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為什麼突然辭掉穩定的工作?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新世相」,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確實, 隨著壓力的增大, 這一代年輕人的抗壓能力其實在增強。

一個明顯的表現是:更能忍了。

這種“忍”是指對殘酷的生活現實的接受程度和忍耐力:越來越習慣城市生活的孤獨, 人與人的差距, 或者永遠漲得比工資快的房價……

聽上去有點喪, 在無法改變現實的情況下, 忍受是一種被需要的能力。 一個人需要很大的承受能力, 和很理智的頭腦, 才能跟那些無法改變的情況和解。

不過, 很多人對生活的忍受, 缺乏足夠的思考。

前陣子面試一個候選人, 她糾結了很久, 才決定離開原來的工作出來試試。

她之前的公司業務慢慢萎縮, 前景不佳。 可她已經做到中層位置, 有好聽的頭銜。 而跳出來重新求職, 需要從頭開始, 之前積累的資歷並不十分有效。

促使她作出決定的是朋友的一句話:感覺現在年輕人的忍受力越來越強,

突破力卻越來越弱了。

工作上, 能接受的下班時間越來越晚, 卻不敢輕易辭職。 對愛情的標準也在漸漸降低, 年紀越大, 越難果斷結束一段關係。

生活當然需要忍耐力。 為了最終目標的達成, 一定程度上妥協, 是成年人該做的事。

但如果意識到事情不對勁, 不經思考就以為, 只要忍下去就會變好, 其實是一種懶惰。

面對大大小小的壓力, 寧願提高自己的接受程度和忍耐程度, 退讓一步, 也不願向當下的生活發起挑戰, 突破現狀。

這樣的“忍”, 常常讓人陷在一種痛苦的狀態裡:

一邊抱怨生活, 一邊告訴自己要接受它。

事實上, 你可能就是太能忍了。

僅有的那點兒突破力, 最終都用在了突破自己的下線上。

去年 7 月, 我們發起了一次“半年回訪計畫”, 請讀者寫下自己當時的狀態, 和對半年後的期待。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突破:學會拒絕一個人, 離開一份厭倦的工作, 或者結束一段不合適的愛情, 等等。

這個週一, 我們回訪了半年前留言的人。

一個曾經決心想分手的女孩,

現在卻害怕了。

“其實我沒那麼喜歡他。 年輕時我有很明確的擇偶標準, 不妥協。 但去年過生日時, 突然意識到自己馬上就 30 歲了。 大學的幾個室友都已經當媽, 我第一次感到糾結。

有次半夜吵架, 他一氣之下摔門就走, 我居然從床上爬起來, 哭著抱著他叫他別走。 以前我絕不會這樣。

一想到分手我就擔心, 沒有他了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能找到比他更好的嗎?”

@LoraLee

半年前一個想換工作的男生, 現在徹底打消了當初的念頭。

“畢業時想找本專業的工作, 當設計師。 爸媽硬讓我去考公務員。 工作了兩年, 無聊得感覺一眼能望到頭。 對設計還是不死心, 看了一份新工作後準備跳槽。

可當設計師的同學卻說羡慕我朝九晚五,

看他經常加班累成狗的樣子, 我突然就害怕了。

我放得下現在的悠閒, 扛得住那些壓力嗎?現在跳槽, 之前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就算白費了, 畢業兩年來當新人, 甘心嗎?

想到這些就退縮了, 覺得現在的生活也還能接受。 ”

@濤

其實, 大多數人選擇忍受, 是因為不敢失去。

已經習慣的生活方式, 已經擁有的關係, 照著這樣走下去就能得到的回報, 都害怕被打破。

它們給人帶來安全感和穩定感, 但有時候, 它們也就是圈住你的那堵牆。

為了保住那一點好處, 不斷忍耐、退讓, 總有退到牆角的一天。

唯一無法忍受的是:事事可忍受

傳記片《心之全蝕》中,詩人蘭波的話

我的一位朋友在美國一家老牌軟體公司工作了很久,終於在 35 歲那年熬到了升職加薪。

他本來即將順利進入“工作輕鬆賺錢多”的階段,卻突然提出了離職。

離職那天,他給我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說現在時代變了,技術發展有了新趨勢,而自己原來所在的領域一直沒什麼突破。

他沒有很沮喪,也沒有很興奮,而是很清楚自己的狀態:

“曾經擁有不錯的收入、地位和生活,守著它們時覺得挺重要的,很害怕失去。但扔掉之後,突然覺得輕鬆了。

才發現,真正讓人感覺煎熬的,是每天忍受著重複的工作,沒創造價值,也沒創造快樂。”

關於何時該忍耐、何時該掙脫,他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當你面臨 A、B 兩個選擇,選 A 的原因,一定得是因為嚮往它帶給你的價值和快樂,不能是因為對 B 的恐懼。

你選擇堅守一份工作,應該是出於對它的認可,而不是因為害怕辭職帶來的改變。

你應該提高自己的突破力,而不是忍受力。

當然,真正的改變,不是打一個響指就變身的。

別認為辭掉一份工作或者離開一個人,都是讓人生一下子 180 度轉彎的大事兒。也不用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去承受突如其來的轉變。

心理學家詹姆斯·普羅查斯卡說,人們往往容易忽略“改變”發生的過程。但事實上,這是循序漸進的。沒那麼無法接受。

他把“改變”分為 5 個階段:

1.前意向:你覺得自己沒什麼問題,不用改變

2.意向:你發現了問題,想突破,也明白可能的好處和存在的阻礙

3.準備:你終於下定決心改變自己

4.行動:剛開始行動時,你常常壓力很大,懷疑自己

5.鞏固:漸漸適應後,發現自己真的和以前不一樣了

其實,再大的改變和突破,都是由不同階段一件又一件小事組合而成的。邁出第一步並沒有那麼難。

中間可能反復猶豫,自我懷疑,這也都是改變正在發生的標誌。這樣的時候,去尋求外界的支持和幫助,而不是後悔、放棄,然後逃回原點。

畢竟,大多數時候,我們對人生快樂的希望,都是在“就這樣了”和“不行還有救”之間振盪。

如果你還有點力氣,別用它來忍受那些本可以改變的事。

用來改變它。

如果你不能忍受生活的陳規,就請去真正地突破。突破,就意味著打破常規,好奇一切、懷疑一切、建立一切。可以用網路流行字“烎”來概括。這個字念 yin,二聲。形容進取、熱血的狀態。把它拆開,就是“開火”:去挑戰你內心的膽怯。

“烎”是一個能反射出整個世界的鏡面人,意味著你向世界表達什麼,世界最終就會將你塑造成那個樣子。

讀後思考:

你想向什麼開火?

唯一無法忍受的是:事事可忍受

傳記片《心之全蝕》中,詩人蘭波的話

我的一位朋友在美國一家老牌軟體公司工作了很久,終於在 35 歲那年熬到了升職加薪。

他本來即將順利進入“工作輕鬆賺錢多”的階段,卻突然提出了離職。

離職那天,他給我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說現在時代變了,技術發展有了新趨勢,而自己原來所在的領域一直沒什麼突破。

他沒有很沮喪,也沒有很興奮,而是很清楚自己的狀態:

“曾經擁有不錯的收入、地位和生活,守著它們時覺得挺重要的,很害怕失去。但扔掉之後,突然覺得輕鬆了。

才發現,真正讓人感覺煎熬的,是每天忍受著重複的工作,沒創造價值,也沒創造快樂。”

關於何時該忍耐、何時該掙脫,他的話讓我印象深刻:

當你面臨 A、B 兩個選擇,選 A 的原因,一定得是因為嚮往它帶給你的價值和快樂,不能是因為對 B 的恐懼。

你選擇堅守一份工作,應該是出於對它的認可,而不是因為害怕辭職帶來的改變。

你應該提高自己的突破力,而不是忍受力。

當然,真正的改變,不是打一個響指就變身的。

別認為辭掉一份工作或者離開一個人,都是讓人生一下子 180 度轉彎的大事兒。也不用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去承受突如其來的轉變。

心理學家詹姆斯·普羅查斯卡說,人們往往容易忽略“改變”發生的過程。但事實上,這是循序漸進的。沒那麼無法接受。

他把“改變”分為 5 個階段:

1.前意向:你覺得自己沒什麼問題,不用改變

2.意向:你發現了問題,想突破,也明白可能的好處和存在的阻礙

3.準備:你終於下定決心改變自己

4.行動:剛開始行動時,你常常壓力很大,懷疑自己

5.鞏固:漸漸適應後,發現自己真的和以前不一樣了

其實,再大的改變和突破,都是由不同階段一件又一件小事組合而成的。邁出第一步並沒有那麼難。

中間可能反復猶豫,自我懷疑,這也都是改變正在發生的標誌。這樣的時候,去尋求外界的支持和幫助,而不是後悔、放棄,然後逃回原點。

畢竟,大多數時候,我們對人生快樂的希望,都是在“就這樣了”和“不行還有救”之間振盪。

如果你還有點力氣,別用它來忍受那些本可以改變的事。

用來改變它。

如果你不能忍受生活的陳規,就請去真正地突破。突破,就意味著打破常規,好奇一切、懷疑一切、建立一切。可以用網路流行字“烎”來概括。這個字念 yin,二聲。形容進取、熱血的狀態。把它拆開,就是“開火”:去挑戰你內心的膽怯。

“烎”是一個能反射出整個世界的鏡面人,意味著你向世界表達什麼,世界最終就會將你塑造成那個樣子。

讀後思考:

你想向什麼開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