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火電技術終於登上領獎臺!超低排放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2018年1月8日, 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以表彰為我國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經學科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會和獎勵委員會三級評審,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共評選出271個專案和9名科技專家。 包括: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南京理工大學王澤山院士,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預防控制所侯雲德院士

國家自然科學獎35項:一等獎2項, 二等獎33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一等獎4項, 二等獎62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0項:特等獎3項, 一等獎21項(含創新團隊3項),

二等獎146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7人

 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專案詳細情況

央視網消息:隨著人們對空氣污染關注的提升, 昔日被稱為“黑色黃金”的煤炭, 似乎已經成了“污染罪魁”, 而燃煤污染物超低排放技術, 依然是亟待突破的國際性難題。 今天(8日), 浙江大學與浙能集團等合作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專案因破解了燃“煤”之急, 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它有望全面提升我國燃煤污染治理技術和裝備水準, 推動國家超低排放戰略實施。

歷經近20年自主創新研發, 燃煤煙氣在短短的幾十秒內, 就能“跑完”這套超低排放系統, 過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汞、三氧化硫5種污染物會被過濾掉,

監測到的污染物排放濃度低於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限值。 這得益于專案所發明的溫—濕系統調控多場強化顆粒物/SO3脫除技術, 以及多污染物高效協同脫除超低排放系統等多項突破。

項目第一完成人 浙江大學教授 高翔:國家有重大的需求, 我們國家的能源體系以煤為主, 是我們國家在短時間內改變不了的, 怎麼樣把煤做(利用)得更清潔、更高效、更乾淨, 實際上是我們一直奮鬥的目標。

項目組介紹, 燃煤排放的氮氧化物、顆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容易造成灰霾。 雖然我國已解決了燃煤機組二氧化硫的高效控制, 但成分複雜的煤質和負荷適應性強的污染物低成本、超低排放技術,

對破解我國燃煤污染的挑戰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第一完成人 浙江大學教授 高翔:最早包括我們的脫硫裝置是從國外引進的, 當時我們兩台125(MW)機組, 就是4.5個億的投資。 我們通過自己研發技術, 我們的污染物排放還更低, 是五項污染物,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汞, 甚至三氧化硫, 我們的成本(1000MW機組)也只有2個億不到。

燃煤污染物排放量、投資成本雙雙成倍降低, 與長達近20年的自主研發密切相關。 這個項目的發端, 源于岑可法院士敢為人先的抉擇。

專案第六完成人 浙江大學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 岑可法:我去蘇聯留學時候是自己所選的方向, 假如大家都不搞方向, 中國是發展不起來的。 當時這個學科剛剛新建,

我想要搞這件事情, 從比較差搞起來才有味道。 當時指導我們導師是很有名的一個科學家, 聽了我的講話以後他非常驚奇, 只有你個人選了這個專業, 他說我非常贊同。

今天, 這一技術發明突破, 不僅僅是實驗室裡的好科研, 還是走進實際應用的好成果, 比如, 浙能嘉興嘉華電廠實現了1000MW燃煤機組煙氣多污染物超低排放, 監測資料表明, 污染物排放濃度顯著低於排放限值, 其中, 氮氧化物可從標準規定的100(mg/Nm3)毫克每標準立方米降低為26毫克每標準立方米;顆粒物可從20降低為0.43;二氧化硫可從50降低為10。 同時, 其它規模應用在全國多地鋪開。

項目第一完成人 浙江大學教授 高翔:全世界碰到煤, 都覺得這個煤電廠污染很嚴重,

我們煤電也可以做得很乾淨、很清潔的, 實際上我們提出了中國標準、中國方案。

示範工程

☆ 嘉華電廠1000MW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示範工程

綠色發展 裝機容量超1億千瓦

通過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技術, 推動了能源行業的綠色發展。 在這項成果應用的嘉華電廠, 每小時發電量100萬度的燃煤發電機組,燃煤煙氣在短短的幾十秒內,就“跑完”了該專案組開發的超低排放系統,最終,監測到的污染物排放濃度遠低於排放限值,在200多米高的煙囪上幾乎看不到煙色,成功實現了煤炭在電廠的清潔利用。

如今,通過與企業的產學研用合作,“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成果已在全國十多個省市的1000MW、600MW、300MW等不同等級的燃煤機組及中小熱電機組上實現了規模化應用,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近三年應用本發明成果新增銷售109 .6億元。

與此同時,團隊也推進了關鍵技術裝備的標準化工作,牽頭研究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9項,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6項,推動了行業的科技進步及產業發展,支撐了國家超低排放戰略實施。項目完成人還受邀在達沃斯論壇上介紹燃煤污染治理的“中國方案”。

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應用現場

每小時發電量100萬度的燃煤發電機組,燃煤煙氣在短短的幾十秒內,就“跑完”了該專案組開發的超低排放系統,最終,監測到的污染物排放濃度遠低於排放限值,在200多米高的煙囪上幾乎看不到煙色,成功實現了煤炭在電廠的清潔利用。

如今,通過與企業的產學研用合作,“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成果已在全國十多個省市的1000MW、600MW、300MW等不同等級的燃煤機組及中小熱電機組上實現了規模化應用,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億千瓦,近三年應用本發明成果新增銷售109 .6億元。

與此同時,團隊也推進了關鍵技術裝備的標準化工作,牽頭研究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9項,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6項,推動了行業的科技進步及產業發展,支撐了國家超低排放戰略實施。項目完成人還受邀在達沃斯論壇上介紹燃煤污染治理的“中國方案”。

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應用現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