告訴我:寇嘉,你36歲了,按《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界定,你已經不再是“青年”。但我認為,只要你還有掌握未來的意願,時間不應是區隔一個人靈魂是否年輕的尺規。當拿著保溫杯的中年人還在繼續奮鬥,當00後成為新新青年登場;當中年人依然陽光,當青年人充滿力量,這,便是最好的中國!

謝謝大家!

掃一掃分享本頁

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關於加入WTO的討論鋪天蓋地。而今天,人們已經可以花同樣的錢,買到品質更好的東西,中國的企業也在競爭中逐漸強大起來,我們真正地融入國際社會,經濟更快發展,生活水準也大大提高。還是在我大三時,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誌。而2017年十九大召開時,我們的人均GDP已經達到7929美元!我們已經在經濟指標上超額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2003年,我大四。4月,我在焦慮於“非典”的蔓延。但我們卻都沒留意,在5月10日,亞洲最大的網路零售商淘寶網誕生了!那一年它全年成交總額是3400萬元。而今年雙十一那一天,成交額達到1682億元,全球有225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了這個全球購物狂歡節。

時光飛逝……那時的我,並不會想到自己所處的時代意味著什麼。

其實,我們感受到的飛速發展又豈止這些。經濟體系、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文化、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強軍之路、“一國兩制”、 和平發展、從嚴治黨……十九大報告告訴你,就在過去五年,我們的國家取得了怎樣的輝煌!

新時代意味著新的飛躍、新的境界、新的格局、新的氣象、新的高度、新的價值!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宣告“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本質上就是中華民族實現強起來的時代。當你的成就感、獲得感、安全感,前所未有的和這個國家的發展繁榮緊密相連,當你瞭解你的時代、你的中國,也許就更不願辜負歷史的這個高光時刻!

三、這些,是給予青年的力量

1.有一種精神,叫作“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將中國共產黨比喻做“一個大人”,一個經歷過風雨卻更加強壯,經歷過坎坷,信仰卻更加堅定的“一個大人”。這個“大人”,從1921年誕生之時,就將人民解放事業裝在心中,將民族復興使命扛在肩上。翻雪山,過草地,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反侵略,謀和平,最終使民族獨立。正如毛主席所說,“不是和平地走過的,而是在困境中走過的。”

鄧小平在《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中,將共產黨人的精神概括為革命和拼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正是在繼承和發揚這些精神的基礎上,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從實現“站起來”到真正“富起來”。

繼往不平凡,開啟新時代。在革命家庭成長起來的紅色後代,在陝北梁家河帶領人民脫貧致富的優秀知青,從基層做起,信仰堅定的党的傑出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勵精圖治、勇往直前的精神縮影!從槍桿子打天下、打開國門看天下到敞開胸懷迎天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披荊斬棘、矢志不渝!

市場的沖刷、競爭的壓力、焦慮在疊加,這是年輕的我們面臨的煎熬,因為我們想要更好的生活,嚮往更豐盈的生命。親愛的你要記住:所有不好走的路,其實都是上坡路。一如毛主席那時所講的28歲的“一個大人”,就是腳踏實地,逆境前行,最終贏得民心,成為時代的領路人。這是“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也是“艱苦奮鬥、戒驕戒躁的作風”,“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這些看似高大上的政治詞彙,或許可以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姿態與狀態。願你也能一樣,“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有一個時代,尊重每一個人的夢想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 十九大報告裡,習總書記再一次直抵人心:在這個時代裡“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這讓無數人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我們是足夠幸運的,我們的黨和政府對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足夠尊重,這讓每個務實重行的人都能相信:決定人生高度的首要因素,是個人付出努力的多寡,即便現實還稱不上完美,但這個時代相信奮鬥、相信創造,相信有志者事竟成!這就是新時代給我們的饋贈!

60後的馬雲,沐浴著互聯網的東風,35歲創辦阿裡巴巴。他說:把握好有什麼,要什麼,放棄什麼,那你永遠有未來。

70後的劉強東,觸摸到物流網路的勃興,36歲,京東在他的帶領下成為國內首家銷售額超過百億元的網路零售企業。他說:後人終究將記錄我們這一代人,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值得我們每個人記錄、奮鬥的時代。

80後的胡瑋煒,吸吮著共用經濟的雨露,32歲時,摩拜單車項目成立,她成為全球首個智慧共用單車摩拜單車的創始人兼總裁。她說:偉大的事情,其實都是從一次party開始的。

十九大報告告訴我們大家,哪些事情關乎你的利益,哪些領域你可以大顯身手,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新時代,你的個人機遇,十九大報告告訴你。

國家大戰略提供新舞臺;“雙一流”建設提速;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未來經濟轉型的新業態;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助農民工多管道就業;科技人才、創新團隊將更受重視;鼓勵引導人才流動;振興農村,年輕人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

時代比你我想像的還要更近。

3.有一份使命,是“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習總書記曾對青年學生說:“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20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2020年,很近了;2035年,一眨眼也能到。那時你幾歲?會在做什麼?以此倒推,今天的使命是什麼?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團支部同學們的回信中用到了這句古語。他寫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中國夢,既是宏大敘事的國家夢,也是具體而微的個人夢。“90後”們,成長于和平繁榮的時代,見證祖國發展強盛,百餘年來從未有如這一代人的樂觀自信。被稱作北大才女的劉媛媛有一篇登上當年熱搜的演講,發出了“90後之問”:年輕人能為這個世界做什麼?“總有一天銀行行長會是90後,企業家會是90後,甚至國家主席都會是90後,當全社會都被90後佔領的時候,我想問90後們,大家想把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樣?”她像一個勇士一樣在演講中說:“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都註定會改變世界”“我是來改變社會的。”一代人的命運總是與家國興衰緊密相連,一代一代的青年人牢記國家使命,去奔走、去呐喊,去想,去做,敢擔當不畏難,事情自然就成了。所以,未來的中國,並不縹緲,就在大家的手裡。我們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是一份幸運,但也承擔著一份使命;你的夢想有多雄奇,中國就有多美麗!

結語:

有人告訴我:寇嘉,你36歲了,按《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的界定,你已經不再是“青年”。但我認為,只要你還有掌握未來的意願,時間不應是區隔一個人靈魂是否年輕的尺規。當拿著保溫杯的中年人還在繼續奮鬥,當00後成為新新青年登場;當中年人依然陽光,當青年人充滿力量,這,便是最好的中國!

謝謝大家!

掃一掃分享本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