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德國最大的茶道館,看移民融入德國社會的問題

在諮詢德國移民的過程中, 很多客戶都提到了移民之後難以融入德國社會的顧慮。 但事實上,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 中國在世界上影響力的增強加之德國社會本身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移民人群融入德國社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了。

德國的茶道館

在德國法蘭克福有這樣一處場景:

治器、納茶、候湯、沖茶、刮沫、淋罐、燙杯、灑茶……身著黑色棉布對襟短衫的茶藝師雙手游走於各種茶具之間, 高沖低斟間, 茶香徐徐散逸。 這一幕中國風的場景發生在法蘭克福市中心的茶道館內, 讓當地的中國移民頗感驚喜。

茶道館的主人叫蓋哈德·塔姆, 是一名67歲的德國退休老人, 也是技藝精湛的茶藝師。 他2010年開始籌備, 2013年在法蘭克福近郊伊森堡成立茶道館。 2016年底正式遷往法蘭克福市中心的這個“茶道——中國茶與藝術中心”, 占地約350平方米, 是德國目前最大的茶道館。 茶道館的擺設宜興的紫砂香薰爐、景德鎮的瓷器等都是親自從中國尋回的。

無論是擺設、茶具還是茶藝師的技藝, 這個茶道館都可以說是原汁原味的了。

更讓人驚喜的是, 蓋哈德成立這間茶道館的初衷並不是為了盈利, 而是真正地著迷于中國文化。 在茶道館的經營中一直秉持著兩大原則:一是低調,

從不做廣告宣傳, 二則是不追求客流量、只求以茶會友。 經營茶道館的蓋哈德與退休前的他完全不一樣, 在茶道館內, 他事事親力親為, 甚至包括日常清潔。 他還雲淡風輕地表示, 為了經營茶道館, 蓋哈德把自己的全部積蓄和每個月的養老金都投在了茶道館。

由於工作的關係, 蓋哈德經常往返於中德之間, 並對中國的文化以及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次偶然的機會, 蓋哈德參加了文藝界朋友的茶會。 席間, 人們一邊談論文學藝術, 一邊烹茶品茶, 茶香彌漫, 讓蓋哈德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輕鬆。 在一次“以茶會友”之後, 蓋哈德便愛上了中國茶道。

茶重要, 文化更重要

比起販售中國茶葉、吸引好奇的德國茶客,

蓋哈德更希望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 尋覓真正的茶道知音, 通過定期舉辦與漢語、茶道有關的活動, 培養真正能夠將中國茶道發揚光大的人, “不求多, 但求精”。

對推廣中國茶道, 蓋哈德有完整而豐富的設想。 除了茶道館,

他還成立出版社, 計畫出版中國茶道的德語書籍、期刊;成立了茶文化公司, 推出一系列與茶有關的設計產品。 總之, 他要將中國茶文化做成德國的一種流行文化, 強調它的生態和健康價值。

蓋哈德的茶道館名揚千里, 吸引了澳大利亞女歌劇演員、巴西聖保羅的茶商不遠萬里前來拜訪。 有一名英國倫敦的茶客, 每週末都會飛來與蓋哈德聊上半天, 還有一所法國中學邀請他下學期為學生們開設一堂茶文化課。 很多不瞭解中國茶道的中國留學生也特地來“補課”。

後記

隨著世界人民對中國瞭解的深入, 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愈加深遠, 移民人群在德國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也愈發容易;此外作為移民國家, 德國的社會氛圍非常包容,因此,移民人群無需擔心移民之後不能融入的問題。

德國的社會氛圍非常包容,因此,移民人群無需擔心移民之後不能融入的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