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正式託管小藍單車,滴滴終於曝光了做共用單車的野心

第一財經報導了滴滴接手小藍單車的部分資產一事一周後, 滴滴終於將自家醞釀許久的共用單車業務推到台前。

1月9日, 滴滴出行和小藍單車宣佈, 達成單車業務託管合作, 小藍單車將託管給滴滴。

而託管小藍單車背後更為重要的是滴滴即將上線的共用單車平臺。

按照滴滴方面公佈的資訊, 近期將在滴滴APP內推出的共用單車平臺將彙集ofo小黃車、小藍單車和即將上線的自有品牌, 未來還會接入更多單車品牌。

這也意味著, 在與ofo“鬧掰”的傳言甚囂塵上之後, 滴滴終於收回了ofo在滴滴APP內入口的獨享權,

並且除了託管小藍單車, 還將通過自建品牌的方式直接殺入共用單車市場。

滴滴這個體量巨大的新玩家的入局, 也讓已經由熱轉涼的共用單車市場上出現變數。 儘管摩拜和ofo兩強相爭的格局已經形成, 但擅長跨界的滴滴絕對不容小覷。

為何要託管小藍單車?

在滴滴和ofo的關係“惡化”之後, 市場一直有聲音說滴滴要自己做共用單車。

但是, 滴滴的第一步選擇“復活”已經上了死亡名單的小藍單車還是讓不少人大呼意料之外。

有報導稱, 小藍單車拖欠供應商款項高達2億元, 涉及70余家供應商, 大部分供應商被拖欠款項在100萬元左右, 部分供應商被拖欠款項高達800萬元。 除了供應商欠款, 用戶的押金此前也長期處於無法退還狀態。

在滴滴正式託管小藍單車的公告發佈之前, 就有滴滴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滴滴只是看上了小藍單車的部分資產, 所以這個交易並不是整體收購。 滴滴肯定不會主動接手小藍單車這個負債累累的攤子。 ”

而最終的公告也證明, 滴滴並不負責小藍單車的債務。

根據雙方的託管安排, 小藍單車的品牌、押金和欠款等各項事務仍歸屬于小藍公司。 但滴滴將提供小藍單車App用戶押金、特權卡及充值餘額可轉換為等值滴滴單車券和出行券”的備選方案。 對於不接受轉換方案的用戶, 小藍單車表示“會努力尋找解決辦法”。

按照小藍單車此前的官方口徑, 公司擁有近1000萬用戶的資源。

不過, 除了用戶知名度, 小藍單車對於滴滴而言目前最大的價值應該是車輛牌照資源。

共用單車大戰從2016年燒到2018年, 限投政策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正式執行。 而此前主打一二線城市的小藍單車的優勢是在北京、廣州、深圳、南京等城市都具備投放資質。

南京市政府日前出臺共用單車新政宣佈將聯合開展治理整頓共用單車行動,

清拖無牌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及亂停放車輛。 公開信息顯示, 除了清拖5萬餘輛互聯網租賃自行車, 2017年南京還完成了31.7萬張車牌發放和張貼、資訊錄入等相關培訓工作。

有統計數據稱, 小藍單車目前在全國擁有近70萬輛車。 而滴滴目前的動作是開始回收上述城市中的小藍單車。

第一財經記者從滴滴方面瞭解到, 完成小藍單車回收和修理工作之後, 滴滴預計將在今年1月底開始投放第一批新車。 而首批投放城市可能會考慮氣溫比較適宜的深圳、廣州。

而託管小藍單車更多被解讀為滴滴在共用單車市場的冷開機。 相比搭建包括ofo、小藍單車等在內的共用單車平臺, 滴滴的重頭戲還是要打造自己的單車新品牌。

有消息稱, 滴滴打算在2018年投放大概600萬台單車。 不過, 這一資料目前尚未得到滴滴方面的確認。

滴滴的反擊

早在2016年秋天, 滴滴投資了當時還主打校園市場的ofo小黃車, 隨後多次追投, 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一開始, 滴滴給了ofo不少支持。 公開信息顯示, 滴滴自ofo的C1輪融資加入後, 不斷重金增持。 多次投資ofo後, 從滴滴來看, 已經成功打通了網約車和共用單車之間的連通環節, 特別是2017年4月, ofo宣佈正式接入滴滴之後。

但滴滴想要的不僅僅是業務的連通。

早在2017年7月, 滴滴就派出高級副總裁付強、市場負責人南山、財務總監Leslie liu在內的滴滴高管進駐ofo, 分別擔任執行總裁、市場負責人和CFO。

只是隨著去年11月底滴滴派駐ofo的幾名高管集體“休假”出走, 滴滴“掌控”ofo的願望落空。

在重金投資了ofo但近期又“不歡而散”的情況下,滴滴意識到共用單車業務還是得自己親手做才踏實。

此外,隨著共用單車業務的做大,滴滴自身也感覺到了威脅。

根據資料監測機構QuestMobile在2017年11月發佈的相關報告,摩拜單車周活躍用戶量曾一度達到3128萬,超越滴滴出行成為互聯網出行行業的第一名。同期,ofo的周活躍用戶量也有2659萬,兩大共用單車品牌單月人均使用時長都在30分鐘上下,均表現出了不錯的用戶黏性。

在滴滴希望通過共用單車製造了一個更高頻、更大流量的入口的同時,摩拜等共用單車品牌也在試圖打入滴滴的“後院”。

與首汽約車聯手接入滴滴的主業網約車後不久,摩拜日前又宣佈與順路搭乘平臺滴答拼車達成戰略合作。有消息稱,摩拜成立了專門的出行服務部門,該部門將是“獨立主體、獨立業務並獨立融資”。

“(摩拜)確實不完全只是為了業務的拓展,或者是想幹什麼,而是因為出行是件非常立體的事情。”摩拜單車首席技術官(CTO)夏一平此前向一財科技透露,摩拜現在做了1~5公里用戶的出行解決方案,但用戶的其他出行需求摩拜同樣想解決。

不過,在滴滴插足之後,共用單車的格局變得更為複雜。除了“ofo+阿裡”、“摩拜+騰訊”這兩個巨頭,市場上還有“滴滴+小藍”、“螞蟻金服+哈羅單車”這兩個重要玩家。

滴滴“掌控”ofo的願望落空。

在重金投資了ofo但近期又“不歡而散”的情況下,滴滴意識到共用單車業務還是得自己親手做才踏實。

此外,隨著共用單車業務的做大,滴滴自身也感覺到了威脅。

根據資料監測機構QuestMobile在2017年11月發佈的相關報告,摩拜單車周活躍用戶量曾一度達到3128萬,超越滴滴出行成為互聯網出行行業的第一名。同期,ofo的周活躍用戶量也有2659萬,兩大共用單車品牌單月人均使用時長都在30分鐘上下,均表現出了不錯的用戶黏性。

在滴滴希望通過共用單車製造了一個更高頻、更大流量的入口的同時,摩拜等共用單車品牌也在試圖打入滴滴的“後院”。

與首汽約車聯手接入滴滴的主業網約車後不久,摩拜日前又宣佈與順路搭乘平臺滴答拼車達成戰略合作。有消息稱,摩拜成立了專門的出行服務部門,該部門將是“獨立主體、獨立業務並獨立融資”。

“(摩拜)確實不完全只是為了業務的拓展,或者是想幹什麼,而是因為出行是件非常立體的事情。”摩拜單車首席技術官(CTO)夏一平此前向一財科技透露,摩拜現在做了1~5公里用戶的出行解決方案,但用戶的其他出行需求摩拜同樣想解決。

不過,在滴滴插足之後,共用單車的格局變得更為複雜。除了“ofo+阿裡”、“摩拜+騰訊”這兩個巨頭,市場上還有“滴滴+小藍”、“螞蟻金服+哈羅單車”這兩個重要玩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