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自己留一方獨處的空間邊界,究竟有多重要?

文/菲爺

元旦假期的最後一天, 跟鄰居約著第三天繼續一起遛娃。 不過, 和前兩天我單槍匹馬搞掂24小時全天娃的吃喝玩樂不同的是, 這一天, 我讓娃爸和鄰居單獨帶娃去華農的樹木林裡遊玩, 而我, 則獨自留在車裡碼字。

窗外是南國冬日溫暖明朗的陽光, 從一片翠綠嫣紅的的羊蹄甲樹木間灑下來, 我在斑駁的光影裡, 清涼的微風中, 一個人一邊聽著音樂一邊碼字, 這樣的時刻何其美好珍貴!

想拼命逃開老公孩子, 只想一個人靜靜待著, 這樣的感覺你也會有嗎?

1

就在不久前的聖誕生日, 娃爸問我想要什麼禮物, 想去什麼地方晚餐, 我說我好像也沒什麼特別想要的, 就只有一個要求:不帶娃不帶媽, 給我一頓單獨的、清淨的晚餐。

因為生日的特權, 娃爸這一回答應了我。 於是挑了一家有情調的西餐廳, 我自己也盛裝打扮, 提前吹好了頭髮, 火紅的魚尾裙配上大紅唇和小紅鞋,

提前到了餐廳, 一邊開電腦幹活一邊等M到來。

這一餐我很享受, 仔細品嘗了每一道菜品的味道, 餐後在附近的廣場逛逛, 挑了一對華麗的耳環當做禮物, 也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 這樣一個“美好而體面”的夜晚, 只因一個前提:沒把娃帶在身邊。

其實就在此不久之前的另一個節日, 我們全家也來了這家餐廳吃飯, 但卻完全是另一番場景:

吃飯時間到了, 娃不肯乖乖坐在BB凳上, 非要躺在沙發上蠕動;上菜了娃奶奶也不肯好好吃飯, 非要先追著娃喂飽;娃吃意粉的時候不肯用叉勺, 非要用手抓著吃……

然後伴隨著爸爸的呵斥、奶奶的絮叨和娃的哭嚎, 整個一番雞飛狗跳, 最後還得我收拾所有殘局:安撫哭鬧的娃,

按他們的飯量要求喂完一頓艱難的飯……

用兩個字形容這樣本應是儀式感的一餐飯就是:糟心!

2

這樣的“冰火兩重天”的境遇,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上演, 在旅行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記得早兩年灣灣剛斷奶後的一個月, 我就迫不及待地來了一場“不帶老公不帶娃”的旅行,

和在網上約的4個女生, 一起前往清邁。

四個都是已婚已育的女生, 一見面就開始吐槽老公吐槽帶娃簡直不要太投緣!在清邁一路的旅程中, 各種嘻嘻哈哈, 各種吃吃喝喝, 各種拍拍拍, 在鄉間小路騎著小摩托, 在山頂花園喝著下午茶, 在游泳池穿著比基尼, 簡直不要太爽!

而回想今年帶娃前往的新加坡旅行, 一到當地就趕上娃拉肚子, 然後就進入了每天下午5點鐘才能從酒店出門的節奏:早餐磨磨蹭蹭到11點, 午餐後要睡個午覺, 睡醒了差不多就5點了;

更不要說旅行過程中, 娃不肯走路要抱累個半死;娃一說要上廁所就立刻心急火燎到處找廁所;每頓飯都在發愁不知道娃到底肯吃什麼,

然後餵飯要喂上一個多小時……

從那一遭回來之後, 我深感帶娃旅行完全就是中產階級的自我欺騙, 什麼“帶你看遍大千世界”“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去旅行”, 都是大人戲精上身, 在娃眼裡跟出門走兩條街去個廣場或公園, 區別不大!

但是對大人來說, 一種是放飛自我、享受生活;一種是換個地方遛娃, 累到吐血;不帶娃與帶娃, 簡直是天壤之別!

3

我經常跟身邊90後的單身小妹妹們說起,儘管“結婚生子”通常放在一起來說,但事實上,“結婚”對一個女人生活狀態的影響並不大。

下班後想回家就回家,想出去蒲就出去蒲;假期想外出就外出,想窩在家裡追劇就追劇;想獨自旅行就獨自旅行,甚至我還外派至香港工作了幾年,大部分狀態下,和單身時候的狀態,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但是一旦生了孩子,那真的是天翻地覆的!

以上所有的“想XX就XX”全部不成立!

甚至哪怕是病痛在身,也不得不強打精神,伺候娃一日三餐,洗澡哄睡到最後;整個人生完完全全演變成立“上班辛苦工作+下班辛苦帶娃”全年無休連軸轉的苦逼無限迴圈。

以及很多職場女性,為了家裡有人手幫著照顧孩子,不得不接受少年時代被自己鄙視一萬遍的“和公婆同住的生活。”

而直男癌老公們經常在一家人出去吃飯的時候洋溢著心滿意足的自得感:”一家人齊齊整整的,這難道不是最幸福的事嗎?“

而他們身邊那個看起來“事業有成、兒女雙全“,該是過著美滿幸福生活的女人,心裡卻有一種無法訴說的抑鬱和痛苦。

對於這些從年少時就獨自闖蕩他鄉求學求職,從前常常習慣一個人生活、一個人旅行的女人來說,如今看起來”圓滿“的婚姻生活,在許多時候,頗像個無形的牢籠。

最可怕的還是,家人還往往會覺得你這樣的痛苦,完全是作,矯情,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以至於,很多時候,我都會YY,等我賺夠了足夠的錢,能獨自撫養孩子的錢,就離個婚,然後就能弄個自己住的單身公寓,除了床,書桌,衣櫃,書櫃,堅決不要多餘的東西,家裡的一切都井井有條一塵不染,擁有所有安靜獨處的時間……這樣的YY就像春藥一樣,讓人心馳神往。

被男人和孩子逼迫得越緊的時候,這樣的念頭就越強烈。而但凡有一絲釋放的空間,都會很快從這樣的YY回到現實生活,繼續低眉順眼圍著孩子打仗般地忙忙忙。

4

知乎上被廣為引用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把人停在車庫之後,總會發一會兒呆才打開車門?”

最經典的那個回答是“因為打開車門,你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之主,是敬崗愛業的好員工,是背負這所有壓力的城市人,而只有在這一刻,你才是你自己,能有一點時間和自己獨處。“

其實這完全是一個男性版本的答案:回到家也不趕著上樓去帶孩子,刷刷票圈玩玩遊戲,還有開車門前要謹慎地刪掉微信裡曖昧的騷聊記錄……

但女人是不一樣的,明知道推開車門,就立刻從精緻時尚的職場女性切換到蓬頭垢面黃臉婆模式,給娃餵飯洗澡學英文講繪本哄睡連軸轉到深夜比娃先趴下,但還是會迫不及待地推開車門,快步上樓,第一時間去抱抱那個一天不見的小寶貝,唯恐自己給孩子的親密陪伴不夠多,對孩子智力啟蒙做得不夠好。

在”照顧孩子”和“擁有自我的邊界”的選擇之間,女人的自我捆綁和愧疚感天然的就會比男人嚴重。

桑德伯格在《LEAN IN》這本書裡就講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一個小女孩對她的媽媽說,“我最喜歡的小男孩說他長大了相當宇航員,可是我也想當宇航員,那可怎麼辦呢?”媽媽說:“你們都想當宇航員,這有什麼問題嗎?”小女孩回答說:“可是,我們都當宇航員的話,那將來誰來照顧我們的孩子呢?”

正是因為如此,所謂“擁有自我邊界”這回事,男人經常可以就在娃眼皮底下“旁若無娃”地玩手機,或者一回到家就迅速溜進書房反鎖房門,任憑娃在門口捶門喊叫,但大部分女人不行,想要“擁有自我邊界”,必須強制隔離。例如只能在遠離家的辦公室工作,鄭重要求一頓不帶娃的晚餐,在不帶娃的旅行中尋找樂趣。

所以我已經不止一次地在文章裡鼓吹“自由日”這樣的制度——在每週的某一個固定日期留給自己,可以去和朋友約飯、或者學吉他、或者跑個十公里,甚至每年留一次自己一個人獨自的旅行……

作為一個妻子和母親,你總需要有一些空間,能夠逃離老公和孩子,留給自己,這完全是正當的。

因為在一個人漫長的一生中,陪伴她最久的既不是父母,也不是伴侶,更不是孩子,而是那個,每時每刻都相處的自己。

The end

作者簡介:辣媽菲也(spicymom2014),從神經大條、沒心沒肺的文藝青年,變身三頭六臂、金光閃閃的媽媽;從通信業世界500強海外骨幹,變身回國女性創業者;從科學育兒、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窺婚姻、女性覺醒;願我像一個人格鮮明的閨蜜,一路陪伴你左右。

3

我經常跟身邊90後的單身小妹妹們說起,儘管“結婚生子”通常放在一起來說,但事實上,“結婚”對一個女人生活狀態的影響並不大。

下班後想回家就回家,想出去蒲就出去蒲;假期想外出就外出,想窩在家裡追劇就追劇;想獨自旅行就獨自旅行,甚至我還外派至香港工作了幾年,大部分狀態下,和單身時候的狀態,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但是一旦生了孩子,那真的是天翻地覆的!

以上所有的“想XX就XX”全部不成立!

甚至哪怕是病痛在身,也不得不強打精神,伺候娃一日三餐,洗澡哄睡到最後;整個人生完完全全演變成立“上班辛苦工作+下班辛苦帶娃”全年無休連軸轉的苦逼無限迴圈。

以及很多職場女性,為了家裡有人手幫著照顧孩子,不得不接受少年時代被自己鄙視一萬遍的“和公婆同住的生活。”

而直男癌老公們經常在一家人出去吃飯的時候洋溢著心滿意足的自得感:”一家人齊齊整整的,這難道不是最幸福的事嗎?“

而他們身邊那個看起來“事業有成、兒女雙全“,該是過著美滿幸福生活的女人,心裡卻有一種無法訴說的抑鬱和痛苦。

對於這些從年少時就獨自闖蕩他鄉求學求職,從前常常習慣一個人生活、一個人旅行的女人來說,如今看起來”圓滿“的婚姻生活,在許多時候,頗像個無形的牢籠。

最可怕的還是,家人還往往會覺得你這樣的痛苦,完全是作,矯情,是為賦新詞強說愁。

以至於,很多時候,我都會YY,等我賺夠了足夠的錢,能獨自撫養孩子的錢,就離個婚,然後就能弄個自己住的單身公寓,除了床,書桌,衣櫃,書櫃,堅決不要多餘的東西,家裡的一切都井井有條一塵不染,擁有所有安靜獨處的時間……這樣的YY就像春藥一樣,讓人心馳神往。

被男人和孩子逼迫得越緊的時候,這樣的念頭就越強烈。而但凡有一絲釋放的空間,都會很快從這樣的YY回到現實生活,繼續低眉順眼圍著孩子打仗般地忙忙忙。

4

知乎上被廣為引用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把人停在車庫之後,總會發一會兒呆才打開車門?”

最經典的那個回答是“因為打開車門,你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之主,是敬崗愛業的好員工,是背負這所有壓力的城市人,而只有在這一刻,你才是你自己,能有一點時間和自己獨處。“

其實這完全是一個男性版本的答案:回到家也不趕著上樓去帶孩子,刷刷票圈玩玩遊戲,還有開車門前要謹慎地刪掉微信裡曖昧的騷聊記錄……

但女人是不一樣的,明知道推開車門,就立刻從精緻時尚的職場女性切換到蓬頭垢面黃臉婆模式,給娃餵飯洗澡學英文講繪本哄睡連軸轉到深夜比娃先趴下,但還是會迫不及待地推開車門,快步上樓,第一時間去抱抱那個一天不見的小寶貝,唯恐自己給孩子的親密陪伴不夠多,對孩子智力啟蒙做得不夠好。

在”照顧孩子”和“擁有自我的邊界”的選擇之間,女人的自我捆綁和愧疚感天然的就會比男人嚴重。

桑德伯格在《LEAN IN》這本書裡就講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一個小女孩對她的媽媽說,“我最喜歡的小男孩說他長大了相當宇航員,可是我也想當宇航員,那可怎麼辦呢?”媽媽說:“你們都想當宇航員,這有什麼問題嗎?”小女孩回答說:“可是,我們都當宇航員的話,那將來誰來照顧我們的孩子呢?”

正是因為如此,所謂“擁有自我邊界”這回事,男人經常可以就在娃眼皮底下“旁若無娃”地玩手機,或者一回到家就迅速溜進書房反鎖房門,任憑娃在門口捶門喊叫,但大部分女人不行,想要“擁有自我邊界”,必須強制隔離。例如只能在遠離家的辦公室工作,鄭重要求一頓不帶娃的晚餐,在不帶娃的旅行中尋找樂趣。

所以我已經不止一次地在文章裡鼓吹“自由日”這樣的制度——在每週的某一個固定日期留給自己,可以去和朋友約飯、或者學吉他、或者跑個十公里,甚至每年留一次自己一個人獨自的旅行……

作為一個妻子和母親,你總需要有一些空間,能夠逃離老公和孩子,留給自己,這完全是正當的。

因為在一個人漫長的一生中,陪伴她最久的既不是父母,也不是伴侶,更不是孩子,而是那個,每時每刻都相處的自己。

The end

作者簡介:辣媽菲也(spicymom2014),從神經大條、沒心沒肺的文藝青年,變身三頭六臂、金光閃閃的媽媽;從通信業世界500強海外骨幹,變身回國女性創業者;從科學育兒、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窺婚姻、女性覺醒;願我像一個人格鮮明的閨蜜,一路陪伴你左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