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北政法大學趙欣辰:我們創新引領世界青年鑄造未來

我們的成就——

經濟發展新突破 創新引領世界青年鑄造未來

西北政法大學 趙欣辰

各位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我是西北政法大學趙欣辰, 很高興今天能來到美麗的XX校園。 今天我想和同學們聊一聊, 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創新。

相信同學們最近經常會聽到、看到、用到一個詞,“厲害了我的國”。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 是中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來, 中國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 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取得了歷史性變革和重大成就。 這些日新月異的變化, 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自豪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厲害了我的國”, 成為了中國人民發自肺腑的呼聲。

十九大報告的開篇說道: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人民幸福、民族復興, 說道底, 經濟發展是基礎。 回首剛剛過去的五年, 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人民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 用發展的奇跡, 回應了自己對人民和國家的莊嚴承諾。

就經濟發展而言,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增長到80萬億, 穩居世界第二, 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這是什麼概念呢?世界上220多個國家, 發達國家20 個左右, 而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

單個國家對世界經濟貢獻率竟然超過了30%。 有美媒報導:2016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比發達國家總和高50%。 這樣的成績舉世矚目, 絕無僅有。

那麼, 什麼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又是什麼引領了中國科技的進步?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又是什麼?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告訴了我們答案, 那就是創新。

一、新動力引領新成就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說,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 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 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不創新不行, 創新慢了也不行。 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

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 錯失發展機遇, 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面對經濟新常態的歷史定位, 創新, 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方向所在, 也成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 中國提升綜合國力、實現彎道超車的利器。

天宮二號, 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標記了中國航太的新高度。 也為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蛟龍號, 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載人潛水器, 7000米級的深海作業能力, 標誌著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天眼, 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比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 綜合性能高10倍, 成就了中國精度。

悟空, 世界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使中國成為全世界距離發現宇宙幽靈的暗物質最近的國家之一。

墨子號,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提前完成全部科學目標, 使得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嫦娥三號, 月球探測器, 創造了全世界在月球工作時間最長記錄。

還有中國大飛機、中國戰鬥機、中國航母、中國海上鑽井平臺等等等等, 這些由中國自主研製建造的中國尖端科技, 開啟了頂配中國的新時代, 使得中國人民自豪感爆棚。 創新, 讓我們於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 于花濃柳豔處著得眼高, 於風雨兼程中握得利劍。

惟改革者進, 惟創新者強, 惟改革創新者勝。

二、新發展創造新生活

高端科技提升的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自豪感, 而中國的創新,

根本上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提升著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2017年5月, 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用單車和網購。 這是他們最想帶回家的“特產”。 而這些土特產, 是中國科技創新融入生活的結晶。

讓中國第一列標準動車組“復興號”, 以35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高速運行的同時保持硬幣穩穩立住的平穩, 是30多年來都被國外壟斷, 3年前在中國取得突破的技術成果:IGBT晶片。

手機支付, 現在覆蓋了生活各個領域的, 有人做過實驗, 在上海, 生活一個星期, 都可以不帶現金, 而同學們更是這種便捷支付形式的受益者。 而這些都是得益於中國雲計算和金融系統運算的科技的實力迸發。

裝點都市綠色情懷的共用單車,我們每一位同學肯定都騎過。而共用單車如果沒有強大的移動通信能力和精准的衛星定位系統作支撐,這數以萬計的小小自行車就無法在手機上同步。摩拜單車,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將共用單車服務擴散至了11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包括德國,美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這是中國創新成果輸出全球的典型代表,也成為了“中國智造”揚帆遠航的引領者。

再看看,2017年雙十一,僅天貓平臺,就產生了8.12億個包裹。根據測算,如果把8.12億個訂單運輸里程加起來,將超過6300多億公里,可以在地球和太陽之間走上2100多個來回。而在中國,12分18秒,天貓全網第一單在上海完成簽收,33分15秒,跨境第一單送到寧波消費者手中;69分50秒,農村第一單在貴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完成;10小時,全國266個城市已收到“雙11”包裹;2.8天,天貓“雙11”包裹簽收過億。如果沒有無人倉、機器人、智慧分揀等新科技的運用,就不可能有快遞業創造的驕人成績。

新科技,創造新生活,中國創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為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巨大的助推力,也為世界帶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新青年肩負新使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當創新成為引領中國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人才,創新驅動歸根到底就是人才驅動。而在座的各位,不就是習主席口中念念不忘,心裡給予厚望的青年人才麼?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強,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力量在於青年。

習主席說: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擁有一大批創新型青年人才,是國家創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發展希望之所在。

自2015年起,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正式啟動,三年來,參賽學校由2015年的1878所,到2017年的2241所,占全國普通高校總數的86%,參與團隊由57253增長至37萬個,參與學生由20萬人增至150 萬人。這些數位的激增,正印證著中國青年一代的創新精神所在和創新能力所在。兒這些創新創業專案,大多都孵化成功,成為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VISbody”人體三維掃描器,這就是我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生團隊創新成果,通過對人體的三維掃描,可以進行服裝定制、虛擬試衣、健身指導、3D動畫、視覺特效的製作,還可用於在醫療方面進行整容效果的預測,以及製造假肢等;

insta360全景相機:在去年盛大的杭州G20峰會上,我們從電視上觀看的畫面,其技術就來源於Insta360全景相機。

除了互聯網大賽這樣的平臺,我們同學們的身邊還有更多供我們施展才華的平臺。比如:我們陝西,很多高校就建立了創業孵化基地,這就為同學們的創新創業提供了更為寬闊的場域和更有力的支撐。

也許有同學會問,老師,您所講的創新,不是高端科技,就是十分專業的研究領域,如此高大上,我們學的文科,是否就沒有了創新的希望呢?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創新。來自雲南大學滇池學院的創新創業團隊,用他們的“羅小饅項目”就是進行思維創新的最好的佐證。這個簡單地將饅頭做成法式軟麵包的創新項目,竟然成為了雲南最火的小饅頭,紅白饅頭組合的累積銷售額達到1.25億元,帶動了雲南1000人就業,贏得了今年創新創業大賽的最佳帶動就業獎。可見,我們的創新,不一定非要高科技,只要有益於民生,有益於社會發展,一個“紅糖饅頭”的小項目,也能成為大事業。

同學們,民族復興需要創新,人民幸福更需要創新,無論是國家戰略層面,還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國未來發展都依賴于青年一代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習總書記十九大定下的兩步走戰略: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你們是這一目標的推動者,建設者,而非旁觀者。到2050年,我們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你們是這一偉大時刻的見證者,親歷者。歷史選擇了你們,時代選擇了你們,我們不再是100年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一輩人,而幸運地成為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一代人。這就是我們的時代際遇和時代責任。

時代召喚青年,青年鑄造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站在離偉大復興中國夢最近的地方,我們青年,只有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成就人生輝煌。

掃一掃分享本頁

裝點都市綠色情懷的共用單車,我們每一位同學肯定都騎過。而共用單車如果沒有強大的移動通信能力和精准的衛星定位系統作支撐,這數以萬計的小小自行車就無法在手機上同步。摩拜單車,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將共用單車服務擴散至了11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包括德國,美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這是中國創新成果輸出全球的典型代表,也成為了“中國智造”揚帆遠航的引領者。

再看看,2017年雙十一,僅天貓平臺,就產生了8.12億個包裹。根據測算,如果把8.12億個訂單運輸里程加起來,將超過6300多億公里,可以在地球和太陽之間走上2100多個來回。而在中國,12分18秒,天貓全網第一單在上海完成簽收,33分15秒,跨境第一單送到寧波消費者手中;69分50秒,農村第一單在貴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完成;10小時,全國266個城市已收到“雙11”包裹;2.8天,天貓“雙11”包裹簽收過億。如果沒有無人倉、機器人、智慧分揀等新科技的運用,就不可能有快遞業創造的驕人成績。

新科技,創造新生活,中國創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為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巨大的助推力,也為世界帶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新青年肩負新使命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當創新成為引領中國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人才,創新驅動歸根到底就是人才驅動。而在座的各位,不就是習主席口中念念不忘,心裡給予厚望的青年人才麼?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強,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力量在於青年。

習主席說: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擁有一大批創新型青年人才,是國家創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發展希望之所在。

自2015年起,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正式啟動,三年來,參賽學校由2015年的1878所,到2017年的2241所,占全國普通高校總數的86%,參與團隊由57253增長至37萬個,參與學生由20萬人增至150 萬人。這些數位的激增,正印證著中國青年一代的創新精神所在和創新能力所在。兒這些創新創業專案,大多都孵化成功,成為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VISbody”人體三維掃描器,這就是我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生團隊創新成果,通過對人體的三維掃描,可以進行服裝定制、虛擬試衣、健身指導、3D動畫、視覺特效的製作,還可用於在醫療方面進行整容效果的預測,以及製造假肢等;

insta360全景相機:在去年盛大的杭州G20峰會上,我們從電視上觀看的畫面,其技術就來源於Insta360全景相機。

除了互聯網大賽這樣的平臺,我們同學們的身邊還有更多供我們施展才華的平臺。比如:我們陝西,很多高校就建立了創業孵化基地,這就為同學們的創新創業提供了更為寬闊的場域和更有力的支撐。

也許有同學會問,老師,您所講的創新,不是高端科技,就是十分專業的研究領域,如此高大上,我們學的文科,是否就沒有了創新的希望呢?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創新。來自雲南大學滇池學院的創新創業團隊,用他們的“羅小饅項目”就是進行思維創新的最好的佐證。這個簡單地將饅頭做成法式軟麵包的創新項目,竟然成為了雲南最火的小饅頭,紅白饅頭組合的累積銷售額達到1.25億元,帶動了雲南1000人就業,贏得了今年創新創業大賽的最佳帶動就業獎。可見,我們的創新,不一定非要高科技,只要有益於民生,有益於社會發展,一個“紅糖饅頭”的小項目,也能成為大事業。

同學們,民族復興需要創新,人民幸福更需要創新,無論是國家戰略層面,還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國未來發展都依賴于青年一代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習總書記十九大定下的兩步走戰略: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你們是這一目標的推動者,建設者,而非旁觀者。到2050年,我們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你們是這一偉大時刻的見證者,親歷者。歷史選擇了你們,時代選擇了你們,我們不再是100年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一輩人,而幸運地成為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一代人。這就是我們的時代際遇和時代責任。

時代召喚青年,青年鑄造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站在離偉大復興中國夢最近的地方,我們青年,只有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成就人生輝煌。

掃一掃分享本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