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獨輪小車聲悠揚!淮海戰役中,如皋人這樣給前線送軍糧……

在一片現代化的車聲中,

我仍然時常懷念當年的車聲。

那裡面有著拳拳的親情,

濃濃的鄉情,

對黨和人民解放軍的感恩之情。

獨輪小車聲悠揚

文 | 謝則林

習近平總書記12月13日在徐州考察參觀了淮海戰役紀念館後指出:“淮海戰役深刻啟示我們, 決定戰爭勝負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 軍隊的戰略戰術的運用。 將士們的信心和勇氣、人民的支持和幫助, 往往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這兩句話讓我浮想聯翩。 陳毅司令員曾說過, 淮海戰役的勝利, 從某種意義上說, 是鄉親們用小車推出來的!回憶起來, 這裡面也有爺爺和我的一份小小的貢獻呢!

解放軍由遼沈戰役、京津塘戰役, 一路高奏凱歌, 要在淮海一帶來一次大決戰。 俗話說“兵馬不動,

糧草先行”, 後勤保障工作一時捉襟見肘, 於是便在山東、安徽、江蘇等省, 廣泛發動群眾運送糧草、軍鞋等物資。

我家鄉如皋的鄉村, 有兩種手推獨輪車:一種是平頭小車, 一種是中間隆起的棚車。 兩種車用處不同, 空車時悶聲不響, 裝了貨物時才發聲, 貨物裝得越多響聲越高。 平頭小車主要用在田間收割時, 裝載高粱稈、玉米棒、麥把子、稻把子等, 聲音“吱嘎吱嘎”, 低沉、短促、單調而缺少樂感;棚車也叫半車, 大多出遠門用, 如把兩隻大肥豬、或兩麻袋糧食放在棚的兩邊, 推到鎮上去賣, 順便從鎮上買回磚瓦石灰、石坯。 它的聲音“吱吱瞿瞿”高亢、悠長、曲折。 多輛一起推時, 步伐快慢、上坡下坎, 車聲也隨之多變多彩。 倘若你把土路上的車轍視為一根琴弦,

那麼你就會聽到優雅的弦樂合奏。

那時, 我從上海被送到家鄉, 年齡還小, 是祖父教會了我推小車。 我11歲那年, 村長號召村民籌集物資。 大家積極行動起來, 很快軍糧、軍鞋如數收齊, 迅速裝車, 做好出發的準備。 村長先是不讓我們去,

但經不住我們祖孫倆軟磨硬泡, 只好點頭同意了。 他把大家召集起來說, 我們的任務是把軍糧、軍鞋送到武工隊如皋縣大隊指定的東城外碼頭, 全程約45裡路, 然後他們再用船水運到淮海地區。 但沿途吳窯鎮、磨頭鎮, 還有反動軍隊的殘餘部隊、保安團和還鄉團, 要天黑以後才出發。 民兵要帶上槍和手榴彈。 他還指著我爺爺說, 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不是指身板力氣頂倆, 而是指經驗、智慧。

村長講話時,爺爺已開始行動了。他左手拿著裝了肥皂水的瓶子,右手拿鵝毛管,將每輛車的車軸都塗上肥皂水,這樣車就不會發出響聲,天黑車隊行動便不會暴露目標。不少人信服說,到底是“老馬識途”,想得真周密。

天黑了,村長一聲號令:出發!浩浩蕩蕩的車隊立即上路。我爺爺搶先推,我在前面背。為了讓爺爺省力,我身子前傾把繩子背得筆直;我推,爺爺在前面背時,繩子蕩了下來。我知道“人老腿先衰嘛” !已是古稀之年了,他不掉隊已是了不起了。

一帆風順,沒有遇到險情。到了目的地,我對爺爺說,要是讓車發聲,那該多麼雄渾狂放而威武!爺爺說,它們現在是在保養嗓子,以後會有放聲高歌的那一天。

1948年下半年,整個蘇北的反動軍隊被一掃而光。我們家鄉進行了土改。風調雨順,1949年夏糧喜獲豐收,村長傳達的指令是把公糧送到人民政府的薜窯糧庫。爺爺將炒菜也捨不得放的食用油,盛在瓶裡用鵝毛蘸著,塗在每輛車的車軸裡。這天一早,旭日東昇,微風輕拂,婦女兒童敲鑼打鼓放鞭炮,把“謝莊送公糧車隊” 三角形彩旗的竹竿綁在村長領隊的棚車上。村長率先出發,然後一輛輛車依次跟上。半道上先是遇上了張莊車隊,後來又遇到了王莊車隊,匯合在一起,車隊像是見首不見尾的長龍,氣勢磅礡、車聲震天。爺爺對我說,車嗓子保養好了,到了它們放聲歌唱的時候了。你聽,這歌聲多麼嘹亮清脆,直沖雲霄呵!

我背車時,邊走邊看前後那圓圓的車輪,就像巨人歌唱家圓張著的大嘴,那車輻就像一顆顆露出的牙齒。它們真的在放聲高歌啊!我突然靈光乍現,用自己童聲伴唱起《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遊擊隊員之歌》《東方紅》……一曲又一曲,最後反復吟詠的是“前進!前進!前進、進!”掃視前後那些奮力推車的大叔、大伯、兄長們,搖頭轉脖、扭腰擺臀、抬腿邁步,他們顯然是在伴舞,在曠野無垠的大舞臺上演出著威武雄壯、令人刻骨銘心的一幕!

獨輪小車現今似乎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代之而起的是拖拉機、汽車、火車……在一片現代化的車聲中,我仍然時常懷念當年的車聲。那裡面有著拳拳的親情,濃濃的鄉情,對黨和人民解放軍的感恩之情。遺憾的是,當年沒答錄機錄影機,要是能錄下來播放,我相信一定會有許多人愛聽。因為這聲音,莊嚴而不失活潑,樸實而不失高雅,讓人振奮精神,催人前進前進前進進!

村長講話時,爺爺已開始行動了。他左手拿著裝了肥皂水的瓶子,右手拿鵝毛管,將每輛車的車軸都塗上肥皂水,這樣車就不會發出響聲,天黑車隊行動便不會暴露目標。不少人信服說,到底是“老馬識途”,想得真周密。

天黑了,村長一聲號令:出發!浩浩蕩蕩的車隊立即上路。我爺爺搶先推,我在前面背。為了讓爺爺省力,我身子前傾把繩子背得筆直;我推,爺爺在前面背時,繩子蕩了下來。我知道“人老腿先衰嘛” !已是古稀之年了,他不掉隊已是了不起了。

一帆風順,沒有遇到險情。到了目的地,我對爺爺說,要是讓車發聲,那該多麼雄渾狂放而威武!爺爺說,它們現在是在保養嗓子,以後會有放聲高歌的那一天。

1948年下半年,整個蘇北的反動軍隊被一掃而光。我們家鄉進行了土改。風調雨順,1949年夏糧喜獲豐收,村長傳達的指令是把公糧送到人民政府的薜窯糧庫。爺爺將炒菜也捨不得放的食用油,盛在瓶裡用鵝毛蘸著,塗在每輛車的車軸裡。這天一早,旭日東昇,微風輕拂,婦女兒童敲鑼打鼓放鞭炮,把“謝莊送公糧車隊” 三角形彩旗的竹竿綁在村長領隊的棚車上。村長率先出發,然後一輛輛車依次跟上。半道上先是遇上了張莊車隊,後來又遇到了王莊車隊,匯合在一起,車隊像是見首不見尾的長龍,氣勢磅礡、車聲震天。爺爺對我說,車嗓子保養好了,到了它們放聲歌唱的時候了。你聽,這歌聲多麼嘹亮清脆,直沖雲霄呵!

我背車時,邊走邊看前後那圓圓的車輪,就像巨人歌唱家圓張著的大嘴,那車輻就像一顆顆露出的牙齒。它們真的在放聲高歌啊!我突然靈光乍現,用自己童聲伴唱起《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遊擊隊員之歌》《東方紅》……一曲又一曲,最後反復吟詠的是“前進!前進!前進、進!”掃視前後那些奮力推車的大叔、大伯、兄長們,搖頭轉脖、扭腰擺臀、抬腿邁步,他們顯然是在伴舞,在曠野無垠的大舞臺上演出著威武雄壯、令人刻骨銘心的一幕!

獨輪小車現今似乎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代之而起的是拖拉機、汽車、火車……在一片現代化的車聲中,我仍然時常懷念當年的車聲。那裡面有著拳拳的親情,濃濃的鄉情,對黨和人民解放軍的感恩之情。遺憾的是,當年沒答錄機錄影機,要是能錄下來播放,我相信一定會有許多人愛聽。因為這聲音,莊嚴而不失活潑,樸實而不失高雅,讓人振奮精神,催人前進前進前進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