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國櫻花產業發展突飛猛進 但景觀應用簡單 文化挖掘不足

我國櫻花產業發展突飛猛進 但景觀應用簡單 文化挖掘不足

櫻花是早春重要的觀花樹種, 盛開時節花繁豔麗, 滿樹爛漫, 如雲似霞, 極為壯觀。 近年來在森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逐步推進的同時, 隨著全域旅遊、生態休閒產業的如火如荼地發展, 櫻花種植規模空前, 市場需求巨大, 櫻花產業發展突飛猛進。 目前全國櫻花苗木生產基地面積已由前年的50余萬畝增加到至少60萬畝。 每年櫻花盛開的時候, 有櫻花的地方總是遊人如織。 雲南萬家紅園藝公司在撫仙湖東岸的世家村建設500畝櫻花基地, 今年4月15日首次舉辦雲南首屆撫仙湖櫻花節,

當天入園賞花遊客突破3萬人次。
據中國櫻花發展聯合會籌備組組長、溫江大水牛園藝場董事長陳昌志介紹, 我國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前後向日本等國大量引進櫻花園藝品種一百餘個,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 僅有關山櫻、染井吉野、紅花高盆櫻和陽光櫻等幾個品種數量發展起來。 目前椿寒櫻、八重紅枝垂、河津櫻、八重寒緋櫻、紅粉佳人、高盆櫻、修繕寺寒櫻、大寒櫻、琉球寒緋櫻、飛寒櫻、橫濱緋櫻、禦車返、衣通姬、雪噴泉等優新品種都缺乏大規格苗。 因此在櫻花產業發展高歌猛進的同時, 工程苗需求量急劇增長和大規格品種苗稀缺的矛盾日趨突出, 優新品種的大規格、高品質苗木供不應求。

櫻花盛開時節, 競相綻放的櫻花吸人眼球

在陳昌志看來, 中國是世界園林之母, 櫻花野生資源豐富、適應性強, 中國西南部高山地區更是櫻屬植物的現代分佈中心, 但櫻花的開發利用還處於萌芽階段。 除了‘鐘花櫻’等個別種質資源有規模化繁育外,

‘迎春櫻’、‘尾葉櫻’、‘野生早櫻’、‘華中櫻’等許多應用價值極高的品種資源尚未得到有效開發。 引進的園藝品種雖能短期促進我國櫻花產業發展。 也能為企業帶來暫時的經濟效益, 但其後勁不足。 陳昌志認為, 野生資源開發是種子種苗工程、戰略儲備物資, 開發野生櫻花資源是櫻花產業發展的百年大計。 各地若能挖掘當地優勢資源, 選育有競爭力的優良種質, 將極大地推動櫻花苗木的供給側改革和櫻花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並形成中國櫻花特色。
雖然我國的櫻花產業目前發展如火如荼, 但陳昌志認為景觀應用簡單, 文化挖掘不足。 他說, 花文化是圍繞觀賞花卉而展開的各類社會、文化活動及其成果的總稱。
日本櫻花已根植於日本民族的血液, 朗誦的詩歌裡、哼唱的小曲裡、描繪的美圖裡、把玩的飾品裡、流行的動漫世界裡, 櫻花無處不在, 是日本民眾生活和藝術鑒賞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我國櫻屬植物局限於食用價值, 觀賞價值其後, 雖然也能在詩詞歌賦等社會文化現象中找到櫻花的影子, 但總體人文價值重視嚴重不足, 未能形成健全的櫻花文化結構。 陳昌志說:“雖然我國各地櫻花園林建設方興未艾, 但是片面強調景觀效果, 甚至只是苗木或品種的堆砌, 忽視櫻花文化的挖掘應用, 景觀單調、雷同, 缺乏特色和深度。 ”
為此, 陳昌志認為我國櫻花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首先要發掘推廣優秀的野生資源品種, 從花期、花色和花量等方面讓櫻花變得更優秀,
其次在種植上要注意品種的充實和形態上的多元化(高中低分枝和垂枝), 讓櫻花更加多姿多彩, 此外要努力發掘和完善櫻花的文化, 增強櫻花歷史的厚重感和當前的時尚性;另外在應用上, 要注意小品與大景並進, 大而全與單品並進。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