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醫者仁心”詮釋“履職擔當”

一位醫生的價值是他對行業貢獻的大小, 一名政協委員的價值是他對社會貢獻的大小。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 詮釋了醫者的“仁心仁愛”和政協委員的“情為民所系”。

他就是良鄉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房山區醫學會消化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房山區第七、八屆政協委員——寇毅。

仁心仁術 溫暖百姓

“參加阿壩行公益活動是一場淨化心靈的聖潔之旅。 ”每每想起, 寇毅都忍不住這樣說, “那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更是醫者和政協委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阿壩之行雖短, 卻足以讓我銘記一生。 ”

2015年, 寇毅受邀參加了“同心·共鑄中國心”阿壩行大型公益活動。 臨行前, 他號召科室醫務人員為阿壩百姓捐款捐物, 並將醫療物資一一打包。 “阿壩屬於老少邊窮地區, 缺醫少藥, 多拿一盒藥就可能多幫助一位藏民。 ”帶著醫務人員捐贈的共計1萬餘元的藥品、文具、書籍和玩具以及對藏區人民的熱愛,

寇毅和醫療隊一起踏上了這段難忘的公益路。

阿壩之行和預料一樣, 充滿了艱辛和挑戰。 此次活動區域大部分在海拔3000米左右, 頭痛、頭暈、嘔吐、拉肚子、失眠……這些常見高原反應折磨著49歲的寇毅, 儘管如此, 他依然堅守在高強度、超負荷義診活動中, 沒有絲毫怨言和懈怠。

那天, 醫療隊來到了黑水縣城中藏醫院開展義診活動。

“全國知名醫療專家來義診了!”一時間, 黑水縣父老鄉親奔相走告, 四面八方人流迅速彙集到中藏醫院, 將這個不大的醫院擠得水泄不通。 寇毅顧不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飯。 “這些人中很多都是跋山涉水來找我們看病的, 不能讓鄉親們白跑一趟。 ”

“當地牧民中有很多患有胃腸道疾病,

他們健康觀念普遍較弱, 有些患病時間長、病情已非常嚴重, 卻不去醫院看病, 也不吃藥控制。 ”寇毅對此感到擔憂, “面對這種現象, 只能抓緊時間, 多接觸病人, 並向他們進行健康宣教。 只要能把百姓的病治好, 苦點、累點也值得。 ”

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阿壩地區缺醫少藥, 有的醫院甚至只有4個醫務人員, 且醫療水準落後。 為此, 寇毅在義診同時, 也盡可能多地把醫學知識、醫療技術與管理經驗傳授給當地醫生, 並開展了《關於幽門螺旋桿菌根治對策》專題講座。 “建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讓當地老百姓受益, 是我們送醫送藥送技術活動的目標, 也是我們每位元醫療隊成員最大的願望。 ”寇毅說。

寇毅所在的醫療隊到沙石多鄉奶子溝村義診時,

還遇到了這樣一個令人心疼的姑娘——22歲聾啞人俄瑪頭。 3歲時, 俄瑪頭因一場大病導致雙耳失聰, 從此陷入無聲世界。 得知情況後, 醫療隊員們迅速為其聯繫專家, 並協助專家為其治療。 10分鐘後, 俄瑪頭突然高呼:“聽見了!我聽見了!”

針灸治療雖可説明俄瑪頭恢復部分聽力, 但想要達到正常水準, 還需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而巨額的醫療費用無疑是當頭一棒。 經商議, 大家為俄瑪頭籌集了38800元善款資助她進一步治療, 並與當地鄉長、衛生院院長溝通協商其後續治療問題。

短暫的阿壩行, 寇毅爭分奪秒義診, 竭盡全力救助, 用醫者仁術化解痛苦, 用人間大愛撫慰傷痕。 “只有親手幫助了別人, 才能切身感受到公益的力量與強大。

今後如果再有機會, 我還會回到阿壩, 看我的病人, 看淳樸的鄉親……”提起那次活動, 寇毅的眼睛發著光。

離開了阿壩, 寇毅的公益之路並未止步, 同年, 他又積極參加了良鄉醫院組織的赴河南省偏遠貧困山區紅旗渠義診活動, 為那裡的百姓們送去了免費的醫療服務和藥品。

2016年6月和9月,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寇毅, 積極發揮醫藥衛生界別委員的優勢, 組織“志同道合”的政協委員、房山區知識份子聯誼會成員、本院相關科室醫務人員以及藥廠負責人, 攜帶心電圖、血糖儀、可擕式B超機等醫療設備, 先後兩次前往韓村河鎮孤山口村和霞雲嶺鄉三流水村, 為當地老百姓免費送醫送藥到身邊, 共計捐贈價值3萬餘元的藥品, 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

在眾多義診群眾中,有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令寇毅記憶深刻。義診中,該患者被寇毅發現患有早期結腸癌症狀,他立刻建議該患者儘快接受進一步診治,“你抽個時間趕快來醫院找我吧。”

很快,患者便來到良鄉醫院,掛了寇毅的專家號。經腸鏡檢查,寇毅發現患者為癌前病變,在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下,寇毅第一時間為其進行了微創手術。手術很成功,術後,患者激動地握住寇毅的手,連連表示感謝,“要不是寇主任到我們村義診,及時發現了我的問題,不光以後我要忍受病痛的折磨,還會給整個家庭添負擔。”今年,放心不下患者的寇毅又聯繫他到醫院複查,檢查後一切無恙,寇毅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下。

5年來,寇毅所在的科室一直承擔著大腸癌篩查的工作,每年篩查近200例,其中發現3例早期癌症、80多例癌前病變,都及時地進行了成功救治。“及早發現一例病變患者,就等於挽救一條生命甚至一個家庭。我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政協委員,身份不同,但都要懷著一顆仁心真情服務百姓,我義不容辭。”同時,寇毅還利用不多的業餘時間多次走進社區、電視臺開展科普講座,希望大眾提高對消化系統早期腫瘤的認識和防範意識,“我的心願就是老百姓少生病,生了病也能儘早看病,早日康復。”

敬業奉獻 不負重托

2006年,寇毅作為人才引進到良鄉醫院工作,在院領導支援和信任下,組建了良鄉醫院消化內科。短短幾年內,科室從零到有、從小到大,逐漸形成全面系統、健康良性發展格局。他帶領科室骨幹,在全區率先開展了血液灌流搶救有機磷農藥等毒物中毒病人,成為良鄉醫院搶救中毒病人特色技術之一;在北京郊區率先開展肝硬化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套紮及硬化術等新診治技術,填補了房山區在消化領域技術空白,使該院消化內科地區影響力逐漸擴大。

作為房山區醫學會消化病分會主任委員,寇毅與時俱進,緊隨行業動態,邀請全國知名學者專家來房授課培訓。作為大會主席,他已組織開展五屆房山區消化學會消化系疾病研討會,加強了與兄弟醫院的交流,促進了房山區消化系統疾病救治水準的提高,受到業內人士認可和稱讚,為房山醫療水準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既是醫師,也是老師,寇毅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積極組織全科室人員每週二提早半小時上班學習最新業務知識,組織年輕醫生每週三至週五一早進行英語學習;他重視科室科研水準均衡發展,科室人員先後發表論文14篇,出專業書籍1部,兩篇論文在全國第7屆消化病會議上交流;他關心中青年醫師職業素養及技術水準發展,2017年,派出青年醫師外出進修1名、援藏醫師1名,力求5年內完善隊伍技術職稱結構,補齊技術短板。

寇毅的心血沒有白費,目前,良鄉醫院消化內科診治水準已得到快速提高,使區域內許多消化系統疑難危重病人得到救治。

病人重返健康,診療水準提高,科室受到信任,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寇毅的身體大不如前。2年前,他患上了高血壓和糖尿病,但因工作繁忙,一直沒太在意。今年12月初,因胸悶頭暈難耐,他才選擇了就醫,被查出患有冠狀動脈硬化,需住院治療。放心不下科室工作的寇毅,除了利用閒暇時間輸液,其他時間都跑回科室,“寇里的病人需要我,我不能耽誤了他們的治療。”

如今,寇毅對消化道疾病早期篩查工作有了新想法,“提早發現,就能提早治療,百姓生命健康才能得到更大保障。我想聯合協和醫院和國家疾控中心相關專家學者,針對我區群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現狀進行一次調查並制定出相應應對策略,使更多群眾遠離疾病的困擾。”寇毅表示,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和醫生,就是要本著為百姓做事的原則履行職責,在本職崗位上踐行委員作用,關心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不辜負群眾的信任和重托。

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

在眾多義診群眾中,有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令寇毅記憶深刻。義診中,該患者被寇毅發現患有早期結腸癌症狀,他立刻建議該患者儘快接受進一步診治,“你抽個時間趕快來醫院找我吧。”

很快,患者便來到良鄉醫院,掛了寇毅的專家號。經腸鏡檢查,寇毅發現患者為癌前病變,在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下,寇毅第一時間為其進行了微創手術。手術很成功,術後,患者激動地握住寇毅的手,連連表示感謝,“要不是寇主任到我們村義診,及時發現了我的問題,不光以後我要忍受病痛的折磨,還會給整個家庭添負擔。”今年,放心不下患者的寇毅又聯繫他到醫院複查,檢查後一切無恙,寇毅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下。

5年來,寇毅所在的科室一直承擔著大腸癌篩查的工作,每年篩查近200例,其中發現3例早期癌症、80多例癌前病變,都及時地進行了成功救治。“及早發現一例病變患者,就等於挽救一條生命甚至一個家庭。我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政協委員,身份不同,但都要懷著一顆仁心真情服務百姓,我義不容辭。”同時,寇毅還利用不多的業餘時間多次走進社區、電視臺開展科普講座,希望大眾提高對消化系統早期腫瘤的認識和防範意識,“我的心願就是老百姓少生病,生了病也能儘早看病,早日康復。”

敬業奉獻 不負重托

2006年,寇毅作為人才引進到良鄉醫院工作,在院領導支援和信任下,組建了良鄉醫院消化內科。短短幾年內,科室從零到有、從小到大,逐漸形成全面系統、健康良性發展格局。他帶領科室骨幹,在全區率先開展了血液灌流搶救有機磷農藥等毒物中毒病人,成為良鄉醫院搶救中毒病人特色技術之一;在北京郊區率先開展肝硬化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套紮及硬化術等新診治技術,填補了房山區在消化領域技術空白,使該院消化內科地區影響力逐漸擴大。

作為房山區醫學會消化病分會主任委員,寇毅與時俱進,緊隨行業動態,邀請全國知名學者專家來房授課培訓。作為大會主席,他已組織開展五屆房山區消化學會消化系疾病研討會,加強了與兄弟醫院的交流,促進了房山區消化系統疾病救治水準的提高,受到業內人士認可和稱讚,為房山醫療水準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既是醫師,也是老師,寇毅注重人才隊伍建設,積極組織全科室人員每週二提早半小時上班學習最新業務知識,組織年輕醫生每週三至週五一早進行英語學習;他重視科室科研水準均衡發展,科室人員先後發表論文14篇,出專業書籍1部,兩篇論文在全國第7屆消化病會議上交流;他關心中青年醫師職業素養及技術水準發展,2017年,派出青年醫師外出進修1名、援藏醫師1名,力求5年內完善隊伍技術職稱結構,補齊技術短板。

寇毅的心血沒有白費,目前,良鄉醫院消化內科診治水準已得到快速提高,使區域內許多消化系統疑難危重病人得到救治。

病人重返健康,診療水準提高,科室受到信任,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寇毅的身體大不如前。2年前,他患上了高血壓和糖尿病,但因工作繁忙,一直沒太在意。今年12月初,因胸悶頭暈難耐,他才選擇了就醫,被查出患有冠狀動脈硬化,需住院治療。放心不下科室工作的寇毅,除了利用閒暇時間輸液,其他時間都跑回科室,“寇里的病人需要我,我不能耽誤了他們的治療。”

如今,寇毅對消化道疾病早期篩查工作有了新想法,“提早發現,就能提早治療,百姓生命健康才能得到更大保障。我想聯合協和醫院和國家疾控中心相關專家學者,針對我區群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現狀進行一次調查並制定出相應應對策略,使更多群眾遠離疾病的困擾。”寇毅表示,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和醫生,就是要本著為百姓做事的原則履行職責,在本職崗位上踐行委員作用,關心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不辜負群眾的信任和重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