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師範大學李晨子:理想點燃青春 本領鑄就夢想

理想點燃青春, 本領鑄就夢想

陝西師範大學 李晨子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青年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陝西師範大學黨委學工部的李晨子, 今天我想以“理想點燃青春, 本領鑄就夢想”為主題, 和大家進行一個簡單的交流。

首先我想問大家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 如果你是一名出生在大城市的15歲的青年, 把你放到一個一窮二白、環境惡劣的貧困鄉村, 你會怎麼做?第二個問題, 如果你在20歲出頭的年紀獲得了美國知名大學的博士學位, 有機會留在美國做科學研究出人頭地, 你會怎麼選擇?第三個問題,

如果你在25歲時獲得了博士學位、迎娶了一位白富美、擁有了一份高薪且體面的工作, 你會怎麼生活?我想大家的答案肯定是豐富多彩的, 那我們來看看這三個人的答案:

15歲的習近平來到“梁家河”的黃土地上, 七年的知青歲月裡他克服了重重困難, 用實幹和擔當為當地人民群眾服務, 鑄就了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普渡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 他的導師讓他留在美國, 享受最先進的條件, 但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1950年的中國, 組織研發了“兩彈一星”, 用自己的本領為共和國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25歲的卡爾·馬克思擁有哲學博士學位, 迎娶了貴族千金, 成了當地最有名報紙的主編, 但他卻散盡家財,

棄榮華富貴於不顧, 用40年的時間完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為全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可能有的同學會說, 今非昔比, 我們走進了新的時代, 要有新的比較——那我們不妨再往身邊看看: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秦玥飛, 2010從耶魯大學畢業, 卻毅然到湖南衡山縣賀家鄉賀家山村擔任村官, 一干就是七年;ofo共用單車創始人戴威, 1991年出生, 用自己的夢想和事業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同樣是1991年出生的孫楊, 年僅21歲就獲得奧運會冠軍, 時至今日已是游泳項目的大滿貫獲得者, 他用自己的過硬本領一次次讓五星紅旗一次次在賽場升起……

“青年興則國家興, 青年強則國家強。 ”“青年一代有夢想、有本領、有擔當, 國家就有前途。 ”“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的,

更是青年一代的。 ”“全黨要關心和愛護青年, 為他們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 ”身處新時代, 青年的分量由此可以掂量。 作為當代青年, 相信大家和我一樣, 可以感受到未來為我們施展才華所提供的舞臺有多麼廣闊。 十九大報告中很多方面都和青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特別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戰略, 建設科技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網路強國、交通強國、數字強國、智慧社會等, 哪一個方面都離不開青年的廣泛參與。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 我國社會生產力水準明顯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

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時代為我們勾勒出更加美好的新藍圖, 同時也發出新的召喚。 來而不可失者, 時也;蹈而不可失者, 機也。 作為當代青年, 就要順應新時代新召喚, 做一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

青年有理想, 則國家有希望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更要把個人的小理想統一到“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大理想上來,

始終與黨同心, 與國家同命運。

吳昊天是我2013級的學生。 來到大學的第一個月, 就向我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並毛遂自薦, 希望擔任學生幹部, 從班長到校學生會主席, 從省政府辦公廳掛職的學生幹部到陝西省學聯駐會主席, 他在為同學服務的崗位上歷練自身能力, 實現自身價值。 在工作上取得出色成績的同時, 吳昊天也憑藉優異的專業成績, 獲得了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資格。 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馬克思主義文化學專業下的中國道路與文化重建方向。 在確定被錄取之後, 吳昊天激動地說:“在黨的最高理論學府學習最貼近中國現實的理論、研讀我黨與時俱進的著述, 是我的榮幸。”前段時間,《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出版後,我第一時間從網上買了一本送給他,希望這本書中真實的歷史細節和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能夠激勵他堅定理想信念,在成長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吳昊天同學的成長經歷,正是源於他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國家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樹立何種人生理想,選擇哪種奮鬥方向,決定著我們的青春往何處去。站在新時代的起點,豪邁的青春踏上壯闊的征途,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撐,需要思想的力量導向領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指南針,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必定能夠更好地實現價值,收穫更有意義的人生。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強大的思想武器,中國青年必勝。

青年有本領,則國家有力量

對廣大青年來說,新時代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說到底人才是重要支撐。十九大報告放眼未來大膽提出,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作為新時代新青年,就要瞄準“國際水準”“戰略”“科技”“創新”來鑄造本領,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弄潮兒。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只有牢記“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的古訓,主動著眼於新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積累知識、豐富閱歷、增長本領,才能讓青春遠航,把理想變成現實。

王梓鵬是我2013級的一名學生,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現任重慶市涪陵巴蜀中學團委書記、優秀語文教師的他,在十年前是入選國家隊的一名運動員,一次傷病讓他錯過了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的機會,他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考入陝西師範大學,成了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免費師範生。彼時的他甚至連2000個常用字都寫不全,想到四年後就要走上講臺成為一名語文教師,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多年的體育訓練不僅賦予了他出色的身體素質,更培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品質,他付出了多於其他人幾倍的努力,抱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補齊了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差距,成長為一名成績優異、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經過四年不懈努力,王梓鵬脫胎換骨,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從幾乎“目不識丁”的“半文盲”成了一名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全身心投入到祖國的教育事業當中。

王梓鵬的成功,正是因為他通過勤勉刻苦、踏實肯幹的精神,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當前社會,不管是在象牙塔里暢想未來的莘莘學子,還是在田間地頭揮灑汗水的青年村幹部;無論是在寫字樓中伏案工作的年輕白領,還是在大街小巷穿行不息的快遞小哥,“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十九大的召開,打開了新時代的大門、啟動了新思想的傳播、指引了新目標的方向、開闢了新征程的道路。青年人只有練就過硬本領,才能在積極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勇於破除一切頑瘴痼疾中體現青年作為,彰顯青年力量。

青年有擔當,則國家有前途。

偉大的新時代,召喚堪當大任的新青年,偉大的新時代,需要踏實肯幹的新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陝北梁家河插隊的7年,深刻的詮釋了青年人的擔當。作為隊員,他學會犁地擔糞;作為社教幹部,他帶頭修廁所,打壩田;作為大隊書記,他帶領全村修沼氣,挖水井。于當代青年,就要保持這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面對任務不推諉,面對困難不退卻,面對矛盾不回避,面對挫折不放棄,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勇做新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郎文潔是我2011級的一名學生幹部,家境優越,能力突出。2014年9月,剛剛步入畢業季,她的目標非常明確——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出入高級寫字樓,有豐厚的薪水,光鮮的外表。一天早上,我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問她要不要報名參加學校第十七屆研究生支教團的選拔,在經過短暫的思考後,她做了一個似乎衝動的決定:放棄了去外資企業工作的機會,報名參加第十七屆研究生支教團的選拔並成功入選。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這是在支教團裡廣泛流傳的一句話。支教不僅僅是一項志願服務,更是青春的座標和信仰。2015年郎文潔與隊友奔赴國家級貧困縣——陝西省榆林市佳縣程家溝希望小學進行支教。由於受方言影響,山區裡的孩子在語文、英語的學習上非常困難;村裡經常斷電、停水,沒有網路,蚊蟲跳蚤數不勝數;郎文潔付出了許多努力卻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這一切都讓她有些氣餒。但她又深知支教不單單是一種行為,更是時代賦予青年人的責任與使命。她與隊友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在艱苦的條件下超額完成了各項任務,2016年8月,結束了一年支教期的她被評為陝西省優秀志願者。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郎文潔擔起了振興西部教育事業的責任,在她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曾用雙腳丈量過西北地方貧瘠的土地,曾用雙手觸摸過黃土地上的基層教育,實現了“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願望。也正是有越來越多的青年走向西部、走向基層,用略顯稚嫩的肩膀,倔強地扛起了祖國的基礎教育事業。

“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青春的步伐要與新時代的車輪同向同行,新矛盾需要廣大青年在党的領導下同全國人民一道去應對、去化解,新思想需要廣大青年同全國人民一道去學習領會、貫徹落實,新征程需要廣大青年在党的領導下繼往開來、接續奮鬥。每個青年都應執著追夢,永不低頭,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在青春裡拼盡全力,做自立自強自信的搏擊者、弄潮兒。

青年朋友們!

新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兼具抱負和務實雙重優秀品質的中國青年,正以高度的自信、開放的視野和實幹的精神走上世界舞臺、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青春價值,唯有在新征程的洗禮中才能彰顯。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同進、與人民同心,讓奮鬥成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在青春的接續奮鬥中書寫更輝煌的明天!

掃一掃分享本頁

是我的榮幸。”前段時間,《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出版後,我第一時間從網上買了一本送給他,希望這本書中真實的歷史細節和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能夠激勵他堅定理想信念,在成長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吳昊天同學的成長經歷,正是源於他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國家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樹立何種人生理想,選擇哪種奮鬥方向,決定著我們的青春往何處去。站在新時代的起點,豪邁的青春踏上壯闊的征途,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撐,需要思想的力量導向領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指南針,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必定能夠更好地實現價值,收穫更有意義的人生。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強大的思想武器,中國青年必勝。

青年有本領,則國家有力量

對廣大青年來說,新時代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說到底人才是重要支撐。十九大報告放眼未來大膽提出,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作為新時代新青年,就要瞄準“國際水準”“戰略”“科技”“創新”來鑄造本領,成為順應時代發展的弄潮兒。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只有牢記“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的古訓,主動著眼於新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積累知識、豐富閱歷、增長本領,才能讓青春遠航,把理想變成現實。

王梓鵬是我2013級的一名學生,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現任重慶市涪陵巴蜀中學團委書記、優秀語文教師的他,在十年前是入選國家隊的一名運動員,一次傷病讓他錯過了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的機會,他以體育特長生的身份考入陝西師範大學,成了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免費師範生。彼時的他甚至連2000個常用字都寫不全,想到四年後就要走上講臺成為一名語文教師,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多年的體育訓練不僅賦予了他出色的身體素質,更培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品質,他付出了多於其他人幾倍的努力,抱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補齊了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差距,成長為一名成績優異、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經過四年不懈努力,王梓鵬脫胎換骨,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從幾乎“目不識丁”的“半文盲”成了一名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全身心投入到祖國的教育事業當中。

王梓鵬的成功,正是因為他通過勤勉刻苦、踏實肯幹的精神,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當前社會,不管是在象牙塔里暢想未來的莘莘學子,還是在田間地頭揮灑汗水的青年村幹部;無論是在寫字樓中伏案工作的年輕白領,還是在大街小巷穿行不息的快遞小哥,“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十九大的召開,打開了新時代的大門、啟動了新思想的傳播、指引了新目標的方向、開闢了新征程的道路。青年人只有練就過硬本領,才能在積極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勇於破除一切頑瘴痼疾中體現青年作為,彰顯青年力量。

青年有擔當,則國家有前途。

偉大的新時代,召喚堪當大任的新青年,偉大的新時代,需要踏實肯幹的新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陝北梁家河插隊的7年,深刻的詮釋了青年人的擔當。作為隊員,他學會犁地擔糞;作為社教幹部,他帶頭修廁所,打壩田;作為大隊書記,他帶領全村修沼氣,挖水井。于當代青年,就要保持這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面對任務不推諉,面對困難不退卻,面對矛盾不回避,面對挫折不放棄,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勇做新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郎文潔是我2011級的一名學生幹部,家境優越,能力突出。2014年9月,剛剛步入畢業季,她的目標非常明確——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出入高級寫字樓,有豐厚的薪水,光鮮的外表。一天早上,我給她打了一個電話,問她要不要報名參加學校第十七屆研究生支教團的選拔,在經過短暫的思考後,她做了一個似乎衝動的決定:放棄了去外資企業工作的機會,報名參加第十七屆研究生支教團的選拔並成功入選。

“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這是在支教團裡廣泛流傳的一句話。支教不僅僅是一項志願服務,更是青春的座標和信仰。2015年郎文潔與隊友奔赴國家級貧困縣——陝西省榆林市佳縣程家溝希望小學進行支教。由於受方言影響,山區裡的孩子在語文、英語的學習上非常困難;村裡經常斷電、停水,沒有網路,蚊蟲跳蚤數不勝數;郎文潔付出了許多努力卻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這一切都讓她有些氣餒。但她又深知支教不單單是一種行為,更是時代賦予青年人的責任與使命。她與隊友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在艱苦的條件下超額完成了各項任務,2016年8月,結束了一年支教期的她被評為陝西省優秀志願者。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郎文潔擔起了振興西部教育事業的責任,在她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曾用雙腳丈量過西北地方貧瘠的土地,曾用雙手觸摸過黃土地上的基層教育,實現了“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願望。也正是有越來越多的青年走向西部、走向基層,用略顯稚嫩的肩膀,倔強地扛起了祖國的基礎教育事業。

“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青春的步伐要與新時代的車輪同向同行,新矛盾需要廣大青年在党的領導下同全國人民一道去應對、去化解,新思想需要廣大青年同全國人民一道去學習領會、貫徹落實,新征程需要廣大青年在党的領導下繼往開來、接續奮鬥。每個青年都應執著追夢,永不低頭,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在青春裡拼盡全力,做自立自強自信的搏擊者、弄潮兒。

青年朋友們!

新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新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兼具抱負和務實雙重優秀品質的中國青年,正以高度的自信、開放的視野和實幹的精神走上世界舞臺、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青春價值,唯有在新征程的洗禮中才能彰顯。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同進、與人民同心,讓奮鬥成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在青春的接續奮鬥中書寫更輝煌的明天!

掃一掃分享本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