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化自信的三重內涵

“觀乎天文, 以察時變;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文化的力量貫穿人類社會歷史演進的始終,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之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文化興國運興,

文化強民族強。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 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對於走向現代化的中國來說, 文化自信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導思想。

文化自信是基於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而提出來的, 同時又是對往古來今的中華文明深切的價值關切, 包含著對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自信、對中國現實發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對中國未來發展前景的自信。 闡明文化自信的這三重內涵, 將為今天我們更好地培育文化自信提供價值參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力量, 更加夯實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砥礪奮進的思想基礎。

1、對民族文化傳統的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民族的靈魂, 是人們的精神家園, 更是一個國家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全黨“不忘本來”“不忘初心”, 不忘本來, 內含對民族文化傳統的追根溯源;不忘初心, 才能真正浚通拓展未來的源頭活水, 更好地推動社會進步與文化發展。

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這是我們的文化得以繁榮興盛的根基。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傳承、發展和創新的基礎, 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從歷史維度看, 中華傳統文化如大河奔流、綿延不絕, 儘管曾經歷過種種挫折與衝擊, 但仍以其強大的精神韌性和包容吸收外來文明的彈性, 蓬勃發展至今, 對於形成和維護中國多民族統一局面有著至為關鍵的作用。

從世界維度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和突出優勢, 提供了西方傳統之外的哲學路徑, 提供了尋求人類文明更好未來的機會, 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大廈的牢固根基, 而且成為21世紀普惠人類整體的重要精神資源。

優秀傳統文化是過去中華民族奮鬥歷程的見證, 更是今天中華民族固本開新的精神動力。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 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 善於繼承才能更好創新。 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

今天的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有鑒別地加以對待, 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自覺堅守“本我”、開放面對“他者”, 只有如此, 才能使我們的中華文化始終煥發光彩。

2、對中國現實發展道路的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文化自信, 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更指出, “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這些論述言簡意賅地闡明了文化自信與“三個自信”之間的關係, 深刻地表達出:道路自信內在于文化自信, 堅持文化自信就是堅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首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是從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中開闢出來的。

源自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源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源自我們党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源自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源自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歷史的傳承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 寄託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 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鬥和犧牲, 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 它經過歷史的淘漉、人民的選擇、實踐的檢驗, 與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有著內在的一致性。

第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了統一的敘事。 近代以降,“古—今”“中—西”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命題,傳統與現代如何聯通、東方與西方如何對話,答案一直在探索之中。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現實發展相結合,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路,也同時極大推進了中國文化現代化的進程,將傳統與現代在文化上連成一脈。因此十九大報告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這三種文化資源依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形成了統一敘事,也為當代中國的道路自信提供了保障和底氣。

因此,今天我們強調的文化自信,不僅有對作為國家發展根基與底蘊的傳統文化的自信,更有對在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偉大實踐過程中逐步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通過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培育,進一步增強億萬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定力。

3、對中國未來發展前景的自信

任何一個民族都要從自己的文化中瞭解過去,把握現在,前瞻未來。從過去和現在的文化發展進程中預見本民族文化未來的發展前景,即本民族文化發展的未來性,這是民族、國家自信的底氣所在。有創造力的文化都是向未來敞開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為重要的是堅定對文化未來發展前景的自信。

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是肯定中國智慧的開放性、平等性和包容性,堅信中國文化在人類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獨特價值。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也處於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體認、多元共存的時代。這種歷史大勢客觀上產生了這樣的要求:每個國家和民族都需要在自己的文化實踐中,一方面堅守自身文化發展方向和獨特價值,一方面在文化的交流互鑒中實現對自身文化特殊性的超越,貢獻有利於人類未來和平發展的文化智慧。中國文化正是在把握這兩方面的張力上,有著明顯的優勢。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西方近代以來所宣導的二元主義及其局限性日漸顯現,工具理性所導致的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衝突也越發尖銳。在這一嚴峻的發展現實面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民為本、仁者愛人;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這些重要的理念,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文化內蘊的獨特哲思,也為21世紀人類整體性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

這些古老的中國智慧,通過今天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通過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文化實踐和大國外交,正在世界範圍內凝聚起新的共識,並帶來了全球化思維的革新。無論是中國在G20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重要國際會議上擔當的“全球治理改革者”的角色,還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踐行的“共商、共建、共用”理念,都傳遞著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深遠追求,傳遞著中國文化的超越性關懷,傳遞著“中國經驗”和“中國價值”對世界的影響力。這些,標誌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為培育和踐行文化自信提供了現實基礎。

面向未來,我們要更加努力地使文化自信充分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各個方面,讓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都洋溢著人文關懷。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向世界舞臺中心的穩健邁進,文化自信的價值必將日益彰顯出來,既在多種文化互鑒中博採眾長又始終挺立民族文化主體性的中華現代文化實踐,一定會讓古老的中華文明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

(作者:鄒廣文 王毅,分別系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煙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近代以降,“古—今”“中—西”問題一直是困擾中國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命題,傳統與現代如何聯通、東方與西方如何對話,答案一直在探索之中。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現實發展相結合,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路,也同時極大推進了中國文化現代化的進程,將傳統與現代在文化上連成一脈。因此十九大報告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這三種文化資源依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形成了統一敘事,也為當代中國的道路自信提供了保障和底氣。

因此,今天我們強調的文化自信,不僅有對作為國家發展根基與底蘊的傳統文化的自信,更有對在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偉大實踐過程中逐步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通過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培育,進一步增強億萬人民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定力。

3、對中國未來發展前景的自信

任何一個民族都要從自己的文化中瞭解過去,把握現在,前瞻未來。從過去和現在的文化發展進程中預見本民族文化未來的發展前景,即本民族文化發展的未來性,這是民族、國家自信的底氣所在。有創造力的文化都是向未來敞開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為重要的是堅定對文化未來發展前景的自信。

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是肯定中國智慧的開放性、平等性和包容性,堅信中國文化在人類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獨特價值。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也處於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體認、多元共存的時代。這種歷史大勢客觀上產生了這樣的要求:每個國家和民族都需要在自己的文化實踐中,一方面堅守自身文化發展方向和獨特價值,一方面在文化的交流互鑒中實現對自身文化特殊性的超越,貢獻有利於人類未來和平發展的文化智慧。中國文化正是在把握這兩方面的張力上,有著明顯的優勢。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西方近代以來所宣導的二元主義及其局限性日漸顯現,工具理性所導致的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衝突也越發尖銳。在這一嚴峻的發展現實面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民為本、仁者愛人;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這些重要的理念,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文化內蘊的獨特哲思,也為21世紀人類整體性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

這些古老的中國智慧,通過今天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通過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文化實踐和大國外交,正在世界範圍內凝聚起新的共識,並帶來了全球化思維的革新。無論是中國在G20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等重要國際會議上擔當的“全球治理改革者”的角色,還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踐行的“共商、共建、共用”理念,都傳遞著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深遠追求,傳遞著中國文化的超越性關懷,傳遞著“中國經驗”和“中國價值”對世界的影響力。這些,標誌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為培育和踐行文化自信提供了現實基礎。

面向未來,我們要更加努力地使文化自信充分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各個方面,讓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都洋溢著人文關懷。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向世界舞臺中心的穩健邁進,文化自信的價值必將日益彰顯出來,既在多種文化互鑒中博採眾長又始終挺立民族文化主體性的中華現代文化實踐,一定會讓古老的中華文明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

(作者:鄒廣文 王毅,分別系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煙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