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家川弘揚塞罕壩精神,林業生態展畫卷

在張家川縣關山林場秦家原管護點, 26年時光都在圍繞著這片林區的護林員田楊森,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幾萬畝的山林。 田楊森說:“幹我們這份工作,真的沒有時間回家,只能是家人上山來探望。

以前林區條件艱苦,沒有通訊設備,那時候妻子生孩子都沒法通知我,還是三四天之後我才知道。 ”

作為護林員, 田楊森和許許多多的同行們與風雪為伴, 用青春和汗水築起這片綠洲,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堅守, 才有了張家川縣鬱鬱蔥蔥的森林、漫山遍野的綠色。

俯瞰秦家原管護站,如坐落在莽莽林海中的一座孤島

今年以來, 張家川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和視察甘肅時“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 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 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生態文明理念, 不斷完善生態文明發展思路, 立足構築生態安全屏障和大地增綠農民增收兩大目標, 細化工作措施, 加快國土綠化步伐, 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管護, 著力深化林業改革, 持續助推精准扶貧, 林業生態建設取得喜人成績。

植樹造林, 綠化步伐加快。 去年, 在新增天然林保護、造林補貼、“三北”五期、森林植被恢復、公路面山綠化生態工程造林面積10931畝基礎上, 在關山、馬鹿兩國有林場實施天保工程森林撫育、封山育林13000畝, 精心打造包括橋溝梁至邵灣新修建公路、胡川至張棉、張川至恭門二級公路和鄉村綠色通道333.9公里,

組織縣直機關單位2800余名幹部職工開展了莊天二級公路沿線兩側面山綠化1105畝, 義務植樹20.2萬株, 指導各鄉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推進荒山、道路、村莊和“四旁”綠化5000畝, 栽植各類苗木87.6萬株, 參與人數20.8萬人(次), 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89%。

張家川縣關山林場管護面積40多萬畝,12個管護站數十名護林員,無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始終守護著這裡的每棵樹、每片林。 護林員日常最重要的工作是巡山,主要承擔包括防火患、防病蟲、防盜伐、防盜獵、防盜挖、防偷運、防占地、防破壞在內的“八防”職責,每個護林員每天都要巡查自己管護的區域,認真填寫巡山日誌。

護林員高曉軍說:“以前以防盜伐為主,如今盜伐的基本上沒了,但自駕遊的多了,遊客越來越多,護林防火任務就更重了。 ”

保護森林,守望青山綠水。塞罕壩的成功,從根本上講是理念的成功。面對轉型升級、節能減排、治理污染、修復生態的繁重任務,張家川尤其需要讓綠色發展理念在黨員幹部心中深深紮根,凝聚發展共識,保持戰略定力。在深刻汲取祁連山保護區生態問題經驗教訓中,張家川縣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于林業工作全過程,嚴厲打擊毀林開墾、非法佔用林地等涉林違法犯罪行為,處罰少批多占違規企業1家,督促栽植各類樹木3萬多株;開展“利劍行動”嚴厲查處破壞林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案件86起,其中涉林刑事案件6起,治安案件5起,林業行政案件75起;開展了楊柳樹爛皮病、松材線蟲、落葉松球蚜等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防控力度,確保了“四率”指標全面達標;依法查處違法運輸野生動物案件1起,處理違法人員2人,報批野生珍稀動植物經營加工5家,實地監測疫源疫病4處;完成全縣古樹名木普查工作,制定了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實施方案,堅決制止移植天然大樹進城,全面落實古樹名木管理和養護責任。

護林員查英龍說,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加大林區基礎設施投入,能有效解決基層林業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今年,按照中央下達的國有林場改革任務,張家川縣林場結合實際,堅持以人為本,對管護網站飲水、供電、管護網站改造建設。

項目開路,改善林區基礎設施。基礎條件差,設施不完善等因素嚴重制約著林區的發展。在各方努力下,先後在五星梁風電專案區修建機械圍欄6.6公里,在關山林場主要通道入口馬家溝新修建管護站1處218平方米,維修馬鹿林場馬鹿護林站158平方米,維修林區防火通道30公里。加快了林區森林防火應急道路、飲水、供電、管護網站建設,不斷改善林區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打造森林體驗教育中心1處、公路園林景觀2處,新建護林管護站1處,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全面保護,全縣生態狀況持續改善,全年完成投資1899.32萬元。

森林防火,時刻警鐘長鳴。按照“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層層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宣傳教育,修訂和完善各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加快森林防火專業隊伍、撲救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防撲火綜合能力,同時,嚴格落實林火零報告、區域聯防、24小時帶班值班等各項制度規定,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火災隱患排查,完善指揮通訊、資訊報送、火情研判等工作機制。縣、鄉兩級及森林防火成員單位切實履職盡責、靠前指揮、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構築起了嚴密的森林防火防控體系。

縣林業局局長李興奎說,去年入冬以來,全縣沒有發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災,沒有出現人員傷亡和大的財產損失,森林火災損失率未超過0.1‰,各項森林防火工作達到了預定目標。

積極林改,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培育家庭林場、林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引領農民組建合作經濟組織5個,家庭林場2個,流轉土地5000畝,推進林權流轉,促進林業適度規模經營,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圍繞保護生態、保障職工生活兩大目標,突出生態公益性改革方向,推進政事分開,建立有利於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有利於改善生態和民生、有利於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國有林場新機制。

據悉,2017年,在恭門、張棉、川王、龍山、木河、馬關6鄉鎮的16個貧困村綠化村內道路51.4公里,統籌專案資金243萬元,在龍山、恭門、張棉、川王、木河、馬關、梁山、馬鹿等8個鄉鎮的19個貧困村中實施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提高人居環境品質。

保護森林,守望青山綠水。塞罕壩的成功,從根本上講是理念的成功。面對轉型升級、節能減排、治理污染、修復生態的繁重任務,張家川尤其需要讓綠色發展理念在黨員幹部心中深深紮根,凝聚發展共識,保持戰略定力。在深刻汲取祁連山保護區生態問題經驗教訓中,張家川縣把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于林業工作全過程,嚴厲打擊毀林開墾、非法佔用林地等涉林違法犯罪行為,處罰少批多占違規企業1家,督促栽植各類樹木3萬多株;開展“利劍行動”嚴厲查處破壞林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安全案件86起,其中涉林刑事案件6起,治安案件5起,林業行政案件75起;開展了楊柳樹爛皮病、松材線蟲、落葉松球蚜等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防控力度,確保了“四率”指標全面達標;依法查處違法運輸野生動物案件1起,處理違法人員2人,報批野生珍稀動植物經營加工5家,實地監測疫源疫病4處;完成全縣古樹名木普查工作,制定了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實施方案,堅決制止移植天然大樹進城,全面落實古樹名木管理和養護責任。

護林員查英龍說,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加大林區基礎設施投入,能有效解決基層林業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今年,按照中央下達的國有林場改革任務,張家川縣林場結合實際,堅持以人為本,對管護網站飲水、供電、管護網站改造建設。

項目開路,改善林區基礎設施。基礎條件差,設施不完善等因素嚴重制約著林區的發展。在各方努力下,先後在五星梁風電專案區修建機械圍欄6.6公里,在關山林場主要通道入口馬家溝新修建管護站1處218平方米,維修馬鹿林場馬鹿護林站158平方米,維修林區防火通道30公里。加快了林區森林防火應急道路、飲水、供電、管護網站建設,不斷改善林區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打造森林體驗教育中心1處、公路園林景觀2處,新建護林管護站1處,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全面保護,全縣生態狀況持續改善,全年完成投資1899.32萬元。

森林防火,時刻警鐘長鳴。按照“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層層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突出抓好森林防火宣傳教育,修訂和完善各級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加快森林防火專業隊伍、撲救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防撲火綜合能力,同時,嚴格落實林火零報告、區域聯防、24小時帶班值班等各項制度規定,加強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火災隱患排查,完善指揮通訊、資訊報送、火情研判等工作機制。縣、鄉兩級及森林防火成員單位切實履職盡責、靠前指揮、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構築起了嚴密的森林防火防控體系。

縣林業局局長李興奎說,去年入冬以來,全縣沒有發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災,沒有出現人員傷亡和大的財產損失,森林火災損失率未超過0.1‰,各項森林防火工作達到了預定目標。

積極林改,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培育家庭林場、林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引領農民組建合作經濟組織5個,家庭林場2個,流轉土地5000畝,推進林權流轉,促進林業適度規模經營,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圍繞保護生態、保障職工生活兩大目標,突出生態公益性改革方向,推進政事分開,建立有利於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有利於改善生態和民生、有利於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國有林場新機制。

據悉,2017年,在恭門、張棉、川王、龍山、木河、馬關6鄉鎮的16個貧困村綠化村內道路51.4公里,統籌專案資金243萬元,在龍山、恭門、張棉、川王、木河、馬關、梁山、馬鹿等8個鄉鎮的19個貧困村中實施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提高人居環境品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