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銀行憎恨互聯網金融的端由

2016年底,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員工數量共減少了17824人, 這至少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出現這一現象。 導致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是, 中國的銀行正在試圖對其約300萬名網點員工進行裁減。

無獨有偶, 近日新聞爆出:中國建行接入支付寶, 用戶可以通過支付寶購買建行的理財產品。 建行用支付寶作為獲客與交易平臺, 大品牌強強聯合, 構建新的業務模式。

那麼互聯網是怎樣對傳統銀行造成衝擊的呢?

1.線上衝擊。 傳統銀行主要靠銀行網點獲取客戶, 在中國, 銀行網點多達300萬, 銀行維護網點需要大量的人力, 物力, 財力, 由於銀行網點一般都是開在黃金口岸, 優質地段, 為此, 銀行為中國房東們支付了不小的房租開支, 而這些開支是銀行的運營成本。 互聯網金融把金融線下業務搬到網上, 大大降低了實體網點運營成本, P2P就是最典型的業務模式,

一句話說完:P2P就是互聯網模式的銀行業務。 由於有高息攬儲的優勢, P2P近年來在網路紅利下在野蠻生長, 由於安全風險需要, 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開始合規管理, P2P瘋狂時代會很快結束, 理性時代很快會來臨。 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於沒有線下實體店運營, 降低了人力, 物力, 財力成本, 因此對用戶有很大的讓利空間。 大量的用戶會湧向互聯網金融, 因此對銀行造成巨大的衝擊。 為了開源節流, 銀行不得不用裁員, 接入互聯網平臺等方式迎合互聯網金融的潮流。

2.人工智慧。 為了尋找更有效的客戶甄別方法, 互聯網金融把手伸向了人工智慧技術。 人工智慧是通過大資料和模型演算法對使用者金融業務進行識別,

篩選和放貸, 大大提高了貸款審批流程, 與傳統銀行審批相比獲得了巨大的優勢。 飛貸網是最先“揮刀自宮”的, 2015年以前, 飛貸有2000多名員工, 採用的是人海戰術線下獲客模式, 考慮到線下模式的不可持續性, 飛貸網將平推出app貸款, 放棄了線下, 轉而全面實現網路模式運營, 同時採用了大資料技術, 用機器決策放貸, 大大提高了效率, 降低了成本。 由於資訊的上傳下達, 政策的規定, 銀行很難找短時間內作出迅速的轉變, 會在大資料人工智慧方面失去先發優勢。

3.時間效率。 現在的人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 對時間要求非常高。 銀行網點服務最難改善的在於排隊服務, 線下業務單客辦理時間過長, 導致很多用戶焦急等待,

有時候由於人員和視窗的限制, 排隊問題更加明顯。 互聯網金融的好處在於用戶可以在電腦或手機上就可以完成理財與貸款操作, 隨時隨地, 方便快捷。 這是大部分用戶從線下轉到線上的原因。

如果說現在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已經造成了衝擊, 那麼這只是開始, 這個衝擊是不可逆轉的, 到人工智慧成熟時會達到衝擊的頂點。 用落後的方法是保護不了舊的運營模式的, 銀行唯一的出路是順勢而為, 利用新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 才能讓金融業務重獲新的生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