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堪比于成龍,膠東進士孫遇為官三留任

于成龍是天下第一廉吏, 名垂青史。 膠東福山曾出過一位堪比于成龍的名吏一一孫遇。 明代在安徽徽州府當知府, 朝廷三次調任他職, 百姓三次聯名乞求留任, 在歷史上寫下厚重一筆。

孫遇(西元1404-1483年), 字際時, 福山塗山社兩甲莊村人。 “生有異才”, 11歲時, 見官府告示, 朗朗成誦;另作絕句二首, 縣吏倍加讚賞, 推薦入縣學讀書。 以品學俱優, 補為弟子生員(秀才)。 宣德十年(西元1435年), 31歲的孫遇參加山東鄉試, 中第五名舉人。 次年入京會試, 以二甲第二十五名連捷進士, 授戶部主事(官正七品)。 他恪盡職守, 一塵不染。 正統九年(西元1444年), 被內閣首輔大臣楊溥推薦, 皇帝朱祁鎮甚為賞識, 放外任安徽徽州知府(官正五品)。

徽州地處皖南, 素以“徽墨”、“徽學”、“徽商”著稱於世。 孫遇到任伊始, 即微服私訪, 瞭解民情, 洞察時弊。 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況後, 根據百姓呼聲, 改革維新, 把縣鄉多餘的官田酌情分給無地農戶, 合理調節田賦徭役, 深入調查取證, 多年積案一一審結……一時徽州士民譽他為“青天父母官”。

正統十四年(西元1449年), 孫父病逝, 按制應回故里守孝三年。 然而徽州地方屬官及百姓聞之, 聯名呈上懇留“奪情”(舊時官制, 理應回籍守孝的官員因特殊情況,

可依准不穿官服在原職地辦差(公), 不參加吉事(禮), 稱“奪情”), 得到朝廷批准。 孫遇匆匆趕回福山辦完喪事, 迅即日夜兼程, 返徽州府理事。

景泰五年(西元1454年), 徽州大災, 發生三縣災民哄搶官倉事件。 面對如此嚴峻局面, 孫遇以其卓著的膽識,

沉著應對:一方面向上表示不同意安徽巡撫派兵鎮壓, 以防激化衝突, 事態擴大;另一方面, 親自到城邑、鄉下說服富家大戶借糧, 並呈請朝廷調糧賑災, 同時組織督導百姓生產自救, 終使百姓平穩度過難關。 在這一年, 孫母又不幸病故。 徽州人士仍聯名乞留“奪情” 續任, 朝廷准求。 此次留任期滿後, 因政績有口皆碑, 孫遇依例應易地升遷。 但徽州市民實在捨不得這位心系眾生的好官離去, 第三次呈上懇留, 獲准, 孫遇官位由正四品升為正三品。

天順八年(西元1464年), 朝廷任命孫遇擢升為江西右布政使(負責一省民政事務官員)。 徽州士民怕誤其前程, 不再強留, 感念他20年造福徽州的恩德, 詩以頌之:治郡謙能漢吏同, 群黎到處樂時壅。

陽回寒穀春生物, 清徽黃堂月在空。 瑞麥兩岐歌善政, 甘棠千載藹遺風。 如今榮滿留無計, 似向金門借寇公。 把他比作漢代賢臣黃霸、寇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