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五個重要行動推動未來三年中國雲計算市場發展

4月10日, 中國工信部在其官網發佈《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畫》, 提出了未來三年我國雲計算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發佈五個層面的重點行動計畫以此推動中國雲計算市場發展。

一、背景情況

雲計算是資訊技術發展和服務模式創新的集中體現, 是資訊化發展的重大變革和必然趨勢, 是資訊時代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和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助燃劑。 雲計算引發了軟體發展部署模式的創新, 成為承載各類應用的關鍵基礎設施, 並為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雲計算能夠有效整合各類設計、生產和市場資源, 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高效對接與協同創新, 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基礎平臺, 已成為推動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關鍵要素, 是推進製造強國、網路強國戰略的重要驅動力量。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產業發展, 發佈了《國務院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資訊產業新業態的意見》(國發〔2015〕5號)等政策措施。 在政府積極引導和企業戰略佈局等推動下, 經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雲計算已逐漸被市場認可和接受。 “十二五”末期, 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已達1500億元, 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應用範疇不斷拓展, 已成為提升資訊化發展水準、打造數字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支撐。 但也存在市場需求尚未完全釋放、產業供給能力有待加強、低水準重複建設現象凸現、產業支撐條件有待完善等問題。 為進一步提升我國雲計算發展與應用水準,

積極搶佔資訊技術發展的制高點, 制定本行動計畫。

二、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以推動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戰略實施為主要目標, 以加快重點行業領域應用為著力點, 以增強創新發展能力為主攻方向, 夯實產業基礎, 優化發展環境, 完善產業生態, 健全標準體系, 強化安全保障, 推動我國雲計算產業向高端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全面提升我國雲計算產業實力和資訊化應用水準。

(二)基本原則

打牢基礎, 優化環境。 從技術研發、標準體系、產業組織等基礎環節入手,

根據產業、市場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和需求適時調整完善政策, 引導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引導地方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 合理確定發展定位, 避免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

應用引導, 統籌推進。 堅持市場需求導向, 以工業雲、政務雲等重點行業領域應用為切入點, 帶動產業快速發展。 推動雲計算的普及推廣與深入應用。 支援以雲計算平臺為基礎, 靈活運用雲模式, 開展創業創新, 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

協同突破, 完善生態。 推動雲計算企業整合資源, 建立製造業創新中心, 持續提升雲計算服務能力。 鼓勵骨幹企業構建開發測試平臺, 帶動產業鏈上核心晶片、基礎軟體、應用軟體、關鍵設備、大資料平臺等關鍵環節的發展,

打造協作共贏的產業生態, 實現產業整體突破。

提升能力, 保障安全。 高度重視雲計算應用和服務發展帶來的網路安全問題與挑戰, 結合雲計算發展特點, 進一步提升網路安全技術保障能力, 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標準, 形成健全的安全防護體系, 落實企業安全責任。

開放包容, 國際發展。 支持雲計算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 鼓勵企業充分吸收利用包括開源技術在內的國際化資源, 支持企業加大在國際雲計算產業、標準、開源組織中的參與力度。

(三)發展目標

到2019年, 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 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 雲計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對新一代資訊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顯著增強。 雲計算在製造、政務等領域的應用水準顯著提升。雲計算資料中心佈局得到優化,使用率和集約化水準顯著提升,綠色節能水準不斷提高,新建資料中心PUE值普遍優於1.4。發佈雲計算相關標準超過20項,形成較為完整的雲計算標準體系和協力廠商測評服務體系。雲計算企業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湧現2-3家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中具有較大份額的領軍企業。雲計算網路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高,網路安全監管體系和法規體系逐步健全。雲計算成為資訊化建設主要形態和建設網路強國、製造強國的重要支撐,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資訊化水準大幅提高。

三、重點任務

(一)技術增強行動

持續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能力。支援大型專業雲計算企業牽頭,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雲計算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產業化創新工程,掌握雲計算發展制高點。積極發展容器、微內核、超融合等新型虛擬化技術,提升虛擬機器熱遷移的處理能力、處理效率和用戶資源隔離水準。面向大規模資料處理、記憶體計算、科學計算等應用需求,持續提升超大規模分散式存儲、計算資源的管理效率和能效管理水準。支援企業、研究機構、產業組織參與主流開源社區,利用開源社區技術和開發者資源,提升雲計算軟體技術水準和系統服務能力。引導企業加強雲計算領域的核心專利佈局,開展雲計算智慧財產權分析和風險評估,發佈分析預警研究成果,引導企業加強智慧財產權佈局。開展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和培訓,提高企業智慧財產權意識和管理水準。

加快完善雲計算標準體系。落實《雲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推進完善標準體系框架。指導標準化機構加快制定雲計算資源監控、服務計量計費、應用和資料移轉、工業雲服務能力總體要求、雲計算伺服器技術要求等關鍵急需技術、服務和應用標準。積極開展標準的宣貫實施和應用示範工作,在應用中核對總和完善標準。探索創新標準化工作形式,積極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指導和支援標準組織、產業聯盟、核心企業等主體制定發佈高品質的雲計算標準成果。支援骨幹企業及行業協會實質性參與雲計算技術、管理、服務等方面國際標準的制定。

深入開展雲服務能力測評。依託協力廠商測試機構和骨幹企業力量,以相關國家、行業、團體標準為依託,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圍繞人員、技術、過程、資源等雲計算服務關鍵環節,建立健全測評指標體系和工作流程,開展雲計算服務能力、可信度測評工作,引導雲計算企業提升服務水準、保障服務品質,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積極推動與國際主流測評體系的結果互認。

(二)產業發展行動

支援軟體企業向雲計算轉型。支援地方主管部門聯合雲計算骨幹企業建立面向雲計算開發測試的公共服務平臺,提供諮詢、培訓、研發、商務等公共服務。支援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企業基於開發測試平臺發展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加速向雲計算轉型,豐富完善辦公、生產管理、財務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企業級SaaS服務,發展面向個人資訊存儲、家居生活、學習娛樂的雲服務,培育資訊消費新熱點。

加快培育骨幹龍頭企業。面向重點行業領域創新發展需求,加大資金、信貸、人才等方面支援力度,加快培育一批有一定技術實力和業務規模、創新能力突出、市場前景好、影響力強的雲計算企業及雲計算平臺。支援骨幹龍頭企業豐富服務種類,提高服務能力,創新商業模式,打造生態體系,推動形成雲計算領域的產業梯隊,不斷增強我國在雲計算領域的體系化發展實力。

推動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建設一批雲計算領域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完善產業載體建設。依託產業聯盟等行業組織,充分發揮骨幹雲計算企業的帶動作用和技術溢出效應,加快雲計算關鍵設備研發和產業化,引導晶片、基礎軟體、伺服器、存儲、網路等領域的企業,在軟體定義網路、新型架構計算設備、超融合設備、綠色資料中心、模組化資料中心、存放裝置、資訊安全產品等方面實現技術與產品突破,帶動資訊產業發展,強化產業支撐能力。大力發展面向雲計算的資訊系統規劃諮詢、方案設計、系統集成和測試評估等服務。

(三)應用促進行動

積極發展工業雲服務。貫徹落實《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深入推進工業雲應用試點示範工作。支持骨幹製造業企業、雲計算企業聯合牽頭搭建面向製造業特色領域的工業雲平臺,彙集工具庫、模型庫、知識庫等資源,提供工業專用軟體、工業資料分析、線上虛擬模擬、協同研發設計等類型的雲服務,促進製造業企業加快基於雲計算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協同創新、個性化定制等業務形態,培育“雲製造”模式,提升製造業快捷化、服務化、智慧化水準,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支援鋼鐵、汽車、輕工等製造業重點領域行業協會與專業機構、骨幹雲計算企業合作建設行業雲平臺,促進各類資訊系統向雲平臺遷移,豐富專業雲服務內容,推進雲計算在製造業細分行業的應用,提高行業發展水準和管理水準。

協同推進政務雲應用。推進基於雲計算的政務資訊化建設模式,鼓勵地方主管部門加大利用雲計算服務的力度,應用雲計算整合改造現有電子政務資訊系統,提高政府運行效率。積極發展安全可靠雲計算解決方案,在重要資訊系統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探索利用雲計算系統架構和模式彌補軟硬體單品性能不足,推動實現安全可靠軟硬體產品規模化應用。

支持基於雲計算的創新創業。深入推進大企業“雙創”,鼓勵和支援利用雲計算發展創業創新平臺,通過建立開放平臺、設立創投基金、提供創業指導等形式,推動線上線下資源聚集,帶動中小企業的協同創新。通過舉辦創客大賽等形式,支援中小企業、個人開發者基於雲計算平臺,開展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業務的研發和產業化,培育一批基於雲計算的平臺經濟、分享經濟等新興業態,進一步拓寬雲計算應用範疇。

(四)安全保障行動

完善雲計算網路安全保障制度。貫徹落實《網路安全法》相關規定,推動建立健全雲計算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加強雲計算網路安全防護管理,落實公有雲服務安全防護和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建設要求,完善雲計算服務網路安全防護標準。加大公有雲服務定級備案、安全評估等工作力度,開展公有雲服務網路安全防護檢查工作,督促指導雲服務企業切實落實網路與資訊安全責任,促進安全防護手段落實和能力提升。逐步建立雲安全評估認證體系。

推動雲計算網路安全技術發展。針對虛擬機器逃逸、多租戶資料保護等雲計算環境下產生的新型安全問題,著力突破雲計算平臺的關鍵核心安全技術,強化雲計算環境下的安全風險應對。引導企業加大投入,推動雲計算環境下網路與邊界類、終端與數位內容類別、管理類等安全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及產業應用,加快雲計算專業化安全服務隊伍建設。

推動雲計算安全服務產業發展。支援企業和協力廠商機構創新雲安全服務模式,推動建設基於雲計算和大資料的網路安全態勢感知預警平臺,實現對各類安全事件的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置。持續面向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安全企業開展雲計算安全領域的網路安全試點示範工作,推動企業加大新興領域的研發,促進先進技術和經驗的推廣應用。

(五)環境優化行動

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升級。落實《“寬頻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引導基礎電信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加快網路升級改造,引導建成一批全光網省、市,推動寬頻接入光纖化進程,實施共建共用,進一步提升光纖寬頻網路承載能力。推動互聯網骨幹網路建設,擴容骨幹直聯點頻寬,持續優化網路結構。

完善雲計算市場監管措施。進一步明確雲計算相關業務的監管要求,依法做好互聯網資料中心(IDC)、互聯網資源協作服務等相關業務經營許可審批和事中事後監管工作。加快出臺規範雲服務市場經營行為的管理要求,規範市場秩序,促進雲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落實資料中心佈局指導意見。進一步推動落實《關於資料中心建設佈局的指導意見》,在供給側提升能力,通過開展示範等方式,樹立高水準標杆,引導對標差距,提升資料中心利用率和建設應用水準;在需求側引導對接,通過編制發展指引,對國內資料中心按照容量能力、服務覆蓋地區、適宜業務類型等要素進行分類,指導用戶按照需求合理選擇使用資料中心資源,推動跨區域資源分享。

四、保障措施

(一)優化投資融資環境

推動政策性銀行、產業投資機構和擔保機構加大對雲計算企業的支援力度,推出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加大授信支援力度,簡化辦理流程和手續,支援雲計算企業發展。借鑒首台套保險模式,探索利用保險加快重要資訊系統向雲計算平臺遷移。支援雲計算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開展並購、拓展市場,加快做大做強步伐。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依託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培養引進一批高端、複合型雲計算人才。鼓勵部屬高校加強雲計算相關學科建設,結合產業發展,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推廣在校生實訓制度,促進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匹配。支援企業與高校聯合開展在職人員培訓,建立一批人才實訓基地,加快培育成熟的雲計算人才隊伍。

(三)加強產業品牌打造

支持雲計算領域產業聯盟等行業組織創新發展,組織開展雲計算相關技術創新活動、展示體驗活動、應用促進活動,打造國內外知名的產業發展平臺。加大對優秀雲計算企業、產品、服務、平臺、應用案例的總結宣傳力度,提高我國雲計算品牌的知名度。加強對優秀雲計算產業示範基地、行業組織的推廣,激發各界推動雲計算發展的積極性。

(四)推進國際交流合作

利用中德、中歐、中日韓等國際合作機制,加快建立和完善雲計算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實施,逐步建立以專業化、市場化為導向的海外市場服務體系,支援骨幹雲計算企業在海外進行佈局,設立海外研發中心、銷售網路,拓寬海外市場管道,開展跨國並購等業務,提高國際市場拓展能力。

雲計算在製造、政務等領域的應用水準顯著提升。雲計算資料中心佈局得到優化,使用率和集約化水準顯著提升,綠色節能水準不斷提高,新建資料中心PUE值普遍優於1.4。發佈雲計算相關標準超過20項,形成較為完整的雲計算標準體系和協力廠商測評服務體系。雲計算企業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湧現2-3家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中具有較大份額的領軍企業。雲計算網路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高,網路安全監管體系和法規體系逐步健全。雲計算成為資訊化建設主要形態和建設網路強國、製造強國的重要支撐,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資訊化水準大幅提高。

三、重點任務

(一)技術增強行動

持續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能力。支援大型專業雲計算企業牽頭,聯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雲計算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產業化創新工程,掌握雲計算發展制高點。積極發展容器、微內核、超融合等新型虛擬化技術,提升虛擬機器熱遷移的處理能力、處理效率和用戶資源隔離水準。面向大規模資料處理、記憶體計算、科學計算等應用需求,持續提升超大規模分散式存儲、計算資源的管理效率和能效管理水準。支援企業、研究機構、產業組織參與主流開源社區,利用開源社區技術和開發者資源,提升雲計算軟體技術水準和系統服務能力。引導企業加強雲計算領域的核心專利佈局,開展雲計算智慧財產權分析和風險評估,發佈分析預警研究成果,引導企業加強智慧財產權佈局。開展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和培訓,提高企業智慧財產權意識和管理水準。

加快完善雲計算標準體系。落實《雲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推進完善標準體系框架。指導標準化機構加快制定雲計算資源監控、服務計量計費、應用和資料移轉、工業雲服務能力總體要求、雲計算伺服器技術要求等關鍵急需技術、服務和應用標準。積極開展標準的宣貫實施和應用示範工作,在應用中核對總和完善標準。探索創新標準化工作形式,積極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指導和支援標準組織、產業聯盟、核心企業等主體制定發佈高品質的雲計算標準成果。支援骨幹企業及行業協會實質性參與雲計算技術、管理、服務等方面國際標準的制定。

深入開展雲服務能力測評。依託協力廠商測試機構和骨幹企業力量,以相關國家、行業、團體標準為依託,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圍繞人員、技術、過程、資源等雲計算服務關鍵環節,建立健全測評指標體系和工作流程,開展雲計算服務能力、可信度測評工作,引導雲計算企業提升服務水準、保障服務品質,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積極推動與國際主流測評體系的結果互認。

(二)產業發展行動

支援軟體企業向雲計算轉型。支援地方主管部門聯合雲計算骨幹企業建立面向雲計算開發測試的公共服務平臺,提供諮詢、培訓、研發、商務等公共服務。支援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企業基於開發測試平臺發展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加速向雲計算轉型,豐富完善辦公、生產管理、財務管理、行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企業級SaaS服務,發展面向個人資訊存儲、家居生活、學習娛樂的雲服務,培育資訊消費新熱點。

加快培育骨幹龍頭企業。面向重點行業領域創新發展需求,加大資金、信貸、人才等方面支援力度,加快培育一批有一定技術實力和業務規模、創新能力突出、市場前景好、影響力強的雲計算企業及雲計算平臺。支援骨幹龍頭企業豐富服務種類,提高服務能力,創新商業模式,打造生態體系,推動形成雲計算領域的產業梯隊,不斷增強我國在雲計算領域的體系化發展實力。

推動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建設一批雲計算領域的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完善產業載體建設。依託產業聯盟等行業組織,充分發揮骨幹雲計算企業的帶動作用和技術溢出效應,加快雲計算關鍵設備研發和產業化,引導晶片、基礎軟體、伺服器、存儲、網路等領域的企業,在軟體定義網路、新型架構計算設備、超融合設備、綠色資料中心、模組化資料中心、存放裝置、資訊安全產品等方面實現技術與產品突破,帶動資訊產業發展,強化產業支撐能力。大力發展面向雲計算的資訊系統規劃諮詢、方案設計、系統集成和測試評估等服務。

(三)應用促進行動

積極發展工業雲服務。貫徹落實《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深入推進工業雲應用試點示範工作。支持骨幹製造業企業、雲計算企業聯合牽頭搭建面向製造業特色領域的工業雲平臺,彙集工具庫、模型庫、知識庫等資源,提供工業專用軟體、工業資料分析、線上虛擬模擬、協同研發設計等類型的雲服務,促進製造業企業加快基於雲計算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協同創新、個性化定制等業務形態,培育“雲製造”模式,提升製造業快捷化、服務化、智慧化水準,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支援鋼鐵、汽車、輕工等製造業重點領域行業協會與專業機構、骨幹雲計算企業合作建設行業雲平臺,促進各類資訊系統向雲平臺遷移,豐富專業雲服務內容,推進雲計算在製造業細分行業的應用,提高行業發展水準和管理水準。

協同推進政務雲應用。推進基於雲計算的政務資訊化建設模式,鼓勵地方主管部門加大利用雲計算服務的力度,應用雲計算整合改造現有電子政務資訊系統,提高政府運行效率。積極發展安全可靠雲計算解決方案,在重要資訊系統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探索利用雲計算系統架構和模式彌補軟硬體單品性能不足,推動實現安全可靠軟硬體產品規模化應用。

支持基於雲計算的創新創業。深入推進大企業“雙創”,鼓勵和支援利用雲計算發展創業創新平臺,通過建立開放平臺、設立創投基金、提供創業指導等形式,推動線上線下資源聚集,帶動中小企業的協同創新。通過舉辦創客大賽等形式,支援中小企業、個人開發者基於雲計算平臺,開展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業務的研發和產業化,培育一批基於雲計算的平臺經濟、分享經濟等新興業態,進一步拓寬雲計算應用範疇。

(四)安全保障行動

完善雲計算網路安全保障制度。貫徹落實《網路安全法》相關規定,推動建立健全雲計算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加強雲計算網路安全防護管理,落實公有雲服務安全防護和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建設要求,完善雲計算服務網路安全防護標準。加大公有雲服務定級備案、安全評估等工作力度,開展公有雲服務網路安全防護檢查工作,督促指導雲服務企業切實落實網路與資訊安全責任,促進安全防護手段落實和能力提升。逐步建立雲安全評估認證體系。

推動雲計算網路安全技術發展。針對虛擬機器逃逸、多租戶資料保護等雲計算環境下產生的新型安全問題,著力突破雲計算平臺的關鍵核心安全技術,強化雲計算環境下的安全風險應對。引導企業加大投入,推動雲計算環境下網路與邊界類、終端與數位內容類別、管理類等安全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及產業應用,加快雲計算專業化安全服務隊伍建設。

推動雲計算安全服務產業發展。支援企業和協力廠商機構創新雲安全服務模式,推動建設基於雲計算和大資料的網路安全態勢感知預警平臺,實現對各類安全事件的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置。持續面向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安全企業開展雲計算安全領域的網路安全試點示範工作,推動企業加大新興領域的研發,促進先進技術和經驗的推廣應用。

(五)環境優化行動

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升級。落實《“寬頻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引導基礎電信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加快網路升級改造,引導建成一批全光網省、市,推動寬頻接入光纖化進程,實施共建共用,進一步提升光纖寬頻網路承載能力。推動互聯網骨幹網路建設,擴容骨幹直聯點頻寬,持續優化網路結構。

完善雲計算市場監管措施。進一步明確雲計算相關業務的監管要求,依法做好互聯網資料中心(IDC)、互聯網資源協作服務等相關業務經營許可審批和事中事後監管工作。加快出臺規範雲服務市場經營行為的管理要求,規範市場秩序,促進雲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落實資料中心佈局指導意見。進一步推動落實《關於資料中心建設佈局的指導意見》,在供給側提升能力,通過開展示範等方式,樹立高水準標杆,引導對標差距,提升資料中心利用率和建設應用水準;在需求側引導對接,通過編制發展指引,對國內資料中心按照容量能力、服務覆蓋地區、適宜業務類型等要素進行分類,指導用戶按照需求合理選擇使用資料中心資源,推動跨區域資源分享。

四、保障措施

(一)優化投資融資環境

推動政策性銀行、產業投資機構和擔保機構加大對雲計算企業的支援力度,推出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加大授信支援力度,簡化辦理流程和手續,支援雲計算企業發展。借鑒首台套保險模式,探索利用保險加快重要資訊系統向雲計算平臺遷移。支援雲計算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開展並購、拓展市場,加快做大做強步伐。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依託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快培養引進一批高端、複合型雲計算人才。鼓勵部屬高校加強雲計算相關學科建設,結合產業發展,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推廣在校生實訓制度,促進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匹配。支援企業與高校聯合開展在職人員培訓,建立一批人才實訓基地,加快培育成熟的雲計算人才隊伍。

(三)加強產業品牌打造

支持雲計算領域產業聯盟等行業組織創新發展,組織開展雲計算相關技術創新活動、展示體驗活動、應用促進活動,打造國內外知名的產業發展平臺。加大對優秀雲計算企業、產品、服務、平臺、應用案例的總結宣傳力度,提高我國雲計算品牌的知名度。加強對優秀雲計算產業示範基地、行業組織的推廣,激發各界推動雲計算發展的積極性。

(四)推進國際交流合作

利用中德、中歐、中日韓等國際合作機制,加快建立和完善雲計算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平臺。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實施,逐步建立以專業化、市場化為導向的海外市場服務體系,支援骨幹雲計算企業在海外進行佈局,設立海外研發中心、銷售網路,拓寬海外市場管道,開展跨國並購等業務,提高國際市場拓展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