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51歲返鄉再創業 種菜一年淨賺30萬元

51歲的臧錫友, 2012年, 決定回鄉種果樹再創業, 沒曾想, 零星間種的蔬菜, 倒成為他收入的主心骨, 一年淨賺30萬元。 近日, 記者來到他位於江北區五寶鎮新三村的蔬菜基地, 一探究竟。

當記者走進蔬菜基地見到他時, 他正一頭紮進菜地, 嫺熟地采著各種青菜, 絲毫沒察覺到有人到來。

“其實種菜並不是我的初衷, 只是誤打誤撞, 不經意間摸索出一條種菜生意經。 ”望著山坡上綠油油的蔬菜, 臧錫友長舒一口氣。

臧錫友祖祖輩輩都是以種田為生, 他和村裡其他年輕人一樣, 成年後隨即離開家鄉到主城打工, 做石材工作,

這一干就是25年, “累不說, 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 ”

2012年底他辭職, 拿著半輩子打工攢下的16萬元, 回到村裡把自家的土地開墾出來, 加之從村裡流轉來15畝地, 建起近22畝的水果園。 不久, 他從璧山、湖北引進了6個葡萄品種, 從廣西、廣東購進4000株火龍果樹, 還從璧山買來2萬株無花果。

2014年, 8畝葡萄樹產量不足4000斤, 收入近2萬元, 扣除成本利潤不足萬元;2016年, 4畝火龍果樹開始掛果, 收入不到8000元;10畝無花果雖連年產果, 可產量始終維持在1000斤左右, 沒見增長。

令他慶倖的是, 這幾年靠地裡的蔬菜, 每年給他帶來了30余萬元的收益。

對比栽果樹和種蔬菜效益的差距後, 臧錫友思量再三, 最後還是選擇放棄“果園夢”, 將種植重心放在蔬菜上。

他四處尋找種植專家“拜師學藝”。

在銷售方面, 他不再是“掃街式”探訪, 而是縮短春季蔬菜的上市時間, 為此他投資了20萬元, 興建起21個蔬菜大棚。

為了進一步打開市場, 去年, 他還建立了微信公眾號、QQ等進行網路銷售。 截至目前, 與臧錫友長期保持聯繫的網路商販、餐館有10多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