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方硯石雕出詩書畫印 作品被比爾·蓋茨收藏

壽光小夥齊增升自製硯臺近三百方, 作品被比爾·蓋茨收藏

“80後”壽光小夥齊增升自學制硯7年, 成為圈內頗有名氣的制硯師, 他製作的硯臺先後被潘基文、比爾·蓋茨收藏。 對於齊增升而言, 硯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一脈, 他希望通過硯臺文化載體, 將傳統文化傳承發揚光大。

因為一塊青州紅絲石, 與硯雕藝術結下緣

近日, 記者見到了齊增升, 只見他眉清目秀、外表帥氣。 齊增升接觸硯雕的時間不算長, 而成名卻較早, 這讓人不得不承認, 他對硯雕有特殊的天賦。 1986年, 齊增升出生在一個書香之家, 受家庭環境影響,

他自幼愛讀詩書, 癡迷于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學習和探究。 “這也是我後來接觸硯雕藝術後不能自拔的原因。 ”齊增升笑著對記者說。

當被問及何時與硯雕結緣時, 齊增升給記者講述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齊增升的很多朋友知道他平時喜歡寫寫畫畫, 整天與筆墨紙硯打交道, 2010年前後一位朋友從青州帶來了一塊紅絲石送給他。 “在古代, 紅絲石是製作硯臺的一種材料。 ”齊增升頓時對這塊紅絲石產生了興趣,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 他用篆刻刀刻了一方硯臺, 硯雕生涯中的第一件作品就這樣誕生了。

硯雕完成後, 齊增升拿給朋友賞玩, 沒想到第一次雕刻硯臺就得到了朋友們的一致好評。 “朋友的稱讚和鼓勵大大激發了我對這種藝術形式的興趣。

”齊增升回想起當時的場景, 一切歷歷在目。 就是從一塊小小的紅絲石開始, 齊增升踏入了硯雕藝術的大門, 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 開始鑽研學習這項傳統藝術。

尋求創新, 邊研習硯雕藝術邊學傳統文化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在齊增升的學藝生涯中, 令他感觸最深的是, 硯雕製作可不像看著那樣簡單。 “一開始做硯時, 最難的是對硯本身缺乏深刻認識, 概念很模糊。 ”回憶自己剛開始學習硯雕的時光, 齊增升說, 那時他只知道在雕工上下功夫, 而忽略了“硯之為硯”的制硯理念。 面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困難, 齊增升從未想過放棄, 他不斷向各位前輩請教、與硯界同行進行交流, 不斷加深對硯的深層次認識。

與硯雕結緣後, 齊增升發現硯雕是一門綜合藝術, 詩、書、畫、印、刻等都囊括在內, 在創作過程中總感覺自己之前所積累的知識遠不夠用。 另外, 在資源方面品種多樣, 各有特點, 也是讓他沉迷於硯雕的原因。 “硯雕做起來相當有挑戰性, 可以充分體會到創作的樂趣, 並且這是一個不斷學習, 創作, 再學習的過程。 ”齊增升說。

齊增升的硯雕創作從青州紅絲硯入手, 逐步拓展至魯硯的其他硯種及端硯、歙硯等, 並且一直致力於強調作品的原創性和時代感。 在研習硯雕藝術的同時, 齊增升堅持讀詩書, 研習中國傳統文化。 為了使硯雕有所創新發展, 他忙裡偷閒, 一邊學習古詩詞、傳統書畫, 一邊設計圖案、精心雕刻,

讓自己在創作時能夠得心應手。

制硯近300方, 作品被潘基文等名人收藏

寒來暑往, 經過7年的自學與堅持, 齊增升已自製硯臺近300方。 30歲前, 齊增升已在全國各地的硯雕比賽中拿下了數個獎項, 他的作品受到不少人的喜愛。 2014年, 他製作的《天地和同硯》被潘基文收藏;2017年5月, 他製作的《上善若水硯》作為貴重禮物, 贈予比爾·蓋茨收藏。 提起《上善若水硯》, 齊增升表示, 這是他用紅絲石做的一方硯, 圖案呈水浪形狀。 “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上善若水’, 比爾·蓋茨熱衷於做慈善, 於是我製作了這麼一方硯。 ”齊增升說。

“在我看來, 一方好的硯臺首先要有好的石質。 其次是立意, 立意高遠的作品如同一個人擁有高尚品格, 是值得別人尊重的。 再次是雕工,

好立意、好思想最終要通過雕工體現出來。 另外, 還要有用, 硯臺之所以被創造出來, 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它具有實用功能。 儘管在當代其功能已經淡化, 但實用才是一方硯臺是否為硯的標誌。 ”齊增升表示, 這四點除了“質”是硯雕者們無法改變的因素外, 另外幾點水準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一方硯臺作品價值的高低。

潛心研究雕刻之余, 齊增升經常自我反思。 他告訴記者, 有一次他翻出了當年初學硯雕時的練刀之作, 雖然手法有些生硬和稚嫩, 卻是用心之作, 現在看來反而有些古雅率真。 後來學得多了, 懂得多了, 反而感覺自己的作品多了些“取巧”, 少了些“本真”, 他以此自勉, 以求不忘初心。

醉心硯雕藝術難以自拔, 志在傳承硯文化

在當今充斥金錢與物欲的社會,致力於硯雕創作的齊增升一直在為“硯”做事,甘做“硯”事,沉醉和癡迷于硯文化中,渾然忘我。齊增升表示,硯雕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客觀來說隨著時代的發展,硯的實用功能已逐步退化,已經從古代的實用器轉變為收藏品,當代人對硯的需求與古人有了很大差異。“我認為當代硯雕創作關鍵的一點是,我們既要保持傳統硯雕中‘以用為上’的制硯理念,又要結合當代審美觀,創作出符合當代人審美需求的作品。”齊增升說。

作為一名年輕的硯雕師,齊增升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硯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一脈,理應得到當今文化、藝術界的推廣和弘揚,我們作為硯界的一分子,更應竭盡全力推動硯文化發展。”對於已經將弘揚硯文化作為終身事業的齊增升來說,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融會貫通,入古出今,用自己所學為硯文化的發展盡一份力量,將硯雕藝術傳承發揚光大。 本報記者 隋煒鳳

在當今充斥金錢與物欲的社會,致力於硯雕創作的齊增升一直在為“硯”做事,甘做“硯”事,沉醉和癡迷于硯文化中,渾然忘我。齊增升表示,硯雕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客觀來說隨著時代的發展,硯的實用功能已逐步退化,已經從古代的實用器轉變為收藏品,當代人對硯的需求與古人有了很大差異。“我認為當代硯雕創作關鍵的一點是,我們既要保持傳統硯雕中‘以用為上’的制硯理念,又要結合當代審美觀,創作出符合當代人審美需求的作品。”齊增升說。

作為一名年輕的硯雕師,齊增升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硯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一脈,理應得到當今文化、藝術界的推廣和弘揚,我們作為硯界的一分子,更應竭盡全力推動硯文化發展。”對於已經將弘揚硯文化作為終身事業的齊增升來說,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融會貫通,入古出今,用自己所學為硯文化的發展盡一份力量,將硯雕藝術傳承發揚光大。 本報記者 隋煒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