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施一公辭清華副校長籌建西湖大學,是尋找另一種可能|新京報快評

西湖大學如果能為中國高等教育提供一種新的可能, 能夠“小”的同時做到“世界一流”, 其意義和價值, 恐怕不亞於一個諾貝爾獎。

施一公。 圖片來自新華網

文 | 張豐

據媒體報導, 著名生物學家施一公已經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 他接受採訪時表示, 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籌建中的西湖大學。 雖然仍然擔任清華大學教授, 但他在本質上卻已經是西湖大學的人了。

正在籌備中的西湖大學, 其前身是西湖高等研究院, 2015年由施一公、饒毅、潘建偉、錢穎一等10人發起成立, 施一公擔任院長。 2017年, 西湖研究院招收了第一批博士生, 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復成立西湖大學。

相比于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這樣的噱頭, 這個西湖大學其實更值得關注。 施一公和饒毅作為新一代歸國科學家中佼佼者, 一直處在輿論場前端。 北大教授饒毅已經宣佈不再參選院士, 把精力放在科研和教學中,

他甚至還參與創辦了一個“知識份子”公號, 致力於科學領域的報導。 同樣, 施一公也被媒體理解為一個能提供新思維的人。

饒毅和施一公的表現表明, 他們一直在嘗試為中國高等教育注入一些新鮮血液。

在這種背景下, 他們創辦的西湖大學, 就是一個讓人期待的高等教育新產品。 西湖大學的定位是“小而精、高起點和研究型、有限學科:聚焦科學技術”。 他們能夠直接招收博士生, 很明顯獲得了來自教育部的認可。 在獲得浙江省政府的批示後, 相信已經掃清了管理上的阻力, 獲得了完全的辦學自主權。

施一公。 圖片來自新京報

我們有理由對施一公和西湖大學, 報以樂觀的期望。 西湖大學在浙江, 它讓人想起馬雲的湖畔大學。 湖畔大學雖然並不是什麼高等教育意義上的大學, 但是卻也致力於某種商業上的創新。 西湖大學得以成立, 再次證明了杭州在中國城市中的獨特性:更尊重創新, 更尊重民企, 更尊重個人。

昨天, 丁香園的創始人李天天寫了一篇文章,

講述了丁香園從哈爾濱到杭州的創業故事。 他指出, 在杭州, 政府的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讓他驚訝, 幫助他創業成功。 西湖大學或許也會像丁香園一樣, 在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開放的土壤。

所以說, 施一公的“轉身”讓人訝異, 卻又並不奇怪。 這是他的自我突破, 也是想在教育場域找尋新突破。 此前人們曾寄希望施一公和饒毅去衝擊諾貝爾獎, 而如今, 施一公和他的西湖大學, 若能為中國高等教育提供一種新的可能, 能夠“小”的同時做到“世界一流”, 那其意義和價值恐怕不亞於一個諾貝爾獎。

□張豐(媒體人)

我們發佈了一個“稿事”計畫!如何投稿?請戳“閱讀原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