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真實性與文學性的統一 讀楊莉報告文學集《無疆大愛潤烏蒙》有感

——文章來源於刊物《昭通文藝閱評》 作者:陳劍寧

貧困, 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

貧窮和饑寒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人類。 消除貧困, 改善民生, 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 造福人民為根本目標和任務的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帶領人民向貧困作不屈不撓的鬥爭, 並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 改革開放,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把扶貧攻堅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當前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 只有立下愚公移山志, 咬定目標, 苦幹實幹,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才能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的貧困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在中共昭通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 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貧困情況複雜、任務重的昭通市已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了如火如荼的扶貧攻堅戰之中, 烏蒙山嶺, 金沙江畔, 到處都可以看到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群眾奮戰在高山僻嶺和貧困鄉村的感人場面。 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智慧的貢獻自己的智慧。 作家們則拿起手中之筆, 書寫扶貧感人篇章。 昭通作家群中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楊莉, 她在完成感人肺腑的記寫魯甸8.03地震抗震救災的長篇報告文學集《斷裂帶上的斷裂》一書後, 又馬不停蹄地置身於昭通這個扶貧攻堅主戰場之中, 歷時兩個多月, 輾轉昭通不少貧困點, 深入到扶貧攻堅的第一線,
深入採訪, 用心體驗, 用情書寫, 向昭通600萬人民獻出了一本扶貧攻堅的報告文學作品集《無疆大愛潤烏蒙》。 此種作家的擔當精神、奉獻精神確實令人敬佩, 值得學習。 我仔細讀了她贈送的該書, 從書中報告文學作品的寫作方面有一些感想, 寫出來與作家和讀者們共勉。

首先是事件, 人物的真實。 真實是報告文學的基石甚至生命。 楊莉這本扶貧報告文學集是從如火如荼的扶貧攻堅主戰場採訪、挖掘、提煉而來的閃爍著真實奪目的光芒, 也透露出一些不容回避的令人揪心貧困的疼苦。 有為了解決貧困家鄉人畜飲水、生產用水的困厄而奉獻出自己雙腿的李朝林感人事蹟;有為了生存, 八歲就得擔當起背水重擔來供全家人用的小美蘭,

甚至還有比她更小爬行在牛欄江兩岸懸崖峭壁之上的孩子;有為了守住橫亙懸蕩在金沙江上讓鸚村及其周邊村寨3000余人能通行的無路之路—金沙江上的鋼纜而堅守了二十多年的胡萬榮老人;有傾盡畢生心血培養貧困鄉村孩子的無臂教師江聲發;有為了幫助支援魯甸貓鼻子水庫修建灌溉管道而50餘天背著測量工具在五六十度的陡坡上翻山越嶺穿行在日月晨昏之間的昭煙人溫權;有為了村裡修路脫貧而賣掉自己的棺材錢全部捐給村民小組的王大能老人等等鮮活卻掙扎生存在昭通最貧窮、最艱苦地方的勞動人民形象, 強烈地震撼筆者的心靈。 如果不是親臨扶貧攻堅第一線親自接觸,
坐在辦公室或躲在小樓裡是萬萬虛構不出來的。 作家楊莉以作家特有的敏感, 哪裡最艱苦, 就奔向哪裡, 拿起了第一手材料, 溶進自己對貧困地區人民的愛, 寫下出如此多情感人的文字:“那是一個沒有雙腿的身體, 僅剩的上半截身子坐在一個橡膠輪胎上, 遠遠看去還以為是一個蹲在地裡勞動的人, 走近了才發現, 這哪是一個蹲著的人, 分明是沒有雙腿的半個人, 正在30度的高溫下揮汗如雨地點包穀…..他用手撐在地上, 撐起半個殘缺的身子, 包穀種就在他艱難的一寸寸移動中向前、向前。 ”“在炎炎烈日裡走得大汗淋漓的我, 心咚地一下子落進了寒冬, 跌進了冰凍三尺的深谷”, “那一刻, 我分明聽見自己胸腔裡絲絲抽動的聲音, 那是幾次咽回去的淚…..”既是真實的記寫,又是作家發自內靈魂的呐喊。讀了這樣的文字我們怎能不對貧困殘疾人深陷如此的困境而悲痛和深受感動呢?真實不僅體現在實情實景的記寫中,還體現在作家佔有大量的扶貧資料,提供的大量扶貧資料之中:“十二五”以來,昭通市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3.52億元,實施18個鄉、216個行政村、2310個自然村整體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轉移安置貧困群眾3665戶,1.68萬人,實施產業專案219個,解決和鞏固80.63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貧困發生率從37.5%下降到25.71%”。“截至2014年底,昭通市還有133.67萬貧困人口,居全省第一,占全市人口的23%,貧困發生率為25.71%。比全國、全省分別高16.99個和10.22個百分點。全市825個貧困行政村中,人均純收入5000元以上的僅10個村,人均純收入4000元至5000元的有58個村,人均純收入3000元至4000元的有129個村,人均純收入不到3000元的還有628個村”。“十年,昭通煙草行業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6億元”,“中國煙草捐贈30個億,為災區恢復重建作出巨大貢獻”。“彝良縣仙馬水庫引水工程、威信縣回鳳水庫工程,煙草援建資金2.16億元,受益面積7.3萬畝,受益人口6.57萬人”;“巧家縣洗羊塘水庫、大關縣廣東壩水庫,煙草援建資1.8億,受益面積8.55萬畝,受益人口5.45萬人”,“永善縣雙河水庫、彝良縣奎香水庫,煙草援建資金2.36億元,受益面積6萬畝,受益人口3.55萬元”。“永善縣白雲水庫煙草援建資金1.29億元,受益面積0.85萬畝,受益人口2.08萬元…..”。這些確鑿理性的文字,是最有說服力的,而且讀起來一點不枯燥,每一個資料都凝聚著全國人民、昭通人民、昭通市委政府、昭煙人對貧困地區人們捐獻的大愛和深情!而這些資料的收集實證沒有日積月累的收集和整理是無法得出來的。這說明楊莉是把昭通貧困地區老百姓之苦、生活之艱難時刻牽掛在心,而這又是寫好報告文學的基礎性工作之一。

其次,集中報告文學作品有一程度的文學性。報告文學是兼具報告的真實性與文學作品的文學性雙重特點的。真實是其生命,而文學性則是其飛翔的翅膀,有了真實性,報告文學作品,就能飛入廣大讀者之中,具有可讀、耐讀的效果。集中報告文學作品的文學性,主要表現在:一是人物刻畫。作家對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人的刻畫,不僅重視其外貌刻畫,更注重心理幻覺刻畫。如寫李朝林的老父親:“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呆呆立在地裡,青筋凸起的手緊緊攥著那個癟包穀,太陽穴上凸起的青筋就像要炸開”,“走向山崖邊,像哭又像笑地朝天狠狠吼幾聲,那聲音疹人像狼嚎”。極形象地寫出一個面對因缺水而造成的極端貧困而有勁使不出悲觀絕望的窮苦老農民的形象。“他閉上眼睛就是一片火辣辣的太陽下母親那張永遠愁苦的臉,父親提著一個包穀站在旱得開裂的地裡悲傷又古怪的表情,半夜裡被拖起來背上小背簍,半睡半醒地跟著背水隊伍朝5公里外的水潭走去,還有大武慘死在背水路上的情景”,這是幻覺刻畫,虛中寫實,通過夢幻更加深刻地寫出貧困帶給人們的傷痛與恐懼。二是通過曲折感人的故事情節,把貧苦人民身窮志不窮,立志誓死都要改變家鄉貧困面貌的精神風貌寫出來了。如李朝林的故事,李朝林為什麼成為無腿的男人,就是當他外出打工掙到不多的血汗錢回故鄉時,為鄉親們開山炸水溝卻未料到把自己賴以生存的雙腿給炸沒了!具有如此美好情懷的李朝林卻遇到如此悲慘的結局,怎不令人悲痛萬分!李朝林為村民抗旱找水想擺脫貧困卻失去了自己的雙腿無疑是貧窮給人們造成的悲劇。楊莉敘寫李朝林的悲劇不是平鋪直敘,而是一波三折,寫得格外扣人心弦。三是作家恰到好處的抒情。她具有詩人的天賦,新詩寫得好,在文章寫到高潮精彩時,作家往往伴之以自己的抒情和感懷恰到好處地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如李朝林故事中的:“輪胎上的李朝林尋水的悲壯,如在寫一股凝固在血泊中的記憶,記錄了卯家梁子人渴水、求水、找水的悲壯!無論過去多少歲月,那個輪胎上的身軀終將以無比的疼痛震撼著人們的記憶!”激憤的抒情寄寓在沉穩的文字之中,告訴人們永遠不要忘記貧窮帶給人們的苦難!如此寫得好的故事和她作為一個女作家特有的細膩筆法等,限於篇幅,筆者就不一一贅述了。

扶貧攻堅是當前擺在全中國人民面前的大事,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而書寫扶貧攻堅的偉大的歷史場面,把扶貧攻堅中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事和人物形象地反映表現出來則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楊莉身先士卒首先做到了,為昭通廣大文藝工作者進行創作樹立起了樣子,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寫這篇拙文,就是表達筆者這種想法。

作者簡介

陳劍寧 1951年生,雲南劍川人。原昭通市委黨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副教授。系中國寫作學會會員、雲南省寫作學會理事、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首都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中國管理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特聘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中國教師優秀論文集成》副主編、中國炎黃文化出版社特聘編審。曾出版學術專著《忘言》《呼喚》《悟道》《中國歷代治國思想經典注譯》;另有:《尋夢》《穀風》等文藝作品集行世。

那是幾次咽回去的淚…..”既是真實的記寫,又是作家發自內靈魂的呐喊。讀了這樣的文字我們怎能不對貧困殘疾人深陷如此的困境而悲痛和深受感動呢?真實不僅體現在實情實景的記寫中,還體現在作家佔有大量的扶貧資料,提供的大量扶貧資料之中:“十二五”以來,昭通市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3.52億元,實施18個鄉、216個行政村、2310個自然村整體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轉移安置貧困群眾3665戶,1.68萬人,實施產業專案219個,解決和鞏固80.63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貧困發生率從37.5%下降到25.71%”。“截至2014年底,昭通市還有133.67萬貧困人口,居全省第一,占全市人口的23%,貧困發生率為25.71%。比全國、全省分別高16.99個和10.22個百分點。全市825個貧困行政村中,人均純收入5000元以上的僅10個村,人均純收入4000元至5000元的有58個村,人均純收入3000元至4000元的有129個村,人均純收入不到3000元的還有628個村”。“十年,昭通煙草行業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6億元”,“中國煙草捐贈30個億,為災區恢復重建作出巨大貢獻”。“彝良縣仙馬水庫引水工程、威信縣回鳳水庫工程,煙草援建資金2.16億元,受益面積7.3萬畝,受益人口6.57萬人”;“巧家縣洗羊塘水庫、大關縣廣東壩水庫,煙草援建資1.8億,受益面積8.55萬畝,受益人口5.45萬人”,“永善縣雙河水庫、彝良縣奎香水庫,煙草援建資金2.36億元,受益面積6萬畝,受益人口3.55萬元”。“永善縣白雲水庫煙草援建資金1.29億元,受益面積0.85萬畝,受益人口2.08萬元…..”。這些確鑿理性的文字,是最有說服力的,而且讀起來一點不枯燥,每一個資料都凝聚著全國人民、昭通人民、昭通市委政府、昭煙人對貧困地區人們捐獻的大愛和深情!而這些資料的收集實證沒有日積月累的收集和整理是無法得出來的。這說明楊莉是把昭通貧困地區老百姓之苦、生活之艱難時刻牽掛在心,而這又是寫好報告文學的基礎性工作之一。

其次,集中報告文學作品有一程度的文學性。報告文學是兼具報告的真實性與文學作品的文學性雙重特點的。真實是其生命,而文學性則是其飛翔的翅膀,有了真實性,報告文學作品,就能飛入廣大讀者之中,具有可讀、耐讀的效果。集中報告文學作品的文學性,主要表現在:一是人物刻畫。作家對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人的刻畫,不僅重視其外貌刻畫,更注重心理幻覺刻畫。如寫李朝林的老父親:“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呆呆立在地裡,青筋凸起的手緊緊攥著那個癟包穀,太陽穴上凸起的青筋就像要炸開”,“走向山崖邊,像哭又像笑地朝天狠狠吼幾聲,那聲音疹人像狼嚎”。極形象地寫出一個面對因缺水而造成的極端貧困而有勁使不出悲觀絕望的窮苦老農民的形象。“他閉上眼睛就是一片火辣辣的太陽下母親那張永遠愁苦的臉,父親提著一個包穀站在旱得開裂的地裡悲傷又古怪的表情,半夜裡被拖起來背上小背簍,半睡半醒地跟著背水隊伍朝5公里外的水潭走去,還有大武慘死在背水路上的情景”,這是幻覺刻畫,虛中寫實,通過夢幻更加深刻地寫出貧困帶給人們的傷痛與恐懼。二是通過曲折感人的故事情節,把貧苦人民身窮志不窮,立志誓死都要改變家鄉貧困面貌的精神風貌寫出來了。如李朝林的故事,李朝林為什麼成為無腿的男人,就是當他外出打工掙到不多的血汗錢回故鄉時,為鄉親們開山炸水溝卻未料到把自己賴以生存的雙腿給炸沒了!具有如此美好情懷的李朝林卻遇到如此悲慘的結局,怎不令人悲痛萬分!李朝林為村民抗旱找水想擺脫貧困卻失去了自己的雙腿無疑是貧窮給人們造成的悲劇。楊莉敘寫李朝林的悲劇不是平鋪直敘,而是一波三折,寫得格外扣人心弦。三是作家恰到好處的抒情。她具有詩人的天賦,新詩寫得好,在文章寫到高潮精彩時,作家往往伴之以自己的抒情和感懷恰到好處地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如李朝林故事中的:“輪胎上的李朝林尋水的悲壯,如在寫一股凝固在血泊中的記憶,記錄了卯家梁子人渴水、求水、找水的悲壯!無論過去多少歲月,那個輪胎上的身軀終將以無比的疼痛震撼著人們的記憶!”激憤的抒情寄寓在沉穩的文字之中,告訴人們永遠不要忘記貧窮帶給人們的苦難!如此寫得好的故事和她作為一個女作家特有的細膩筆法等,限於篇幅,筆者就不一一贅述了。

扶貧攻堅是當前擺在全中國人民面前的大事,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而書寫扶貧攻堅的偉大的歷史場面,把扶貧攻堅中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事和人物形象地反映表現出來則是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楊莉身先士卒首先做到了,為昭通廣大文藝工作者進行創作樹立起了樣子,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寫這篇拙文,就是表達筆者這種想法。

作者簡介

陳劍寧 1951年生,雲南劍川人。原昭通市委黨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副教授。系中國寫作學會會員、雲南省寫作學會理事、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首都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中國管理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特聘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中國教師優秀論文集成》副主編、中國炎黃文化出版社特聘編審。曾出版學術專著《忘言》《呼喚》《悟道》《中國歷代治國思想經典注譯》;另有:《尋夢》《穀風》等文藝作品集行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