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銳參考|“班農麥克風”啞了,美“另類右翼”何處去?

美國東部時間1月9日, 美國布賴特巴特新聞網掛出一條簡短消息:“新聞網執行主席斯蒂芬·班農已經下臺”。

2017年2月, 擔任特朗普高級顧問的班農(前)在白宮參加會談。

(路透社)

一周之內, 這位前白宮首席戰略師失去了政治資本、長期金主、發聲平臺……幾乎失去所有政治資源。 這顆“另類流星”, 升空和墜地仿佛在轉瞬間。

班農長期以“經濟民粹主義者”自居, 構建了一套充滿零和思維的二元對立、文明衝突全球戰略觀, 不遺餘力地鼓吹反建制、反移民、反全球化, 號召在全球開展激進的右翼民粹主義運動。 2016年大選以來, 他不僅被視為美國“另類右翼”領軍人物, 也被視為“另類右翼”進入美國主流政治的關鍵紐帶。 而今, “班農麥克風”啞了, 美國“另類右翼”作何選擇?美國政治生態會發生什麼變化?

班農遭遇“政治死亡”

2012年, 行伍出身的投資銀行家班農接掌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布賴特巴特新聞網。

2016年7月, 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 班農自得地聲稱這家網站已經成為美國“‘另類右翼’的平臺”。 大會上, 特朗普正式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翌月, 班農出任特朗普競選團隊首席執行官, 被視為特朗普數月後贏得大選的主要功臣之一。

2017年1月, 班農隨特朗普進入白宮, 成為總統高級顧問和白宮首席戰略師, 一度還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最高級別的“首席委員會”固定成員, 炙手可熱, 朝野震動, 成為美國主流媒體群起攻之的“靶子”。

8月, 班農離開白宮, 重返布賴特巴特新聞網, 宣佈要奉行“沒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義”, 募集資金在國會中期選舉中扶持有同樣主張的競選人, 向國會參議院多數党領袖麥康奈爾等共和黨建制派“開戰”。

11月, 在阿拉巴馬州聯邦參議員補選中, 他全力以赴為性侵醜聞纏身的共和黨候選人羅伊·摩爾助選。 但摩爾最終出局, 共和黨30多年來首次在阿拉巴馬州輸掉選舉, 班農對“另類右翼”號召力的牛皮被戳破。

新年伊始, 媒體披露記者沃爾夫在富於爭議的新書《烈焰與怒火:特朗普白宮內幕》中多處援引班農對特朗普及其家人的議論。 班農不僅形容特朗普“如同11歲小孩”, 而且稱特朗普長子在大選期間和俄羅斯律師的會面是“叛國的、不愛國的”。 這些言論引發特朗普震怒, 以白宮正式聲明形式, 把班農徹底踢出“特朗普圈子”。

這份聲明稱班農“假裝有影響力”, 與特朗普及其總統職位無關;班農不代表特朗普的選民基礎;班農所謀只是為了他自己。

白宮發言人當天在記者會上表示, 布賴特巴特新聞網應當考慮解除班農職務。

班農隨即示弱, 讚美特朗普“偉大”並表示自己“夜以繼日地支持總統及其主張”, 5天后又公開道歉並稱讚特朗普長子“愛國”。 但正如特朗普一名前助理所說, 特朗普聲明發佈的時刻, 就是班農的“政治死亡時間”。

“另類右翼”群起拋棄

特朗普發表聲明後, 班農立即陷入全面孤立。 他準備在國會中期選舉中重點“栽培”的右翼競選人紛紛與他公開切割;他的大金主、持有布賴特巴特新聞網少量股份的紐約億萬富翁默瑟父女公開聲明支持特朗普並斷絕與班農的關係。 美媒披露, 特朗普發佈聲明當晚, 布賴特巴特新聞網董事會就開會討論解除班農職務。

更加意味深長的是, 美國“另類右翼”運動——一個囊括激進右翼到極右, 集結了白人民粹派、種族主義者、女性歧視者、白人至上主義者和新納粹分子的大雜燴——沒有如班農所指望的那樣簇擁在他身後, 而是同樣毫不猶豫地拋棄了他。 沃爾夫新書摘要披露後, 在布賴特巴特新聞網站, 眾多“另類右翼”線民發帖聲討班農“背叛”特朗普。 “另類右翼”智庫國家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埃文·麥克拉倫撰文說:“對我們來說, 班農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力量早就完蛋了……班農對我們的事業和候選人, 僅僅在帶來多少現金流上有意義。 ”

最早提出“另類右翼”並將這一運動定義為“白人身份政治”的理查·斯潘塞則發推特抨擊:“班農要麼生活在某些動畫片裡, 做著狂熱的冷戰夢;要麼就是在製造替罪羊來掩蓋他自己的失敗。”維斯新聞網站報導說,“另類右翼”許多骨幹認為,班農從一開始就和他們不是一條道上的人,因為班農走得不夠遠,只主張經濟和社會民粹主義,“沒有明確拒絕政治和種族上的平等主義”。

巴魯克學院教授湯瑪斯·梅因即將出版一本研究“另類右翼”的專著。他認為,“另類右翼”和班農的政治婚姻與其說志同道合,毋寧說只是彼此權宜之計。對“另類右翼”來說,班農只是他們通往主流政治乃至白宮的實用工具,所以毫不奇怪,一旦特朗普拋棄班農,他們就會立刻“止損”,棄班農如敝履。

特朗普會倚重哪方

美國“另類右翼”的真正選擇是白宮裡的特朗普。失去白宮首席戰略師身份,失去與特朗普的“特殊交情”,失去幫助“另類右翼”參與主流政治的金主、人脈和媒體資源,失去“另類右翼”發聲平臺,班農立刻就什麼都不是,除了他曾經與聞的特朗普競選團隊及白宮軍情室機密或許還有可能產生殺傷力,他重新變成乏人問津的小人物。

但特朗普與班農的決裂,贏家不是“另類右翼”。長期處於邊緣狀態的“另類右翼”希望擁抱特朗普,但像班農這樣曾經通往主流政治乃至白宮的管道,卻也一時難再尋覓。至於特朗普,儘管基本盤無憂,但在集結“另類右翼”選民造勢方面,顯然失去一個得力幹將。這可能導致他不得不更加依賴共和黨建制派和以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國防部長馬蒂斯和中情局局長蓬佩奧為代表的前軍人。

贏家是國會山上的共和黨人,特別是共和黨內的溫和派。不論布賴特巴特新聞網在大選期間屢次攻擊的眾議長保羅·里安,還是班農離開白宮後“開戰”名單上的頭號對象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用美媒報導的話說,在表態支持特朗普討伐班農時,臉上都掛著意味深長的微笑。近年美國政治變遷中,共和黨向右“極化”是一個重要動向。班農的出局,意味著共和黨內建制派、溫和派在今年11月國會中期選舉中失去一個“勁敵”,共和黨“極化”趨勢有可能放緩和出現變數。

最新蓋洛普民調顯示,共和黨選民對特朗普的支持率高達82%。班農爆料濺起壯觀的水花,但對特朗普沒有任何實質性殺傷力,反倒意外表明特朗普在執政一年之後,在製造美國社會分裂的同時,對共和黨從基層到領導層相當程度上的“團結”能力。

與班農決裂後,特朗普立即開展了與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就分階段進行移民制度改革的一攬子談判。近日,“跨黨派”也成為美國報章新聞裡一個高頻詞。

美國保守智庫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小布希總統主要演講撰稿人馬克·蒂森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呼籲,特朗普踢走班農後,下一步就應該向充滿偏執思想的“另類右翼”說不。他說,當前,美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失業率降至17年來最低,股市高漲,特朗普還在執政第一年完成了稅改重大立法。憑著這些政績,他本應非常受美國民眾歡迎,但事實上他民望一直低迷,是美國現代政治史上進入執政第二年之際民望最低的總統。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於他與“另類右翼”的關係,令太多美國選民感到疑慮和不安。

所以,展望特朗普執政第二年,“另類右翼”往哪裡去,方向是明確的,但一個日益浮出水面的問題是,特朗普的真正選擇會是什麼呢?面對“另類右翼”的擁抱,他會選擇親密到什麼程度?面對經過一年磨合的共和黨建制派,他又會採取什麼新姿態?

做著狂熱的冷戰夢;要麼就是在製造替罪羊來掩蓋他自己的失敗。”維斯新聞網站報導說,“另類右翼”許多骨幹認為,班農從一開始就和他們不是一條道上的人,因為班農走得不夠遠,只主張經濟和社會民粹主義,“沒有明確拒絕政治和種族上的平等主義”。

巴魯克學院教授湯瑪斯·梅因即將出版一本研究“另類右翼”的專著。他認為,“另類右翼”和班農的政治婚姻與其說志同道合,毋寧說只是彼此權宜之計。對“另類右翼”來說,班農只是他們通往主流政治乃至白宮的實用工具,所以毫不奇怪,一旦特朗普拋棄班農,他們就會立刻“止損”,棄班農如敝履。

特朗普會倚重哪方

美國“另類右翼”的真正選擇是白宮裡的特朗普。失去白宮首席戰略師身份,失去與特朗普的“特殊交情”,失去幫助“另類右翼”參與主流政治的金主、人脈和媒體資源,失去“另類右翼”發聲平臺,班農立刻就什麼都不是,除了他曾經與聞的特朗普競選團隊及白宮軍情室機密或許還有可能產生殺傷力,他重新變成乏人問津的小人物。

但特朗普與班農的決裂,贏家不是“另類右翼”。長期處於邊緣狀態的“另類右翼”希望擁抱特朗普,但像班農這樣曾經通往主流政治乃至白宮的管道,卻也一時難再尋覓。至於特朗普,儘管基本盤無憂,但在集結“另類右翼”選民造勢方面,顯然失去一個得力幹將。這可能導致他不得不更加依賴共和黨建制派和以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國防部長馬蒂斯和中情局局長蓬佩奧為代表的前軍人。

贏家是國會山上的共和黨人,特別是共和黨內的溫和派。不論布賴特巴特新聞網在大選期間屢次攻擊的眾議長保羅·里安,還是班農離開白宮後“開戰”名單上的頭號對象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用美媒報導的話說,在表態支持特朗普討伐班農時,臉上都掛著意味深長的微笑。近年美國政治變遷中,共和黨向右“極化”是一個重要動向。班農的出局,意味著共和黨內建制派、溫和派在今年11月國會中期選舉中失去一個“勁敵”,共和黨“極化”趨勢有可能放緩和出現變數。

最新蓋洛普民調顯示,共和黨選民對特朗普的支持率高達82%。班農爆料濺起壯觀的水花,但對特朗普沒有任何實質性殺傷力,反倒意外表明特朗普在執政一年之後,在製造美國社會分裂的同時,對共和黨從基層到領導層相當程度上的“團結”能力。

與班農決裂後,特朗普立即開展了與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就分階段進行移民制度改革的一攬子談判。近日,“跨黨派”也成為美國報章新聞裡一個高頻詞。

美國保守智庫企業研究所研究員、小布希總統主要演講撰稿人馬克·蒂森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呼籲,特朗普踢走班農後,下一步就應該向充滿偏執思想的“另類右翼”說不。他說,當前,美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失業率降至17年來最低,股市高漲,特朗普還在執政第一年完成了稅改重大立法。憑著這些政績,他本應非常受美國民眾歡迎,但事實上他民望一直低迷,是美國現代政治史上進入執政第二年之際民望最低的總統。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於他與“另類右翼”的關係,令太多美國選民感到疑慮和不安。

所以,展望特朗普執政第二年,“另類右翼”往哪裡去,方向是明確的,但一個日益浮出水面的問題是,特朗普的真正選擇會是什麼呢?面對“另類右翼”的擁抱,他會選擇親密到什麼程度?面對經過一年磨合的共和黨建制派,他又會採取什麼新姿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