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記者走進獨克宗火災4年:千年古城 浴火重生後略顯冷清

1月3日, 香格里拉迎來了2018年的第一場雪。 此時, 很多地方的積雪並沒有消融, 位於香格里拉東南隅的獨克宗古城, 在初雪的包裹下越發顯得靜謐深沉, 放眼望去, 已找不到4年前那場滔天大火留下的痕跡。

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獨克宗古城, 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中轉站, 也是雪域藏鄉和滇域民族文化交融之處, 有著“月光之城”的美譽。 然而2014年1月, 突如其來的大火讓數百座傳承久遠的建築化為灰燼, 整個古城2/3面積被大火殃及, 數百商戶的營生毀於一旦。

如今4年過去, 古城恢復重建工程已基本完成, 曾經的滿目瘡痍, 被一點一滴的嶄新面貌漸漸覆蓋。 城內的石板街, 各具特色的客棧, 富有民族色彩的手工藝店, 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館和酒吧也都向人們昭示著, 他們心中的獨克宗古城就快回來了。

探訪古城

基礎設施和房屋已基本建好

“古城就是古城, 按照‘建新如舊、以舊代舊、新中仿古’的原則, 在古城建設中我們鼓勵用舊材料。 所以, 古城的民房仍然以木質結構為主。 ”

——獨克宗古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楊繼祖

2018年1月5日, 晴。 冬日的午後, 《雲南資訊報》記者再次來到獨克宗古城。

4年前, 獨克宗火災前一天的午後,

記者曾到過古城。 古城火災前最後的樣子, 深深地印在了記者的腦海裡。 這一次, 重新走進古城, 街道、房屋, 還有石板路依然和記憶裡一樣, 與4年前略有不同的是, 眼前的街道顯得更加整潔規範。

也許是深冬淡季的緣故, 街道上遊人稀疏, 和4年前熙熙攘攘、歌舞昇平的繁榮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

踩著沒有融化的積雪, 穿過一條條街道, 那些沿街的藏式木屋上的精美木雕裡, 像是藏著太多的故事。

在古城核心區當年被燒毀的區域, 街道與房屋的格局還是老樣子。 當年引發火災的“如意客棧”, 如今房子已經建好, 只是還沒有掛牌迎客。

據瞭解, 這些房屋在修建時都進行了100年的做舊處理, 建築的外貌依然保持著藏族民居的風格, 只是木料上均塗上了防火漆。 根據古城恢復重建指揮部給出的最新數字, 當初受災的246戶居民中, 目前已有244戶完成了房屋重建。 這些重建均按照 《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火災恢復重建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民居恢復與改造建設規劃》進行, 嚴格杜絕超標準搭建等現象,

而在主體不改變的前提下, 重建房屋均增加了防火、衛生間、淋浴等更多宜居設施。

記者走訪得知, 當年火災發生後, 在古城經商的商戶有的當時就離開了, 有的則選擇留下來。 當地政府對災民的基礎補助分為兩檔:居民10萬, 商家5萬。 與此同時,政府還出臺了其他相關政策支持,比如政府可幫助想要繼續經商的商戶貼息貸款建房。此外,國家也給予了一定的支持,比如幫助商戶對接金融部門,給商戶三年貼息,以此來降低商戶的壓力。

“我們12年前建一棟藏式的木質結構房,大約花了50萬。這次重新修建,大約花了80多萬,政府補貼了10萬,無息貸款10萬,自己另外還申請了貸款。現在房子是建好了,但要還幾十萬元的貸款壓力仍然很大。”房主錢女士對記者說。她希望古城能夠早日像原來一樣重新熱鬧起來。

堅守的人

和這座城一起找回昔日的輝煌

“這場火災燒毀的只是表面的房子,1300多年的文化和歷史,是不會因為這把火而消失的。

——在獨克宗經營著一家客棧的藏族商人達瓦

藏族商人達瓦這幾天特別忙,他的客棧正在裝修。2014年的那場大火,燒毀了他在古城的商鋪和客棧。“那天晚上,眼看火勢越來越大,我們只有離開。幸好撤離得及時,古城沒有人員傷亡。”回憶火災發生時的情景,堅毅的藏族漢子達瓦仍難掩悲傷。

“只要人沒事就是萬幸,一切還可以從頭再來。”當天晚上,達瓦和很多商戶一起,在山上眼睜睜看著自己經營了幾十年的商鋪和數千萬財物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當時情況緊急,什麼東西都沒有帶出來。有的人出來了又想回去搶救財物,但都被救災的工作人員擋住了。大火一直燒到第二天中午,火熄了,什麼都沒有了。那種心情,無法形容……”4年來,達瓦一直依靠自己的積蓄、家人的關心和政府的幫助支撐著,他說他熱愛獨克宗,他要和這座城一起找回昔日的輝煌。

達瓦說:“這場火災燒毀的只是表面的房子,1300多年的文化和歷史,是不會因為這把火而消失的。對於商戶來說,火災後的這幾年過得非常艱難。能夠堅守在古城的商戶,本地人也好,外地人也好,都是最優秀的,大家沒有拋棄古城,在這裡堅持著夢想。希望在2018年能夠迎來新氣象。”

李六四是大理人,在獨克宗開客棧12年了,2014年,她的客棧雖倖免於難,但火災後遊客明顯減少,生意也一落千丈。家人朋友曾勸她離開,但她不願意,她說自己喜歡這座城,之所以苦苦支撐著,是因為看到政府全身心地投入重建工作,她覺得值:“等古城建好了,生意就會好起來了。”生意不好的這幾年,她努力把經營成本降到最低,她自己一個人打理客棧,所有的活都自己幹,包括給客人炒菜做飯。

看好未來

生活除了賺錢還應該有點別的

“我喜歡這裡的安靜和簡單。生活除了掙錢還應該有點別的。”

——“80後”的北京人尹昊目前在獨克宗經營著一家客棧和圖書館

4年前的那場大火,打破了獨克宗的寧靜,所有人都為此感到惋惜。幸運的是古城的文化、古城的人、古城的靈魂並沒有消失。

“80後”的尹昊是北京人,5年前,他帶著愛人,帶著發小,帶著夢想來到了雲南,最終落腳獨克宗。經營著自己的客棧,還開了一家“圖書館”。她說“我喜歡這裡的安靜和簡單。”

尹昊是個有懷舊情結的人,小時候在北京,他家附近有一家教堂,每當教堂做禮拜的時候,他都會去轉轉。“主要是有糖,每次去他們都會給小孩子糖吃。現在我長大了,當我看到這些來店上的小孩子時候,我覺得我應該也給他們一點這樣的童年記憶。”

老家在湖北的張惠芳,每天都準時開門迎客,她說她很看好獨克宗的未來。“這裡有一千多年的文化,是個真正的古城。一直都想來,我覺得現在這個時候正合適,古城恢復重建這幾年生意都不好,很多人都走了。我這個鋪子年租金才7萬,要是在大理麗江,這樣的位置,沒有30萬拿不下來。”張惠芳說目前古城的租金便宜政策好,“等過兩年高速公路和鐵路開通了,生意肯定能火。”

司機邵師傅告訴記者,火災後,很多古城的商戶把店移到外面了。隨後,他帶記者來到香巴拉大道。

香巴拉大道就在古城附近,街道比較寬,沿街的兩邊都是正在營業的商鋪,看起來比古城裡面要熱鬧很多。“火災之後,在恢復重建這幾年,古城的人少了,生意不好做,有很多商戶就搬到了香巴拉大道。原本這條路很冷清的,這些商戶搬來之後,就漸漸熱鬧了起來。現在,在古城週邊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商圈。”茶葉店李老闆對記者說。

在香巴拉大道經營的商戶,目前大多生意穩定。有的商戶表示,現在古城的恢復重建完成了,打算重新回古城裡租房子再開一家店,不過香巴拉大道的店也會繼續開下去。

亡羊補牢

完善消防設施防患未然

行至月光廣場,一陣清脆的口令聲傳來,一隊整齊劃一的綠色身影顯得特別醒目。這是古城恢復重建時成立的消防中隊,他們的任務是24小時待命,常態化巡邏檢查。

2014年1月11日的那場火災,消防幾乎沒有發揮作用,這是最大的硬傷。當年發生火災之後,參與救火的群眾發現消防栓內無水可用,這直接導致消防車內的水用完之後,大家只能眼睜睜看著大火一棟接一棟吞噬房屋卻無計可施,最終造成了火勢肆意蔓延,損失迅速擴大。當時查明的原因是,古城建築多屬土木結構,著火之後特別容易蔓延,加之古城內部道路狹窄,大型消防車無法進入火災核心區。當時正值冬季,消防設施裡面的水被凍住,導致水壓不夠,無法使用。

所以,在恢復重建的時候,消防安全設施建設成了重中之重的工作。

由於藏區民房基本以磚木結構為主,木料的用量比較大。於是恢復重建時,在消防方面採取了積極的措施。

措施一,在古城區1.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29個大的客棧建有消防蓄水池,建公共蓄水池三個。

措施二,鋪設消防管道,增加消防栓。消防管道全部埋入地下2米至2.5米深度,避開凍土層。恢復重建後,高位蓄水池的消防栓有20多個,城市用水的消防栓有200多個,這些消防栓遍及整個古城。

措施三,培訓宣傳消防知識。古城所有的餐飲、酒店、客棧,每8平米放置一個滅火器,每年進行消防培訓兩次,每個季度進行消防知識宣傳一次,讓古城範圍內的所有經商戶都瞭解消防的重要性和使用滅火器的重要方法。

2014年火災發生之前,古城沒有消防中隊,也沒有消防中隊可以駐紮的地點。此次恢復重建中,專門協調了5畝地,增加了一個消防中隊及一輛消防車在古城24小時值班。

脫胎換骨

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建設

古城現在已經準備好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個欣欣向榮的古城很快就會回來。”

——楊繼祖

初冬的拉獨克宗古城,處處透露著祥和與寧靜。隨著古城恢復重建工程基本完成,曾經的滿目瘡痍,正被一點一滴的嶄新面貌漸漸覆蓋。

據楊繼祖介紹,2014年1月11日火災發生之後,香格里拉州委、市委非常重視,及時成立了救災指揮部。據當時的調查統計資料,火災受災面積為98.56畝,占古城總面積的17%,246戶受災,343棟房屋被毀。由於火災發生在年前,香格里拉市立即成立了兩個組,一個組負責受災群眾的安置和安撫工作,另外一個組是古城恢復重建指揮部。指揮部成立後,立即與國內頂尖的設計團隊負責人——北京大學陳可石教授聯繫,由他的團隊來為古城的修復重建做規劃。

陳可石教授對藏族的民居及文化非常瞭解,在恢復重建規劃中,完全保留了古城原來的風貌。之後,指揮部嚴格按照陳可石教授帶領的團隊的設計方案來進行恢復重建。在民房方面,堅決按照修舊如舊,建新如舊,統籌自建的原則,多次召集受災群眾開會商討,明確把古城恢復到原來樣子的目的。

據楊繼祖介紹,重建規劃預計投資12億左右。到目前,古城的恢復重建已基本完成,共耗資7億多,僅地下基礎設施就耗資4個多億。隨後的文化開發和古城牆修復,以及軟體加強,大約還需要3億多。

“在古城恢復建設中,必須要有一個質的飛躍。”楊繼祖表示,古城有1300多年的歷史,原來的基礎設施非常薄弱,依山而建的古城,從前沒有做過規範的水電,這一次,在災後重建的規劃中,把古城5.1平方公里的範圍,都做了統一規劃。即,所有的管線,消防、電力(包括10千伏、220伏、400千伏)線路、供水、排水、弱電(包括寬頻、光纖)必須入地。然後,還有供氣、供暖的管道也要一次性到位,全部從地下走。雖然目前天然氣還沒有通到香格里拉,但這一次建設,要把未來五年要發展的管道預留出來。由於施工難度大,施工時間有限(冬季因氣候原因無法施工,每年11月至來年4月期間禁止施工),直到2017年底,古城的基礎設施施工才基本全部完成。

目前,焚毀區新建的民房,從外觀上看已經基本恢復了原貌。目前,246戶中,除兩戶沒有建完外,其餘的基本全部建好。

“政府已經把古城修復好了,下一步,政府還會加強相關的軟體建設。古城現在已經準備好了,希望商家在經營上有創新,政府會積極配合商家做好服務,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個欣欣向榮的古城很快就會回來。”楊繼祖說。

與此同時,政府還出臺了其他相關政策支持,比如政府可幫助想要繼續經商的商戶貼息貸款建房。此外,國家也給予了一定的支持,比如幫助商戶對接金融部門,給商戶三年貼息,以此來降低商戶的壓力。

“我們12年前建一棟藏式的木質結構房,大約花了50萬。這次重新修建,大約花了80多萬,政府補貼了10萬,無息貸款10萬,自己另外還申請了貸款。現在房子是建好了,但要還幾十萬元的貸款壓力仍然很大。”房主錢女士對記者說。她希望古城能夠早日像原來一樣重新熱鬧起來。

堅守的人

和這座城一起找回昔日的輝煌

“這場火災燒毀的只是表面的房子,1300多年的文化和歷史,是不會因為這把火而消失的。

——在獨克宗經營著一家客棧的藏族商人達瓦

藏族商人達瓦這幾天特別忙,他的客棧正在裝修。2014年的那場大火,燒毀了他在古城的商鋪和客棧。“那天晚上,眼看火勢越來越大,我們只有離開。幸好撤離得及時,古城沒有人員傷亡。”回憶火災發生時的情景,堅毅的藏族漢子達瓦仍難掩悲傷。

“只要人沒事就是萬幸,一切還可以從頭再來。”當天晚上,達瓦和很多商戶一起,在山上眼睜睜看著自己經營了幾十年的商鋪和數千萬財物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當時情況緊急,什麼東西都沒有帶出來。有的人出來了又想回去搶救財物,但都被救災的工作人員擋住了。大火一直燒到第二天中午,火熄了,什麼都沒有了。那種心情,無法形容……”4年來,達瓦一直依靠自己的積蓄、家人的關心和政府的幫助支撐著,他說他熱愛獨克宗,他要和這座城一起找回昔日的輝煌。

達瓦說:“這場火災燒毀的只是表面的房子,1300多年的文化和歷史,是不會因為這把火而消失的。對於商戶來說,火災後的這幾年過得非常艱難。能夠堅守在古城的商戶,本地人也好,外地人也好,都是最優秀的,大家沒有拋棄古城,在這裡堅持著夢想。希望在2018年能夠迎來新氣象。”

李六四是大理人,在獨克宗開客棧12年了,2014年,她的客棧雖倖免於難,但火災後遊客明顯減少,生意也一落千丈。家人朋友曾勸她離開,但她不願意,她說自己喜歡這座城,之所以苦苦支撐著,是因為看到政府全身心地投入重建工作,她覺得值:“等古城建好了,生意就會好起來了。”生意不好的這幾年,她努力把經營成本降到最低,她自己一個人打理客棧,所有的活都自己幹,包括給客人炒菜做飯。

看好未來

生活除了賺錢還應該有點別的

“我喜歡這裡的安靜和簡單。生活除了掙錢還應該有點別的。”

——“80後”的北京人尹昊目前在獨克宗經營著一家客棧和圖書館

4年前的那場大火,打破了獨克宗的寧靜,所有人都為此感到惋惜。幸運的是古城的文化、古城的人、古城的靈魂並沒有消失。

“80後”的尹昊是北京人,5年前,他帶著愛人,帶著發小,帶著夢想來到了雲南,最終落腳獨克宗。經營著自己的客棧,還開了一家“圖書館”。她說“我喜歡這裡的安靜和簡單。”

尹昊是個有懷舊情結的人,小時候在北京,他家附近有一家教堂,每當教堂做禮拜的時候,他都會去轉轉。“主要是有糖,每次去他們都會給小孩子糖吃。現在我長大了,當我看到這些來店上的小孩子時候,我覺得我應該也給他們一點這樣的童年記憶。”

老家在湖北的張惠芳,每天都準時開門迎客,她說她很看好獨克宗的未來。“這裡有一千多年的文化,是個真正的古城。一直都想來,我覺得現在這個時候正合適,古城恢復重建這幾年生意都不好,很多人都走了。我這個鋪子年租金才7萬,要是在大理麗江,這樣的位置,沒有30萬拿不下來。”張惠芳說目前古城的租金便宜政策好,“等過兩年高速公路和鐵路開通了,生意肯定能火。”

司機邵師傅告訴記者,火災後,很多古城的商戶把店移到外面了。隨後,他帶記者來到香巴拉大道。

香巴拉大道就在古城附近,街道比較寬,沿街的兩邊都是正在營業的商鋪,看起來比古城裡面要熱鬧很多。“火災之後,在恢復重建這幾年,古城的人少了,生意不好做,有很多商戶就搬到了香巴拉大道。原本這條路很冷清的,這些商戶搬來之後,就漸漸熱鬧了起來。現在,在古城週邊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商圈。”茶葉店李老闆對記者說。

在香巴拉大道經營的商戶,目前大多生意穩定。有的商戶表示,現在古城的恢復重建完成了,打算重新回古城裡租房子再開一家店,不過香巴拉大道的店也會繼續開下去。

亡羊補牢

完善消防設施防患未然

行至月光廣場,一陣清脆的口令聲傳來,一隊整齊劃一的綠色身影顯得特別醒目。這是古城恢復重建時成立的消防中隊,他們的任務是24小時待命,常態化巡邏檢查。

2014年1月11日的那場火災,消防幾乎沒有發揮作用,這是最大的硬傷。當年發生火災之後,參與救火的群眾發現消防栓內無水可用,這直接導致消防車內的水用完之後,大家只能眼睜睜看著大火一棟接一棟吞噬房屋卻無計可施,最終造成了火勢肆意蔓延,損失迅速擴大。當時查明的原因是,古城建築多屬土木結構,著火之後特別容易蔓延,加之古城內部道路狹窄,大型消防車無法進入火災核心區。當時正值冬季,消防設施裡面的水被凍住,導致水壓不夠,無法使用。

所以,在恢復重建的時候,消防安全設施建設成了重中之重的工作。

由於藏區民房基本以磚木結構為主,木料的用量比較大。於是恢復重建時,在消防方面採取了積極的措施。

措施一,在古城區1.5平方公里的範圍內,29個大的客棧建有消防蓄水池,建公共蓄水池三個。

措施二,鋪設消防管道,增加消防栓。消防管道全部埋入地下2米至2.5米深度,避開凍土層。恢復重建後,高位蓄水池的消防栓有20多個,城市用水的消防栓有200多個,這些消防栓遍及整個古城。

措施三,培訓宣傳消防知識。古城所有的餐飲、酒店、客棧,每8平米放置一個滅火器,每年進行消防培訓兩次,每個季度進行消防知識宣傳一次,讓古城範圍內的所有經商戶都瞭解消防的重要性和使用滅火器的重要方法。

2014年火災發生之前,古城沒有消防中隊,也沒有消防中隊可以駐紮的地點。此次恢復重建中,專門協調了5畝地,增加了一個消防中隊及一輛消防車在古城24小時值班。

脫胎換骨

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建設

古城現在已經準備好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個欣欣向榮的古城很快就會回來。”

——楊繼祖

初冬的拉獨克宗古城,處處透露著祥和與寧靜。隨著古城恢復重建工程基本完成,曾經的滿目瘡痍,正被一點一滴的嶄新面貌漸漸覆蓋。

據楊繼祖介紹,2014年1月11日火災發生之後,香格里拉州委、市委非常重視,及時成立了救災指揮部。據當時的調查統計資料,火災受災面積為98.56畝,占古城總面積的17%,246戶受災,343棟房屋被毀。由於火災發生在年前,香格里拉市立即成立了兩個組,一個組負責受災群眾的安置和安撫工作,另外一個組是古城恢復重建指揮部。指揮部成立後,立即與國內頂尖的設計團隊負責人——北京大學陳可石教授聯繫,由他的團隊來為古城的修復重建做規劃。

陳可石教授對藏族的民居及文化非常瞭解,在恢復重建規劃中,完全保留了古城原來的風貌。之後,指揮部嚴格按照陳可石教授帶領的團隊的設計方案來進行恢復重建。在民房方面,堅決按照修舊如舊,建新如舊,統籌自建的原則,多次召集受災群眾開會商討,明確把古城恢復到原來樣子的目的。

據楊繼祖介紹,重建規劃預計投資12億左右。到目前,古城的恢復重建已基本完成,共耗資7億多,僅地下基礎設施就耗資4個多億。隨後的文化開發和古城牆修復,以及軟體加強,大約還需要3億多。

“在古城恢復建設中,必須要有一個質的飛躍。”楊繼祖表示,古城有1300多年的歷史,原來的基礎設施非常薄弱,依山而建的古城,從前沒有做過規範的水電,這一次,在災後重建的規劃中,把古城5.1平方公里的範圍,都做了統一規劃。即,所有的管線,消防、電力(包括10千伏、220伏、400千伏)線路、供水、排水、弱電(包括寬頻、光纖)必須入地。然後,還有供氣、供暖的管道也要一次性到位,全部從地下走。雖然目前天然氣還沒有通到香格里拉,但這一次建設,要把未來五年要發展的管道預留出來。由於施工難度大,施工時間有限(冬季因氣候原因無法施工,每年11月至來年4月期間禁止施工),直到2017年底,古城的基礎設施施工才基本全部完成。

目前,焚毀區新建的民房,從外觀上看已經基本恢復了原貌。目前,246戶中,除兩戶沒有建完外,其餘的基本全部建好。

“政府已經把古城修復好了,下一步,政府還會加強相關的軟體建設。古城現在已經準備好了,希望商家在經營上有創新,政府會積極配合商家做好服務,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個欣欣向榮的古城很快就會回來。”楊繼祖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