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4家單位轉企改制,26家單位撤銷,空編一律收回,人員只出不進

近日, 南昌市印發了《南昌市市屬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通過改革推進經營類事業單位依法轉制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平等競爭、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2019年底前,

我市40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

將完成轉企改制或撤銷!

資產怎麼處理?

人員怎麼安置?

社保怎麼交?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

具體怎麼改

1債權債務由轉企改制後的企業承接

《方案》要求, 對轉制單位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對和查實, 準確核查債權債務。 轉制單位的債權債務原則上由轉企改制後的企業承接。 涉及國有資產出售的, 按照規定程式批准後, 在產權交易機構通過公開競價方式進行。

轉制單位涉及的原劃撥土地, 轉制為企業後用途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 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

應當依法實行有償使用。

原由主管部門管理的經營類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後, 出資人機構已明確的, 應與原主管部門脫鉤, 由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依法實施監管。 出資人機構未明確的, 由原主管部門所屬事業單位按照現行管理體制履行股東(或投資人)職責, 依法實施監管, 並穩步納入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體系。 原為國有企業管理的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後, 原則上由該國有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

2留用工作人員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

《方案》提出, 轉制單位原則上應繼續聘用原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並做好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的過渡銜接工作。 被撤銷單位人員的安置工作由原主管部門按《方案》要求提出具體的安置方案, 妥善安置。

轉企改制時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5年以內(含5年)的事業編制人員, 本人申請並經轉制單位批准, 可以提前離崗, 離崗期間的工資福利等基本待遇不變, 由轉制單位發放。 離崗期間,

單位和個人繼續按規定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 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時, 按照國家規定辦理退休手續。

對繼續留用的原事業編制人員, 轉制單位應依法與其終止原聘用合同, 重新簽訂勞動合同, 接續社會保險關係。 其中, 對在轉制單位連續工作滿10年的, 除本人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 轉制單位應當依法與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工作人員在原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合併計算為轉制後企業的工作年限。

經協商一致, 與轉制單位解除聘用(勞動)合同以及國有資本退出的轉制單位原工作人員, 轉制單位應與其簽訂解除聘用合同協定, 並支付經濟補償金。

3空編一律收回 人員只出不進

在社會保障銜接方面, 《方案》要求, 對目前已經劃入經營類但尚未轉企改制到位的事業單位, 已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仍繼續參加;尚未參加的, 暫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 待轉企改制到位後, 再按照有關規定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範圍。 轉制為企業前已離休人員所需的基本待遇、已退休人員退休前應繳未繳的醫療保險費、分流人員所需的經濟補償金,應從評估後的淨資產中預留或從國有產權轉讓收入中優先支付。轉制單位應按規定做好工作銜接。

《方案》還提出,改革過程中要採取有力措施,嚴控人員編制,撤銷單位現有空編一律由市編委收回,人員只出不進。轉企改制的,在有關工作完成後,按規定註銷事業單位法人,其編制由市編委收回。具有事業企業“雙法人”資格的,直接註銷事業單位法人,轉制為企業。今後,不再批准設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不再賦予事業單位生產經營性職能。

4改革分期分批進行

市屬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根據各經營類事業單位實際,分期分批進行。其中,2018年、2019年實施改革的單位,分別自當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按照要求,主管部門組織所屬經營類事業單位按照有關規定擬定轉制或撤銷方案。方案應包括:單位基本情況、改革方式、轉制單位轉制後企業名稱及企業出資人、資產處置意見、人員安置意見、黨組織設置和黨員關係接轉意見、進度安排等內容。轉制方案應事先徵求組織、機構編制、財政、人社、國土、國資部門的意見,撤銷方案應事先徵求組織、機構編制、人社部門的意見。達成基本一致意見後再按規定程式上報市政府。

改革方案批復後,各主管部門負責指導所屬經營類事業單位組織實施,有序推進資產處置、人員安置及社會保險關係接續、註銷事業單位法人、辦理工商登記等工作。

為什麼改?

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斷。在新的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物質層面、精神層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事業單位是提供公益服務的主體。但從現實情況看,長期以來,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部分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管理體制不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機制不活,偏離了公益服務目標,弱化了社會服務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場主體發育,影響了市場資源配置。

推進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就是通過推進事企分開,將具備市場競爭能力、具有一定經濟效益的單位轉制為企業,同時撤銷經濟效益較差、無市場競爭能力或職能嚴重弱化的單位,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實現事業單位的公益化目標,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好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水準。

改哪些單位?

14家單位轉企改制

26家單位撤銷

據瞭解,在事業單位分類工作中劃入生產經營類的市屬事業單位,以及未劃入生產經營類,但開展了部分競爭性生產經營活動的市屬事業單位,都將被納入改革範圍。率先納入改革範圍的市屬經營類事業單位共40家,其他單位待調研後明確改革方式和時間。

其中,14家單位根據生產經營狀況和發展需要,採取國有獨資、混合所有制、私營等多種形式轉企改制,於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

職能消失或嚴重弱化,或資產規模較小,或無固定資產,以及不具備市場競爭能力,轉制後難以正常運轉的經營類事業單位,將逐步予以撤銷。本次改革撤銷的單位共26家,于明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

轉制為企業前已離休人員所需的基本待遇、已退休人員退休前應繳未繳的醫療保險費、分流人員所需的經濟補償金,應從評估後的淨資產中預留或從國有產權轉讓收入中優先支付。轉制單位應按規定做好工作銜接。

《方案》還提出,改革過程中要採取有力措施,嚴控人員編制,撤銷單位現有空編一律由市編委收回,人員只出不進。轉企改制的,在有關工作完成後,按規定註銷事業單位法人,其編制由市編委收回。具有事業企業“雙法人”資格的,直接註銷事業單位法人,轉制為企業。今後,不再批准設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不再賦予事業單位生產經營性職能。

4改革分期分批進行

市屬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根據各經營類事業單位實際,分期分批進行。其中,2018年、2019年實施改革的單位,分別自當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按照要求,主管部門組織所屬經營類事業單位按照有關規定擬定轉制或撤銷方案。方案應包括:單位基本情況、改革方式、轉制單位轉制後企業名稱及企業出資人、資產處置意見、人員安置意見、黨組織設置和黨員關係接轉意見、進度安排等內容。轉制方案應事先徵求組織、機構編制、財政、人社、國土、國資部門的意見,撤銷方案應事先徵求組織、機構編制、人社部門的意見。達成基本一致意見後再按規定程式上報市政府。

改革方案批復後,各主管部門負責指導所屬經營類事業單位組織實施,有序推進資產處置、人員安置及社會保險關係接續、註銷事業單位法人、辦理工商登記等工作。

為什麼改?

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斷。在新的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物質層面、精神層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事業單位是提供公益服務的主體。但從現實情況看,長期以來,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部分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管理體制不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機制不活,偏離了公益服務目標,弱化了社會服務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場主體發育,影響了市場資源配置。

推進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就是通過推進事企分開,將具備市場競爭能力、具有一定經濟效益的單位轉制為企業,同時撤銷經濟效益較差、無市場競爭能力或職能嚴重弱化的單位,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實現事業單位的公益化目標,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好地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水準。

改哪些單位?

14家單位轉企改制

26家單位撤銷

據瞭解,在事業單位分類工作中劃入生產經營類的市屬事業單位,以及未劃入生產經營類,但開展了部分競爭性生產經營活動的市屬事業單位,都將被納入改革範圍。率先納入改革範圍的市屬經營類事業單位共40家,其他單位待調研後明確改革方式和時間。

其中,14家單位根據生產經營狀況和發展需要,採取國有獨資、混合所有制、私營等多種形式轉企改制,於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

職能消失或嚴重弱化,或資產規模較小,或無固定資產,以及不具備市場競爭能力,轉制後難以正常運轉的經營類事業單位,將逐步予以撤銷。本次改革撤銷的單位共26家,于明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