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豬產後缺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 無乳綜合症概念

母豬無乳症也稱泌乳失敗, 目前稱為MMA, 有資料研究表明, 哺乳仔豬死亡50%與母豬MMA有關, 根據筆者的臨床診療與諮詢, 母豬群有10%~25%有此類症狀。

2 無乳綜合症發病的原因

2.1 應激因素 在工廠化養豬條件下, 陽光不足, 舍內空氣污濁, 夏季炎熱造成內分泌紊亂;冬季乳房接觸水泥地面, 體溫與地溫相差過大, 造成乳房血液迴圈不暢;轉群時驅趕與驚嚇都能引起泌乳減少。

2.2 營養因素 飼料營養單一或不足, 直接導致母豬產後消瘦無乳。

2.3 管理因素 配種過早, 初產母豬的乳腺發育不全, 導致促進泌乳的激素和神經機能失調,

導致無乳綜合症。

2.4 疾病因素 運動不足, 分娩無力或難產, 胎衣排出遲緩, 胎衣碎片滯留及子宮繼發細菌感染, 出現食欲不振, 體溫高, 導致泌乳機能發生紊亂。 一些傳染病如大腸桿菌病、葡萄球菌病、藍耳病也可引起無乳綜合症。

2.5 其他因素

2.5.1 有些母豬對仔豬尖銳的牙齒吮吸引起的疼痛非常敏感, 不讓仔豬吮吸, 造成乳管不通引起無乳。

2.5.2 母豬年幼時乳頭受傷, 變成畸形乳頭, 阻止乳汁排出。

2.5.3 有些母豬因為初產而興奮不安, 乳房堅實而充滿乳汁, 由於心理因素而不能泌乳。

2.5.4 先天性泌乳量少, 只能淘汰。

3 無乳綜合症的治療

3.1 加強圍產期飼養管理 在母豬懷孕後期(30天), 注意補充營養, 日糧中魚粉等動物蛋白質不能少於3%;以保證產後正常泌乳。

產前一周轉入產房讓母豬提早適應環境, 臨產前飼喂平時量的60%, 防止產後不食而影響泌乳。

3.2 搞好母豬的保健 嚴格消毒措施, 產前產後要注意飼料中加入抗菌藥, 如分娩前後7天, 每噸料加入支原淨125克+阿莫西林150克, 也可用泰樂菌素110克+二甲氧嘧啶110克/噸, 產後肌注一針催產素, 以利於惡露排出, 防止子宮炎, 促進排乳。

3.3 產後注射抗菌藥 青黴素640萬單位+鏈黴素200萬單位+地黴素5毫克×5支, 也可注射得米先10毫升, 同時每頭注射2毫升前列烯醇, 能有效促進母豬泌乳。 對有乳房炎的, 可採用80萬單位青黴素+2毫升普魯卡因做封閉治療。

3.4 對症治療 飼料中加入氯化鉀或硫酸鈉, 有效防止乳房水腫與腸道排空, 明顯降低無乳症發病率。

發現泌乳不足可注射40單位催產素, 每天3~4次, 連用2天。 若泌乳不暢, 可用雌激素5毫升, 氯前列烯醇2支, 分別注射。

3.5 中藥療法 王不留行35克、穿山甲35克、蝦米250克, 加紅糖200克, 一次調料喂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