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群眾在一起」凝心聚力 融合發展

克拉瑪依區天山路街道建工社區雖屬克拉瑪依行政區域, 但卻歸兵團管轄, 而且“新市民”較多, 情況相對來說比較特殊和複雜, 社區的黨建、管理等各項工作長期薄弱滯後。

面對這個“難啃的骨頭”, 克拉瑪依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駐克拉瑪依區天山路街道建工社區工作隊隊長、社區第一書記楊東獻沒有氣餒, 他不畏艱難, 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引領下, 以開放的思維和視野, 開闢了一條社區管理和服務的新路子,

啃下了這塊“最難啃的骨頭”, 使建工社區的各項工作逐漸走向正規, 實現了“蝶變”。

凝心聚力促融合

2017年5月25日, 克拉瑪依區與兵團奎東農場按照“兵地融合, 共駐共建”原則組建成立建工社區。 這裡環境衛生和群眾生活品質都有待提升, 兵地如何融?工作怎麼幹?

國旗下的宣講, 凝党心聚民心

面對這種全新、特殊又複雜的局面, 如果沒有好的思路和想法, 想要開展好工作是不太可能的。 楊東獻經過慎重思考, 確定了共謀發展“一盤棋”的思路, 為他的工作打開了局面。

在楊東獻的主動牽線搭橋下, 建工社區和兵團奎東農場駐克拉瑪依管理機構召開了第一次聯席會議, 就促進兵地社區融合發展進行“對話”, 並達成一致意見, 建工社區與兵團奎東農場駐克拉瑪依管理機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確定了“共管、共建、共用”發展模式。 建工社區負責共建區域的屬地化管理工作, 兵團奎東農場駐克拉瑪依管理機構負責管理區域的生產生活、物業維護、兵團政策落實等行政工作,

遇到問題雙方隨時協商解決。

楊東獻與相關人員探討兵地融合發展之道

為不斷探索完善兵地融合管理的工作方法, 增強居民對兵地融合發展的認同, 工作隊在駐點轄區內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融情活動和民族團結活動,

拉近鄰裡距離, 增強兵地居民、“新市民”的融入感和歸屬感,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建工社區就是一塊兵地融合發展的試驗田, 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開展工作, 才能下好兵地‘一盤棋’、聚齊兵地‘一家人’, 凝心聚力推動兵地融合發展。 ”楊東獻說。

強基固本打基礎

社區剛組建, “兩委”班子面臨著戰鬥力不強, 為民服務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 楊東獻提出了從規範制度入手的理念。 他結合社區“兩委”、工作隊及各支服務基層力量實際, 修改完善了黨支部議事規則、黨員組織生活制度、黨員聯繫和服務群眾制度及“兩委”聯席會議制度、黨建工作責任制等12項制度, 採取“幫、帶、扶”方式, 一對一幫扶, 組織黨員及後備幹部定期學習。

楊東獻在節日期間,慰問社區各族居民

為了抓好落實,每天早晨9點半,楊東獻都會準時召集工作隊和社區“兩委”班子召開晨會,圍繞重點工作早佈置、晚督查,指導社區黨支部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三會一課”等制度。

落實得好不好,主要還是要看工作人員能力強不強。為了儘快提高工作隊隊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的能力,楊東獻每週都會抽出一天時間,對大家進行專題培訓,講理論、授知識、教方法,從工作的細節抓起,幫助他們提升工作能力和管理水準。

楊東獻組織兵地老黨員參觀市區,感受城市新變化

在楊東獻的帶領下,建工社區“兩委”班子漸漸練出了“硬功夫”,社區工作人員作風也有了明顯轉變,服務群眾的能力日益提高,群眾基礎更加穩固,贏得群眾的信賴。

排憂解難辦實事

建工社區中12棟樓房歸屬兵團第七師九建和奎東農場職工,598戶房屋中長期出租和空房有213戶,“新市民”人數較多,不少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楊東獻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借助派駐單位資源優勢,協調市人民醫院的專家醫生為360余位居民進行義診、體檢,並建立了健康檔案,進行全程醫療跟蹤服務。

“真是太高興了,不用出遠門就有專家給我看病了,還拿到免費的藥品,沒花一分錢,真的很感謝工作隊。”現場接受義診的群眾,深切地感受到了楊東獻帶領的工作隊為民服務的真心。

義診服務,解兵地居民日常診療難題

建工社區鍋爐距今已經運行30多年,鍋爐老舊供熱效率低,今年又逢社區改造,轄區居民都希望關停鍋爐併入城市集中供熱。此前,因各種原因,此事一直沒有協調下來。

為了徹底解決建工社區的供熱問題,楊東獻和工作隊積極主動對接瞭解情況,與住建、環保和熱力等部門進行多輪彙報協調。最終,在各部門的積極配合和支持下,實現了建工社區與城市集中供熱並網。

“工作隊駐村一年來,為我們辦了很多實事,解決了很多困難,社區基礎設施全了,環境也改善了!”轄區居民楊小華說。

“黨委和政府把我們派下來,就是為群眾服務的,2018年,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楊東獻說。

楊東獻在節日期間,慰問社區各族居民

為了抓好落實,每天早晨9點半,楊東獻都會準時召集工作隊和社區“兩委”班子召開晨會,圍繞重點工作早佈置、晚督查,指導社區黨支部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三會一課”等制度。

落實得好不好,主要還是要看工作人員能力強不強。為了儘快提高工作隊隊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的能力,楊東獻每週都會抽出一天時間,對大家進行專題培訓,講理論、授知識、教方法,從工作的細節抓起,幫助他們提升工作能力和管理水準。

楊東獻組織兵地老黨員參觀市區,感受城市新變化

在楊東獻的帶領下,建工社區“兩委”班子漸漸練出了“硬功夫”,社區工作人員作風也有了明顯轉變,服務群眾的能力日益提高,群眾基礎更加穩固,贏得群眾的信賴。

排憂解難辦實事

建工社區中12棟樓房歸屬兵團第七師九建和奎東農場職工,598戶房屋中長期出租和空房有213戶,“新市民”人數較多,不少群眾生活比較困難。

楊東獻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借助派駐單位資源優勢,協調市人民醫院的專家醫生為360余位居民進行義診、體檢,並建立了健康檔案,進行全程醫療跟蹤服務。

“真是太高興了,不用出遠門就有專家給我看病了,還拿到免費的藥品,沒花一分錢,真的很感謝工作隊。”現場接受義診的群眾,深切地感受到了楊東獻帶領的工作隊為民服務的真心。

義診服務,解兵地居民日常診療難題

建工社區鍋爐距今已經運行30多年,鍋爐老舊供熱效率低,今年又逢社區改造,轄區居民都希望關停鍋爐併入城市集中供熱。此前,因各種原因,此事一直沒有協調下來。

為了徹底解決建工社區的供熱問題,楊東獻和工作隊積極主動對接瞭解情況,與住建、環保和熱力等部門進行多輪彙報協調。最終,在各部門的積極配合和支持下,實現了建工社區與城市集中供熱並網。

“工作隊駐村一年來,為我們辦了很多實事,解決了很多困難,社區基礎設施全了,環境也改善了!”轄區居民楊小華說。

“黨委和政府把我們派下來,就是為群眾服務的,2018年,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楊東獻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