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鄂西北大山深處的高家花屋

鄂西北大山深處的高 家 花 屋

·文/圖 稅曉潔

一般意義上, 地處華中, 一座民宅, 實在稱不上是隱秘之地, 但那趟遊歷以後, 有很長一段時間, 想起那個宮殿般的四合院, 總是一種難以說情的神秘感籠罩我心頭。

為什麼會這樣?說不清楚, 我想, 是那種進入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迷宮般的感覺使我感到:也許觸摸到了一點那種美。 ——那種流淌在我們血脈裡的, 被我一直忽視的美, 一種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美。

雖然, 一切仍舊是那麼朦朦朧朧, 殘缺不堪。 重要的是:這種美對於我很親切, 也許可以說是意義上的某種喚醒。 ——我感覺到了這些與我這個漢人血脈有關。 ——現在, 對於這樣我們自卑了很長時間或者說試圖拋掉了百年的東西, 我越來越有了興趣,

而不再是以往的視而不見。

多年以來吸引我目光的一直是西部, 是一些遙遠的地方, 喜歡做一些極端的事情:徒步長江、徒步漢江、在冰原雪山找大江源頭、漂流雅魯藏布江之類……刺激、新奇, 頗能滿足我那時年輕的好奇心。 現在, 我感到, 那種地理上的遙遠, 對我是一種隱秘, 能吸引我;歲月年輪下, 身邊高家花屋這樣的東西, 也有一種隱秘, 這些, 也開始打動我了。

這, 也許, 是我老了;也許, 是我長大了。

最後, 抄一段話——2001年度龔古爾獎獲得者克裡斯多夫·呂芬說:“歐洲文明是征服性的、普遍性的, 它自稱是自由的, 但實際上是謀殺性的; 而印第安世界以它的感性、和諧性和神聖性, 是對幸福的永恆召喚。 ——寫這段文字的時候,

正好看到個。 對現在的我來說, 有一種特殊的感覺。

故, 收此文於本書。


(一)鄂西北

鄂西北雖然地處華中, 也長久被視作荒蠻之地。 唐時, 偉大的武家則天女皇帝登基前, 把她的兒子皇帝李顯, 就流放在這裡。 該子後來頗不爭氣, 武皇駕崩其複帝位, 竟然又讓他老婆韋氏皇后弄得個大唐朝陰風驟起。 當然, 站在當今男女平等的立場看, 也可以說那時政治開明爽朗;明亡時, 李自成舊部的最後根據地也是鄂西北這一帶, 至今尚有很多遺跡;清, 白蓮教起義被剿滅, 著名女俠王聰兒也是在此走完最後的人生之旅……這裡還是千古負心人——陳世美的老家。 至今, 還能找到有鼻子有眼的陳大人故居所在地, 不過, 當地人說那純屬冤案, 人家老陳和秦香蓮大姐本是一對恩愛夫妻。

戲上唱的那些, 完全是仇家借無恥文人鳥筆泄私憤。 到民國, 這裡除了“二·七大罷工”的施洋大律師, 似乎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上世紀六十年代, 數萬大軍轉眼間在這片大山深處建了個“二汽”, 有了汽車城十堰。 現在, 新世紀新曙光普照小小寰球, 美國蒼蠅嗡嗡嗡, 讓我煩。 “二汽(現東風公司)要“遷都”武漢, 讓我焦。 我和很多人一樣憂慮:鄂西北這個中心城市十堰真要成“廢都”了嗎?啊!我愛十堰, 我最美好的少年青春時代都在這裡。 這座城市也恰好與我倆同齡。 才剛過30啊。 “二汽”總部要走了, 這座汽車馱來的城市該何去何從?有人說, 用旅遊“再造一個二汽”吧……鄂西北最出名的旅遊資源就是神農架、武當山了。 這些都很著名,按下不表。咱在神農、武當之間取個中間位置到房縣,也就是李顯當年的流放之地(現尚存好酒“廬陵王”)。

從房縣沿316國道西行百公里,是竹山縣,古麋鹿國所在。

繼續西行,出竹溪縣城幾十公里,公路要經過一些綿延的大土堆和殘牆,當地人言這竟然是——楚長城。不是虛言,據我的訪問考證,我信。

好了,咱不往西走了,再走就是陝西地界了。古時,此為“朝秦暮楚”之地,現在,仍是這樣。

回返。從竹溪、竹山間的一條大道向北,我們到竹山縣竹坪鄉的高家花屋去看看。

(二)有大戲臺的超級豪宅

高家花屋即使在鄂西北,目前也還是也鮮為人知的老宅子。

說起鄂西北著名的老宅子,丹江口市浪河鎮的“均州古宅” 以年代久遠見長,竹山縣田家壩鎮的“三盛院”以規模宏大著稱,都已經小有名氣。但若論建築工藝的精細程度以及保存的完整性,依筆者愚見,還是這高家花屋可拔頭籌。

初見高家花屋,不由就被它那古樸凝重的氣勢所折服。在這如此偏遠之地,能有這樣一座清新雅致的古宅,實屬罕見。古時的人們僅憑肩挑背扛,翻山越嶺,從數百里之外運來建築材料,並歷時三十年將其建成,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高家花屋屹立在竹坪鄉解家溝村的白馬山上。就是現在,此地交通仍極為不便。

四顧都是灰灰的大山。幾裡外有一條無名小河,沒多少水了。這條河從走向看是流入堵河,然後進漢江,匯入長江奔向大海。據說,當年高家華屋的很多令現在我們這些現代人也嘡目的大型建築材料,就是從遙遠的漢口走漢江運上來的。——在沒有汽車、火車、飛機的那些年代,先輩們的溝通依靠天然江河最為便捷省時省力。——而漢江,也在此地百里之外。剩下的這百里山路,就全靠人被馬馱了。

這座超級四合院究竟怎麼建起來的?尋訪當地的最老的老人也說不清楚了。此地倒有民謠曰:“高家蓋房,三十年散板”……這種說法是建了30年,從1810 年到1840年。

遠遠望去,高家花屋每個屋角上都有四隻龍爪狀的飛簷猙獰伸向空中,既增加了房屋的氣勢,又兼有避雷的作用。近觀房檐下,兩側有各長約十幾米的長幅壁畫,分別取材於民間故事:有豪華鋪陳的"隋煬帝下揚州";有衣錦還鄉的"狀元遊街";有熱鬧非凡的民間娶親圖;還有武王伐紂、華山探母等傳說故事。圖中人物刻畫細緻生動,線條簡潔流暢,經過了上百年的風吹雨打,仍色彩鮮豔。

正門樓兩側的門柱上各有一隻張牙舞爪的動物,民間稱之為"吞口",它頭朝下,張著血盆大口,望著所有從這兒進出的人。據說,不肖子孫難逃此獸之口。

高家花屋的大門高約12米,門匾上"慶衍共城"四個大字,莊重飽滿而有力度,應是出自名家之手。

門樓兩側牆壁上的石板雕刻精細深入,一刀一鑿皆見功底。壁畫的題材想像力豐富;右邊一幅刻的是"李淵過臨潼",講的是李淵被隋煬帝楊廣追殺到臨潼時,被秦瓊所救的故事;而左邊一幅,悠閒的姜太公後面卻站著求閑若渴的劉,關,張,這顯然是石刻工匠們給後人開了個歷史玩笑。聽老鄉介紹,壁畫中還有"劉海戲金蟾"、"孟子哭竹東三省"、"王全救母臥寒冰"等故事,而今都被文革的標語給粗暴覆蓋了。轉了一圈,細看那些壁畫,似乎都圍繞這一個主題——“孝道”,後來聽了這座龐然大物最初建造者高方的故事,寓意除了對子孫後代的教化更多的應該是對母親的緬懷和紀念。

沿著十三級青石板臺階而上,跨過門樓就是前廳。這個臺階令人想起宮殿或者廟宇的風格,一般民居竟然有這樣的超級臺階,有些令人非議所思。

天井兩頭是用大青石砌起的條案,從前是擺放花卉和金魚等玩物之所。

與我們見過的一般民間豪宅不同的事,高家華屋的前庭二樓還有一個大戲臺。

站在回廊上,面對已被煙火熏黑,漆面斑駁的破舊戲臺,恍惚間有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道光年間,戲臺上的民間藝人們正操著厚重的楚音, "咿咿呀呀"地唱著當地流傳已久的漢二簧,觀戲臺上悠閒的主人和勞作了一天的傭工們正看得如醉如癡……

登上二樓的17層臺階,在回廊上和至今還住在花屋中的高家後人聊天:高家鼎盛時期,從竹山、竹溪源源不斷地運往高家花屋的糧租,竟要八十多匹騾馬馱運,當時就是從這個臺階上一個接一個的馱上二樓的糧倉,這是何等壯觀的場面啊……

(三)花屋與“賭神”

據高方的後人介紹,這座高家花屋原有房間57間,除正房、糧倉外,還有吊酒房、當鋪、錢莊等商業用房十幾間,逢年過節,方圓一百多公里內都有人上這兒來典當、拆借,高家的風光由此可見一斑。這57間房,經過百年的風吹雨打、天災人禍之後,有48間倖存了下來。

高家花屋的幾進院子的各處大理石座、柱子、欄杆、褪了色的窗櫺,甚至是滴水瓦上都是精美的花鳥蟲魚、人獸字畫圖案,或刻或畫,皆堪稱精品。至今我們還能清晰地分辨出石榴、梅花、麒麟、喜鵲、人物等近二十多種圖案,每幅都維妙維肖,生動自然。

這也許就是這座豪宅為何北當地人叫做"花屋" 的原因吧。

吸引我們來到這極僻遠的所在的除了這早年的豪華建築——眼前的一切比我們預想的還要使人驚奇——還令我們強烈好奇的是高家花屋的締造者高方。

此人在當地北傳說的頗富傳奇,當地人言,高方堪稱“賭王”,從某種意義上講,高家花屋就是高方賭來的。

我們尋訪到的故事說:高方祖籍武昌,自小乞討,十八歲時與相依為命的母親一路討要到湖北省竹山縣秦古、竹坪一帶,停了下來。相比“九省通衢”的武昌和“上庸古國”竹山縣城以及沿途經過的襄陽、隨州等地,秦、竹一帶可謂是窮鄉僻壤、荒野偏郊。不知是出於對討要生活的厭倦,還是被山民的善良所打動,反正,高方就在這裡停留了下來。

高方從山上砍下樹木在白馬山下搭起一片小茅屋,安頓苦命的老娘有了個窩,一心一意地與老娘度日,很快就完成了從流民到一個地道農民的轉化。

雖然長期顛沛流離,營養不良,但高方生就一副好骨架,幹起活來一個頂倆。不久,這個好勞力被竹坪大戶董員外一眼看中,收他做了長工。

高方在董員外家做長工不久,董員外就發現像牛一樣肯下力氣的高方卻有一個令天下所有的東家都討厭的毛病——嗜吃如命。據說,腸胃功能異常發達的高方一頓飯竟能食米三升、肉三斤、酒無數。如此豪量,東家怎會喜歡?不久,高方發現,不僅是主人開始嫌棄他,就連長工們也開始想著辦法捉弄他。

一日,伙房做饅頭,夥計們為了捉弄他,專門做了幾個大饅頭,並把這個大饅頭做成了一個“餌”。一般饅頭都是用小麥面,而這幾隻饅頭卻是外層用小麥面,中間是蕎麥。高方收工吃飯時果然中計,因為這廝吃飯一向不識禮數,這次也不例外,搶著大的就吃,吃著吃著發現不對:別人的饅頭都是雪白的,而自己的饅頭怎麼是越吃越黑?而且口味也越來越粗糙!高方心知上當,卻也無可奈何——誰讓自己搶大的呢?

有一年過年,主人殺豬宰羊犒勞辛苦了一年的長工們。為捉弄高方,夥計們又心生一計:把肉切成塊,有大有小,小塊煮熟,大塊夾生,高方吃肉必搶大塊,這樣大家就有的笑話看了。等開飯時高方果然又中了計,搶著大的就啃。啃著啃著自然難以下嚥,只好丟棄一邊,看著別人狼吞虎嚥乾瞪眼。可以想見,當時高方心中有多麼難受,明知別人是在捉弄自己,卻又發作不得。

就這樣,年飯窩了一肚子氣的高方,鬱鬱地離開了主人家,獨自一人向家走去。行至一黑潭邊,心中憤懣依然不得釋然,一怒之下,狠狠地把肩上的鋤頭斜刺裡仍進潭中,發下狠誓:鋤頭浮出水面就繼續下地幹活;鋤頭不出水面,永遠不再下地。

等到天黑,鋤頭依然沒有浮出水面,高方蹲在潭邊開始大哭起來,越想越怕:這沒了鋤頭,將來怎麼辦啊?天越來越暗了,高方無可奈何只好回家,途中經過一個賭場,裡面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百無聊耐的高方不由自主地走了進去,這一進不打緊,高方的人生轉折也就從此開始了。

進得賭場,高方立即被眼前變幻的風景所迷。這是一間十丈見方的大房子,十幾盞大粗碗桐油燈青煙滾滾,燈火把每一張賭徒的嘴臉映得通紅,影影綽綽的人影投在雪白的牆上,像皮影中食人的妖魔。滿屋旱煙葉的味道嗆得人睜不開眼睛。“三五四六”的吆喝此起彼伏,空氣被撕成千絲百縷,高方的心臟仿佛一下子被壓成了一顆鐵墜,沉甸甸將要透出體外。但賭徒們血一樣的眼睛卻緊緊盯死在賭盤上,渾然忘我,就連高方碩大的身影如何進來也無人而知。除了偶然他不知趣地擋住了油燈的光亮,招來一聲怒駡外,沒有一個人正眼瞧他。但高方漸漸也變得從容起來,這賭場裡的門道,經過了兩三局後,他竟也瞧出了個八、九。這種賭法實際很簡單:取三枚黃銅錢擲與盤中,用粗碗罩住,然後莊家一手託盤,一手摳碗,在空中用力搖十下,再把碗與盤放回桌上,莊家大叫幾聲:下呀,下呀!賭客則根據自己的判斷把錢押到桌的四個邊上,這四個邊分別是“三通寶”、“兩通寶”、“一通寶”、“白寶”四種答案,其中,“三通寶”即三枚銅錢的“通寶”字樣朝上,“兩通寶”就是兩枚通寶朝上,一枚朝下,其他類推,而“白寶”則是三枚通寶都朝下。這種玩法賭的就是運氣,沒有別的技巧,當然也有會做“局”的,除非手法特別巧妙,否則,一旦被捉,必死無疑。高方看出門道後,心已開始癢起來,把口袋裡一年的工錢——十個銅板都握出了汗,可畢竟沒有勇氣下注,因為屋裡的老娘還等著他回家買米過年哪。高方的心內正在“鬥貓”,猛覺肩上有人重重一擊,驚回頭,認得那是賭場的場主:

“兄弟,要不要來一下?”

“我哪裡有錢?”

“沒錢?沒錢才要來一下,贏了不就有錢了。”

高方想想也對:“興許呢,不行就來一個銅板,就一個。”於是,高方摸出一個銅板,瞅准了一個“兩寶”壓了上去。那盤還沒開哪,高方恨不得就用拳頭把提到桑子眼的心給按下去。一開盤:“白寶”!高方一下子傻了,這一個月的工錢就這麼悄沒聲息地沒了!

高方呆雞一樣足足呆了半個時辰,旁邊幾個贏了錢的楞頭青開始嘲笑他了,高方受此一激,年飯桌上的舊恨加上剛才的新仇一下子湧上心頭:“罷了,罷了,老子今天豁出去了。”又恨又氣的高方,連下了八個板,而八板皆輸,到了這個份上,高方已是急了眼,他還不服,手又探向口袋,才知身上只剩下最後一個板,高方一個機靈,似乎是清醒了,他冷冷瞅著桌面,一局將開,桌上的錢比哪局都多,已連開了三個“三通寶”,沒有一人把寶壓在“三通寶”上,這時,高方眼中似乎一道紅線直穿碗底,他分明看到銅錢上的三個通寶統統朝上,就要揭碗時,他猛掏出最後一枚銅錢拍在“三通寶”上,在人們的一陣轟笑中,盤開了,這下傻眼的是別人:分明是“三通寶”。

此局高方一下子贏了三十多個銅板!嘗到甜頭的高方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也越來越開始相信這是母親生前的一次善舉給自己帶來的善果。

傳說,竹坪有兩位風水先生,用三年時間看了一塊好地,本想將這塊地獻于董員外以討兩個喜錢。沒想到董員外不僅不信他們,反而放出一百多隻惡犬來咬他們。兩位風水先生被咬得遍體鱗傷,跌跌撞撞地爬到一草棚旁,就再也爬不動了。這草棚裡住的正好是高方和他的母親。高方母親心善,見此情景,忙叫高方將二人扶進屋來,不僅為他們采藥療傷,而且還殺了家裡唯一的一隻公雞,給二人補身子。到了晚上,山裡夜涼,高母又將家裡唯一的一張草席讓二人睡下,而自己和兒子卻圍著火塘臥地而眠。第二天醒來,風水先生好不感動,執意要把寶地的位子告訴高方,高方推讓再三,只好受下。臨行前,風水先生給高方留下一句話:“他日母親去世,千萬要葬於無雪之地。”

風水先生走後,高方對此話並不在意,只是到這塊地上去看了一回,覺得不錯,於是就把原來的草棚遷了過來。如此又過了一年,這年冬天,天氣格外的冷,大雪整整下了一個多月。又貧又病的高老婆子終於撒手西去,高方好一場大哭,哭過之後想起風水先生的話,於是滿山遍尋無雪之地,可白茫茫的世界,哪有無雪的地方呢?高方沮喪地回到家中,猛地發現只有這草棚之下的幾尺地才是無雪,莫非......事已至此,高方別無選擇,只好拆房葬了老母。

想起母親苦命一生,臨死都沒住過好房,高方又大哭一場,他發誓:等自己將來有了錢,一定要在母親的身邊蓋一座最好的房。高方後來果然在蓋房上頗用了一些心計,這是後話。

話說棄農從賭的高方很快就成為當地一景,逢場必賭,贏多輸少,不久,本地就沒多少人敢於跟他玩,高方便輾轉到竹溪縣等地去賭,賭運照佳,不到兩年時間,高方便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財主。

高方的暴富引得有人動了心思,傳言竹坪當地有一個叫毛三的強盜準備向他下手,有一次,毛三手下探得高方在竹溪贏了大錢,近日將返回竹坪,毛三便使人在高方回來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到了第二天傍晚,高方果然獨自一人騎著一匹毛驢從竹溪回來了,毛三看時機一到,一聲令下,率眾強盜從山上一湧而下圍住了高方,正在這時,從四周一下子冒出了幾十個手持火把的漢子,把高方的毛驢團團護住,強盜一見這陣勢,哪敢戀戰,紛紛落荒而逃。第二天,毛三使人佯問高方昨天哪來那麼多人保護他,高方不解:“昨日僅我一人,哪來人保護我?”探子回來把此話告訴了毛三,毛三大歎:“高方真乃賭神也!”

據傳說,伴隨著“賭神”聲名的遠播,高方的財富也完成了神話般的積累,用這些財富高方大量地置辦田產,到他四十歲時,竹坪方圓一百多裡以內的田地大部分已歸到了他的名下。天長日久,高方到底有多少錢有多少地,恐怕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鼎盛時,高方一年所收的地租約為稻穀100萬擔。但高方最大的樂趣似乎是蓋房子,他一生中蓋了無數的房屋,其中現在留下的這座“花屋”更是遠近有名。

關於這個傳說,聳人聽聞的細節還有很多。不過,我們總認為說是靠著“賭神”的運氣以及出老千之類暴富的說法並不可全信。頂多就是運氣好的時候,能賭來一點小資本積累。

還有一種說法是,高方在武昌的一次豪賭贏了鉅資,才有此花屋。我們能夠想像的事實只能是,有了一點原始積累的高方應該是個善於經營的人,此地雖然地處偏遠,但物產豐富。高方也許是當地最初的從事商品流通的積極分子。據高方的後人說,高方還開了不少店鋪,比如雜貨鋪、糧鋪、藥鋪、當鋪、豬案等無數,可以為證。

當然,在那些混亂的年代,某種特定因素一夜暴富也未可知。

(四)能到心裡去住的風景

該離開了,再次流連這眼前這個百年前的“花屋”。從裡到外,再次感歎:用料都極為考究,工藝都甚是精細,無論是磚瓦、牆壁,還是窗櫺、欄杆,無不極盡花哨之能事。

這樣的花屋,高方在世時共建了八座。最豪華的一座就是現在留下的這個——據說高方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這老母長眠之地,也就是風水先生送給他的那塊“寶地”的旁邊,再建一座規模最大、工藝最精的花屋,可是,房屋剛蓋到一半,高方無疾而終,後來,他的後代子孫們又用了二十年時間,才終於建成。

歷經百年動盪和文革洗劫之後,九座花屋中的八座已不復存在,只有這座花屋至今還屹立在鄂西北偏遠的竹坪鄉解家溝村的白馬山上。

高方的第八代後人至今還有十二人住在花屋中。這些人中除了老人和小孩常年住在這裡外,年輕人都紛紛外出打工,這僻遠的所在仍是生存維艱。花屋中還住的有幾戶外姓人家。他們都不姓高,除一戶是高家的世代長工外,另幾家都是土改時由政府安排進來的。

也許正是因為地處偏遠,所以高家花屋這些精美的木刻和石雕躲過了一百多年的水火之險和二十多年前的那場浩劫,從而避免了被完全摧毀的命運。——冥冥中,我們似乎明白了高家屋締造者當時擇野而棲的良苦用心了。

在一些荒遠的地方旅行,總會有一些東西使人浮想聯翩,百感交集。

鄂西北近在咫尺,卻一直在我的視野之外。古人雲:百步之內,必有芳草……此番從竹山、竹溪間的大路到高家花屋,沿途經寶豐鎮,當地人稱竟然是女媧補天練七彩石的所在,有遺跡尚存,還有當時留下珍寶綠松石為證。再過的幾個地方——擂鼓鎮、秦古鎮、得勝鎮等,都是些能讓人產生所謂“歷史感”的名字。

旅行的妙處,除了眼睛裡能看見的風物,眼睛看不到的,那些風物背後的風景,那些能到心裡去住的一些東西,很多時候更令人愉悅。

(作者注:本文與陳德軍先生合作)

圖片說明:

DSC01893 純樸的鄂西北人

DSC01894 古門

DSC01902 建築上的石雕

DSC01903 1904 窗戶

DSC01908 高家的後代

DSC01913 保存完好的古老的門

DSC01911 裝飾品

DSC01914 裝飾品

DSC01916 高家花屋即使在鄂西北,目前也還是也鮮為人知的老宅子。

DSC01917 高方的第八代後人至今還有十二人住在花屋中。

WD2003-3 24等4張:鄂西北最出名的旅遊資源武當山。

這些都很著名,按下不表。咱在神農、武當之間取個中間位置到房縣,也就是李顯當年的流放之地(現尚存好酒“廬陵王”)。

從房縣沿316國道西行百公里,是竹山縣,古麋鹿國所在。

繼續西行,出竹溪縣城幾十公里,公路要經過一些綿延的大土堆和殘牆,當地人言這竟然是——楚長城。不是虛言,據我的訪問考證,我信。

好了,咱不往西走了,再走就是陝西地界了。古時,此為“朝秦暮楚”之地,現在,仍是這樣。

回返。從竹溪、竹山間的一條大道向北,我們到竹山縣竹坪鄉的高家花屋去看看。

(二)有大戲臺的超級豪宅

高家花屋即使在鄂西北,目前也還是也鮮為人知的老宅子。

說起鄂西北著名的老宅子,丹江口市浪河鎮的“均州古宅” 以年代久遠見長,竹山縣田家壩鎮的“三盛院”以規模宏大著稱,都已經小有名氣。但若論建築工藝的精細程度以及保存的完整性,依筆者愚見,還是這高家花屋可拔頭籌。

初見高家花屋,不由就被它那古樸凝重的氣勢所折服。在這如此偏遠之地,能有這樣一座清新雅致的古宅,實屬罕見。古時的人們僅憑肩挑背扛,翻山越嶺,從數百里之外運來建築材料,並歷時三十年將其建成,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高家花屋屹立在竹坪鄉解家溝村的白馬山上。就是現在,此地交通仍極為不便。

四顧都是灰灰的大山。幾裡外有一條無名小河,沒多少水了。這條河從走向看是流入堵河,然後進漢江,匯入長江奔向大海。據說,當年高家華屋的很多令現在我們這些現代人也嘡目的大型建築材料,就是從遙遠的漢口走漢江運上來的。——在沒有汽車、火車、飛機的那些年代,先輩們的溝通依靠天然江河最為便捷省時省力。——而漢江,也在此地百里之外。剩下的這百里山路,就全靠人被馬馱了。

這座超級四合院究竟怎麼建起來的?尋訪當地的最老的老人也說不清楚了。此地倒有民謠曰:“高家蓋房,三十年散板”……這種說法是建了30年,從1810 年到1840年。

遠遠望去,高家花屋每個屋角上都有四隻龍爪狀的飛簷猙獰伸向空中,既增加了房屋的氣勢,又兼有避雷的作用。近觀房檐下,兩側有各長約十幾米的長幅壁畫,分別取材於民間故事:有豪華鋪陳的"隋煬帝下揚州";有衣錦還鄉的"狀元遊街";有熱鬧非凡的民間娶親圖;還有武王伐紂、華山探母等傳說故事。圖中人物刻畫細緻生動,線條簡潔流暢,經過了上百年的風吹雨打,仍色彩鮮豔。

正門樓兩側的門柱上各有一隻張牙舞爪的動物,民間稱之為"吞口",它頭朝下,張著血盆大口,望著所有從這兒進出的人。據說,不肖子孫難逃此獸之口。

高家花屋的大門高約12米,門匾上"慶衍共城"四個大字,莊重飽滿而有力度,應是出自名家之手。

門樓兩側牆壁上的石板雕刻精細深入,一刀一鑿皆見功底。壁畫的題材想像力豐富;右邊一幅刻的是"李淵過臨潼",講的是李淵被隋煬帝楊廣追殺到臨潼時,被秦瓊所救的故事;而左邊一幅,悠閒的姜太公後面卻站著求閑若渴的劉,關,張,這顯然是石刻工匠們給後人開了個歷史玩笑。聽老鄉介紹,壁畫中還有"劉海戲金蟾"、"孟子哭竹東三省"、"王全救母臥寒冰"等故事,而今都被文革的標語給粗暴覆蓋了。轉了一圈,細看那些壁畫,似乎都圍繞這一個主題——“孝道”,後來聽了這座龐然大物最初建造者高方的故事,寓意除了對子孫後代的教化更多的應該是對母親的緬懷和紀念。

沿著十三級青石板臺階而上,跨過門樓就是前廳。這個臺階令人想起宮殿或者廟宇的風格,一般民居竟然有這樣的超級臺階,有些令人非議所思。

天井兩頭是用大青石砌起的條案,從前是擺放花卉和金魚等玩物之所。

與我們見過的一般民間豪宅不同的事,高家華屋的前庭二樓還有一個大戲臺。

站在回廊上,面對已被煙火熏黑,漆面斑駁的破舊戲臺,恍惚間有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道光年間,戲臺上的民間藝人們正操著厚重的楚音, "咿咿呀呀"地唱著當地流傳已久的漢二簧,觀戲臺上悠閒的主人和勞作了一天的傭工們正看得如醉如癡……

登上二樓的17層臺階,在回廊上和至今還住在花屋中的高家後人聊天:高家鼎盛時期,從竹山、竹溪源源不斷地運往高家花屋的糧租,竟要八十多匹騾馬馱運,當時就是從這個臺階上一個接一個的馱上二樓的糧倉,這是何等壯觀的場面啊……

(三)花屋與“賭神”

據高方的後人介紹,這座高家花屋原有房間57間,除正房、糧倉外,還有吊酒房、當鋪、錢莊等商業用房十幾間,逢年過節,方圓一百多公里內都有人上這兒來典當、拆借,高家的風光由此可見一斑。這57間房,經過百年的風吹雨打、天災人禍之後,有48間倖存了下來。

高家花屋的幾進院子的各處大理石座、柱子、欄杆、褪了色的窗櫺,甚至是滴水瓦上都是精美的花鳥蟲魚、人獸字畫圖案,或刻或畫,皆堪稱精品。至今我們還能清晰地分辨出石榴、梅花、麒麟、喜鵲、人物等近二十多種圖案,每幅都維妙維肖,生動自然。

這也許就是這座豪宅為何北當地人叫做"花屋" 的原因吧。

吸引我們來到這極僻遠的所在的除了這早年的豪華建築——眼前的一切比我們預想的還要使人驚奇——還令我們強烈好奇的是高家花屋的締造者高方。

此人在當地北傳說的頗富傳奇,當地人言,高方堪稱“賭王”,從某種意義上講,高家花屋就是高方賭來的。

我們尋訪到的故事說:高方祖籍武昌,自小乞討,十八歲時與相依為命的母親一路討要到湖北省竹山縣秦古、竹坪一帶,停了下來。相比“九省通衢”的武昌和“上庸古國”竹山縣城以及沿途經過的襄陽、隨州等地,秦、竹一帶可謂是窮鄉僻壤、荒野偏郊。不知是出於對討要生活的厭倦,還是被山民的善良所打動,反正,高方就在這裡停留了下來。

高方從山上砍下樹木在白馬山下搭起一片小茅屋,安頓苦命的老娘有了個窩,一心一意地與老娘度日,很快就完成了從流民到一個地道農民的轉化。

雖然長期顛沛流離,營養不良,但高方生就一副好骨架,幹起活來一個頂倆。不久,這個好勞力被竹坪大戶董員外一眼看中,收他做了長工。

高方在董員外家做長工不久,董員外就發現像牛一樣肯下力氣的高方卻有一個令天下所有的東家都討厭的毛病——嗜吃如命。據說,腸胃功能異常發達的高方一頓飯竟能食米三升、肉三斤、酒無數。如此豪量,東家怎會喜歡?不久,高方發現,不僅是主人開始嫌棄他,就連長工們也開始想著辦法捉弄他。

一日,伙房做饅頭,夥計們為了捉弄他,專門做了幾個大饅頭,並把這個大饅頭做成了一個“餌”。一般饅頭都是用小麥面,而這幾隻饅頭卻是外層用小麥面,中間是蕎麥。高方收工吃飯時果然中計,因為這廝吃飯一向不識禮數,這次也不例外,搶著大的就吃,吃著吃著發現不對:別人的饅頭都是雪白的,而自己的饅頭怎麼是越吃越黑?而且口味也越來越粗糙!高方心知上當,卻也無可奈何——誰讓自己搶大的呢?

有一年過年,主人殺豬宰羊犒勞辛苦了一年的長工們。為捉弄高方,夥計們又心生一計:把肉切成塊,有大有小,小塊煮熟,大塊夾生,高方吃肉必搶大塊,這樣大家就有的笑話看了。等開飯時高方果然又中了計,搶著大的就啃。啃著啃著自然難以下嚥,只好丟棄一邊,看著別人狼吞虎嚥乾瞪眼。可以想見,當時高方心中有多麼難受,明知別人是在捉弄自己,卻又發作不得。

就這樣,年飯窩了一肚子氣的高方,鬱鬱地離開了主人家,獨自一人向家走去。行至一黑潭邊,心中憤懣依然不得釋然,一怒之下,狠狠地把肩上的鋤頭斜刺裡仍進潭中,發下狠誓:鋤頭浮出水面就繼續下地幹活;鋤頭不出水面,永遠不再下地。

等到天黑,鋤頭依然沒有浮出水面,高方蹲在潭邊開始大哭起來,越想越怕:這沒了鋤頭,將來怎麼辦啊?天越來越暗了,高方無可奈何只好回家,途中經過一個賭場,裡面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百無聊耐的高方不由自主地走了進去,這一進不打緊,高方的人生轉折也就從此開始了。

進得賭場,高方立即被眼前變幻的風景所迷。這是一間十丈見方的大房子,十幾盞大粗碗桐油燈青煙滾滾,燈火把每一張賭徒的嘴臉映得通紅,影影綽綽的人影投在雪白的牆上,像皮影中食人的妖魔。滿屋旱煙葉的味道嗆得人睜不開眼睛。“三五四六”的吆喝此起彼伏,空氣被撕成千絲百縷,高方的心臟仿佛一下子被壓成了一顆鐵墜,沉甸甸將要透出體外。但賭徒們血一樣的眼睛卻緊緊盯死在賭盤上,渾然忘我,就連高方碩大的身影如何進來也無人而知。除了偶然他不知趣地擋住了油燈的光亮,招來一聲怒駡外,沒有一個人正眼瞧他。但高方漸漸也變得從容起來,這賭場裡的門道,經過了兩三局後,他竟也瞧出了個八、九。這種賭法實際很簡單:取三枚黃銅錢擲與盤中,用粗碗罩住,然後莊家一手託盤,一手摳碗,在空中用力搖十下,再把碗與盤放回桌上,莊家大叫幾聲:下呀,下呀!賭客則根據自己的判斷把錢押到桌的四個邊上,這四個邊分別是“三通寶”、“兩通寶”、“一通寶”、“白寶”四種答案,其中,“三通寶”即三枚銅錢的“通寶”字樣朝上,“兩通寶”就是兩枚通寶朝上,一枚朝下,其他類推,而“白寶”則是三枚通寶都朝下。這種玩法賭的就是運氣,沒有別的技巧,當然也有會做“局”的,除非手法特別巧妙,否則,一旦被捉,必死無疑。高方看出門道後,心已開始癢起來,把口袋裡一年的工錢——十個銅板都握出了汗,可畢竟沒有勇氣下注,因為屋裡的老娘還等著他回家買米過年哪。高方的心內正在“鬥貓”,猛覺肩上有人重重一擊,驚回頭,認得那是賭場的場主:

“兄弟,要不要來一下?”

“我哪裡有錢?”

“沒錢?沒錢才要來一下,贏了不就有錢了。”

高方想想也對:“興許呢,不行就來一個銅板,就一個。”於是,高方摸出一個銅板,瞅准了一個“兩寶”壓了上去。那盤還沒開哪,高方恨不得就用拳頭把提到桑子眼的心給按下去。一開盤:“白寶”!高方一下子傻了,這一個月的工錢就這麼悄沒聲息地沒了!

高方呆雞一樣足足呆了半個時辰,旁邊幾個贏了錢的楞頭青開始嘲笑他了,高方受此一激,年飯桌上的舊恨加上剛才的新仇一下子湧上心頭:“罷了,罷了,老子今天豁出去了。”又恨又氣的高方,連下了八個板,而八板皆輸,到了這個份上,高方已是急了眼,他還不服,手又探向口袋,才知身上只剩下最後一個板,高方一個機靈,似乎是清醒了,他冷冷瞅著桌面,一局將開,桌上的錢比哪局都多,已連開了三個“三通寶”,沒有一人把寶壓在“三通寶”上,這時,高方眼中似乎一道紅線直穿碗底,他分明看到銅錢上的三個通寶統統朝上,就要揭碗時,他猛掏出最後一枚銅錢拍在“三通寶”上,在人們的一陣轟笑中,盤開了,這下傻眼的是別人:分明是“三通寶”。

此局高方一下子贏了三十多個銅板!嘗到甜頭的高方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也越來越開始相信這是母親生前的一次善舉給自己帶來的善果。

傳說,竹坪有兩位風水先生,用三年時間看了一塊好地,本想將這塊地獻于董員外以討兩個喜錢。沒想到董員外不僅不信他們,反而放出一百多隻惡犬來咬他們。兩位風水先生被咬得遍體鱗傷,跌跌撞撞地爬到一草棚旁,就再也爬不動了。這草棚裡住的正好是高方和他的母親。高方母親心善,見此情景,忙叫高方將二人扶進屋來,不僅為他們采藥療傷,而且還殺了家裡唯一的一隻公雞,給二人補身子。到了晚上,山裡夜涼,高母又將家裡唯一的一張草席讓二人睡下,而自己和兒子卻圍著火塘臥地而眠。第二天醒來,風水先生好不感動,執意要把寶地的位子告訴高方,高方推讓再三,只好受下。臨行前,風水先生給高方留下一句話:“他日母親去世,千萬要葬於無雪之地。”

風水先生走後,高方對此話並不在意,只是到這塊地上去看了一回,覺得不錯,於是就把原來的草棚遷了過來。如此又過了一年,這年冬天,天氣格外的冷,大雪整整下了一個多月。又貧又病的高老婆子終於撒手西去,高方好一場大哭,哭過之後想起風水先生的話,於是滿山遍尋無雪之地,可白茫茫的世界,哪有無雪的地方呢?高方沮喪地回到家中,猛地發現只有這草棚之下的幾尺地才是無雪,莫非......事已至此,高方別無選擇,只好拆房葬了老母。

想起母親苦命一生,臨死都沒住過好房,高方又大哭一場,他發誓:等自己將來有了錢,一定要在母親的身邊蓋一座最好的房。高方後來果然在蓋房上頗用了一些心計,這是後話。

話說棄農從賭的高方很快就成為當地一景,逢場必賭,贏多輸少,不久,本地就沒多少人敢於跟他玩,高方便輾轉到竹溪縣等地去賭,賭運照佳,不到兩年時間,高方便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財主。

高方的暴富引得有人動了心思,傳言竹坪當地有一個叫毛三的強盜準備向他下手,有一次,毛三手下探得高方在竹溪贏了大錢,近日將返回竹坪,毛三便使人在高方回來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到了第二天傍晚,高方果然獨自一人騎著一匹毛驢從竹溪回來了,毛三看時機一到,一聲令下,率眾強盜從山上一湧而下圍住了高方,正在這時,從四周一下子冒出了幾十個手持火把的漢子,把高方的毛驢團團護住,強盜一見這陣勢,哪敢戀戰,紛紛落荒而逃。第二天,毛三使人佯問高方昨天哪來那麼多人保護他,高方不解:“昨日僅我一人,哪來人保護我?”探子回來把此話告訴了毛三,毛三大歎:“高方真乃賭神也!”

據傳說,伴隨著“賭神”聲名的遠播,高方的財富也完成了神話般的積累,用這些財富高方大量地置辦田產,到他四十歲時,竹坪方圓一百多裡以內的田地大部分已歸到了他的名下。天長日久,高方到底有多少錢有多少地,恐怕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鼎盛時,高方一年所收的地租約為稻穀100萬擔。但高方最大的樂趣似乎是蓋房子,他一生中蓋了無數的房屋,其中現在留下的這座“花屋”更是遠近有名。

關於這個傳說,聳人聽聞的細節還有很多。不過,我們總認為說是靠著“賭神”的運氣以及出老千之類暴富的說法並不可全信。頂多就是運氣好的時候,能賭來一點小資本積累。

還有一種說法是,高方在武昌的一次豪賭贏了鉅資,才有此花屋。我們能夠想像的事實只能是,有了一點原始積累的高方應該是個善於經營的人,此地雖然地處偏遠,但物產豐富。高方也許是當地最初的從事商品流通的積極分子。據高方的後人說,高方還開了不少店鋪,比如雜貨鋪、糧鋪、藥鋪、當鋪、豬案等無數,可以為證。

當然,在那些混亂的年代,某種特定因素一夜暴富也未可知。

(四)能到心裡去住的風景

該離開了,再次流連這眼前這個百年前的“花屋”。從裡到外,再次感歎:用料都極為考究,工藝都甚是精細,無論是磚瓦、牆壁,還是窗櫺、欄杆,無不極盡花哨之能事。

這樣的花屋,高方在世時共建了八座。最豪華的一座就是現在留下的這個——據說高方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這老母長眠之地,也就是風水先生送給他的那塊“寶地”的旁邊,再建一座規模最大、工藝最精的花屋,可是,房屋剛蓋到一半,高方無疾而終,後來,他的後代子孫們又用了二十年時間,才終於建成。

歷經百年動盪和文革洗劫之後,九座花屋中的八座已不復存在,只有這座花屋至今還屹立在鄂西北偏遠的竹坪鄉解家溝村的白馬山上。

高方的第八代後人至今還有十二人住在花屋中。這些人中除了老人和小孩常年住在這裡外,年輕人都紛紛外出打工,這僻遠的所在仍是生存維艱。花屋中還住的有幾戶外姓人家。他們都不姓高,除一戶是高家的世代長工外,另幾家都是土改時由政府安排進來的。

也許正是因為地處偏遠,所以高家花屋這些精美的木刻和石雕躲過了一百多年的水火之險和二十多年前的那場浩劫,從而避免了被完全摧毀的命運。——冥冥中,我們似乎明白了高家屋締造者當時擇野而棲的良苦用心了。

在一些荒遠的地方旅行,總會有一些東西使人浮想聯翩,百感交集。

鄂西北近在咫尺,卻一直在我的視野之外。古人雲:百步之內,必有芳草……此番從竹山、竹溪間的大路到高家花屋,沿途經寶豐鎮,當地人稱竟然是女媧補天練七彩石的所在,有遺跡尚存,還有當時留下珍寶綠松石為證。再過的幾個地方——擂鼓鎮、秦古鎮、得勝鎮等,都是些能讓人產生所謂“歷史感”的名字。

旅行的妙處,除了眼睛裡能看見的風物,眼睛看不到的,那些風物背後的風景,那些能到心裡去住的一些東西,很多時候更令人愉悅。

(作者注:本文與陳德軍先生合作)

圖片說明:

DSC01893 純樸的鄂西北人

DSC01894 古門

DSC01902 建築上的石雕

DSC01903 1904 窗戶

DSC01908 高家的後代

DSC01913 保存完好的古老的門

DSC01911 裝飾品

DSC01914 裝飾品

DSC01916 高家花屋即使在鄂西北,目前也還是也鮮為人知的老宅子。

DSC01917 高方的第八代後人至今還有十二人住在花屋中。

WD2003-3 24等4張:鄂西北最出名的旅遊資源武當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